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那些年,翻滾著的阿信 - 電影
By Quanna
at 2011-08-28T01:38
at 2011-08-28T01:38
Table of Contents
以下是看完阿信以後,感動寫下的網誌。為了讓更多人願意進場支持,
特地貼到電影版來,壯大聲勢,國片加油!
---------------------------------------------------------------------------
李烈製片、林育賢導演、柯宇綸(蔡脯)、林辰唏(599)、何杰(小樹)等人
在螢幕前一字排開,工作人員拿著麥克風請大家踴躍發表感想的時候,我一直有股衝
動想要大聲的跟他們說,「謝謝,加油!」,可惜當時我感動到要憋著一股氣以免流
下男兒淚,只好用全身的力氣鼓掌,告訴他們,「你們真的很棒!」
我想如李烈所言,這個年代的台灣觀眾正在見證也同時塑造著一段歷史。台灣的
國片現在得到的關注與票房是20年來僅見的高峰。在這個暑假,連兩個週六我看了正
火紅的兩部國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翻滾吧阿信」。是的,他們都精彩,
精彩到讓人可以無邏輯的心甘情願期待著接下來的「賽德克.巴萊」。
我想先聊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九把刀在這部片中明確的宣示著要大
家「奪回青春」!是的,這部片成功的帶領著65-72年次的觀眾,回到1995-1999年的
台灣。當時我們都青澀的近似愚蠢,也因此理直氣壯的演繹著大人們認為是蠢事的熱
血。影片前段是一連串的笑點,那些事情也許你聽說過,也許你看過,也許你真的做
過,因此你會笑得更開心。每個女孩當年也許有可能碰過某個一直追求妳、逗妳開心
的柯景騰;BUT(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每個男孩當年心中一定有一個沈佳宜,
讓你歡喜讓你憂的享受著初識情愫的酸甜苦辣。柯景騰最後那個飛撲為什麼全場掌聲
如雷?因為他某程度上實現了我們當年想要抒發但沒有抒發出來的情緒,一種暢快淋
漓的熱血!
所以,每個看完「那些年」的觀眾們,走出戲院談論著的、在Facebook上發表著
的,多半是「當年我也怎樣怎樣」。九把刀成功的帶著我們回到那個年代,成功挑動
了十年前那個還年輕著的自己,提醒你,即使快淡忘了,但那個自己一直都在。
相較於「那些年」帶你緬懷青春時的熱血,「翻滾吧阿信」賦予觀眾們的卻是「
未來繼續努力」的樂觀積極!有人形容阿信是體操版的三井壽真是一點也沒錯,那個
誤入歧途,「有時候你不找麻煩,麻煩都會自找」的孩子,因為媽媽濃烈的愛得以克
服小兒痲痺,健康的踏入體操的領域,也因為媽媽擔心他的身體與心靈而被迫離開最
愛的體操。我想在跑路前的阿信真的是無法忘懷體操的,無論打架、跳舞都猖狂的宣
示著「我就是練家子」,甚至心情不好都回到體育場內,用一連串的地板動作,安慰
自己彷彿從未離開過。跑路後的阿信,許是被生活磨得忘記了自己,連體能都下降了,
若非蔡脯的死、黑龍大的惜才,恐怕遲早也是走上蔡脯的路。還好三井壽有安西教練
跟他說,「如果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還好阿信有黃教練幫他喬好黑龍大
的事,告訴他,你可以的,加油。
而本片另外也刻劃了許多深刻但不致過度煽情的感情。主軸當然是阿信與蔡脯的
拜把之情。蔡脯很常說「幹!咱兄弟捏!」是的,對男人/男孩們來說,有時候不需要
什麼理由,就是這麼一句「幹!咱兄弟捏!」就可以相挺到底(柯宇綸的演技令人驚
豔!)。而阿信與阿賢的兄弟之情也可以從三場家人吃飯的戲中見到隱喻,由崇拜到
疏離到疼惜。但是,最令人動容的還是媽媽對兒子的感情!媽媽每天幫阿信按摩左腳,
讓阿信得以不受小兒痲痺的影響而瘸腳一輩子,總是愛碎念卻不忘幫孩子「吃腦補腦、
吃腳補腳」的關懷,甚至在阿信要跑路前緊急塞了一把錢,摘下手上的玉鐲,都讓人
感動。不得不說潘麗麗果然是硬底子演員,把台灣典型的女人、媽媽的形象演得真是
好!在阿信誤會媽媽,衝出來說「為什麼妳總是要阻擋我」的時,潘麗麗那一眼,一
個轉身,真的入木三分,恰到好處的把媽媽的疼惜與揪心打到觀眾的心裡!
