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撞擊出的‧最清澈的聲音—醫生 Doctor(雷) - 電影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06-10-11T03:37

Table of Contents

初遇‧鍾孟宏:

第一次接觸鍾導演的作品,是在由他執導的陳綺貞MV:《躺在你的衣櫃》。
黑白的意象,沒有太多情愛的描寫,反而藉由一位天生奇矮的男子與人際的互動中
,拓展出奇異卻又深遠的空間。有人說黑與白之間,其實有著更多模糊不清的地帶,
每一個漸層的灰中,都是情感的交織。這樣黑白的影像運用延續到鍾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
《醫生》中,有了更深刻的見解。


詮釋‧紀錄片:

一般人對於「紀錄片」的定義,不外乎用「冷靜超然」的影像語言,去記錄正在發生
或重現的某事件,或是某對象物的活動過程。然而長度從數分鐘到數小時都有的紀錄片中
,如何取捨每一個當下的鏡頭,凝聚出最精鍊的影片節奏,那便是一項困難的課題。尤其
藉由鏡頭堆疊後所產生的意象,也在在影響了觀者所接收到的訊息,因此「詮釋」對於紀
錄片而言,是很重要的。不僅僅是觀者關影後對於紀錄片的「詮釋」,也是拍攝者自我對
於作品的「詮釋」,當然,更是被紀錄者在拍攝結束後回頭省思的「詮釋」。


紀錄片工作者與藝術家的不同:

接續前言,紀錄片工作者本身在紀錄片的角色,可能僅是中介者,有權選擇自我的涉
入程度。同時也可能以「作者」的身份,放入更多自我的觀點,跳脫了中介的立場。然而
紀錄者透過鏡頭觀察被紀錄者的一舉一動,說要完全沒有情感的波動,這也未免太強人所
難了。正如鍾導演說的,他在拍攝《醫生》的過程中,常常因被紀錄者的情緒而跟著淚流
滿面。但我們在《醫生》的片段中,卻顯少見到這些情緒橫流的影像,反之,卻是更內斂
蘊含的表現手法。這便又回到了「涉入」程度的問題。紀錄者想給觀眾的,是一部如何的
紀錄片?!如果讓觀眾看了淚流不止成為了唯一的目的,那麼便失去了紀錄片的本質。

所以,忠實紀錄卻又慎選影像,變成了影響紀錄片導向的重要過程。《醫生》中主要
分為了三條線進行:

1.昱和的成長片段:

從一個連刷牙都要看書的小男孩開始勾勒「昱和」的影像:為了父親放棄當教皇的夢想
,是昱和的貼心;巧扮灰姑娘的壞心後母,是昱和的淘氣。當然還有那令人莞爾的「自我
陵墓設計」;對宮本武藏的崇拜;以及對生死的迷惘及好奇。真的可以在死亡的前一刻脫
逃成功嗎?!除了昱和,沒有人可以給這個答案。然而這樣一個機靈敏感的孩子,卻由一
條童軍繩飄零了他的生命。鍾導演其實並沒有給我們太多的文字,卻藉由溫醫師提供的這
些真實片段,在我們心中清晰的勾勒出昱和誠如他名字般燦爛而溫暖的樣貌。

2. 秘魯男孩Sebastian的治癌過程:

Sebastian原本並沒有在鍾導演的拍攝計畫裡,卻因機緣巧合,反而成為《醫
生》中重要的支線之一。對於Sebastian的最深印象,便是每個存在他故事中的神氣活現
和點點智慧。也正因此,當Sebastian的母親低頭悲泣,訴說著Sebastian曾因痛到無法忍
受而想一死了之的念頭時,對照起Sebastian靦腆卻又靈氣的笑容,令人心酸。
同時,兩個同年齡的孩子,昱和是身體健康的生活在一溫暖的家庭,Sebastian卻
為了治病離鄉背井。兩個孩子都超齡的必須面對生死的課題,昱和渴望得知其中的奧秘而
躍躍欲試;而Sebastian卻是不得不的站在死亡之前,努力的和病魔對抗。儘管兩個孩子
最終都失去了年輕的生命,但其對照是非常明顯且殘忍的。生與死,的確就只是這麼一線
之隔啊……。

3. 溫醫師的訪談:

溫醫師在《醫生》中並沒有太多情緒的流露。就算談到昱和的死亡,表情
也依舊平靜,只是從他的語氣中,可以聽得出濃濃的哀傷。同時扮演「醫生」和「父親」
兩個角色,他努力治癒Sebastian,卻沒有發現昱和的微妙心情。回憶小時偷錢的那一幕
沒有太多處理,只是溫醫師一人淡淡的說著,大多數談論昱和的事也是如此。然而那樣悲
傷至極的情緒,卻一絲絲透過螢幕不斷凝結,非常真切。


