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 影像暗喻與批評(有雷 - 臺劇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19-04-01T12:06

Table of Contents

EP4為止看到的影象暗喻和批評(有雷


看到台灣的戲劇能夠逐漸打開接觸議題,以及能夠發展海外的潛力,真的是很開心。
不是要賣老,但從吐司男之吻開始斷斷續續看劇,從《吐》劇發現的問題到這兩三年的整
體水準,讓人覺得台灣戲劇還是很有發展空間。長期看美日劇的家人,也逐漸被我影響而
嘗試花時間進場觀戲。



好扯遠了,這篇想先說的是用影像做的某種暗喻。


也許是我過於主觀,但李曉文回到雙親身邊時,李父背後那幅《得‧舍》掛字頗有含意。
先忽略潦倒家庭何以有這東西,這是在李曉文看到二房東坦白家境後、鼓起勇氣回家處理
的片段,而客廳頹廢的老父,與曉文的勇氣、對李曉明事件的立場,正好成了強大隱喻。

放下過往的桎梏,才能面對剩餘的人生──這也許反映李曉文當下的價值觀,也是導演希
望傳達給李家的生活方式。



另一幕則是李曉文自問,是否當時多關心哥哥,就能降低案件發生的可能?母親沒有回話
,鏡頭也帶到瓦斯爐的火焰數秒。

當時帶到的火焰是紅橘色,而非藍色,這是瓦斯未完全燃燒的狀態,是否代表著李曉文未
能多關心兄長的「未竟之事」呢?又或者,結合李母正在下廚的場景,是否代表仍有照顧
子女的「天倫之責」、甚至李家雙親無法盡情生活的「生命之憾」?






再來是看到目前,有點微詞的地方。

首先是運鏡,抱歉非本科無法精確形容。近距離拍攝時,鏡頭總會無意義的嚴重搖晃,且
該情形明顯不是為了營造緊張或匆忙的氛圍,比較像拍攝當下無法固定鏡頭。例如EP3開場
的某兩演員對手戲,專注演員表情的同時,還要承受鏡頭或短或長的搖晃,私心覺得比平
常更易暈眩。





接著是政治不正確的部分。



看的出來導演想以案件當支點,探討加害人與被害人雙方的背景與後續生活,但這部戲影
射了許多真實案件,而導演的觀點,未必就是該事件裡雙方真實/應有(其實不能有這心態)
的反應,這是戲劇,是導演的角度,但是否會有許多觀影者看完劇後,開始完全用導演的
觀點,詮釋過往發生的那些事?

捷運無差別殺人案,其中一個死者跟我有數面之緣,我也在上香後看到家屬真實的反應。
直到現在,我偶爾還是會用不打擾他們的方式,關心他們家屬的後續生活──而真實裡,
被害者家屬未必有那麼多可以免除悲痛、罪惡感或是放下的契機,因為被害人真的就是單
純地從生活消失了。

我不是家屬,沒有立場為他們辯駁什麼;但必須了解的是,導演也不是家屬,他的畫面只
能表述他自己。
劇裡或許可用兩邊摸頭、各打五十大板等方式處理。但現實生活裡,被害者一方未必不再
需要同情;加害者一方未必情有可原而不須進一步負責。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美好。

