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馬季先生......葉怡均著 - 相聲

By David
at 2006-12-28T11:37
at 2006-12-28T11:37
Table of Contents
悼馬季先生 文/葉怡均 2006/12/26
馬季先生,原名馬樹槐,河北省寶坻縣(現天津市寶坻縣)人,生於1934年3月5日,1956
年調入中國廣播說唱藝術團,在相聲名家的指點下,他繼承了侯派相聲的傳統並走出自己
的風格;他於1984年全中國的相聲演員大賽中當選為十大笑星之一,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
公司最高榮譽「金唱片獎」,是侯寶林後一代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風雲人物;他堅持表演與
創作「兩條腿走路」,畢生創作相聲300餘段,段段富有新意,收徒17名,個個出類拔萃ꄊ,晚年經常出國,影響遍及國際華人界,堪稱一代相聲之「掌門人」。2006年獲中國文聯
曲藝家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2006年12月20日上午九時許因心臟病突發猝逝,得年72
歲。
馬季先生的舞台表現熱情洋溢,然而分析其作品之結構與語言卻格外冷靜凝練,其或褒或
貶總流露出豐沛而真誠的生命色彩,甚少虛構、令人置信,這便是他動人之處。馬季先生
對人間事物有獨到的眼光:他用相聲進行諷刺時乾粹俐落、一針見血,他選取的事件往往
極其簡單,例如「傳謠」,又如「哭的功能」、「拍馬屁」等都沒有複雜的情節,他擅長
運用最簡單的事件把人性的某個剖面集中起來、分層次地誇張以逐步揭露其荒謬性,令人
印象深刻;而他歌頌性相聲中也無空洞口號,例如「找舅舅」、「勞動號子」、「新桃花
源記」、「友誼頌」等,刻劃出一幅幅情境真實、血肉生動的圖像因此感人,並能達到讚
而不諂、揚而不媚的境界;他對相聲的語文本質非常重視,認為那是古今華人的共同基底
、也是相聲得以超越時空限制的優越條件,故他有一批語文性極強的作品如「成語新編」
、「四字歌」、「詩情畫意」等,後來這些作品果能突破地域與時間的框架發揮渠道功能
,在世界各地、各年齡層接引了不少相聲有緣人;而他用詞淺白、句式簡短、仿彿水到渠
成卻又精準無比,這在他子母哏作品如「百吹圖」、「女兒讚」、「老少樂」等尤為明顯
,從語言張力之綿密、緊弛之有度、層次之分明,足見其掌握語言效度、力度與控制節奏
的精湛功力。
馬季先生不光是守成,他還具有開拓與實驗的精神,馮鞏說他是第一個穿西裝說相聲的、
也是第一個穿便裝說相聲的,穿什麼說相聲也許現在看來不再重要,真正要證實他具有開
創性思維與落實能力,還是得從作品入手。他一個關鍵作品「宇宙牌香煙」,雖採用單口
相聲的形式,卻是直接進入「推銷員」的角色,可是雖然進入角色,卻又與觀眾共時空、
直接對話,這作品既非概念中的單人劇又非傳統的單口相聲,它的成功,證明在相聲與劇
之間的曖昧地帶尚有無限可能有待開發;而他的群口「一僕二主」、「五官爭寵」等,無
一不展開探索的觸角!不過,任何實驗,他都是從相聲出發、以語言為基礎,只不過嘗試
引進或運用新元素以創造相聲的新內容、新技法或新形式,並無意改變品種變成「劇」或
其它,所以他曾提出「小品相聲」的實驗方向,而非「相聲小品」或「相聲劇」!---這
一點他曾親口、明確的對筆者說過。據悉,他曾很用心地為「小品相聲」作過研究、也寫
了一些作品,可惜這個計劃未受支持而停擺,作品也遭擱置。
馬先生對相聲事業的另一大影響是傳藝,他的書「相聲藝術漫談」流傳甚廣、被行內後進
奉為寶典,實際受過他指點的人無以數計,正式拜師的則共計17位,從姜昆、趙炎、劉偉
、馮鞏、王謙祥、李增瑞、笑林、韓蘭成……到李國修(台灣)、姚新光(馬來西亞)、
每位都十分傑出,在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遺傳著馬老的基因,並且勢將繼續發揮著影響力
