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接受的《荼蘼》 - 臺劇

By Lily
at 2016-11-17T11:12
at 2016-11-17T11:12
Table of Contents
在開頭的第一句,決定先說出這件事:
我不喜歡《荼蘼》這部戲。
不是不喜歡演員、劇組的努力,
也不是覺得這部戲拍得不好,
正是因為對於這部戲的喜歡,
才發現它與我的價值觀衝突太大了。
也許很多人都像我一樣,
不是覺得這部戲不好,就只是無法接受罷了。
————————
你不能把不合理當作生活,
一旦你接受,那就真的成為你的生活了。
鄭如薇和湯有彥彼此羈絆的這件事很有趣。
我覺得就算是A方案的如薇,
會在當下選擇回去找前男友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在B方案中的如薇,
最後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
我好奇那個「幸福」是旁人眼裡的、如薇心裡的,還是生活給你的選擇?
B方案中的許多不合理,最後被接受了。
因為,戲裡的女主角鄭如薇接受這個生活。
所以湯家人有在改變,
湯有彥在結婚紀念日買了7000元的房間,
他們一家人和樂融融的吃飯,
然後,鄭如薇就成為湯家人了嗎?
她永遠都不會是湯家人的,
她在湯家只會是有彥的老婆、仔仔的母親。
這樣不對等的對待,
一直到B方案的結局,我還是沒有看到改變。
因為鄭如薇接受這些不合理,
她拋棄了自己的幸福。
她接受了生活就是忍耐,
收起對自己幸福的追求,然後進入家庭。
在家庭中,犧牲是責任,
犧牲越多的人,就擁有越大的話語權。
所以B方案在3、4集鄭如薇說話理直氣壯,
但是到了第6集,湯有彥的犧牲,
同樣也換來了理直氣壯的權利。
就這樣對著責任,在沒有人發現的情況下,
家裡的每個人都是圍繞著責任而聚集。
湯有彥對家庭的責任,
湯有珊對父母的責任,
湯爸湯媽對無怨無悔付出的媳婦的責任,
還有鄭如薇對湯家的責任。
責任是愛,
但是接受責任是愛這件事,並不合理。
當先於愛的是責任,有人能夠真正幸福嗎?
如果有人把這篇文章看到這裡,
我還是要說這句:
永遠不要接受不合理,不要覺得就這樣了。
戲有了結局,生活還是繼續在走,
如果戲寫的是生活,那它矛盾的沒告訴你,
這不是在開始的時候就注定好的選擇。
我們不是像鄭如薇在回頭看自己的選擇,
我們都是在生活中,一再的有方案A和B。
————————
平行時空不是只有A和B
這部戲用了平行時空的概念,
一開始讓我非常的興奮。
身為一個對平行宇宙有興趣的戲劇迷,
能看到台灣戲劇用這樣的方式呈現,
覺得十分期待。
只是看完之後的想法,
卻是誠意有到,細節不足。
平行時空本身只是個理論,
因為還沒有被證實,所以如果使用在戲劇、
電影裡頭,擁有很大的彈性空間。
比方說:
韓劇《九回時間旅行》
這部戲是回到還未做選擇的時間點,
去創造出一個新的平行時空。
日劇《了不起的選Taxi》《求婚大作戰》
也都是使用在未做選擇的時間點,
創造出一個新的平行時空。
在《荼蘼》的一開始也使用了這個手法,
鄭如薇做出了方案A、B的選擇。
但是,《荼蘼》和前面的戲劇不同的地方是:
上面的幾部戲劇,在每個選擇點,
都只處理一個事件。
但是,《荼蘼》卻是處理了一段生活。
《荼蘼》本身存在一個謬論,
這個謬論不是因為平行時空,
而是戲劇本身陷入自己所設定的理論之中。
一開始,
鄭如薇就做出了方案A和方案B的選擇。
從這一刻起,產生了兩個不同的時空。
這兩個時空就是造成最後結局的原因嗎?
錯!
在方案A或是方案B中的鄭如薇,
早就已經持續做出了無數的選擇。
比如最後到印度的方案A鄭如薇:
有一個她,可能陪著趙輝去買雪菜,
那麼趙輝就不會死。
或是有一個她,拒絕了失戀後總經理的吻,
然後和湯有彥繼續在一起。
是這些無數的選擇,才造就了最後的結局,
而不是因為當初的方案A和方案B。
明明做出了選擇,
卻總是糾結在那個最初的A和B。
當《荼蘼》沒能把這個「選擇」的細節處理好,
反而讓人進入非A即B的死胡同,
而忽略掉人生之中無數的選擇。
其實這件事只要稍微點出來就好了,
那觀眾就不會感到那麼的無力。
就不會覺得根本沒有一個好選擇。
人生總是不停的在選擇,
所以,別再去看那個方案A和方案B了好嗎?
只有最悲慘的人回去那個寄出信件的時候,
剩下的快樂的如薇,早就離開那台電腦了。
————————
最後,我支持在某個時空裡的鄭如薇。