畢竟我從片尾字幕看到的顧問判斷,似乎不是兩方都有參酌──我講得很委婉。




至於精神病患者的問題,更加政治不正確,所以就不寫了。

但根據好友轉述家庭狀況,這的確會遺傳,他們家算到父執輩已經遺傳三代,第四代會不
會有類似狀況,他本人也相當緊張。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19-04-06T07:02
雖然是對大眾播出的戲劇 但劇組跟編導都有說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19-04-07T04:56
這畢竟只是個人觀點的選擇 有一些東西還是得依賴
某些特定的概念(不一定難懂) 所以才會多了一點台詞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19-04-08T08:02
畫面搖晃是因為手持攝影的關係,再加上很多近拍人物
,畫面看起來會更晃~~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9-04-10T12:15
營造生活感 我覺得問題是你如何從戲劇創作看待個人
生活 重大刑案或許離我們很遠 但生活場域每個人都會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9-04-11T20:10
故事人物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Enid avatar
By Enid
at 2019-04-12T16:20
這也是李安最近一直沉迷在未來3D技術的原因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19-04-16T04:40
沒注意這部有沒有這句,但有也不奇怪,導演也許有他
想傳達的但的確那是導演該承擔風向的地方。觀眾需
自行承擔思考,所以這部是輔12+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19-04-21T03:17
推瓦斯+字畫觀察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19-04-21T06:58
觸碰 重點還是呈現社會方式跟能力 至於劇組的觀點
喜不喜歡 那當然是個人言論自由 實在不用考慮
Eden avatar
By Eden
at 2019-04-22T07:51
寫個評論 要合乎到底某些人喜不喜歡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19-04-24T10:54
我覺得編劇就是考慮到一定會有取材的侷限
才會用較大量的對白跟特定事件去抓出各種角度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9-04-28T13:08
不然離開小學那一場戲 在一般傳統戲劇的對話
應該會被批判 但就是某的情緒立場被呈現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19-04-30T10:44
影像本身只是傳輸的媒介 重點還是人本身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9-05-02T01:11
我反而覺得雖然已經是明顯的取樣改編真實事件
Victoria avatar
By Victoria
at 2019-05-03T02:09
但尖銳的描述已經有點被磨平了 重點還是要有一個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19-05-04T15:16
溫柔展現對話的空間 雖然 膝跳反應真的很真實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19-05-05T21:54
上三四句有跳 但如果我們完全把社會事件的連結拿掉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9-05-08T19:29
光看這五個場域 新聞台 被害 加害 精障/醫師 律師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19-05-11T17:07
角色本身的人物狀態仍然具有可觀性 畢竟拍這檔戲
目的還是建立到傳達 值少要被看到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19-05-16T11:45
被害人家屬怎麼走出傷痛跟是不是無差別殺人的關係?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19-05-17T23:20
我們不是被害者家屬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體會也不想體會
但有一點可以思考 死於鄭捷的被害者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19-05-20T10:16
如果是死於一場意外連環車禍 難到就走得出來嗎?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19-05-22T23:48
鄭捷的律師在有話好說上有表達他的觀點可以看看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19-05-23T05:09
我覺得重點還是社會大眾自己 你說被害+加害有直接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9-05-26T20:18
你很勇敢 我給推
Ida avatar
By Ida
at 2019-05-29T06:35
可能被代表 但其實每個人物都有各式各樣的符碼被取
用 不一定是職業婦女 或是要去醫院法院的人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9-05-30T09:59
精神疾病的確有遺傳的可能,但這齣戲的其中一個觀點
是對抗精障者的污名化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9-06-03T05:49
編劇本身是個作足田野調查作者,顧問名單是功課之一
而非全部,訪談中也提到她有試圖接觸受害者家屬,遺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19-06-06T01:02
的是沒有人願意受訪,但並不代表編寫方向就偏向另一
方,這樣的陳述有點接近指控了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6-09T01:49
我明白原PO可能是怕觀眾對劇中角色的共感被投射到真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19-06-12T14:14
實案件上,做了過度的情感詮釋
但可能就如同你也只接觸到了某一方,另一方的故事難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19-06-13T16:33
道就不值得呈現嗎?
戲劇就目前看來,並不是想為某一方控訴或辯駁,而是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19-06-16T06:42
擴展我們未能在常見討論或媒體中看見的角度,至於該
如何思考,這就看個人觀感經驗了,這就是討論的目的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9-06-16T15:44
我倒覺得你真的不用擔心 只有戲裡大家同情加害者家
屬 真實世界大家還是罵個半死的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19-06-18T02:20
只是另一面向觀點呈現 戲劇受害者家屬依然也被同情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9-06-22T12:46
好奇原po原本想說的精神疾病部分的政治不正確是指
什麼?與犯罪的連結被強調?過於誇飾或過於單調化疾
