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可惜我們沒有等我們。 - 電影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8-07-28T20:16

Table of Contents












給沒有看過的人先防個雷。









我不知道最後導演放入這個橋段的意義,
是想讓《後來》這首歌成為這部電影最佳代言歌曲(但其實主題曲是陳奕迅的《我們》),
或者,其實這部電影就是為這首歌所做的呢?

導演想述說遺憾,
改編她的散文《過年,回家》,
在好負評交加之下,
我還是很好奇劉若英想說的故事與導演風格,
最後我帶著淚看完了,
可惜的是,
淚不是為了愛情故事的遺憾而流,
而是為了家的溫暖而流。


文有點長,請見諒。


彩色與黑白的過往
在2007除夕春運的火車上,畫面是彩色的;
但畫面一轉,到了2018的飛機上卻成了黑白的,
就像是一段過往的愛情歲月,
開頭總是美好的色彩繽紛,
可眾多相伴的走到後來,
成了一種畫面黑白,
對方在你眼中再也呈現不出鮮明色調的無味,
最後只能留下微笑,
可那微笑是甜的、苦的、酸的,
我們已無法再去追究什麼,
因為不再擁有資格。


惆悵著的2018,
我想令人揪心的時刻是,
當原本已經太過熟識的兩個人,
在一起經歷過風雨而後許久不見,
再遇見的時刻都還記得當初相處回憶時的酸澀感。


就像是一對在一起很久的戀人分手後,
隔了一段時間,
也許是巧遇或特意安排的見面,
看進對方眼睛時,
那份已經不在對方瞳孔裡的衝擊感,
在看似表面回憶相處時光、說說笑笑的當下,
心裡卻是酸的。
記得對方的好與不好,
然後談論起那一些已經不再更新的片段,
笑著的同時也想起自己落淚的時刻。



「你這就是赤裸裸的嫉妒」

在小曉這兩段她很認真、
見清總是帶著疑問的戀情中,
見清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在問小曉
「他對妳好嗎?怎麼個好法啊?能為妳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啊?」


我想聰明的小曉是知道的,
她在危急時刻依靠的總是見清,
但嚮往的未來卻是不同的博士、處長;
而見清呢?
他其實是很細膩的,
他會在隔壁房傳出歡愛聲音時遞出音樂給小曉,
然後在小曉給他一耳耳機時微靠床邊、
會在跨年夜收起地攤陪伴小曉,
他想擔任一個不管任何時刻都會義氣相挺的好朋友,
可是他知道他對小曉有著多於朋友的關心與在意,
在過完相遇的2007後,
在2008的初始,他們終於擁抱著彼此,
卻短暫的令人扼腕,
被總結成了一句:「還能當朋友嗎?」


小曉要的,究竟是什麼呢?
她在2008除夕夜回到見清家中吃團圓飯,
然後在拘留所外等待見清出來,
又給了見清一個吻然後帶出一串粉紅泡泡的劇情,
那麼當初那句還能當朋友的離開,是為了什麼?

是否就像人們常常自我說服的那句:
「如果不曾擁有,就不會失去」,
小曉是否不希望她跟見清會像她過往的戀情稍縱即逝,
所以先選擇了離開呢?
但是在沒有交代太多小曉心境的劇情下,
在小曉離開的這一年中,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為何她又決定和見清在一起?


這邊個人覺得轉折有點突兀,
如果她沒有曾跟見清說「還能當朋友嗎?」,
而是讓觀眾去理解她的掙扎,
後面他們在一起才會顯得順暢一些,
或許導演是想用一種兩人原本不會在一起又得到幸福來強化他們的關係,
卻讓我有點難以理解,
覺得沒有解釋到中間的空白。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在一起的兩人為了對方打拚生活,
可是現實呢?
當他們把充滿回憶的沙發留在原地搬離時,
兩個人都把當初的笑容留下了,
去追逐現實上的過活,
最終小曉離去說了分手,
有太多的「如果當時」其實都已來不及,
才會變成「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看到後來,
我覺得導演想告訴觀眾的話太多了,
塞在不同片段中想營造出悲傷的氣氛,
可是卻沒有真正融入到劇情中,
所以變成,
這些話抽出來看或者當成電影slogan很成功,
放在電影裡卻沒有搔到癢處。


