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獨奏:Dario Marianelli - 電影配樂

By Hazel
at 2012-02-05T22:09
at 2012-02-05T22:09
Table of Contents
http://blog.roodo.com/koalalin/archives/18854468.html
貝多芬的經典,以及作曲家精心操刀的改編
這是一張很難評定的配樂專輯。《心靈獨奏》(The Soloist,2009) 是英國導演Joe
Wright與他的愛將作曲家Dario Marianelli,第三度合作的電影;他們上次因為《贖罪》
一片而獲得不少金獎,包括Marianelli的奧斯卡最佳配樂。導演喜愛的詩意感,並不會因
為文本變換而流失;從高空俯瞰而下、像極了蜘蛛網的洛城高速公路,在他稀鬆平常卻顯
得優雅的鏡頭運動下,居然也能跟著背景音樂化為一種對城市脈動的生命禮讚。而詩意的
來源、聚焦的對象,則是Jamie Foxx所飾演的天才音樂家Nathaniel Ayers;整部電影的
靈魂,盡在這個讓人困擾、卻教人憐憫的精神分裂患者。
在CD內頁自述中,Marianelli提到:Nathaniel Ayers對Beethoven的投入與狂熱,促使他
跟導演都同意將Beethoven的音樂作品作為整部配樂的重心。因此,聆聽《心靈獨奏》的
角度不能從過去聽「配樂」的方式來切入,也不能從作曲家對於案子撰寫的「原創音樂」
來切入;因為這是一張改編古典樂曲的演繹專輯。
幸運的是,它不是那種收錄一堆古典音樂、歌劇的「經典大雜燴」。透過Marianelli受過
學院訓練的嚴謹背景,《心靈獨奏》就算是部改編之作,它確實也是藝術家「經手」過後
的嶄新樂章。這讓我想起英國作曲家George Fenton,因為他一些歐洲古裝題材的配樂作
品,也都採取這種重新改編古典樂曲的創作手法。總而言之,Marianelli為了因應故事發
生地,特地邀請洛杉磯愛樂 (The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來擔任配樂演
奏,也就是片中Ayers去音樂廳聆聽的交響樂團;另外還有樂團的現任指揮、來自芬蘭的
Esa-Pekka Salonen先生,也出現在Joe Wright的鏡頭裡。
作曲家可能認為,由專業編制的樂團來詮釋電影所有的管弦聲響 (以及電影拍攝),不僅
可以讓它的聲音效果變得更「真」,同時也能更精確掌控作業實況;因此,他另外再聚集
一批音樂家,包括南加大的校園樂團,協助錄製他另外譜寫的管弦段落。
當Ayers與Steve Lopez,也就是擔任平面記者、由Robert Downey Jr.飾演的角色在街上
初次見面時,Ayers喋喋不休地稱讚Beethoven是位偉人、洛城守護者之類的,因為,在他
心目中Beethoven是這輩子遙不可及的曠世天才。他對Beethoven的狂熱,盡在專輯第二曲
〈Crazy About Beethoven〉。樂曲開場耳熟能詳的句子,來自Beethoven開創浪漫主義的
重要作品: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Op.55第一樂章;Richard Wagner曾說道:「第一
樂章那破壞式的『活力』,使我們陷入感動與恐怖的交替中。」(邵義強,1999),因此
Marianelli利用第一樂章序奏之後的主要動機,作為Ayers精神上的強烈狀態,無不失於
一個極佳敘述性的「角色動機」。
《英雄》的第二樂章,即著名的「送葬進行曲」,有一段三連音是相當哀怨沉重的,
Marianelli則採擷那段迴旋般的弦樂哀悼聲,作為〈There is No Escape〉的精神動機。
這個設計相當有趣,因為它不僅能維持Beethoven的旋律基調,並同時藉由Beethoven筆下
的悲傷漩渦,深刻描繪出Ayers內心劇場中的強烈不安定。相較於原始版本的演繹方式,
Marianelli的改編顯然更激烈動盪,而這都多虧了大提琴拉奏的力道。為了真確呈現
Ayers天賦異秉的大提琴功力,除了仰賴Jamie Foxx的「演技」,Marianelli尚找來台灣
出生、現任職於洛杉磯愛樂的華裔大提琴家洪本倫 (Ben Hong),詮釋所有Ayers在電影內
演奏過的音樂。
第八曲〈Four Billion Years〉又回到《英雄》的第一樂章,導演Wright透過色彩繽紛亮
