張藝謀 山楂樹之戀找回真愛 - 陸劇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3-24T20:25
at 2010-03-24T20:25
Table of Contents
張藝謀 山楂樹之戀找回真愛
【聯合報╱特派記者葛大維/香港專訪】
2010.03.24 03:07 am
張藝謀參加電影活動的那身黑色中山裝,和他臉上像刀雕刻出的硬朗線條,十年
數不變。
專程來香港,接受亞洲電影大獎傑出成就獎,新片「三槍拍案驚奇」和舞台劇「
杜蘭朵」即將在台推出,他想念台灣某些人與事,對張藝謀來說,往事不純然如
煙。來台之前,特別接受本報獨家專訪。
問:兩岸三地電影交流越來越密切,未來應該如何整合三地的電影資源?
答:市場是大陸的資源,「阿凡達」賣過兩億美金,大陸已成世界第三大市場,
超越日本,現在大陸有四千五百塊銀幕,五到十年增加到一萬塊銀幕,在世界真
的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台灣電影由盛而衰,未來兩岸三地更應著重人才資源
匯聚。
電影是年輕藝術,年輕人看的,評電影的不一定看電影,我們常說「四張」(四
十歲)以上不進電影院,不能忽視年輕人的力量。如果年輕人說國產片難看,那
電影就真要垮了,好萊塢電影就進來了。
問:大陸有市場,那台灣和香港有什麼呢?
答:台灣和香港有人才,有文化背景,地域特色,像我很早和香港武術指導程小
東合作,用周潤發、梁朝偉、周杰倫,請侯孝賢當監製(「大紅燈籠高高掛」)
,我從侯孝賢、楊德昌兩位好朋友身上,直接、間接都學到很多,我第一次去台
灣,眼界開闊了,邱總(邱復生)、葛姊(葛福鴻)、焦老師(焦雄屏)帶我去
買錄像帶,當時錄像帶還要配字幕帶,一口氣買了一堆,本以為帶回北京可以好
好看、保存為資料庫,但還沒看完,碟片出來了,錄像帶被淘汰,但我至今還保
存著。
問:經歷人文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商業的「滿城盡帶黃金甲」
,融合東西文化的「三槍拍案驚奇」,舞台劇「杜蘭朵」、奧運盛典,接下來導
演想做什麼?
答:我想拍「山楂樹之戀」,背景是文革時期,剛好是我16到26歲的時候,十年
文革,有多少人青春記憶的共鳴,有多少純真愛情故事,可能都在那時感人細膩
地發生。
問:導演在「三槍」裏用了幾位非常特殊的演員,像小瀋陽,但您也捧出過像鞏
俐、章子怡,和梁朝偉、張曼玉等大明星合作,您怎麼看未來明星的培養?
答:「山楂樹之戀」我想找兩位新演員,全新的人,因為講的是年輕的故事。
明星的養成有許多因素,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我們的電影的確
需要更多的明星,才有號召力,才有生命力。
問:導演剛說電影年輕化,導演拍「山楂樹」,是不是也想重新回到年輕時代?
答:我記得剛進電影學院,七八、七九年吧,北京有個「星星畫展」,我看到一
幅油畫,印象特別深刻,叫「我們那時正年輕」,畫的是文革時期,年輕人在農
村土炕上,都是十七、八歲的,有各種表情,當時雖貧脊、艱苦,但年輕人對未
來充滿希望,當時深深打動我,至今難忘,我現在一直用這句話:「我們那時正
年輕」來告訴劇組的人,勿忘年輕。
問:導演還想找回那段年輕歲月嗎?
答:不了,文革我過得很苦,因為有親戚在台灣,被認為是「黑崽子」,吃了很
多苦,我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
問:那想在電影裏找回什麼?
答:初戀,純真的愛情。每個人的初戀,都是最刻骨銘心的,這一代年輕人也許
不了解上一代發生了什麼事,但初戀的感覺,每個人應該都是感同身受的。
【2010/03/24 聯合報】@ http://udn.com/
==
本篇新聞全文轉錄自聯合新聞網
新聞原文網址如下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5494050.shtml
--
【聯合報╱特派記者葛大維/香港專訪】
2010.03.24 03:07 am
張藝謀參加電影活動的那身黑色中山裝,和他臉上像刀雕刻出的硬朗線條,十年
數不變。
專程來香港,接受亞洲電影大獎傑出成就獎,新片「三槍拍案驚奇」和舞台劇「
杜蘭朵」即將在台推出,他想念台灣某些人與事,對張藝謀來說,往事不純然如
煙。來台之前,特別接受本報獨家專訪。
