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作劇之吻續集 - 臺劇

By Eartha
at 2006-01-17T02:54
at 2006-01-17T02:54
Table of Contents
關於續集,我倒有不同的想法。:)
漫畫原著我是很早就看過了,那時只當作一部活潑有趣的作品,打發時間
看過就算了。惡劇開始上檔時,我曾試著斷斷續續看過幾集,沒有很喜歡;是
後來偶然看到第十三集,習慣了節奏,才回頭一集一集地追,直到昨天的第十
七集。
該怎麼說呢?就如同我之前所說,原本只當原著是一部活潑有趣的作品,
但因為看了惡劇,因為元暢與依晨對人物的詮釋與瞿導的執導方式,讓我開始
深思直樹與湘琴的互動:想著為什麼是直樹,為什麼是湘琴?對我來說,我總
覺得愛情是一種貼近與了解,直樹與湘琴的差距太大,在某個層面永遠不可能
接近;就像之前板友所提,把「因為你是天才」放在嘴邊的湘琴,在一些時候
對直樹並不是鼓勵,而是壓力;而再轉念一想,為什麼湘琴不能和阿金在一
起?直樹為什麼不能和子瑜在一起?且不論愛不愛的問題,層次相近的在一起
不是會比較輕鬆、比較親切嗎?如果直樹和湘琴在一起,湘琴的笨是不會改變
的,直樹的深思、曲折也是不會改變的,如果直樹必須一直停下來等湘琴,或
者湘琴永遠必須向前追、永遠不確定直樹的感情,這樣的感情總有一天會疲
乏,不是嗎?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正在回頭從第一集開始看惡劇,一面看,一面想著後
續,然後從一點點的領會,變成恍然大悟。
有人說元暢的直樹感情是隱藏的,只是剛好碰到湘琴才被引出來。如果換
作是別的女孩住進江家,也許就不會是湘琴了--換句話說,元暢的直樹和漫
畫裡的入江直樹不同,雖然在戲劇上產生了張力,卻削弱了湘琴存在的必要。
在我而言,我並不這樣想,相反地我覺得,正是因為元暢的直樹演出了平面漫
畫裡無法鮮明呈現的複雜心理,才讓我更深入地明白為什麼直樹會選擇湘琴。
入江直樹是冷淡的,因為他不能有靈動的眼光和動搖的表情,這是漫畫的限
制。初始他對琴子的感情,甚至到結婚,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更偏重於獨占慾
與制約,就像板友屢次引用的那段話:
「這個嘛,她就像唸咒一樣,一天到晚在我耳邊不停地說:喜歡喜歡的,
真的是很煩。只是當那份厭煩變成理所當然時,她卻突然說我不要喜歡你了。
當時心頭那股悶氣我到現在還記得一清二楚。」
這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情感上的制約。所以原本兩人結婚時,我還
沒有什麼真實感。若說有感動,那是在婚後,兩人彼此成長,相互依倚,把感
情培養起來,才看到夫妻關係那份不可動搖的羈絆。
換句話說,琴子和入江是在婚後才真正在「愛」。用生命,在生活、在現
實。多田老師驟然去世雖然遺憾,但故事停在那裡,我卻覺得「可以了」。因
為我已經深深相信琴子和入江可以得到幸福。
這是漫畫裡的感受。在婚後,我才感受到愛的永恆與真誠。
但在電視劇裡,我卻從元暢所飾演的直樹身上,一點一滴,看到湘琴侵入