麗、有如微軟音樂播放程式內建的視覺特效,生動賦予燦爛的第一樂章主題在Ayers腦海
中的激昂情緒。第九曲〈Nathaniel Breaks Down〉則回到第二樂章的悲沉情境,包括舊
有曲式內的三連音、號角聲般的法國號,以及送葬主題,而Marianelli的改編手法也趨於
強烈戲劇性,像是曲末竄出的人聲,這跟第三曲〈Paper Mache World〉使用的人聲獨唱
,是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
除了《英雄》,Beethoven的A小調第15號弦樂四重奏Op.132之第三樂章,也是《心靈獨奏
》的一大亮點。當Steve Lopez拿著讀者捐贈的大提琴,當面送給身上僅剩兩條弦的Ayers
並請他試拉時,相當出色的第四曲〈A City Symphony〉便緩緩開始流瀉出來,並伴隨著
Ayers稱作「城市交響曲」、車輛穿梭於隧道的真實音效;而這段曲子,便來自Beethoven
那段弦樂四重奏。1825年七月,Beethoven在慢性腸炎與胃病的襲擊下,寫完這部作品,
其中第三樂章又作「一位病癒者獻給上帝的感恩之歌」,以表Beethoven獲得治癒、對上
帝滿懷感激之意;若這把獲贈的大提琴是Ayers愁苦心病的及時良藥,那麼Marianelli以
此曲暗示Ayers的人生將有轉折,其弦外之音也相當有意義。
專輯最末,長達11分鐘的〈Mr. Ayers and Mr. Lopez〉無非是Marianelli獻給兩位真實
人物的音樂饋禮。這首改編自Beethoven重量級的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Op.125之第三
樂章,充滿著安詳而優美的管弦和聲,以及擁有細膩情感的主題動機,其作為專輯、電影
的終曲,確實能帶出一個動人的收尾思緒,且不同於其他弦樂四重奏的改編氣氛,因為它
更能宣告完美的感覺。
第14曲〈Cello Lesson〉則是唯一改編Bach作品的曲子,其旋律名氣已為某種商業擺弄上
的高貴主流,讓人奮力忘卻也難。第10曲〈Accordion Interlude〉則是整張專輯頗為有
趣的變奏;原先它是Beethoven升C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Op.131之第一樂章,不過
Marianelli將弦樂器換成手風琴來發聲,卻仍不失原曲帶有的沉靜憂鬱。總的來說,《心
靈獨奏》可視為作曲家對於西洋音樂巨人Beethoven先生的致意與投射,誠如Nathaniel
Ayers對Beethoven那種傻勁般的熱烈崇拜;想找出Marianelli在這部作品中寫出甚麼「配
樂」的人們,不如就感受他怎麼去運用、駕馭Beethoven那浩瀚驚人的偉大樂篇。這張專
輯的確很難評定,但可以確認的是,它很值得推薦給電影配樂迷、古典樂迷或其他喜愛演
奏音樂的朋友。
4.60 / 5.00
--
http://blog.roodo.com/koalalin Snow Cockroach Soundtrack Personal Reviews
Once I take on a project,
I make it a point of doing the absolute best job that I can.
-------Christopher Young
--
Tags:
電影配樂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買了後悔)不會想再聽的電影原聲帶

By Tristan Cohan
at 2012-02-05T17:28
at 2012-02-05T17:28
很喜歡的配樂!

By George
at 2012-02-04T21:46
at 2012-02-04T21:46
不可能任務2電影原聲帶

By Jessica
at 2012-02-04T19:47
at 2012-02-04T19:47
先生你哪位的原聲帶

By Liam
at 2012-02-03T22:54
at 2012-02-03T22:54
一個集思廣益的創作計畫 (徵音樂好手)

By Irma
at 2012-02-02T12:01
at 2012-02-02T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