問:兩岸三地電影交流越來越密切,未來應該如何整合三地的電影資源?
答:市場是大陸的資源,「阿凡達」賣過兩億美金,大陸已成世界第三大市場,
超越日本,現在大陸有四千五百塊銀幕,五到十年增加到一萬塊銀幕,在世界真
的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台灣電影由盛而衰,未來兩岸三地更應著重人才資源
匯聚。
電影是年輕藝術,年輕人看的,評電影的不一定看電影,我們常說「四張」(四
十歲)以上不進電影院,不能忽視年輕人的力量。如果年輕人說國產片難看,那
電影就真要垮了,好萊塢電影就進來了。
問:大陸有市場,那台灣和香港有什麼呢?
答:台灣和香港有人才,有文化背景,地域特色,像我很早和香港武術指導程小
東合作,用周潤發、梁朝偉、周杰倫,請侯孝賢當監製(「大紅燈籠高高掛」)
,我從侯孝賢、楊德昌兩位好朋友身上,直接、間接都學到很多,我第一次去台
灣,眼界開闊了,邱總(邱復生)、葛姊(葛福鴻)、焦老師(焦雄屏)帶我去
買錄像帶,當時錄像帶還要配字幕帶,一口氣買了一堆,本以為帶回北京可以好
好看、保存為資料庫,但還沒看完,碟片出來了,錄像帶被淘汰,但我至今還保
存著。
問:經歷人文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商業的「滿城盡帶黃金甲」
,融合東西文化的「三槍拍案驚奇」,舞台劇「杜蘭朵」、奧運盛典,接下來導
演想做什麼?
答:我想拍「山楂樹之戀」,背景是文革時期,剛好是我16到26歲的時候,十年
文革,有多少人青春記憶的共鳴,有多少純真愛情故事,可能都在那時感人細膩
地發生。
問:導演在「三槍」裏用了幾位非常特殊的演員,像小瀋陽,但您也捧出過像鞏
俐、章子怡,和梁朝偉、張曼玉等大明星合作,您怎麼看未來明星的培養?
答:「山楂樹之戀」我想找兩位新演員,全新的人,因為講的是年輕的故事。
明星的養成有許多因素,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我們的電影的確
需要更多的明星,才有號召力,才有生命力。
問:導演剛說電影年輕化,導演拍「山楂樹」,是不是也想重新回到年輕時代?
答:我記得剛進電影學院,七八、七九年吧,北京有個「星星畫展」,我看到一
幅油畫,印象特別深刻,叫「我們那時正年輕」,畫的是文革時期,年輕人在農
村土炕上,都是十七、八歲的,有各種表情,當時雖貧脊、艱苦,但年輕人對未
來充滿希望,當時深深打動我,至今難忘,我現在一直用這句話:「我們那時正
年輕」來告訴劇組的人,勿忘年輕。
問:導演還想找回那段年輕歲月嗎?
答:不了,文革我過得很苦,因為有親戚在台灣,被認為是「黑崽子」,吃了很
多苦,我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
問:那想在電影裏找回什麼?
答:初戀,純真的愛情。每個人的初戀,都是最刻骨銘心的,這一代年輕人也許
不了解上一代發生了什麼事,但初戀的感覺,每個人應該都是感同身受的。
【2010/03/24 聯合報】@ http://udn.com/
==
本篇新聞全文轉錄自聯合新聞網
新聞原文網址如下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5494050.shtml
--
Tags:
陸劇
All Comments

By Puput
at 2010-03-28T16:17
at 2010-03-28T16:17
Related Posts
大祠堂....

By Connor
at 2010-03-24T19:01
at 2010-03-24T19:01
陳坤受訪首次承認是優優親爸 對受牽連女星感抱歉

By Barb Cronin
at 2010-03-24T18:25
at 2010-03-24T18:25
陳嘉上攜電影原班底打造電視版《畫皮》(組圖)

By Sierra Rose
at 2010-03-24T12:34
at 2010-03-24T12:34
美人心計(雷)

By Victoria
at 2010-03-24T08:02
at 2010-03-24T08:02
美人心計與宮心計。

By Erin
at 2010-03-24T00:43
at 2010-03-24T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