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在中寮相遇》 3月18日台大放映 - 紀錄片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06-03-04T23:03

Table of Contents


引用了版主的文章
其實是爲了通知大家ㄧ個好消息
台北場又要加映了(請見http://snipurl.com/n69x)

我之前參加了敦南場 真的是很推薦這部紀錄片
感動指數我給五顆星唷
害我非常認真考慮要去看第二次 這部五小時的片子 ^^

五小時的片子 導演竟然還有勇氣加映
相信原因之ㄧ一定是因為上次敦南場爆滿後
觀眾傳出去的好口碑
讓導演願意在台北辦第二場
推薦給大家囉




※ 引述《fansss (新天堂樂園)》之銘言:
: 得知《在中寮相遇》的完成,心裡無疑是高興的。陸陸續續的,全景當時
: 進入921災區所攝製的紀錄片都已慢慢完成。
: 對自己而言,觀看這一系列紀錄921地震的影片,除了看見有別於新聞片面
: 武斷式的報導,進而更加用心理解重建過程的點滴之外,另一個收穫,則是
: 透過不同紀錄片的敘事策略與觀點,能慢慢的去思索與體會身為一個外來的
: 紀錄者,是如何應對眼前所見的巨大災難,以及長期蹲點的這幾年,那看見
: 了許多不堪重建事實的心情轉變。
: 不論是從《生命》裡吳乙峰與故友的真情書信到《天下第一家》中的荒謬冷
: 調;或是《部落之音》中化身為語帶無奈戲謔廣播主持人巴亞斯的李中旺(
: 用歌曲《最最遙遠的路》揭示著自己的看法)到《三叉坑》中極力在現實與
: 自我間掙扎的陳亮丰;也即便是力守冷靜客觀的《梅子的滋味》,片末暗喻
: 著「重新開始」的歌曲(交工樂隊的《嗷!》)亦隱約透露著郭笑芸的觀點…
: 挾著這樣的心情,迫使我好奇著在《在中寮相遇》這部五個多小時的紀錄片,
: 導演黃淑梅究竟欲用什麼樣的態度與方式,領著觀眾與她一起前進災區現場,
: 共同經歷這幾年的所見所聞。
: 回到地震的當下,映入眼簾的「中寮」殘破不堪,而與其他鄉村相比,那少了
: 一份田園氣質的憾缺彷彿真實的瀰漫在空氣之中。隨即,影片卻收拾起哀鴻遍
: 野,開始剖開表層,回溯起更多關於中寮的歷史。921地震像是促因,逼使我
: 們正視這些積習已久的病症。
: 原來,香蕉王國、電塔之鄉、垃圾鄉、明星災區、土石橫流的山村這些名詞,
: 全都曾是「中寮」的封號。
: 意識到問題之後,在紀錄重建的過程中,《在中寮相遇》所處理的並不僅僅停
: 留在繁瑣的法令政策與災民複雜的協調問題上,更重要的,是加入了現象檢討
: ,勇敢的提問「為什麼?」,深入對於「肇因」的探究。也因此,攝影機的角
: 色不停的在鏡子、槌子、窗子與大槍之間輪轉。有時映照現實,有時敲塑現實
: ,有時扮演溝通之窗,更有時是強悍的發揮攝影機的暴力特性,逼視監督那些
: 倦怠過錯的政府單位。
: 然而,除此之外,攝影機也一直不忘持續追蹤著一群始終默默做事的實踐者。
: (《在中寮相遇》也是全景地震系列紀錄片裡,唯一以外來者作為紀錄主軸的。)
: 無論是義務支援卻始終不離不棄由喻肇青教授率領的中原大學建築團隊,或是由
: 馮小非等人經營的果然文化工作室,(以及拍片的全景團隊),這些外力的注入
: ,彷彿替中寮這個久病多年的患者按摩著筋骨,使它得以活絡起來,因而也才有
: 許多由在地居民發起的自發性在地運動,一鋤一鋤修復荒廢幾十年水圳,不只隱
: 藏著地方意識的覺醒,替中寮鄉在長久的無力中注入活力,更是思考未來的開始。
: 歷史是痛苦與死亡發生的地方,卻也是事實與事件產生意義的地方,這是《在中
: 寮相遇》最可貴與令人感動之處。影片彰顯肯定了「人」最美麗的價值,也因為
: 地震災難,讓人重新體會土地與人之間最真實的悸動,見證了最珍貴、動人、淳
: 樸的人性。
: 隨著時間的累積,災民對外來者的態度從陌生到熟悉、從排斥到接納。我在影片
: 中看到許多主角在見到導演前來拍攝時所流露的興奮神情,口中也總是嚷著「阿
: 梅!阿梅!」的同時,想起了導演黃淑梅在拍攝筆記中所言:「我不是來拍災難
: 片,我不是要用他們悲痛的神情來換取觀眾的眼淚。」的確,隨著片末胡德夫演
: 唱《美麗島》的歌聲響起,相信導演已將整個事件作了最好的詮釋。
: 紀錄片常常是給予心靈衝擊和解放的媒介,也是製造可能性的撞針,不過前提是
: ,觀眾必須有一顆開放的心。
: 在觀看《在中寮相遇》之初,因為片長的緣故,我曾有些怯步。但相反的,切割
: 成三集的《在中寮相遇》,卻製造了宛如收看連續劇般的迷人期待,影片的長度
: 並沒有成為沉重的負擔,在線性敘事的安排下,時間反倒成了一種逐漸卸下心防
: ,並願意靜下心來傾聽與理解的珍貴過程。
: 每件事都會逐漸逝去,唯有選擇除外。願意相遇,選擇相遇,也才會迸出意想不
: 到的火花,不是嗎?