病?你願意簡單分享一下嗎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19-06-27T00:47
身邊有朋友跟捷運事件加害人的弟弟有接觸 聽說了一
些事情後 我覺得加害者家屬受的傷害也是很深的 我
並不覺得這部片有想要洗白什麼事情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9-06-28T12:57
我是不會硬要把真實事件跟戲劇連扣一起 要了解真實
我會去看有話好說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9-07-01T14:50
其實片頭就是給大家真實的生活 劇情只是探究
各項的可能 說洗白就滿枉費大家的努力了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19-07-04T01:33
我也覺得如果是紀錄片 某些觀點才可能會讓閱聽人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9-07-04T21:47
有某種的關心 戲劇的演繹本來就只是事件諄隊的角度
針對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19-07-08T00:56
顧問是提供專業意見編劇很難理解的部分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19-07-12T00:31
我也不會認為誰被代言了 不一樣的人遇到相似的事不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9-07-16T02:57
會有一致的反應 不可能一概而論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19-07-17T06:24
蚵畫在劇中人身上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19-07-19T05:10
但是對於被害者的心境揣摩痛苦的歷程
這些對於善於觀察人心的編劇應該不難掌握
Frederica avatar
By Frederica
at 2019-07-21T00:30
不覺得精神病患的部分有問題,還描寫到副作用很細心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9-07-21T05:30
奇怪的二元觀點。才四集,所有的劇情都還在為後續埋
伏筆,談何各打50大板或替誰代言?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9-07-26T03:59
我倒覺得,不要把自己的現實生活投射太多、抱著偏
見/預設立場來看這齣劇,對原po來說應該會比較公允
跟健康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19-07-26T21:36
前幾集李媽媽跟李曉文說的那句話很好"要死死三個就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9-07-28T14:23
夠了" 死的不單是被害者 加害者家屬也算是被殺死了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9-07-30T17:08
裡面透過精神科醫師角色說的精神病哪有甚麼問題?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19-08-03T09:37
"加害者家屬是否突然無償被包容了?"所以你覺得加害
者家屬應該負什麼責任???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9-08-04T01:19
「但現實生活裡,被害者一方未必不再需要同情;加害
者一方未必情有可原而不須進一步負責。這個世界沒有
那麼美好。」四集得出這種感想,我只能說自以為公正
的不是編劇,而是你。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19-08-07T18:07
「顧問」為什麼非要兩方啊?被害感受顧問?!
一般就算取材也很少列在「顧問」吧……
而且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怎能說是政治不正確
否定別人可能的情緒才是政治正確?!
這對精神科、身心科來說才是真正的政治不正確吧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19-08-11T06:13
就是不敢講不喜歡某些點的刺激阿 看他回文說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9-08-11T14:56
況且你有沒有看過主流輿論的風向是怎麼吹的啊?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9-08-14T20:22
畢竟是公開場合的文字,還是要有所注意 是要注意?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19-08-15T03:03
看到目前 並不覺得編劇導演特別傾向加害者家屬的立
Suhail Hany avatar
By Suhail Hany
at 2019-08-18T12:33
場 編導經常用對照的方式呈現雙方的傷痛 不覺得偏頗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9-08-20T14:38
提醒大眾受害者家屬也有傷痛這件事本身就是有立場的
加害者*
被害者家屬有傷痛是再正常不過,可為什麼加害者家屬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19-08-22T05:00
一定有「傷痛」甚至有「故事」?
很多案例裡面加害者家屬是根本不管加害者也不想跟他
有任何關係。原因可能是失能的家庭或失能的親眷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19-08-23T08:25
不是每個人都像大芝她家那麼情非得已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19-08-23T21:10
雖然我很不想這麼說,可是這種傷痛是不能跟被害者比
但我也不認為禍延加害者家屬是對的,只是沒人有義務
要去了解加害者背後的故事。提醒這一點就是立場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19-08-28T05:16
大部分的人只需要知道加害者是誰,他有沒有做,就夠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19-09-01T22:23
其實這戲劇每一個部分都有特定的選擇阿
但我本來就覺得是戲劇創作去做 就是因為其他人
包含新聞媒體都沒做過 才選定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19-09-05T06:17
就是因為大家都沒有義務,才會造成社會中被孤立的一
群人。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9-09-09T18:51
最好是沒人做過啦,你看過藍色蜘蛛網嗎?
不管是加害者或是被害者背後的故事都會有人著墨
只是渲染效果跟有沒有依照事實來做。這部大部分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9-14T06:26
情節都是自己想像的,當然創作空間就大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19-09-17T09:40
但沒有加害者家屬想要贖罪的阿 很少很少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9-09-21T18:51
簡單來說 哪有人討論這13個角色 而且是全部都有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19-09-23T02:13
你要把這些案件歸因到社會中有一群人被孤立我也是