他的生活,讓他的無情無感逐漸動搖成困擾、疑惑、自省,讓他從自私冷漠的
樓閣裡走出來,學習付出愛、關懷、體貼與溫柔。我們可以看到,他會教湘琴
讀書,是因為被威脅;教F班功課,是迫於無奈,所以他對F班的感謝與禮物
不屑一顧;但在裕樹生病時,他卻能主動說要教阿諾功課,用拿湘琴沒辦法的
口吻,自嘲嘲人說「乾脆開安親班算了」;原本他的觀念裡,不可能的事情沒
有努力的必要,但因為湘琴,他選擇並決定往醫學的方向去嘗試。確實,做決
定的是他,但湘琴是他背後的推手,幫他撥開眼前的迷霧,看到了自己真正要
走的路。
湘琴對直樹的影響在哪裡?漫畫裡的入江直樹曾說過一段話:「這世上有
百分之九十的事情是我做得到的;而那剩下的百分之十,則只有她才能做到別
人永遠做不到的地步。」那個不同的百分之十是什麼?是勇氣。直樹太聰明
了,舉凡聰明的人因為比一般人都看清利害得失,所以不輕舉妄動,也所以會
比一般人容易成功。直樹對夢想的卻步是如此,子瑜不會為了直樹轉系也如
此,那不只因為他們都有「自我」,而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成功習慣了,所以會
比一般人、比笨人更害怕面對失敗。所以直樹不能選擇子瑜,子瑜的思想就是
他的,如果他偶然想到要做一件瘋狂的事,子瑜定然會先想到利害再決定要不
要鼓勵,因為他們都聰明,會努力去避開失敗與浪費;但湘琴卻不是,對她來
說,只要想做就值得去做,失敗是做完之後再來面對的事,而不做就永遠都不
可能成功。而若這是「直樹想做的事」,就更不要說了,湘琴絕對給予百分之
百的信心與支持;這可能是盲目的,因為湘琴不會完全理解實現的困難,但這
卻是直樹最缺乏也最需要的,對直樹來說,只要有了勇氣,他真的做不到的,
大概就只剩下百分之一而已了,不是嗎?就算真的失敗了,湘琴也只會給予同
情與理解,絕對不會責備。就像直樹在客廳裡決定放棄做醫生的夢想,湘琴給
他無聲的擁抱與陪伴那樣,她會永遠、永遠站在直樹這邊。
這是湘琴與其他女孩不同而且絕對獨一無二的地方,這樣看來,直樹怎麼
能沒有湘琴?湘琴所能給他的,正是他缺乏而且需要的。那差異的百分之十,
正是這份不畏艱難的勇氣。如果失去了湘琴,他就必須一個人對著現實孤軍奮
戰,這對曾經得到陪伴與溫暖的直樹來說,怎麼能夠忍受?
而湘琴對他更重要的影響,是感情。直樹對感情是陌生、功利的,因為湘
琴傻不愣登、毫無保留的付出,即使被他刺傷也從不放棄的傻勁,讓直樹養成
對湘琴惡作劇的習慣,逐漸流露出他對感情最真實的自我與認識。直樹對感情
的功利觀,也建立於他對利害得失的敏銳觀察,所以他不會直接付出感情,因
為感情是最不穩定、最容易失敗與傷害人的東西。他看不到感情裡的無怨與無
私,而只能看到感情的不理性所帶來的浪費與傷害。偏偏湘琴的愛是最不理性
的,所以原本他看不起湘琴;但正因為最不理性,所以最毫無保留與勇敢,無
論直樹怎麼忽視、傷害她,她都不會停止付出自己的關懷。因此,直樹知道自
己在湘琴的愛情裡永遠不會受到傷害,他的惡作劇正是他對感情陌生的呈現
--他必須用這種方法,來確認湘琴對他的在意,因為他在意她的在意。但這
個層面頂多能確認湘琴在他心中的不同,卻不能秤出重要性的份量。所以他以
為自己能娶一個不愛的女子,也能看著湘琴「找一個愛她的人」。他的想法還