--

All Comments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06-03-06T20:29
http://snipurl.com/n69x )<--修正連結^^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06-03-08T09:15
謝謝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06-03-10T16:21
推薦這部紀錄片~~北部的朋友們這次別再錯過了! 多謝

全景紀錄片《在中寮相遇》,3月11日台南放映。敬請轉寄!

Rae avatar
By Rae
at 2006-03-04T11:04
全景紀錄片《在中寮相遇》 邀請你,前來台南與我們相遇 影片介紹請看:http://www.wretch.cc/blog/meetwith 2006 三月11日(星期六)下午2點整 台南成大醫學院視聽中心1F第三講堂(225座位) 台南市勝利路138號 14﹕00--16﹕20 第一集(休息10分鐘) ...

documentary板 goshian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06-03-03T15:50
板主帳號 英文版名 中文版名 類別 所屬組群 goshian documentary 紀錄片討論版(徵文比賽結束) 電影 視聽劇場 經查詢 documentary 板 板主 goshian 未經請假, ...

吳念真 - 台灣電影界發展和策略分析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06-03-01T09:53
※ [本文轉錄自 Ourmovies 看板] 作者: filmwalker (夢想起飛的季節) 看板: Ourmovies 標題: Re: [專題] 吳念真的影像生命 時間: Wed Mar 1 00:32:45 2006 台灣電影界發展和策略分析 http://forums.chinatimes.c ...

從邊緣到主流,紀錄片的冒險之旅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06-03-01T09:42
從邊緣到主流,紀錄片的冒險之旅   文/林木材 根植於「現實世界」的紀錄片,這兩年間(2004、2005)所產生的熱潮現象, 對於台灣長期畸弱不振的電影界而言,無疑是近幾年來最讓人感到意外,但卻 也同時是最令人感到溫暖、興奮的「異象」。 回顧過去紀錄片在台灣的生命史,它一直隨著台灣社會政治脈動的牽引而不 ...

紀錄片工作者 籌組工會 協會發起連署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06-02-28T20:37
記者劉郁青/報導 「其實,我們是勞工。」紀錄片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力州的一句話點出紀錄片工作者的處境 。紀錄片近年在社會上的藝術定位日趨成熟,但鮮少有人討論工作者的身份、保險及福利 問題,近日紀錄片發展協會發起成立工會的連署,目前已有約40人參與,包括《翻滾吧! 男孩》導演林育賢、《台灣黑電影》導演侯季然、湯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