不是啊,你怎麼會知道加害者家屬沒有要贖罪?
沒有報導不見得沒有,就像戲中說的,你家有加害者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9-09-25T01:56
是渲染、還是不願相信這些是存在的~~還是不care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9-09-29T13:24
你還想高調出來說我要贖罪?這樣才奇怪吧-.-
不能怪媒體不報導,因為你根本沒東西可報,又不是
拍戲可以自己想這些加害者家屬要補償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9-10-03T05:52
我是說戲劇情情節 特別是加害者已被全知觀點認為
他們有問題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9-10-03T13:08
連個辯護律師都被批判成這樣,家屬想也要很大勇氣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19-10-06T08:48
喔,你是說加害者家屬想補償的情節?那應該是真的少
可是有這類情節,他們又是弱勢,就更能證明立場啊
不然他也可以選擇一個強勢的,就像我剛剛說的情節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9-10-09T18:24
他一樣可以補償,只是這樣安排對加害人沒好處而已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19-10-11T04:52
弱勢者通常是最難表達立場,因為聽的人也有立場
認錯道歉被說成虛偽、假裝或是高人指點~~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19-10-14T21:20
當然阿 但其實拍出社會事件 也不一定都需要這樣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9-10-16T22:09
像賈這方面的情節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安排
可是加害者家屬這方面的情節全是編劇自己的意向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19-10-19T06:18
大量的角色 就像被害者家屬也不一定是職業婦女阿
Tom avatar
By Tom
at 2019-10-22T13:14
不管是什麼角色,一個小孩死對家庭的傷害可想而知
但加害者家屬這邊就完全是編劇自己的意志主導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9-10-24T06:20
有接觸過個案就知道這不是完全編劇的想像
就是因為大家無法想像才需要透過戲劇表現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9-10-27T17:04
因為一次寫的很多吧 你當然可以覺得是一種多情節
的平衡 (我身邊到不是針對加害者 而是媒體)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19-10-31T05:33
讓觀眾有帶入感,否則一般人很難理解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9-11-02T21:45
注意我不是說是他的想像,我是說是他的意向主導情節
不然他一樣可以安排一個非常強勢的家庭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9-11-04T17:35
不用讓李家全家都這麼可憐,在社會夾縫中生存
就像鄭捷爸媽,到現在也沒人知道他們是誰
但你能確定他們沒有偷偷捐錢或做什麼補償嗎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9-11-08T06:38
要這樣講 我也可以說像賈這樣分崩離析也是個案阿
本來就都是真實發生的處境 為什麼不能一並探討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19-11-12T10:11
不一定是主導 而是某些東西能不能寫入 畢竟角度選擇
直接會影響觀眾判斷 賈這種沒分或直接破碎更多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9-11-13T18:08
他是要我們了解不管哪個角度都有受傷的人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19-11-16T11:27
至少編劇導演並沒有偏頗任何一方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19-11-19T14:32
所以我是說賈的家庭分裂是常理推斷,啊~真難討論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9-11-20T01:17
所以我還是覺得編劇還是有顧慮 但這見仁見智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9-11-21T12:06
我懂啦 只是畢竟編劇會寫這種共感的題材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9-11-24T01:23
是你一直忽視加害者的家屬或許也是被害人的可能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9-11-28T21:30
甚至於加害者本身也可能是社會期望下的被害人
其實對於人,不要純粹的用絕對的善惡去區分
否則是無法看到事情的全貌~~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9-12-01T17:07
不然如果直接挑戰酒駕 那恐怕更複雜 或大型交通
公共場所的意外 (雖然要拍預算會噴)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19-12-02T22:47
問一個問題就好 李大芝跟她的父母遇到的 是不是曾經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9-12-05T13:09
在這個社會中真實上演過? 如果是 為什麼編劇不能寫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19-12-09T14:42
就像對於人權律師汙名化只是要名或要利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19-12-10T23:30
我反而覺得遷怒算好連節 但很多時刻犯案不見得
跟家庭教育有關係 社會大眾不應該只因為殺人犯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9-12-11T04:09
欠人教 就說他們養出殺人犯(一樣是觀點選擇)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9-12-14T06:35
換作是我們,真的知道怎麼教嗎?
如果我們都不知道,又怎樣去要求別人做到~~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19-12-17T07:59
要求責備別人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今天發生在自己身上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19-12-22T07:14
旁人那種事後諸葛式的責備,又何嘗不是加害人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19-12-22T14:03
比較受害者家屬跟加賀者家屬的傷痛輕重 本身就有失
公道 正是這種要不得的心態 把他們逼入社會角落
你們的小孩殺害人家的小孩 你們再慘也沒人家慘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12-25T19:21