。
馬老的後事,完全由弟子操辦;一時之間,所有名下弟子,除了姚新光早逝外,不論路多
遠、多大年紀、多大的萬兒,都趕到馬老靈堂;在姜昆發起下,弟子們輪流徹夜守靈三日
;在那兒,懷念的淚水伴著哽咽與嚎啕此起彼落,終日不休。我很感慨,在這薄情功利的
時代尚存在著一群高齡赤子,他們真摯地見證出傳統師徒文化中良善的一面;也很惶恐,
一代藝師的殞落是否也意味著這樣的師徒美德將逐漸步入歷史?
馬先生的告別式,訂在12月24日上午在八寶山舉行。當天許多民眾不請自來,靈堂外人山
人海、水洩不通,不管你是誰都得「擠得兩腳離地、隨著人潮忽左忽右」---這形容毫不
誇張;靈堂內哀榮備至,遺像前掛著的輓聯從胡錦濤順序排下,馬老靜靜的躺在中央,家
屬弟子列於右,左邊拉出一線,瞻仰者由此快速的、魚貫通過---每人平均不超過一分鐘
,除非是熟人而且得幸運的被認出,否則連在馬老面前鞠躬的機會都沒有。還好,我是那
幸運的!
馬老過逝,撼動了全中國,及於海外華人文藝界;據我見聞,中央電視台製作了「馬季專
輯」以表悼念、廣播電視報以頭版頭條刊登、網路討論更是多不勝數,而有關部門已向官
方報批授贈予馬老「人民曲藝家」之榮銜----據說官方批可的「人民※※家」封號在中國
大陸代表著對某人在某個專業領域最高位階的肯定!此等大事,台灣竟然不見報導!真令
人----不知說什麼才好
說相聲,過活ㄦ!-諸葛娘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rosstalk-ycy/article?mid=108&page=1#115
--
在台北的街頭
我空著車後座
多了一頂安全帽
少了一雙手
--
馬季先生,原名馬樹槐,河北省寶坻縣(現天津市寶坻縣)人,生於1934年3月5日,1956
年調入中國廣播說唱藝術團,在相聲名家的指點下,他繼承了侯派相聲的傳統並走出自己
的風格;他於1984年全中國的相聲演員大賽中當選為十大笑星之一,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
公司最高榮譽「金唱片獎」,是侯寶林後一代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風雲人物;他堅持表演與
創作「兩條腿走路」,畢生創作相聲300餘段,段段富有新意,收徒17名,個個出類拔萃ꄊ,晚年經常出國,影響遍及國際華人界,堪稱一代相聲之「掌門人」。2006年獲中國文聯
曲藝家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2006年12月20日上午九時許因心臟病突發猝逝,得年72
歲。
馬季先生的舞台表現熱情洋溢,然而分析其作品之結構與語言卻格外冷靜凝練,其或褒或
貶總流露出豐沛而真誠的生命色彩,甚少虛構、令人置信,這便是他動人之處。馬季先生
對人間事物有獨到的眼光:他用相聲進行諷刺時乾粹俐落、一針見血,他選取的事件往往
極其簡單,例如「傳謠」,又如「哭的功能」、「拍馬屁」等都沒有複雜的情節,他擅長
運用最簡單的事件把人性的某個剖面集中起來、分層次地誇張以逐步揭露其荒謬性,令人
印象深刻;而他歌頌性相聲中也無空洞口號,例如「找舅舅」、「勞動號子」、「新桃花
源記」、「友誼頌」等,刻劃出一幅幅情境真實、血肉生動的圖像因此感人,並能達到讚
而不諂、揚而不媚的境界;他對相聲的語文本質非常重視,認為那是古今華人的共同基底
、也是相聲得以超越時空限制的優越條件,故他有一批語文性極強的作品如「成語新編」
、「四字歌」、「詩情畫意」等,後來這些作品果能突破地域與時間的框架發揮渠道功能
,在世界各地、各年齡層接引了不少相聲有緣人;而他用詞淺白、句式簡短、仿彿水到渠
成卻又精準無比,這在他子母哏作品如「百吹圖」、「女兒讚」、「老少樂」等尤為明顯
,從語言張力之綿密、緊弛之有度、層次之分明,足見其掌握語言效度、力度與控制節奏
的精湛功力。
馬季先生不光是守成,他還具有開拓與實驗的精神,馮鞏說他是第一個穿西裝說相聲的、
