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我自己 - 電影
By Necoo
at 2023-07-05T17:12
at 2023-07-05T17:12
Table of Contents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社群媒體氾濫與網紅文化當道,造成即便不是名人的一般人可能也會在發文前再三思量。
不過,分享生活與炫耀、自戀之間的界線到底在哪裡,是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必須謹記在心
的。挪威電影《我恨我自己》結合黑色喜劇與肉體恐怖的元素,以誇張的手法諷刺當代「
求關注」的風潮與文化,給觀眾滿滿的不適感。
想爆紅無下限,毀三觀也要求關注!席格娜與男友湯瑪士同樣自戀,都想成為人群裡唯一
的焦點。走投無路的她索性猛吞俄羅斯禁藥,讓臉上爬滿浮腫的紅色傷疤,駭人的病態也
為她博得同情與目光。於是,她任由謊言與傷痕爆裂滋長,直至一切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
步。
相較於外向者總是聚會時的開心果與焦點,內向者或許比較不想要他人的關注,但能夠被
「看見」總是件好事,不論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還是個性受人欣賞,受人喜愛就是贏得注意
力所施加的魔法與力量。電影從席格娜與男友在餐廳用餐開始,一開始兩人感覺只是藉由
席格娜生日做出引人注目的事情,當天可能也根本不是她生日,卻沒想到這段插曲只是兩
人為了偷餐廳的名酒去跟朋友炫耀所安排的「演出」,甚至過程當中兩人還為了在派對上
要說是「誰負責偷酒」而爭執。
光是這場序幕,在一般人眼裡就已經非常不可思議,殊不知對湯瑪士與席格娜來說,病症
才正要開始而已。觀眾漸漸發現,兩人都是容不下對方比自己更受歡迎的人,只是席格娜
的「症頭」似乎更嚴重一點。故事發展至此,除了兩人偷名酒的違法行為之外,他們或許
就像我們身邊自戀、愛炫耀的朋友,直到席格娜某天上班遇到一名遭到大狗攻擊的女士,
讓她小小嘗到走紅的滋味,席格娜便食髓知味,就此無法回頭。
不論是想讓自己也被狗咬上頭條,還是無意間看到俄羅斯禁藥的新聞,決定讓自己染上奇
怪的皮膚病,只要可以獲得關注,要席格娜上刀山,下油鍋她都願意。電影固然是諷刺喜
劇,但現今我們時不時看到為了流量而拍攝暴食、吸毒、吃蟲、玩命、惡搞等令人匪夷所
思的影片,甚至有人為此送命,便不覺得《我恨我自己》特別誇張了。
電影後段其實也有表現席格娜尋求協助,形式是歐美流行的團體心理治療。正當觀眾以為
席格娜可能即將「浪女回頭」,這才發現整個治療團體似乎有點奇怪,甚至治療師還主張
不要看醫生,這也呼應在社群時代裡,同溫層效應很容易讓人活在與自己相像的群體之中
,便自然而然以為全世界都是如此,甚至過度討拍、取暖,這些行為非但無法讓人看清自
己變質的行為,甚至還會助長,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
除了多數過於極端的行為之外,為了博取關注,席格娜在日常生活裡就說出不少謊言。湯
瑪士個展結束後的聚餐上,主角自然不是席格娜,她為了吸引眾人的目光,便胡謅自己有
嚴重的堅果過敏,還刻意引起騷動,就是不讓大家聚焦在湯瑪士身上。就連樂團成員分享
席格娜罹患怪病後的專訪,她都能夠順勢說自己是歌迷,但卻連自己的愛歌是哪一首都說
不出來。甚至當初席格娜幫助被狗咬的女士,她對外都稱當時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袖
手旁觀,殊不知真相是席格娜當下一直叫大家不要靠近。時刻想求關注的人極為了解什麼
內容會有流量,思考模式漸漸也往這個方向走,為了成為眾人的焦點,撒點小謊也沒什麼
,而說出一個謊就得說更多、更大的謊來圓。
由於流量至上已經是時下流行,即使席格娜有些行為誇張到不合常理,那也是為了符合「
黑色喜劇」的惡意,但如果早已罹患與她相同疾病的人,搞不好還無法理解周圍的人哈哈
大笑是為了什麼。所以,電影在後段時特別安排兩人的好友,直接點名不管是湯瑪士還是
席格娜,都是很難聊天、很難相處的對象,因為他們無法忍受話題有一時半刻不是圍繞著
自己,就連真心為自己伴侶的成功喝采都做不到。但是,就算朋友已經離席,這兩個自我
中心的主角大概仍舊無法理解問題出在哪裡,畢竟席格娜就連打算向記者朋友坦承都還在
夢想著,全盤托出可以為她贏得出書的機會,的確是病得不輕。
最後,比較有趣的是,「社群媒體」幾乎消失在本片的敘事中。當然片中席格娜也曾提過
自己拍照要「發文」,但並沒有在發文獲得多少留言、讚數多做著墨。雖說人與人的實體
互動也有「注意力在誰身上」的考量,但現今這些行為多半與「社群媒體」有關,這部分
或許是劇組特別安排的巧思,畢竟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沒那麼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或是否獲得關注,但在社群媒體上就需要經營自己的「人設」,各種發文都要經過包裝,
讓許多實際認識的朋友感嘆線上線下判若兩人。
看完《我恨我自己》,大可解讀為這是現代人為了在網路上博關注所做出的「虛假」行為
,像是「發一張吃藥的照片,搭配憂鬱的文字,但實際上並沒有服藥」。可是,電影呈現
出來的是這種行為極端地移轉到現實生活後能夠發展到多不可思議的程度。《我恨我自己
》藉由各種令人不適的畫面與行為告訴觀眾,過分重視他人的關注與其延伸出來的誇張行
徑予人的觀感如此,諷刺時下為了獲得關注無所不用其極的荒謬。走出電影院我們當然可
以說:「還好這只是電影。」但我們又怎麼能肯定世界的哪個角落不是正有一個湯瑪士或
席格娜為了求關注而偷竊、說謊,甚至傷害自己呢?
