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九降風》:誰的青春夜宴圖 - 電影
By Steve
at 2008-06-28T02:24
at 2008-06-28T02:24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Ourmovies 看板]
作者: psylibra (叛逃者妮可羅賓) 看板: Ourmovies
標題: [心得] 後記《九降風》:誰的青春夜宴圖
時間: Sat Jun 28 02:15:15 2008
「《韓熙載夜宴圖》的由來,牽涉到一個皇帝李後主、一位大臣韓熙載
、一名畫家顧閎中,三人之間微妙的關係。史書上說,是李後主命顧
閎中去韓熙載府上觀看夜宴的現場,而後把眼前的景象畫出。至於動
機?則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
張惠菁在〈一千年夜宴〉一文中這麼指出這幅名圖的由來。
另又提到,整個長卷依時間順序分成五段,其間的內容與變化,也特別談
了最後一幕中,韓熙載的眼神。
「是韓熙載的眼神,讓這場夜宴變得特別。使那宴飲在最酣暢的時刻,
卻彷彿有一種無所事事,一種百無聊賴,一種藏在歡樂背後的虛無、
在場的越界。」
這樣的重讀和觀看是有趣的。
在畫家的筆下(先是作為皇帝之眼,而後穿越一千年的時空來到我們的眼
前),眾人的聲色化作紙幅上無聲的墨跡,整夜的現場亦微縮在同一個畫
面;畫家主觀的筆觸投在紙卷之上,似乎埋下一些靜默的訊息,但這樣的
訊息,卻沒有在歷史的文字中留下甚麼,在關於畫作的最初動機的兩種截
然不同說法中,輕巧地被隱藏起來,也因此一千年後的我們,不得不重啟
自己的主觀,為沉默的畫家重讀一遍這些耐人尋味的說法和目光,人情欲
望和感官流動。
凝滯的遠古畫作可以重讀,流動的影像,是否也能反覆追究,以各種不同
的可能說法彼此代換?不管如何,我想接著說的是,《九降風》裡關於鄭
希彥(鳳小岳飾)的某幾幕。
從球場回家的途中,鄭希彥被小湯載著卻發生車禍,這意外彷彿使得同行
的眾人感到一股莫名而突然的靜肅緊張。就在眾人因小湯和希彥兩人的冷
戰重修舊好而重聚之際,以一樁比撞球店挨揍更無前因可循無預警的意外
事件(但同樣顯出爽到你艱苦到我的代罪意味──你把妹我被打,你騎車
我被摔。行為的後果和意圖往往不是同一件事),中斷了歷經低谷後的爬
升和自此一路順遂的虛妄期盼,當然,也為後來眾人急遽土崩瓦解的關係
寫下頗為合理的前奏。
領悟了,跌宕起伏之為行旅常態。一如惡戲和歡樂背後的虛無,咒念和碎
語間的巨大沉默。而震盪後的清醒,也往往只如一瞬的目光。
從電影之初小湯的敘事視角,短暫轉移到鄭希彥對眾人的溫柔掃視。(不
能忽略的是,這之前與其對應的一幕:進屋後眾人投射在鄭希彥身上的擔
憂與關注眼神)他要大家放心,並「再次」使用宛如魔法的招式:搬出啤
酒,使大夥放鬆下來,暫時從車禍造成的精神緊繃狀態裡解脫出來。與在
泳池裸泳之時不同的是(啤酒不冰了),這次大家將不再安然躲過這世界
遍在的規範與要求(學校裡的駐衛警),旋即紛紛投入各自的命運安排,
而率先遭到命運之手制服的,竟是總給眾人最大安定感的希彥。
但我們不妨還是,從畫家的沉默筆觸轉到韓熙載那始終如一的眼神吧。
「他顯然是宴飲的老手,理想的主人,懂得欣賞舞樂,又能擊鼓,為他
的賓客們創造了聲色的高潮,帶給他們在屏風遮掩處偷情的機會。但
他始終是那種表情。在最後一景中,像個幽靈般落單的他,那手勢,
是告別?還是挽留?他是在一屋子的男女慾望中,突然感到了寥落?