連編劇想描寫都會有這麼多人跳出來說 幹嘛把他們寫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19-12-30T11:58
得像悲劇英雄一樣 試問這社會有想讓他們好過嗎???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20-01-02T05:19
這就是社會寫實面難寫的地方啊 因為要實需要的是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20-01-05T01:06
精準地描繪 又不如完全失去娛樂性 跟讓觀眾理解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20-01-09T01:21
預設立場成這樣 就知道台灣多需要這種劇本了
第一周播完 >>> 這一定是廢死啦~~~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20-01-11T05:19
第二周播完 >>> 加害者家屬沒這麼可憐啦~~~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20-01-14T15:58
這樣跟幾十台圍在下跪父母的攝影機"群"有甚麼兩樣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20-01-16T04:26
加害者家屬要有家害者家屬的樣子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20-01-18T03:46
被害者家屬要有被害者家屬的樣子
像小燈泡媽就有人罵不愛小孩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20-01-21T21:48
劇中的溫昇豪一定也有人覺得不愛小孩XD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20-01-25T13:04
戲劇本來就不可能完全呈現所有角度,當然可以針對
加害者家屬是弱勢這個點攻擊,但我覺得這個設定並
不違反常理,況且加害者家庭也不算弱勢吧至少是開
麵店,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20-01-29T21:26
開麵店 李爸在社區算是有點臉可以幫忙處理大小事的
甚至算小康家庭了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20-01-31T12:12
不僅原本生意做不了 還要擔心被害家庭的報復
現在還有自以為正義揪團私刑的群眾
Thomas avatar
By Thomas
at 2020-01-31T20:20
好的還有地方可以逃去住 不好的連租屋可能都被拒絕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20-02-04T17:25
「我哥是殺了很多人,但我哥我家人連活下去的權力
都沒有嗎?」
https://youtu.be/FdyGRAnAiK0
Carol avatar
By Carol
at 2020-02-05T05:03
戲劇本身一定有立場啊 這個很正常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20-02-10T00:33
可以探討的是為什麼哥哥明明擔心家人被牽連卻還是
殺了那麼多人(他不可能不知道家人會被打擾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20-02-10T18:44
樓上其中一個可能因素(邪教: 如ISIS)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20-02-12T01:41
推186樓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20-02-14T22:08
會認為「戲劇應該要中立客觀」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Ivy avatar
By Ivy
at 2020-02-18T06:23
這麼大反差的討論覺得導演立足點,這部真的成功了,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20-02-23T02:07
別去想這樣導對或錯真或假,如果你是事件人 你怎麼
自處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20-02-23T09:34
在劇中有兩種加害者家屬的面貌,一個是李家,另外一
是陳昌。畢竟戲劇的時間有限,陳昌家人不聞不問的那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20-02-24T06:36
一塊目前只有律師訪談那段帶過去。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20-02-29T03:28
推pomm大,而且我覺得他們這樣拍反而才是政治正確吧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20-03-03T06:30
@belast現在權力/權利真的傻傻分不清嗎?字幕組真
的要加油!還是臺灣這種戲太少了,難以有機會分辨二
者?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20-03-04T18:36
我看到那個火焰是橘色好像是因為鍋子有破洞然後一直
漏水才造成的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20-03-07T07:25
應該是瓦斯爐太老舊了積碳堵塞之類 破洞早就熄了...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20-03-07T08:38
其實我一直覺得大眾沒有在批判加害者家屬該負什麼責
任,而是批判加害者而已,覺得這部戲有點奇怪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20-03-10T18:13
的地方是這裡,至少我看網路上並沒有人在罵家屬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3-12T02:29
寫給樓上,之前鄭捷案件的時候就很多人在罵鄭家阿,
說沒愛小孩才會教出殺人魔,下跪也說有人指導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20-03-13T21:23
關鍵字可以打:鄭捷 父母 作秀 就蠻多的了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20-03-15T15:25
推樓上,除了大眾一直罵鄭捷父母,當時媒體一直帶風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20-03-19T14:52
向他父母如何不負責任如何想跟兒子切割云云,塑造了
他父母沒好好關心孩子導致孩子變壞的形象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20-03-21T03:21
當然有原本就不顧家庭小孩的家屬,但ㄧ定也有像李大
芝這樣的家庭,也是這部戲想要告訴大家的,加害者固
然飽受批評,但背後的家屬何嘗不痛苦呢,也不是要你
去同情每一個加害者家屬,而是希望大眾不要任意評斷
批評對家屬扣帽子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20-03-23T03:00
明明就一堆人怪家屬,有人在平行世界嗎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20-03-23T10:26
另外我覺得這篇已經預設立場了
Carol avatar
By Carol
at 2020-03-24T08:32
我也覺得原po才是預設立場 什麼叫做「政治不正確」
?你所謂的正確才是正確?