是浮面的、理智的,以為這樣最好;直到真的意識到「湘琴將不再屬於他」的
時候,才真正看清楚他不能沒有湘琴的愛、陪伴與勇氣,也才讓他不惜丟下現
實的壓力,「失去理智」地把湘琴搶回來。
這是元暢、依晨、瞿導與惡劇所有演員讓我看到的直樹,比入江直樹更深
刻、更真實、更人性、更貼近我們--瞿導所謂的「隔壁小江家的故事」。
所以我期待續集。如果說婚前是琴子讓入江有實現夢想的勇氣,那麼婚後
就是入江帶著琴子找到並實現她真正的夢--從「陪著入江」的簡單想法,到
一步步接近並熟悉護士的工作與重責大任,真正地與入江並肩向前。惡劇的湘
琴,耽於幻想,沒有現實感。她想陪伴直樹的意念是堅決的,但她完全沒有實
踐的堅持與動力,甚至對自己的能力所限也毫無自覺,也所以有板友對湘琴的
行為極難苟同。但請試想,如果湘琴在毅力的激發、在直樹的鼓勵與陪伴之
下,逐漸找到並走出自己的路,那樣的過程不是很值得期待嗎?
我一直記得漫畫裡,琴子在做一件事失敗之後,被入江諷刺,讓鴨狩很不
平。但琴子笑著敲著自己的頭說:「入江一向就是這樣,他是不會寵我的。」
琴子在感情異常豐富與勇敢,但在做事上卻並不能時常貫徹。如果換作是寵她
的男人,一定會要她不用做了,那麼琴子就會永遠什麼都不會。但入江卻不如
此,他用要求自己的標準要求琴子堅持,卻從來不吝於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
勵。所以琴子不能選擇阿金,阿金非常愛她、會寵她沒錯,但有一天阿金疲乏
了、前進了,琴子卻一直在原地等他寵的話,那麼這段感情一定會終止、斷
裂。
換句話說,入江缺乏的百分之十,是琴子補足的;而琴子永遠做不到的百
分之九十,卻有入江鞭策與要求,讓她做到自己所能的極致。入江缺乏的百分
之十,漫畫裡因為入江的冷淡看不出來,卻讓元暢的江直樹、依晨的袁湘琴演
得入木三分;而如果、如果漫畫裡令人動容的、原本琴子永遠做不到的百分之
九十,因為入江的陪伴而激發出來的那份牽繫,讓原班人馬演出來的話……如
果可以看元暢和依晨詮釋的話……
我很明白所謂續集的魔咒與風險。但因為漫畫裡續集的詮釋並非無限迴
圈,而是人物的成長與砥礪,我想,兩者相較,這部戲續集值得期待的份量還
是高的。如果沒有續集,湘琴與直樹的結合只是因為巧合而湊成的緣份;但若
有詮釋完整的續集,那麼湘琴最初會在新生典禮上對直樹一見鍾情、進而告白
與追求的近乎愚蠢的行為,就是上天對這段姻緣的小小惡作劇--讓一個天才
(他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對那樣的一個女孩牽牽念念)和一個笨蛋(她絕對不
會想到因為愛上他,讓原本只想當賢妻良母的她,做到那麼多以前永遠做不到
的事),用最俗氣最沒有理智的方式,找到、發現、確認、成就對方,讓兩個
人從殘缺變成完整。
而我覺得,這是愛的一種極致,與真諦。
--
一隻鳥飛過去了,天空還在。就是這樣。
我懷疑,但,就是這樣了。
有時候,眼睛只肯告訴我這麼多。
陳斐雯 貓蚤札(其三)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y Anonymous
at 2006-01-21T15:07
at 2006-01-21T15:07