也是第一個穿便裝說相聲的,穿什麼說相聲也許現在看來不再重要,真正要證實他具有開
創性思維與落實能力,還是得從作品入手。他一個關鍵作品「宇宙牌香煙」,雖採用單口
相聲的形式,卻是直接進入「推銷員」的角色,可是雖然進入角色,卻又與觀眾共時空、
直接對話,這作品既非概念中的單人劇又非傳統的單口相聲,它的成功,證明在相聲與劇
之間的曖昧地帶尚有無限可能有待開發;而他的群口「一僕二主」、「五官爭寵」等,無
一不展開探索的觸角!不過,任何實驗,他都是從相聲出發、以語言為基礎,只不過嘗試
引進或運用新元素以創造相聲的新內容、新技法或新形式,並無意改變品種變成「劇」或
其它,所以他曾提出「小品相聲」的實驗方向,而非「相聲小品」或「相聲劇」!---這
一點他曾親口、明確的對筆者說過。據悉,他曾很用心地為「小品相聲」作過研究、也寫
了一些作品,可惜這個計劃未受支持而停擺,作品也遭擱置。
馬先生對相聲事業的另一大影響是傳藝,他的書「相聲藝術漫談」流傳甚廣、被行內後進
奉為寶典,實際受過他指點的人無以數計,正式拜師的則共計17位,從姜昆、趙炎、劉偉
、馮鞏、王謙祥、李增瑞、笑林、韓蘭成……到李國修(台灣)、姚新光(馬來西亞)、
每位都十分傑出,在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遺傳著馬老的基因,並且勢將繼續發揮著影響力
。
馬老的後事,完全由弟子操辦;一時之間,所有名下弟子,除了姚新光早逝外,不論路多
遠、多大年紀、多大的萬兒,都趕到馬老靈堂;在姜昆發起下,弟子們輪流徹夜守靈三日
;在那兒,懷念的淚水伴著哽咽與嚎啕此起彼落,終日不休。我很感慨,在這薄情功利的
時代尚存在著一群高齡赤子,他們真摯地見證出傳統師徒文化中良善的一面;也很惶恐,
一代藝師的殞落是否也意味著這樣的師徒美德將逐漸步入歷史?
馬先生的告別式,訂在12月24日上午在八寶山舉行。當天許多民眾不請自來,靈堂外人山
人海、水洩不通,不管你是誰都得「擠得兩腳離地、隨著人潮忽左忽右」---這形容毫不
誇張;靈堂內哀榮備至,遺像前掛著的輓聯從胡錦濤順序排下,馬老靜靜的躺在中央,家
屬弟子列於右,左邊拉出一線,瞻仰者由此快速的、魚貫通過---每人平均不超過一分鐘
,除非是熟人而且得幸運的被認出,否則連在馬老面前鞠躬的機會都沒有。還好,我是那
幸運的!
馬老過逝,撼動了全中國,及於海外華人文藝界;據我見聞,中央電視台製作了「馬季專
輯」以表悼念、廣播電視報以頭版頭條刊登、網路討論更是多不勝數,而有關部門已向官
方報批授贈予馬老「人民曲藝家」之榮銜----據說官方批可的「人民※※家」封號在中國
大陸代表著對某人在某個專業領域最高位階的肯定!此等大事,台灣竟然不見報導!真令
人----不知說什麼才好
說相聲,過活ㄦ!-諸葛娘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rosstalk-ycy/article?mid=108&page=1#115
--
在台北的街頭
我空著車後座
多了一頂安全帽
少了一雙手
--
Tags:
相聲
All Comments

By Emily
at 2006-12-31T11:39
at 2006-12-31T11:39
Related Posts
請問一下

By Oliver
at 2006-12-26T00:52
at 2006-12-26T00:52
相聲模擬考 第一回

By Cara
at 2006-12-24T03:13
at 2006-12-24T03:13
猜相聲100句

By Puput
at 2006-12-23T11:59
at 2006-12-23T11:59
相聲模擬考 第一回

By Dinah
at 2006-12-23T09:24
at 2006-12-23T09:24
相聲模擬考 第一回

By Hedy
at 2006-12-22T18:32
at 2006-12-22T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