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鏡頭談作者,評紀錄片《天堂路》 - 電影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08-05-09T21:22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documentary 看板]

作者: fansss (新天堂樂園) 看板: documentary
標題: [評論] 從鏡頭談作者,評紀錄片《天堂路》
時間: Sun May 4 22:30:55 2008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article_id=9173896
從鏡頭談作者,評紀錄片《天堂路》
文/林木材

「作者論」(Auteur theory)是電影評論中一個重要的理論,主要起源於1950年代
法國的「電影筆記」雜誌。倡導者們認為劇情電影中的作者,應是導演而非編劇,
後來意義漸漸衍伸為,導演若在一系列作品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印記,像是特徵式
的題材、風格或內涵,那麼就可以稱之為「作者」。(有點對抗著當時的片廠制度。)

有句話非常傳神地形容了作者導演的意義:「終其一生,只拍著同一部電影。」

紀錄片縱然無法像劇情片裡那樣處處都可以設計出「作者」的烙印,但用類似「作
者論」的概念與思考方式來看待紀錄片時,不僅常常可以發現影片中的暗藏趣味,
也能窺見議題之外的深層切面,特別是關乎於導演「創作本質」上的。當然,更必
須強調說明的是,此類評論分析方式難脫一種主觀式的推論和臆測。我正是以這樣
的角度,看見了紀錄片裡的拍攝者林家安所面臨的障礙和問題。

記得林家安於2004年完成的紀錄片《台北來的人》,記錄的是從台北城市下嫁至中
部鄉村的一位婦女。基於某些原因,生活的條件和精神狀況並不好,攝影機緊跟著
被攝者,卻用著拗口的學術名詞不時問著對方關於「被男性宰制」之類的問題。當
時身為觀眾的我冷汗直流,納悶著怎麼會有人用這樣的「語言」去和人溝通。不僅
彼此間的交流顯然有問題,也突顯出一種極欲從對方口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的
心態,(這與透過對方的口闡述事件發展是不同的),頗讓我感到不自在。

接著是看了2007年完成的紀錄片《天堂路》。這部以記錄台西地方居民抗爭六輕、
八輕與台塑大煉鋼廠的環境污染事件為主的影片,雖然放入了大量激情的抗爭畫面
,(甚至有很多部份是重複的,包含不理性的謾罵),理性討論的層面少了些,但
用心的程度並不至於被抹滅。……直到我看見了某個鏡頭,突然喚醒了過去觀賞
《台北來的人》的不舒服經驗,一切像恍然大悟般,我彷彿明白了隱藏在所謂作者
身影中的創作侷限。

這個鏡頭是這樣的:

大群居民們集結著去某部會前抗議環境汙染,在抗爭的現場大家有秩序且理性呼著
口號。突然間,有個婦人按耐不住激動的情緒,做出了下跪且激情哭嚎的舉動。大
伙正在意識著究竟發生什麼事的同時,林家安的攝影機以俯角(顯然是站著),從
上往下拍去。前景是哭泣下跪的婦人,而背景卻帶進了兩位拿著攝影機的記者,也
以同樣的方式站立著拍攝這位婦人。

「竟然是一樣的攝影方式和角度!」,不經意入鏡的記者就像一面鏡子般,完全反
映出了林家安在當時的尷尬矛盾位置。(紀錄片有別於新聞,紀錄片拍攝者有別於
記者,但在此刻竟完全相同。)

對於這個鏡頭我的理解和想像是:

作者一方面想把持自己旁觀記錄的位置,一方面又是與在地居民一起努力運動的夥
伴,這種矛盾思考在此鏡頭內毫無掩飾地暴露,一覽無遺。也解釋了為什麼影片總
充滿著這麼多激情謾罵,卻不見作者跳進來排解或是介入,但有時卻會問居民們「
現在心情怎麼樣?」,(我的意思是,仍必須透過直接發問,取得想要的答案,有
點類似新聞記者要取得速成效果的問法,但若已耕耘很長時間,應能捕捉與察覺到
居民心情才是)。在拍攝位置與身份上的游移和猶豫,無法全心投身事件的莫名顧
慮,害怕建立關係,使得林家安所拍攝的紀錄片總存在著一種「距離感」。

這份「距離感」在《台北來的人》裡,出現在雙方對話的語言中(林家安頻頻以知
識份子的姿態向婦人提問,於是出現「宰制」、「父權」、「女性主義」之類的用
語),與被攝者的相處不是一種陪伴的姿態,而像是在找尋自己想要的;在《天堂
路》裡則愁困於自己的立場,(仍帶有知識份子對運動的一廂情願心態,並企圖從
人的身上去印證這些事情,而不是自己去觀察和探析,於是在影片中便出現了壓迫
態度與不明就理,就某種程度上而言,這對當地人是一種很嚴重的傷害),這層障
礙使得影片無力進入問題的核心,只能記錄著抗爭運動,重複著一場又一場火爆的
場面…。這對觀眾對於理解事件本身並沒有幫助,甚至有塑造悲情英雄的形象之嫌。

在某場《天堂路》的映後座談中,林家安提到了自己因為想要兼顧「美學」的部份
(特別著重於某些鏡頭的美感),而在「拍攝者」與「運動者」的身份間掙扎。這
些話讓我深深思考著他所謂的「美學」究竟是什麼?是追求光影或構圖的唯美性?
還是一種由內(初衷)而外的思維展現?