還是準備送客,提醒客人歇息?甚或是窺淫的──世故的窺伺使淫蕩
更超過淫蕩?」
那寥落又滿足,既是告別也如挽留的臨終耳語(小湯在曜行追打博助的事
發前一刻,在座位上聽到希彥的輕聲叫喚?)
鄭最後一次坐在床上,望著眾人圍成圈子打牌,以電玩兩兩對戰,會不會
希望曾經發生的爭戰輸贏也如牌局的虛擬,可以洗過重來?所有的各執一
詞,最終都能歸為一個如假包換的簽名真跡?不過時間終究沒有配合演出
,眾人來到醫院各自探望,也各自紛紛地離開。學校圍牆旁的榕樹,奔騰
的泳池,以及頂樓的藍天清風,各自與記憶為伴,或者,那就是記憶本身。
而記憶,大概就是與眼神類似的,那充滿歧義的東西吧……
那麼最後,沒錯,別忘了李後主。那個史書上說的,命令顧閎中去韓熙載
府上觀看夜宴現場的始作俑者,留下許多傳世的詞作。那個讓觀眾隨著小
湯的記憶走入青春現場,重返揮霍年代的人……
「他始終是如王國維所說的「不失其赤子之心」,享樂時,比誰都領會
其中層次豐富的感官愉悅,痛苦時,也比誰都更痛苦──帶著景深,
刻劃分明地痛苦著。」
── 張惠菁〈一千年夜宴〉
--
作者: psylibra (叛逃者妮可羅賓) 看板: Ourmovies
標題: [心得] 後記《九降風》:誰的青春夜宴圖
時間: Sat Jun 28 02:15:15 2008
「《韓熙載夜宴圖》的由來,牽涉到一個皇帝李後主、一位大臣韓熙載
、一名畫家顧閎中,三人之間微妙的關係。史書上說,是李後主命顧
閎中去韓熙載府上觀看夜宴的現場,而後把眼前的景象畫出。至於動
機?則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
張惠菁在〈一千年夜宴〉一文中這麼指出這幅名圖的由來。
另又提到,整個長卷依時間順序分成五段,其間的內容與變化,也特別談
了最後一幕中,韓熙載的眼神。
「是韓熙載的眼神,讓這場夜宴變得特別。使那宴飲在最酣暢的時刻,
卻彷彿有一種無所事事,一種百無聊賴,一種藏在歡樂背後的虛無、
在場的越界。」
這樣的重讀和觀看是有趣的。
在畫家的筆下(先是作為皇帝之眼,而後穿越一千年的時空來到我們的眼
前),眾人的聲色化作紙幅上無聲的墨跡,整夜的現場亦微縮在同一個畫
面;畫家主觀的筆觸投在紙卷之上,似乎埋下一些靜默的訊息,但這樣的
訊息,卻沒有在歷史的文字中留下甚麼,在關於畫作的最初動機的兩種截
然不同說法中,輕巧地被隱藏起來,也因此一千年後的我們,不得不重啟
自己的主觀,為沉默的畫家重讀一遍這些耐人尋味的說法和目光,人情欲
望和感官流動。
凝滯的遠古畫作可以重讀,流動的影像,是否也能反覆追究,以各種不同
的可能說法彼此代換?不管如何,我想接著說的是,《九降風》裡關於鄭
希彥(鳳小岳飾)的某幾幕。
從球場回家的途中,鄭希彥被小湯載著卻發生車禍,這意外彷彿使得同行
的眾人感到一股莫名而突然的靜肅緊張。就在眾人因小湯和希彥兩人的冷
戰重修舊好而重聚之際,以一樁比撞球店挨揍更無前因可循無預警的意外
事件(但同樣顯出爽到你艱苦到我的代罪意味──你把妹我被打,你騎車
我被摔。行為的後果和意圖往往不是同一件事),中斷了歷經低谷後的爬
升和自此一路順遂的虛妄期盼,當然,也為後來眾人急遽土崩瓦解的關係
寫下頗為合理的前奏。
領悟了,跌宕起伏之為行旅常態。一如惡戲和歡樂背後的虛無,咒念和碎
語間的巨大沉默。而震盪後的清醒,也往往只如一瞬的目光。
從電影之初小湯的敘事視角,短暫轉移到鄭希彥對眾人的溫柔掃視。(不
能忽略的是,這之前與其對應的一幕:進屋後眾人投射在鄭希彥身上的擔
憂與關注眼神)他要大家放心,並「再次」使用宛如魔法的招式:搬出啤