或者就像是導演想用不同對比來說故事:
除夕夜的煙火從兩人大聲說著夢想到無法理解而離別、
風箏從飛翔的兩只變成一只、
地鐵上兩人從同個方向變為相視的錯開、
兩個人一起吃的泡麵最後只剩下小曉留給見清的……等等,
不是說這樣的對比不好,
因為的確原本兩個人一起笑著的,
最後都變成了一個人的無言以對,
但對劇情推展上卻少了強烈力度,
少了一種「啊,原本我們一起做的XX事,結果竟然只剩下我了啊!」的無力感。



所以這可能才是我給負雷的原因吧,
不管後來見清是否在遊戲界成功,
所說的伊恩與凱莉的故事在電影後期才開始發酵
(原本我還以為這只是一個小插曲而已),
好像沒有真正凸顯出兩人之間的遺憾。

見清以為小曉在乎的是錢、房子,
可是小曉要的是一個家,
是一個溫暖的家而不是實體的空殼,
見清完全錯誤理解小曉想要的愛情模樣。



結果最讓我感動的,
是見清爸爸最後給小曉的信,
一字一句道來都是這麼厚實,
這才是小曉所期盼的家的溫暖,
一個提醒著她好好吃飯,
總是惦記著她的家。


「回家」成了我對這部電影最後的印象,
雖然的確也讓我想起了自己愛情故事中的遺憾,
但最後卻似乎有點轉移了焦點,有些可惜。


--

只是想要寫點什麼,一點都不絢麗與花俏,只要用文字就好。

節骨眼的觀後感:https://simplemurmur.wordpress.com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8-08-02T03:50
推負雷文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18-08-03T09:34
導演把她對於家的理解藏在愛情故事的片尾, 有被感
動到為什麼還要說不是為愛情流淚可惜?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8-08-06T22:52
我也是被最後的信感動到 然後看了原著之後發現原著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18-08-11T20:21
的重點本來就是親情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18-08-12T19:51
電影補的好多設定都沒加到分 但周冬雨是真的很棒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18-08-16T11:17
因為感人的就只有親情而已啊,愛情部分看重逢對話就
知道他們不適合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8-08-16T20:54
同意 我的想法跟你一樣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18-08-18T20:30
這片應該不是愛情片吧......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18-08-19T07:32
這種不合適 剛好遇到了 就展開以為是愛情了 根本就
Rae avatar
By Rae
at 2018-08-20T02:08
不是吧。同時段也看了北京女子圖鑑 還覺得比較好看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18-08-22T18:18
看前面都在睡,看到最後信的部分直接爆哭

遇到小孩很吵干擾可以趕他們出去嗎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18-07-28T19:34
剛剛在樹林秀泰看蟻人 17:20場 有個人帶兩個小孩來看電影 小孩常常小聲碎唸 比如我不要吃巧克力 然後一直在座位上下搖 鞋子發出譏嘎聲音 已經噓過了還是一樣 男的只有偶爾說 噓 然後小孩完全不理繼續吵 兩個小孩從座位上跑出去到門口再回來起碼有五次 他們坐在離出口最遠那側 所以出去回來都 ...

不恐龍法官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18-07-28T19:34
或許看完《Scary Mother 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就是得看些輕鬆的作品平復心情吧。在 我的「台北電影節馬拉松」的第二部《不恐龍法官》帶領觀眾直擊法官的日常。這部比利 時語法國合拍的紀錄片講述女主角布魯塞爾法官格魯維茲 (Anne Gruwez) 正調查一起20 年前的謀殺案,在多位刑警的協助下,格魯維茲 ...

不可能的任務中的女警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18-07-28T19:33
超正 我覺得不輸三位女角 蜜雪兒和蘿貝卡我還以為是同一人演的 凡妮莎也不錯正 有人知道這女警是誰嗎 網路上看好像不多人討論 謝謝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湯姆克魯斯的演技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18-07-28T19:23
關於他的演技應該要看早期的片 最近都動作片連發 演技能發揮的空間有限 Top Gun (1986) 奠定一線男星 Rain Man (1988) Dustin Hoffman 表現比較出色 A Few Good Men (1992) 和傑柯尼柯森在法庭對罵那幕很經典 T ...

不可能的任務6 中的一個負雷點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18-07-28T19:23
(有雷) 直說 雖然這部結論我給好雷 劇情精彩+動作場面一個接一個沒有冷場 每一波的危機感雖然都知道阿湯哥一定沒事 但拍攝的運鏡手法還是會持續為劇中的韓特跟隊友們感到緊張感 但其實有一段我自己耿耿於懷的負雷點 就是發這次的局長便當 (但也好希望是自己漏看沒看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