日本的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在談及自己的紀錄片時,總是侃侃而談,並說自己一定
細細經營每個拍片環節。像是在攝影上,他說日本人第一眼看到陌生人時,因為禮
儀和文化性使然,都是從對方的腳開始漸漸往身上和臉看去,因此在他的紀錄片裡
,也都是從人的視角和觀點出發,攝影機放在絕對不高於人眼的位置拍攝;如果攝
影機高於人眼,就等於是瞧不起人。千萬不能直接拍攝別人的臉或身體,這是對人
的基本尊重。(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也堅持低角度的拍攝。)

換句話說,以人為本、對人尊重,就是小川紳介紮實美學論述的底蘊和源頭。小川
紳介如是說:「我拍紀錄片最注重的一點,就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是人際關
係。」

這或許可以解釋林家安影片裡總產生著「距離感」的原因。西方紀錄片在60年代發
展出了「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與「直接電影」(direct cinema)兩種不
同的紀錄片美學,一派強調與被攝者的關係互動,另一派則希望像牆壁上的蒼蠅不
涉入事物,彼此間的理論雖差異甚大,但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深深投入於對
所記錄的世界與紀錄者身份的思考之中。因此代表作品雖調性不同,但都同樣地具
有力量,真實動人。

從這些例子來看,所謂的電影美學,是由內而外的,也就是說從內心的嚮往動機和
思考開始,向外延展,呈現在影片中的各個環節中,包括採取的形式和內容,但唯
有奮力地投入其中才能展現出可貴真誠動人的「精神」和「感情」。

小川紳介有次在自己的筆記裡寫著:「我們不僅是為了拍電影,而且是為了了解真
正的現實,才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想起來不知犯了多少錯誤,被出賣了多少次,
經歷各種的試驗和失敗。在這個過程中,各種聲音啦畫面啦以及各種各樣的故事,
全部都浸透到我們身體裡去了,這就是我們把它稱為紀錄片的原因。」

我無法得知其他人是怎麼看待《台北來的人》與《天堂路》,但我確實無法從片中
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與動人的交流。以這篇文章來說,嘗試著以「作者論」和「鏡頭」
切入,無非是意識到了影片中某些可議之處(尤其是作者的姿態)。從反覆思考和
書寫的過程裡,帶給我自己的啟示就是:「沒有真正地投入,就難以擁有厚實的美
學基礎,亦無法產生具有能量和熱情的作品。」

而這裡所謂的「投入」,不是希望作者毫無顧忌地將自己投身奉獻於現場與事件當
中,而是要深深地,仔細嚴肅地去思考自己、攝影機、被拍攝對象之間的「關係」
,進而透過理解「關係」的過程,帶領觀眾往更深更遠的地方走去,看清真正的現
實。

--
本文同時刊於「紀工報第四期」:http://docworker.blogspot.com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紀錄片映像報!
http://blog.roodo.com/documentary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08-05-13T09:28
可以在blog多來聊聊天唷!

STAR電影週末報 5/10(六)異塚 5/11(日) …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08-05-09T19:42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startvtaiwan (星空傳媒) 看板: movie 標題: [情報] STAR電影週末報 5/10(六)異塚 5/11(日)風暴剋星 時間: Fri May 9 19:41:51 2008 衛視電影台 異塚 5月10日 週六 9:00PM 全台獨家首 ...

小學生法治宣導

Joe avatar
By Joe
at 2008-05-09T10:43
最近需要對小學生進行法治宣導 主題是and#34;搶劫and#34; (不搶別人 也不讓自己被搶) 我們需要影片做為輔助 但是一直找不到相關影片 所以想在這個版集思廣益 有哪些影片可用?(卡通、電視、電影,或者純粹宣導影片皆可) 謝謝大家好心幫忙! - ...

《極光追殺令》:泛政治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08-05-08T18:16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17231246 《極光追殺令》:泛政治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極光追殺令》(Dark City)當然是一部科幻經典。明顯地,除了 黑色的冰冷鬼城承繼《銀翼殺手》(Blade Runner)以降的的冷酷科幻 風格,它所援 ...

大推非法制裁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08-05-08T15:30
有火力微弱的雷 這部片除了中間有兩段主角威能全開以外,其他部分都很合理。 這部片子不是無腦打鬥片,中間隱含一些價值觀思考,例如是否以應該暴制暴? (話說,我是推崇以暴制暴的,這部分是價值觀就不多 ...

【千里走單騎】:簡單的素材,譜出動人的故事

Ivy avatar
By Ivy
at 2008-05-08T11:56
網誌版:http://blog.pixnet.net/jalin/post/17390321 張藝謀的電影一向都把角色之間的情感處理得很深厚,這是他最大的優點,【千里 走單騎】這部片就是以一個疏離的父子情感為出發點應運而生的故事,故事本身沒 什麼特殊之處,就是一個老父為了替重病的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