--
Viola's World:Screen Scream影迷尖叫屋
http://screenscreamviola.blogspot.tw/
請大家多多指教~
--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社群媒體氾濫與網紅文化當道,造成即便不是名人的一般人可能也會在發文前再三思量。
不過,分享生活與炫耀、自戀之間的界線到底在哪裡,是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必須謹記在心
的。挪威電影《我恨我自己》結合黑色喜劇與肉體恐怖的元素,以誇張的手法諷刺當代「
求關注」的風潮與文化,給觀眾滿滿的不適感。
想爆紅無下限,毀三觀也要求關注!席格娜與男友湯瑪士同樣自戀,都想成為人群裡唯一
的焦點。走投無路的她索性猛吞俄羅斯禁藥,讓臉上爬滿浮腫的紅色傷疤,駭人的病態也
為她博得同情與目光。於是,她任由謊言與傷痕爆裂滋長,直至一切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
步。
相較於外向者總是聚會時的開心果與焦點,內向者或許比較不想要他人的關注,但能夠被
「看見」總是件好事,不論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還是個性受人欣賞,受人喜愛就是贏得注意
力所施加的魔法與力量。電影從席格娜與男友在餐廳用餐開始,一開始兩人感覺只是藉由
席格娜生日做出引人注目的事情,當天可能也根本不是她生日,卻沒想到這段插曲只是兩
人為了偷餐廳的名酒去跟朋友炫耀所安排的「演出」,甚至過程當中兩人還為了在派對上
要說是「誰負責偷酒」而爭執。
光是這場序幕,在一般人眼裡就已經非常不可思議,殊不知對湯瑪士與席格娜來說,病症
才正要開始而已。觀眾漸漸發現,兩人都是容不下對方比自己更受歡迎的人,只是席格娜
的「症頭」似乎更嚴重一點。故事發展至此,除了兩人偷名酒的違法行為之外,他們或許
就像我們身邊自戀、愛炫耀的朋友,直到席格娜某天上班遇到一名遭到大狗攻擊的女士,
讓她小小嘗到走紅的滋味,席格娜便食髓知味,就此無法回頭。
不論是想讓自己也被狗咬上頭條,還是無意間看到俄羅斯禁藥的新聞,決定讓自己染上奇
怪的皮膚病,只要可以獲得關注,要席格娜上刀山,下油鍋她都願意。電影固然是諷刺喜
劇,但現今我們時不時看到為了流量而拍攝暴食、吸毒、吃蟲、玩命、惡搞等令人匪夷所
思的影片,甚至有人為此送命,便不覺得《我恨我自己》特別誇張了。
電影後段其實也有表現席格娜尋求協助,形式是歐美流行的團體心理治療。正當觀眾以為
席格娜可能即將「浪女回頭」,這才發現整個治療團體似乎有點奇怪,甚至治療師還主張
不要看醫生,這也呼應在社群時代裡,同溫層效應很容易讓人活在與自己相像的群體之中
,便自然而然以為全世界都是如此,甚至過度討拍、取暖,這些行為非但無法讓人看清自
己變質的行為,甚至還會助長,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
除了多數過於極端的行為之外,為了博取關注,席格娜在日常生活裡就說出不少謊言。湯
瑪士個展結束後的聚餐上,主角自然不是席格娜,她為了吸引眾人的目光,便胡謅自己有
嚴重的堅果過敏,還刻意引起騷動,就是不讓大家聚焦在湯瑪士身上。就連樂團成員分享
席格娜罹患怪病後的專訪,她都能夠順勢說自己是歌迷,但卻連自己的愛歌是哪一首都說
不出來。甚至當初席格娜幫助被狗咬的女士,她對外都稱當時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袖
手旁觀,殊不知真相是席格娜當下一直叫大家不要靠近。時刻想求關注的人極為了解什麼
內容會有流量,思考模式漸漸也往這個方向走,為了成為眾人的焦點,撒點小謊也沒什麼
,而說出一個謊就得說更多、更大的謊來圓。
由於流量至上已經是時下流行,即使席格娜有些行為誇張到不合常理,那也是為了符合「
黑色喜劇」的惡意,但如果早已罹患與她相同疾病的人,搞不好還無法理解周圍的人哈哈
大笑是為了什麼。所以,電影在後段時特別安排兩人的好友,直接點名不管是湯瑪士還是
席格娜,都是很難聊天、很難相處的對象,因為他們無法忍受話題有一時半刻不是圍繞著
自己,就連真心為自己伴侶的成功喝采都做不到。但是,就算朋友已經離席,這兩個自我
中心的主角大概仍舊無法理解問題出在哪裡,畢竟席格娜就連打算向記者朋友坦承都還在
