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槍林彈雨,他華麗地旋轉跳躍《與巴席爾 … - 動畫電影

By Ivy
at 2009-02-23T18:59
at 2009-02-23T18:5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kkaicd1 (Satoshi小智) 看板: movie
標題: [影評] 槍林彈雨,他華麗地旋轉跳躍《與巴席爾跳華爾滋》....
時間: Sun Feb 22 03:17:23 2009
文章出自【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13401426
《與巴席爾跳華爾茲》Waltz with Bashir
文∕小智
2007年,法國以《茉莉人生》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影片透過另類視角來詮釋
伊朗境內戰爭、屠殺及政治敏感議題。2008年,以色列以《與巴席爾跳華爾茲》,
一舉叩關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從這方面來看,或許可從中窺見奧斯卡對這
類形式的動畫,接受度已經越來越高。再者,透過這類動畫形式,也讓影片巧妙規
避真實影像所衍伸出來的敏感政治立場,再搭配天馬行空的畫風色澤,其實更有利
於展現戰爭之下的抑鬱人心。以動畫形式來詮釋戰爭議題,或許也將成為未來電影
界的大勢所趨。
其實很難將本片作確切的類型定位,一方面它是動畫,同時卻也融合紀錄、戰爭片
形式,更是導演阿利佛曼的半自傳性影片。縱使該片融合多種元素,並以倒敘、插
敘手法鋪陳劇情,但卻不顯雜亂無章,反而打破紀錄片制式的訪談堆砌,以動畫形
式來重建創作者的遺忘記憶,並將紀錄片昇華至「心理」層面的探討,剖析戰時及
戰後的幽微人心,更也掘出創作者「潛意識」中的恐懼,進而達到「電影治療」的
可能性。
全片遊走真實及夢境之間,讓影像得到更多表現的可能。縱使主題在談戰爭,卻不
刻意賣弄沉重情緒及英雄主義,配合影像及音樂的交錯,達到某種程度的「詩意」
功效,成功帶領觀眾進入動畫世界的魅惑情境,卻又突如其來在結尾處轉成真實畫
面,給觀眾一計犀利的當頭棒喝。透過影像中的婦女樣貌,導演直逼觀眾面對現實
,並大聲疾呼這非夢境,更非想像,而是血淋淋的「真實慘劇」。震撼性的結尾處
理,一如《愛在波蘭戰火時》的沉重壓抑,讓人倍感窒息。
建議各位在觀影前先作功課,瞭解當年黎巴嫩大屠殺時的背景,這將有助各位更加
深入劇情。雖然我覺得劇情鋪陳有些緩慢,不過全片真正迷人之處,在於它高飽和
度的畫風,完美呈現人物的形體樣貌及情緒轉變;並輔以古典、搖滾、爵士及電子
曲風配樂,讓全片深具後現代化的反差氛圍。配樂的使用尤其出色!讓音樂及畫面
產生高度衝突,卻又結合得天衣無縫。正因為這些「高反差」的配樂,將這令人絕
望的戰爭,賦予極端的殘酷及諷刺。
戰爭沒有期限,鬥爭持續蔓延,活在這個令人昏頭轉向的世界,咆嘯已經無法表現
人們對這世界的憤怒。或許只能麻木看著戰爭不斷發生,看著貧困與絕望持續降臨
,但如果能像《與巴席爾跳華爾茲》中的那位士兵,在槍林彈雨之中踩踏輕盈步伐
,旋轉跳躍華爾茲舞步,或許也是一種苦難下的自嘲,也說不定吧。
--
作者: kkaicd1 (Satoshi小智) 看板: movie
標題: [影評] 槍林彈雨,他華麗地旋轉跳躍《與巴席爾跳華爾滋》....
時間: Sun Feb 22 03:17:23 2009
文章出自【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13401426
《與巴席爾跳華爾茲》Waltz with Bashir
文∕小智
2007年,法國以《茉莉人生》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影片透過另類視角來詮釋
伊朗境內戰爭、屠殺及政治敏感議題。2008年,以色列以《與巴席爾跳華爾茲》,
一舉叩關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從這方面來看,或許可從中窺見奧斯卡對這
類形式的動畫,接受度已經越來越高。再者,透過這類動畫形式,也讓影片巧妙規
避真實影像所衍伸出來的敏感政治立場,再搭配天馬行空的畫風色澤,其實更有利
於展現戰爭之下的抑鬱人心。以動畫形式來詮釋戰爭議題,或許也將成為未來電影
界的大勢所趨。
其實很難將本片作確切的類型定位,一方面它是動畫,同時卻也融合紀錄、戰爭片
形式,更是導演阿利佛曼的半自傳性影片。縱使該片融合多種元素,並以倒敘、插
敘手法鋪陳劇情,但卻不顯雜亂無章,反而打破紀錄片制式的訪談堆砌,以動畫形
式來重建創作者的遺忘記憶,並將紀錄片昇華至「心理」層面的探討,剖析戰時及
戰後的幽微人心,更也掘出創作者「潛意識」中的恐懼,進而達到「電影治療」的
可能性。
全片遊走真實及夢境之間,讓影像得到更多表現的可能。縱使主題在談戰爭,卻不
刻意賣弄沉重情緒及英雄主義,配合影像及音樂的交錯,達到某種程度的「詩意」
功效,成功帶領觀眾進入動畫世界的魅惑情境,卻又突如其來在結尾處轉成真實畫
面,給觀眾一計犀利的當頭棒喝。透過影像中的婦女樣貌,導演直逼觀眾面對現實
,並大聲疾呼這非夢境,更非想像,而是血淋淋的「真實慘劇」。震撼性的結尾處
理,一如《愛在波蘭戰火時》的沉重壓抑,讓人倍感窒息。
建議各位在觀影前先作功課,瞭解當年黎巴嫩大屠殺時的背景,這將有助各位更加
深入劇情。雖然我覺得劇情鋪陳有些緩慢,不過全片真正迷人之處,在於它高飽和
度的畫風,完美呈現人物的形體樣貌及情緒轉變;並輔以古典、搖滾、爵士及電子
曲風配樂,讓全片深具後現代化的反差氛圍。配樂的使用尤其出色!讓音樂及畫面
產生高度衝突,卻又結合得天衣無縫。正因為這些「高反差」的配樂,將這令人絕
望的戰爭,賦予極端的殘酷及諷刺。
戰爭沒有期限,鬥爭持續蔓延,活在這個令人昏頭轉向的世界,咆嘯已經無法表現
人們對這世界的憤怒。或許只能麻木看著戰爭不斷發生,看著貧困與絕望持續降臨
,但如果能像《與巴席爾跳華爾茲》中的那位士兵,在槍林彈雨之中踩踏輕盈步伐
,旋轉跳躍華爾茲舞步,或許也是一種苦難下的自嘲,也說不定吧。
--
Tags:
動畫電影
All Comments

By Mason
at 2009-02-26T03:32
at 2009-02-26T03:32
Related Posts
看完這篇討論 波妞變得有點恐怖

By Brianna
at 2009-02-22T15:23
at 2009-02-22T15:23
《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破》日本上映公佈 新女角登場

By Poppy
at 2009-02-22T12:27
at 2009-02-22T12:27
東京國際動畫大賞《崖上的波妞》及台灣動畫獲獎

By Jacky
at 2009-02-22T12:25
at 2009-02-22T12:25
影史首部限制級動畫片【與巴席爾跳華爾滋】

By Doris
at 2009-02-21T11:10
at 2009-02-21T11:10
昆蟲Life秀!3D結合實景~特別

By Sierra Rose
at 2009-02-20T04:56
at 2009-02-20T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