By Emily
at 2006-01-23T13:45
at 2006-01-23T13:45

By Zanna
at 2006-01-25T02:34
at 2006-01-25T02:34

By Dora
at 2006-01-29T22:48
at 2006-01-29T22:48

By Ingrid
at 2006-02-03T00:54
at 2006-02-03T00:54

By Victoria
at 2006-02-06T11:53
at 2006-02-06T11:53

By Lauren
at 2006-02-10T23:49
at 2006-02-10T23:49

By Frederica
at 2006-02-12T03:03
at 2006-02-12T03:03

By Margaret
at 2006-02-14T05:13
at 2006-02-14T05:13

By Dorothy
at 2006-02-14T07:51
at 2006-02-14T07:51

By Yuri
at 2006-02-14T23:29
at 2006-02-14T23:29

By Todd Johnson
at 2006-02-19T20:44
at 2006-02-19T20:44

By Delia
at 2006-02-24T17:50
at 2006-02-24T17:50

By Todd Johnson
at 2006-02-26T15:49
at 2006-02-26T15:49

By Lucy
at 2006-02-28T01:11
at 2006-02-28T01:11

By Rosalind
at 2006-03-04T12:40
at 2006-03-04T12:40

By Quintina
at 2006-03-06T13:23
at 2006-03-06T13:23

By Frederica
at 2006-03-06T21:14
at 2006-03-06T21:14

By Valerie
at 2006-03-09T04:12
at 2006-03-09T04:12

By Jacky
at 2006-03-12T04:37
at 2006-03-12T04:37

By Kelly
at 2006-03-14T20:36
at 2006-03-14T20:36

By Sandy
at 2006-03-15T10:18
at 2006-03-15T10:18

By Charlie
at 2006-03-17T06:36
at 2006-03-17T06:36

By Connor
at 2006-03-20T09:17
at 2006-03-20T09:17

By Margaret
at 2006-03-20T16:23
at 2006-03-20T16:23

By Lily
at 2006-03-24T03:44
at 2006-03-24T03:44

By Barb Cronin
at 2006-03-25T22:36
at 2006-03-25T22:36

By Lucy
at 2006-03-28T14:23
at 2006-03-28T14:23

By Kama
at 2006-03-31T09:39
at 2006-03-31T09:39

By Rachel
at 2006-03-31T19:15
at 2006-03-31T19:15

By Sierra Rose
at 2006-04-05T09:09
at 2006-04-05T09:09

By Anthony
at 2006-04-06T07:53
at 2006-04-06T07:53

By Barb Cronin
at 2006-04-11T07:47
at 2006-04-11T07:47

By Callum
at 2006-04-11T23:49
at 2006-04-11T23:49

By Elvira
at 2006-04-12T04:38
at 2006-04-12T04:38

By Selena
at 2006-04-14T05:07
at 2006-04-14T05:07

By Wallis
at 2006-04-18T05:34
at 2006-04-18T05:34

By Kumar
at 2006-04-22T22:25
at 2006-04-22T22:25

By Connor
at 2006-04-24T21:12
at 2006-04-24T21:12

By Agnes
at 2006-04-25T19:25
at 2006-04-25T19:25

By Emily
at 2006-04-26T21:12
at 2006-04-26T21:12

By Bennie
at 2006-04-30T05:04
at 2006-04-30T05:04

By Sarah
at 2006-05-02T01:13
at 2006-05-02T01:13

By Zora
at 2006-05-03T19:04
at 2006-05-03T19:04

By Bethany
at 2006-05-06T12:22
at 2006-05-06T12:22

By Sierra Rose
at 2006-05-08T03:20
at 2006-05-08T03:20

By Olga
at 2006-05-11T00:23
at 2006-05-11T00:23

By Vanessa
at 2006-05-12T01:20
at 2006-05-12T01:20

By Todd Johnson
at 2006-05-15T03:12
at 2006-05-15T03:12

By Connor
at 2006-05-17T08:44
at 2006-05-17T08:44

By Kristin
at 2006-05-17T19:46
at 2006-05-17T19:46

By Harry
at 2006-05-19T07:15
at 2006-05-19T07:15

By Connor
at 2006-05-19T15:08
at 2006-05-19T15:08

By Jessica
at 2006-05-24T14:38
at 2006-05-24T14:38

By Damian
at 2006-05-26T10:30
at 2006-05-26T10:30

By Belly
at 2006-05-30T12:55
at 2006-05-30T12:55

By Puput
at 2006-06-04T00:15
at 2006-06-04T00:15

By Ursula
at 2006-06-04T17:36
at 2006-06-04T17:36
Related Posts
惡作劇之吻續集

By Madame
at 2006-01-17T00:35
at 2006-01-17T00:35
再論湘琴和直樹

By Edith
at 2006-01-17T00:08
at 2006-01-17T00:08
再論湘琴和直樹

By Callum
at 2006-01-16T23:22
at 2006-01-16T23:22
看惡作劇之吻以來的感想

By Quintina
at 2006-01-16T16:31
at 2006-01-16T16:31
惡作劇裡我最喜歡的角色

By Hardy
at 2006-01-16T14:58
at 2006-01-16T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