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念我自己 - 電影

By Skylar Davis
at 2015-02-09T00:17
at 2015-02-09T00:17
Table of Contents
網站附圖好讀版:
http://ppt.cc/GzE8 (大大說有問題)
我們換這個試試:
http://bit.ly/1A5ehjN
------------------------------------------------
以下有雷正文,雖然標題給普雷,但我是喜歡這部片的呦!
電影有小說無法達到的魅力,它會狠狠地讓你無法停止累積心中的情緒、疊加、最
後溢出。然後就會後悔自己先看過小說,因為整場都會想接下來是要演哪一段。電
影抽掉了小說許多的旁線故事,讓劇情以家庭為重心,將重要的戲放在相聚時的談
話,將劇情發展開來。
導演的運鏡令人印象深刻,我不太懂電影專有名詞,無法精準地描述拍攝手法。在
觀看以前,以為會是用置換角色人物的方式來營造主角將自己的女兒誤認成是主角
的妹妹,或用蒙太奇表現主角迷失回家的路時的焦慮、無助。但事實上導演卻不是
這麼處理,這份疑惑讓我拋開此片女主角獲獎無數的光芒,想要了解導演的來歷。
借用維基的方便,《我想念我自己》是理查‧葛拉薩(Richard Glatzer)與瓦希‧
魏斯特摩蘭(Wash Westmoreland)共同執導,有趣的是這兩位導演在網路上的資料並
不多。
在陳樂融的微博上提到,Richard Glatzer導演本身也是阿茲海默症病人,這下可就
更有趣了,不難聯想有阿茲海默症協會的協助。400萬的預算,由「Killer Films」
獨立製片及其他三個製片商(連維基都沒專頁耶!)聯合製片。
想像一下,過去看過以阿茲海默症為題材的電影。也許就能期待這部電影的新嘗試
。對於想要擁有「娛樂性」感動的觀眾來說,可能會大失所望。片尾聽到不少同場
的觀眾失望的嘆息,仿若說:怎麼就這樣沒了?畢竟大家都是搶上映日來看早場電
影的愛好者。但事實上就是如此,這不是有愛就能解決的問題,更逢論這是全人類
都想解決的難題。家人觀影後直接了當的給出「久病無孝子」的結論。
片中沒有刻意催淚的情節,淚卻會自然落下。因為這部戲從原著小說、編導(編劇
、導演)都相當貼近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觀點。以本片代為他們開口,讓會令人厭煩的
疾病成了值得關注的議題。無不是在提醒家人有相同疾病的親屬們,可以用什麼態
度重新認識自己的家人。
要再說一次,寓教不絕對得要娛樂。依主題性,有時娛樂反而模糊焦點。電影也從
來不只提供人們娛樂,那是個夢。在夢裡,人人都能以不同的角度述說故事。我很
高興能看到這部電影,因為也許哪天我也會成為那糟糕的50%也說不定。倘若真的如
此,到時再跟家人一起重看這部電影吧!
--
這季刊來的漫長,塑膠花卻不曾凋謝,成全了自由句。
自由句 JU FREE 7月1號 脫口而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92215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Dora
at 2015-02-12T00:33
at 2015-02-12T00:33

By Daph Bay
at 2015-02-14T06:26
at 2015-02-14T06:26

By Tom
at 2015-02-14T08:31
at 2015-02-14T08:31

By Mason
at 2015-02-16T01:17
at 2015-02-16T01:17

By Hedda
at 2015-02-17T18:57
at 2015-02-17T18:57
Related Posts
我想念我自己

By Kumar
at 2015-02-09T00:15
at 2015-02-09T00:15
想要搜尋一個電影評論系列影片

By Isabella
at 2015-02-09T00:09
at 2015-02-09T00:09
鳥人獲導演工會大獎 奪奧斯卡希望濃

By Sarah
at 2015-02-09T00:03
at 2015-02-09T00:03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迷途駱馬回到紅河谷

By Andrew
at 2015-02-09T00:01
at 2015-02-09T00:01
KANO在日本網路上評價好像不錯

By Xanthe
at 2015-02-08T23:52
at 2015-02-08T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