夢想著,全盤托出可以為她贏得出書的機會,的確是病得不輕。
最後,比較有趣的是,「社群媒體」幾乎消失在本片的敘事中。當然片中席格娜也曾提過
自己拍照要「發文」,但並沒有在發文獲得多少留言、讚數多做著墨。雖說人與人的實體
互動也有「注意力在誰身上」的考量,但現今這些行為多半與「社群媒體」有關,這部分
或許是劇組特別安排的巧思,畢竟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沒那麼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或是否獲得關注,但在社群媒體上就需要經營自己的「人設」,各種發文都要經過包裝,
讓許多實際認識的朋友感嘆線上線下判若兩人。
看完《我恨我自己》,大可解讀為這是現代人為了在網路上博關注所做出的「虛假」行為
,像是「發一張吃藥的照片,搭配憂鬱的文字,但實際上並沒有服藥」。可是,電影呈現
出來的是這種行為極端地移轉到現實生活後能夠發展到多不可思議的程度。《我恨我自己
》藉由各種令人不適的畫面與行為告訴觀眾,過分重視他人的關注與其延伸出來的誇張行
徑予人的觀感如此,諷刺時下為了獲得關注無所不用其極的荒謬。走出電影院我們當然可
以說:「還好這只是電影。」但我們又怎麼能肯定世界的哪個角落不是正有一個湯瑪士或
席格娜為了求關注而偷竊、說謊,甚至傷害自己呢?
--
Viola's World:Screen Scream影迷尖叫屋
http://screenscreamviola.blogspot.tw/
請大家多多指教~
--
All Comments
By Jessica
at 2023-07-01T16:10
at 2023-07-01T16:10
By Xanthe
at 2023-07-05T22:30
at 2023-07-05T22:30
By Kristin
at 2023-07-01T16:10
at 2023-07-01T16:10
By Liam
at 2023-07-05T22:30
at 2023-07-05T22:30
By Charlie
at 2023-07-01T16:10
at 2023-07-01T16:10
By Sandy
at 2023-07-05T22:30
at 2023-07-05T22:30
By William
at 2023-07-01T16:10
at 2023-07-01T16:10
By Zenobia
at 2023-07-05T22:30
at 2023-07-05T22:30
By Bennie
at 2023-07-01T16:10
at 2023-07-01T16:10
By Caroline
at 2023-07-05T22:30
at 2023-07-05T22:30
By Mary
at 2023-07-01T16:10
at 2023-07-01T16:10
By Zora
at 2023-07-05T22:30
at 2023-07-05T22:30
By Daniel
at 2023-07-01T16:10
at 2023-07-01T16:10
By Rachel
at 2023-07-05T22:30
at 2023-07-05T22:30
By Ursula
at 2023-07-01T16:10
at 2023-07-01T16:10
By William
at 2023-07-05T22:30
at 2023-07-05T22:30
Related Posts
串流會不會讓高成本電影越來越難回本?
By David
at 2023-07-05T15:29
at 2023-07-05T15:29
2023下半年度國片
By Agnes
at 2023-07-05T15:20
at 2023-07-05T15:20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By Aaliyah
at 2023-07-05T15:18
at 2023-07-05T15:18
串流會不會讓高成本電影越來越難回本?
By Hedda
at 2023-07-05T14:01
at 2023-07-05T14:01
英語片變難看的原因
By Daph Bay
at 2023-07-05T13:56
at 2023-07-05T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