「翻滾吧阿信」就是這麼樣的把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感動分階段帶給觀眾。當最
後一幕,阿信在跑道的另一端準備著,他看到蔡脯跟他說「啥款」,然後凝鍊、助跑,
飛躍,完美落地!教練激動的衝上前擊掌,慢動作的弟弟與媽媽的歡呼,黑龍大跟木
瓜的歡呼。是的,所有的感動在最後一刻全部集中在一起了。那幕我真的幾乎要流下
一滴淚,我感動於電影內刻劃的所有情感,更感動於台灣也有這樣的電影,這樣的故
事就發生在你我身邊。
私心而言,我喜歡「阿信」更甚於「那些年」,原因在於「那些年」演繹了一段
65-72年次的人的集體潛意識,看完以後我想到的事自己的青春,但對於電影只記得
部份的笑點與最後一幕的精彩。「阿信」說著別人的故事,卻結結實實的在我心裡留
下了強烈的熱血與感動,看完後會告訴自己,繼續努力
(也很想打給老媽跟她說 媽,我愛妳)。
因為碰巧買到了QA場,有幸在電影結束後看到演員、導演、製片本人,也能聽到
現場觀眾的感想與回饋,我想引用其中兩位的感想。其中一位小姐帶著媽媽來看,她
說,她們長年住在艋舺,所以之前有帶媽媽來看艋舺(製片也是李烈),今天她又帶
媽媽來看阿信,碰巧她媽媽是宜蘭羅東人(生命真是有很多美妙的巧合!),她媽媽
看完以後跟她說「要記得帶姑姑也來看!」。另外一位大哥說,他最近正好碰到了一
些低潮,所以才帶著媽媽來看這部電影,看完以後,他覺得自己得到了一些力量,非
常謝謝導演與製片拍出了這麼好的電影。
我們何其有幸,能參與、見證與塑造一段台灣電影的高峰。媽,中秋節我回家,
帶妳去看「翻滾吧阿信」還有「賽德克巴萊」!
--
特地貼到電影版來,壯大聲勢,國片加油!
---------------------------------------------------------------------------
李烈製片、林育賢導演、柯宇綸(蔡脯)、林辰唏(599)、何杰(小樹)等人
在螢幕前一字排開,工作人員拿著麥克風請大家踴躍發表感想的時候,我一直有股衝
動想要大聲的跟他們說,「謝謝,加油!」,可惜當時我感動到要憋著一股氣以免流
下男兒淚,只好用全身的力氣鼓掌,告訴他們,「你們真的很棒!」
我想如李烈所言,這個年代的台灣觀眾正在見證也同時塑造著一段歷史。台灣的
國片現在得到的關注與票房是20年來僅見的高峰。在這個暑假,連兩個週六我看了正
火紅的兩部國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翻滾吧阿信」。是的,他們都精彩,
精彩到讓人可以無邏輯的心甘情願期待著接下來的「賽德克.巴萊」。
我想先聊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九把刀在這部片中明確的宣示著要大
家「奪回青春」!是的,這部片成功的帶領著65-72年次的觀眾,回到1995-1999年的
台灣。當時我們都青澀的近似愚蠢,也因此理直氣壯的演繹著大人們認為是蠢事的熱
血。影片前段是一連串的笑點,那些事情也許你聽說過,也許你看過,也許你真的做
過,因此你會笑得更開心。每個女孩當年也許有可能碰過某個一直追求妳、逗妳開心
的柯景騰;BUT(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每個男孩當年心中一定有一個沈佳宜,
讓你歡喜讓你憂的享受著初識情愫的酸甜苦辣。柯景騰最後那個飛撲為什麼全場掌聲
如雷?因為他某程度上實現了我們當年想要抒發但沒有抒發出來的情緒,一種暢快淋
漓的熱血!
所以,每個看完「那些年」的觀眾們,走出戲院談論著的、在Facebook上發表著
的,多半是「當年我也怎樣怎樣」。九把刀成功的帶著我們回到那個年代,成功挑動
了十年前那個還年輕著的自己,提醒你,即使快淡忘了,但那個自己一直都在。
相較於「那些年」帶你緬懷青春時的熱血,「翻滾吧阿信」賦予觀眾們的卻是「
未來繼續努力」的樂觀積極!有人形容阿信是體操版的三井壽真是一點也沒錯,那個
誤入歧途,「有時候你不找麻煩,麻煩都會自找」的孩子,因為媽媽濃烈的愛得以克
服小兒痲痺,健康的踏入體操的領域,也因為媽媽擔心他的身體與心靈而被迫離開最
愛的體操。我想在跑路前的阿信真的是無法忘懷體操的,無論打架、跳舞都猖狂的宣
示著「我就是練家子」,甚至心情不好都回到體育場內,用一連串的地板動作,安慰
自己彷彿從未離開過。跑路後的阿信,許是被生活磨得忘記了自己,連體能都下降了,
若非蔡脯的死、黑龍大的惜才,恐怕遲早也是走上蔡脯的路。還好三井壽有安西教練
跟他說,「如果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還好阿信有黃教練幫他喬好黑龍大
的事,告訴他,你可以的,加油。
而本片另外也刻劃了許多深刻但不致過度煽情的感情。主軸當然是阿信與蔡脯的
拜把之情。蔡脯很常說「幹!咱兄弟捏!」是的,對男人/男孩們來說,有時候不需要
什麼理由,就是這麼一句「幹!咱兄弟捏!」就可以相挺到底(柯宇綸的演技令人驚
豔!)。而阿信與阿賢的兄弟之情也可以從三場家人吃飯的戲中見到隱喻,由崇拜到
疏離到疼惜。但是,最令人動容的還是媽媽對兒子的感情!媽媽每天幫阿信按摩左腳,
讓阿信得以不受小兒痲痺的影響而瘸腳一輩子,總是愛碎念卻不忘幫孩子「吃腦補腦、
吃腳補腳」的關懷,甚至在阿信要跑路前緊急塞了一把錢,摘下手上的玉鐲,都讓人
感動。不得不說潘麗麗果然是硬底子演員,把台灣典型的女人、媽媽的形象演得真是
好!在阿信誤會媽媽,衝出來說「為什麼妳總是要阻擋我」的時,潘麗麗那一眼,一
個轉身,真的入木三分,恰到好處的把媽媽的疼惜與揪心打到觀眾的心裡!