在飛去上海的那天,
就已經和湯有彥分手的鄭如薇。
--
我不喜歡《荼蘼》這部戲。
不是不喜歡演員、劇組的努力,
也不是覺得這部戲拍得不好,
正是因為對於這部戲的喜歡,
才發現它與我的價值觀衝突太大了。
也許很多人都像我一樣,
不是覺得這部戲不好,就只是無法接受罷了。
————————
你不能把不合理當作生活,
一旦你接受,那就真的成為你的生活了。
鄭如薇和湯有彥彼此羈絆的這件事很有趣。
我覺得就算是A方案的如薇,
會在當下選擇回去找前男友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在B方案中的如薇,
最後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
我好奇那個「幸福」是旁人眼裡的、如薇心裡的,還是生活給你的選擇?
B方案中的許多不合理,最後被接受了。
因為,戲裡的女主角鄭如薇接受這個生活。
所以湯家人有在改變,
湯有彥在結婚紀念日買了7000元的房間,
他們一家人和樂融融的吃飯,
然後,鄭如薇就成為湯家人了嗎?
她永遠都不會是湯家人的,
她在湯家只會是有彥的老婆、仔仔的母親。
這樣不對等的對待,
一直到B方案的結局,我還是沒有看到改變。
因為鄭如薇接受這些不合理,
她拋棄了自己的幸福。
她接受了生活就是忍耐,
收起對自己幸福的追求,然後進入家庭。
在家庭中,犧牲是責任,
犧牲越多的人,就擁有越大的話語權。
所以B方案在3、4集鄭如薇說話理直氣壯,
但是到了第6集,湯有彥的犧牲,
同樣也換來了理直氣壯的權利。
就這樣對著責任,在沒有人發現的情況下,
家裡的每個人都是圍繞著責任而聚集。
湯有彥對家庭的責任,
湯有珊對父母的責任,
湯爸湯媽對無怨無悔付出的媳婦的責任,
還有鄭如薇對湯家的責任。
責任是愛,
但是接受責任是愛這件事,並不合理。
當先於愛的是責任,有人能夠真正幸福嗎?
如果有人把這篇文章看到這裡,
我還是要說這句:
永遠不要接受不合理,不要覺得就這樣了。
戲有了結局,生活還是繼續在走,
如果戲寫的是生活,那它矛盾的沒告訴你,
這不是在開始的時候就注定好的選擇。
我們不是像鄭如薇在回頭看自己的選擇,
我們都是在生活中,一再的有方案A和B。
————————
平行時空不是只有A和B
這部戲用了平行時空的概念,
一開始讓我非常的興奮。
身為一個對平行宇宙有興趣的戲劇迷,
能看到台灣戲劇用這樣的方式呈現,
覺得十分期待。
只是看完之後的想法,
卻是誠意有到,細節不足。
平行時空本身只是個理論,
因為還沒有被證實,所以如果使用在戲劇、
電影裡頭,擁有很大的彈性空間。
比方說:
韓劇《九回時間旅行》
這部戲是回到還未做選擇的時間點,
去創造出一個新的平行時空。
日劇《了不起的選Taxi》《求婚大作戰》
也都是使用在未做選擇的時間點,
創造出一個新的平行時空。
在《荼蘼》的一開始也使用了這個手法,
鄭如薇做出了方案A、B的選擇。
但是,《荼蘼》和前面的戲劇不同的地方是:
上面的幾部戲劇,在每個選擇點,
都只處理一個事件。
但是,《荼蘼》卻是處理了一段生活。
《荼蘼》本身存在一個謬論,
這個謬論不是因為平行時空,
而是戲劇本身陷入自己所設定的理論之中。
一開始,
鄭如薇就做出了方案A和方案B的選擇。
從這一刻起,產生了兩個不同的時空。
這兩個時空就是造成最後結局的原因嗎?
錯!
在方案A或是方案B中的鄭如薇,
早就已經持續做出了無數的選擇。
比如最後到印度的方案A鄭如薇:
有一個她,可能陪著趙輝去買雪菜,
那麼趙輝就不會死。
或是有一個她,拒絕了失戀後總經理的吻,
然後和湯有彥繼續在一起。
是這些無數的選擇,才造就了最後的結局,
而不是因為當初的方案A和方案B。
明明做出了選擇,
卻總是糾結在那個最初的A和B。
當《荼蘼》沒能把這個「選擇」的細節處理好,
反而讓人進入非A即B的死胡同,
而忽略掉人生之中無數的選擇。
其實這件事只要稍微點出來就好了,
那觀眾就不會感到那麼的無力。
就不會覺得根本沒有一個好選擇。
人生總是不停的在選擇,
所以,別再去看那個方案A和方案B了好嗎?
只有最悲慘的人回去那個寄出信件的時候,
剩下的快樂的如薇,早就離開那台電腦了。
————————
最後,我支持在某個時空裡的鄭如薇。
在飛去上海的那天,
就已經和湯有彥分手的鄭如薇。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y Tom
at 2016-11-20T18:58
at 2016-11-20T18:58