我們與惡的距離-亂世用重典?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19-04-01T11:05
刑法的世界,不是做了法所不允許的事情,就是有罪。 有的人做了這些事是因為一些正當的目的, 有的人做了這些事是因為一些欠缺期待可能性的原因。 而正當的目的,非僅是法律明文所允許, 比較大的爭議都是那些法律未明文允許的,或尚未允許的。 例如那些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集會遊行權、罷工權, 甚至社會還有極大爭議的公民不 ...

我們與惡的距離 關於應思聰之有感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9-04-01T11:00
我跟原po也有類似的經驗 但我覺得我們家算是精障患者家庭中稍微正面一點的例子 所以想分享一下 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看到思聰完全讓我想到以前的那些日子 我叔叔是精障患者 從我出生以來到我長大他都是生病的狀態 從家人口中得知的也是他以前多麼聰明優秀 但是據說是當兵回來後就開始出現一些症狀 起初被診斷 ...

我們與惡的距離ep1-4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19-04-01T10:12
版上很多厲害心得 本人小小鄉民只是愛看戲 所以這篇不討論較深入的議題 而從劇情本身跟演員來閒聊一下 首先必須說十元編劇本不愧是田野調查紮實 不管是新聞電視台 醫院 法院監獄等場域 劇本跟導演相互加成 每個部分台詞都非常真實 馬上讓人能夠進入那個氣氛 這點能夠達到基本上真的就是超級高水準了 演員部分基本上也 ...

我們與惡的距離-幕後花絮_關於家人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9-04-01T08:4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dYUBIwGoE 昨天描述了4個家庭所遇到困境 李家因為大兒子造成的錯誤而陷在困境中 直到李媽媽把曉雯先改完名字後趕出去,直到大芝開始在想王律師一番話後 再回到家裡時,決定要把爸爸媽媽帶出困境 也開始整理跟哥哥從小到大的相處過程,如果案發前 ...

惡距34 雞蛋裡挑骨頭特集(有雷)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9-04-01T08:27
防雷頁 1. 我反覆想了一陣子,為何王赦李媽那段一片讚爆好哭的海邊手推車,竟然讓我覺得不 能入戲,目前結論是:因為李媽的嗓音太輕盈、太柔嫩了,聽起來像是細心保養喉嚨的線 上台語歌手,而不是做生意叫賣持家二十幾年的媽媽。李媽的聲音應該要更沙、更濁一些 才對。如果演員拍片前一天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