「翻滾吧阿信」就是這麼樣的把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感動分階段帶給觀眾。當最
後一幕,阿信在跑道的另一端準備著,他看到蔡脯跟他說「啥款」,然後凝鍊、助跑,
飛躍,完美落地!教練激動的衝上前擊掌,慢動作的弟弟與媽媽的歡呼,黑龍大跟木
瓜的歡呼。是的,所有的感動在最後一刻全部集中在一起了。那幕我真的幾乎要流下
一滴淚,我感動於電影內刻劃的所有情感,更感動於台灣也有這樣的電影,這樣的故
事就發生在你我身邊。
私心而言,我喜歡「阿信」更甚於「那些年」,原因在於「那些年」演繹了一段
65-72年次的人的集體潛意識,看完以後我想到的事自己的青春,但對於電影只記得
部份的笑點與最後一幕的精彩。「阿信」說著別人的故事,卻結結實實的在我心裡留
下了強烈的熱血與感動,看完後會告訴自己,繼續努力
(也很想打給老媽跟她說 媽,我愛妳)。
因為碰巧買到了QA場,有幸在電影結束後看到演員、導演、製片本人,也能聽到
現場觀眾的感想與回饋,我想引用其中兩位的感想。其中一位小姐帶著媽媽來看,她
說,她們長年住在艋舺,所以之前有帶媽媽來看艋舺(製片也是李烈),今天她又帶
媽媽來看阿信,碰巧她媽媽是宜蘭羅東人(生命真是有很多美妙的巧合!),她媽媽
看完以後跟她說「要記得帶姑姑也來看!」。另外一位大哥說,他最近正好碰到了一
些低潮,所以才帶著媽媽來看這部電影,看完以後,他覺得自己得到了一些力量,非
常謝謝導演與製片拍出了這麼好的電影。
我們何其有幸,能參與、見證與塑造一段台灣電影的高峰。媽,中秋節我回家,
帶妳去看「翻滾吧阿信」還有「賽德克巴萊」!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Regina
at 2011-08-30T04:44
at 2011-08-30T04:44
By Lauren
at 2011-09-01T21:42
at 2011-09-01T21:42
By Lucy
at 2011-09-05T11:52
at 2011-09-05T11:52
By Poppy
at 2011-09-06T03:31
at 2011-09-06T03:31
By Hardy
at 2011-09-09T20:35
at 2011-09-09T20:35
By Belly
at 2011-09-11T09:17
at 2011-09-11T09:17
By Iris
at 2011-09-13T03:56
at 2011-09-13T03:56
By Yedda
at 2011-09-15T15:27
at 2011-09-15T15:27
By Kelly
at 2011-09-17T23:46
at 2011-09-17T23:46
By Hamiltion
at 2011-09-18T10:42
at 2011-09-18T10:42
By Jessica
at 2011-09-22T11:58
at 2011-09-22T11:58
By Bethany
at 2011-09-26T05:25
at 2011-09-26T05:25
By Candice
at 2011-09-26T18:05
at 2011-09-26T18:05
By Hedda
at 2011-09-27T04:29
at 2011-09-27T04:29
By Wallis
at 2011-10-02T01:43
at 2011-10-02T01:43
By Susan
at 2011-10-04T19:16
at 2011-10-04T19:16
By Olive
at 2011-10-07T10:46
at 2011-10-07T10:46
By Daniel
at 2011-10-11T22:15
at 2011-10-11T22:15
Related Posts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By Suhail Hany
at 2011-08-27T23:38
at 2011-08-27T23:38
賽德克衝15億 魏德聖自我激勵
By Tracy
at 2011-08-27T23:09
at 2011-08-27T23:09
賽德克衝15億 魏德聖自我激勵
By Rebecca
at 2011-08-27T21:52
at 2011-08-27T21:52
賽德克衝15億 魏德聖自我激勵
By Ingrid
at 2011-08-27T15:54
at 2011-08-27T15:54
玩命關頭 1-5
By Andrew
at 2011-08-27T12:33
at 2011-08-27T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