酒,使大夥放鬆下來,暫時從車禍造成的精神緊繃狀態裡解脫出來。與在
泳池裸泳之時不同的是(啤酒不冰了),這次大家將不再安然躲過這世界
遍在的規範與要求(學校裡的駐衛警),旋即紛紛投入各自的命運安排,
而率先遭到命運之手制服的,竟是總給眾人最大安定感的希彥。
但我們不妨還是,從畫家的沉默筆觸轉到韓熙載那始終如一的眼神吧。
「他顯然是宴飲的老手,理想的主人,懂得欣賞舞樂,又能擊鼓,為他
的賓客們創造了聲色的高潮,帶給他們在屏風遮掩處偷情的機會。但
他始終是那種表情。在最後一景中,像個幽靈般落單的他,那手勢,
是告別?還是挽留?他是在一屋子的男女慾望中,突然感到了寥落?
還是準備送客,提醒客人歇息?甚或是窺淫的──世故的窺伺使淫蕩
更超過淫蕩?」
那寥落又滿足,既是告別也如挽留的臨終耳語(小湯在曜行追打博助的事
發前一刻,在座位上聽到希彥的輕聲叫喚?)
鄭最後一次坐在床上,望著眾人圍成圈子打牌,以電玩兩兩對戰,會不會
希望曾經發生的爭戰輸贏也如牌局的虛擬,可以洗過重來?所有的各執一
詞,最終都能歸為一個如假包換的簽名真跡?不過時間終究沒有配合演出
,眾人來到醫院各自探望,也各自紛紛地離開。學校圍牆旁的榕樹,奔騰
的泳池,以及頂樓的藍天清風,各自與記憶為伴,或者,那就是記憶本身。
而記憶,大概就是與眼神類似的,那充滿歧義的東西吧……
那麼最後,沒錯,別忘了李後主。那個史書上說的,命令顧閎中去韓熙載
府上觀看夜宴現場的始作俑者,留下許多傳世的詞作。那個讓觀眾隨著小
湯的記憶走入青春現場,重返揮霍年代的人……
「他始終是如王國維所說的「不失其赤子之心」,享樂時,比誰都領會
其中層次豐富的感官愉悅,痛苦時,也比誰都更痛苦──帶著景深,
刻劃分明地痛苦著。」
── 張惠菁〈一千年夜宴〉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Cara
at 2008-06-29T22:31
at 2008-06-29T22:31
By William
at 2008-07-02T09:56
at 2008-07-02T09:56
By Andy
at 2008-07-05T13:43
at 2008-07-05T13:43
By Linda
at 2008-07-06T20:01
at 2008-07-06T20:01
By Erin
at 2008-07-09T06:56
at 2008-07-09T06:56
By Edwina
at 2008-07-10T15:01
at 2008-07-10T15:01
Related Posts
《功夫熊貓》致敬了哪些港片? (轉載)
By John
at 2008-06-27T22:36
at 2008-06-27T22:36
台北電影節/被世界遺忘前:男妓 小狼狗 孤單老人
By Isabella
at 2008-06-27T22:31
at 2008-06-27T22:31
奧斯卡的1976和1977年:薛尼盧梅的憂愁
By Andy
at 2008-06-27T21:33
at 2008-06-27T21:33
台北電影節:葉慈奎斯汀傅尼《萬事OK啦!》
By Steve
at 2008-06-26T15:36
at 2008-06-26T15:36
綠巨人浩克 VS 無敵浩克--當我生氣,你不會喜歡
By Irma
at 2008-06-25T23:05
at 2008-06-25T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