回頭再來看紀錄片工作者與藝術家的不同,其實便更顯而易見。大體而言,藝術家是
自由很多的。要揮灑,要內斂,就算把所有的情感的放肆在作品上,也都是被允許的。
但是紀錄片工作者就無法這麼瀟灑了。畢竟紀錄片面對的的是「真實的事件」,多一分
自我的情感流露,都可能影響觀者從這部紀錄片中接收到的訊息,所以紀錄片工作者需要
用更冷靜的態度去創作。藝術品可以給人爆炸的一瞬間衝擊或是感動,然而紀錄片的情感
是逐漸累積,再於觀者心中緩緩擴散。



而以《醫生》中所談論的真實,我想能分為三個部分:

1.物理上的真實:

簡單的來說,是眼見的真實。然而人們卻也常常不願相信。這也需談論到「心理
認同」的問題。也就是因為心理無法對於這樣的「真實」產生認可,所以儘管外觀世界是
如此呈現,卻打從心裡不這麼認為。就像溫醫師第一次知道昱和的死訊,昱和冰冷的屍體
是「物理上的真實」,但是溫醫師卻不願意相信,所以這樣的「真實」便只停留在物理層
面。

2. 心理上的真實:

這裡便是指「認同感」。牽扯到個人的信仰,價值觀,或是對於某事深信不疑。例如
溫醫師認為昱和只是換個方式活在他們身邊,因為昱和活在溫醫師的心裡,所以「昱和始
終活著」這便是溫醫師心理上的真實。


3.詮釋後的真實:

詮釋後的真實指的是當物理上的真實和心理上的真實經過詮釋後找了平衡點,這
便是「詮釋後的真實」。當溫醫師靜下來思考過後,接受昱和已經失去肉體的生命,而以
精神的方式活在他們心裡,這就是對溫醫師而言「詮釋後的真實」。


然而一般在紀錄片中,「物理上的真實」絕對是必備且優先被討論的。而「心理上的真
實」卻是紀錄片中情感豐沛與否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一部能感動人並且能從多面向來探
討事件本身的紀錄片,必定是做到物理、心理與詮釋後的真實兼備。


《醫生》雖然並不是部所謂「高潮迭起」或是「毫無冷場」的片,但是若要以這樣的角度
對《醫生》有所期待,相信也難以投入其中,或是和作者及被紀錄者有所情感交流了。
鍾導演曾說,他試圖用黑白的影像避免干擾觀者太多的情緒,然而我想《醫生》中所內醞
的濃烈情感,早已超出了色彩的範圍,在我心中滿滿的炸開。



--
http://www.wretch.cc/blog/artemismoon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06-10-15T01:06
好文 大推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06-10-18T17:03
push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06-10-19T21:04
大推

a Soap 肥皂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06-10-10T20:01
在肥皂泡沫的洗腳水裡面,發現了內心的真實。 ________肥皂 http://www.wretch.cc/blog/ninehommyandamp;article_id=3736143 人心是需要洗滌的在現 ...

莫莉與莎莎:軍服下的少女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06-10-10T06:57
近二十年前,由金鰲勳導演所炮製的一系列《報告班長》軍教片曾是我 們這個世代在成長中必經的回憶,庹宗華那外表剛毅、內心體恤的不茍 言笑班長形象,加上一干同袍寧犯軍紀也要兩肋插刀的情感,雖然只是 齣劇情八股勵志的從軍樣板戲,亦曾在心中留下印記。 幾十年來戰爭電影從來不曾在好萊塢的銀幕上缺席過,卻始終少有電影 選 ...

莫莉與莎莎:普世的迷惘青春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06-10-09T12:51
轉自:http://www.wretch.cc/blog/woosean 若新聞的敘述正確無誤—沒有不敬,只是誰不知道新聞不能隨便相信—本片導演的真正企 圖在於以女性的角度檢視以色列的軍隊議題,「服兵役和女人真實生活之間的關聯到底在 哪裡?」這是導演心中的問題。 同一篇報導裡提到,聞天祥在看過本片後指出: ...

穿著Prada的惡魔...令人失望(無雷)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06-10-09T02:43
單純就原PO Lirika 所說的部份來做點心得感想 第一、整部電影就是一整個虛榮+老梗 如果原PO指電影內容是以下模式 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andgt;為了環境改變-andgt;眾叛親離-andgt;頓悟 那您可能搞錯了一點,這是所有勵志電影的基本模式 或許您可以稱之為and#34;勵志老梗and# ...

穿著Prada的惡魔...令人失望(無雷)

Rae avatar
By Rae
at 2006-10-08T18:34
昨天晚上跟朋友去看了這部電影,感觸還蠻深刻的, 當然好不好看見仁見智, 但我猜這可能也是大家對於fashion industry瞭解的夠不夠多有關。 我覺得,如果有接觸過fashion industry相關行業的人, 應該對這部電影的內容,會跟一般人有不一樣的感觸吧! 我過去的工作經驗雖然不是在時尚圈,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