By Sierra Rose
at 2016-11-24T16:21
at 2016-11-24T16:21

By Ula
at 2016-11-29T11:41
at 2016-11-29T11:41

By Annie
at 2016-12-03T23:02
at 2016-12-03T23:02

By Kyle
at 2016-12-04T04:32
at 2016-12-04T04:32

By Agatha
at 2016-12-04T23:12
at 2016-12-04T23:12

By Hedy
at 2016-12-08T04:43
at 2016-12-08T04:43

By Valerie
at 2016-12-11T03:53
at 2016-12-11T03:53

By Callum
at 2016-12-15T02:00
at 2016-12-15T02:00

By Carol
at 2016-12-16T03:09
at 2016-12-16T03:09

By Audriana
at 2016-12-19T09:14
at 2016-12-19T09:14

By Brianna
at 2016-12-24T08:43
at 2016-12-24T08:43

By Xanthe
at 2016-12-24T10:16
at 2016-12-24T10:16

By Gilbert
at 2016-12-28T09:18
at 2016-12-28T09:18

By Heather
at 2016-12-31T07:51
at 2016-12-31T07:51

By Connor
at 2017-01-03T08:11
at 2017-01-03T08:11

By Delia
at 2017-01-05T10:15
at 2017-01-05T10:15

By Hedy
at 2017-01-07T04:57
at 2017-01-07T04:5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1-08T14:29
at 2017-01-08T14:29

By Erin
at 2017-01-10T07:09
at 2017-01-10T07:09

By Charlie
at 2017-01-15T02:12
at 2017-01-15T02:12

By Rosalind
at 2017-01-16T06:42
at 2017-01-16T06:42

By Madame
at 2017-01-17T00:00
at 2017-01-17T00:00

By Franklin
at 2017-01-18T08:12
at 2017-01-18T08:1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1-21T19:53
at 2017-01-21T19:53

By Lydia
at 2017-01-25T17:28
at 2017-01-25T17:28

By Wallis
at 2017-01-28T22:36
at 2017-01-28T22:36

By Kelly
at 2017-01-31T18:49
at 2017-01-31T18:49

By Kristin
at 2017-02-03T20:42
at 2017-02-03T20:42

By Dinah
at 2017-02-04T04:28
at 2017-02-04T04:28

By Mia
at 2017-02-06T19:32
at 2017-02-06T19:32

By Oliver
at 2017-02-08T12:08
at 2017-02-08T12:08

By Daniel
at 2017-02-11T22:51
at 2017-02-11T22:51

By Oliver
at 2017-02-13T13:49
at 2017-02-13T13:49

By Callum
at 2017-02-15T21:01
at 2017-02-15T21:01

By Andy
at 2017-02-18T17:39
at 2017-02-18T17:39

By Kama
at 2017-02-20T20:49
at 2017-02-20T20:49

By Ivy
at 2017-02-21T09:51
at 2017-02-21T09:51

By Caroline
at 2017-02-25T16:39
at 2017-02-25T16:39

By Ingrid
at 2017-02-28T16:17
at 2017-02-28T16:17

By Cara
at 2017-03-03T19:23
at 2017-03-03T19:23

By Linda
at 2017-03-05T19:48
at 2017-03-05T19:48

By Heather
at 2017-03-08T16:21
at 2017-03-08T16:21

By Tom
at 2017-03-11T08:03
at 2017-03-11T08:03

By Joe
at 2017-03-11T21:49
at 2017-03-11T21:49

By Ina
at 2017-03-14T09:33
at 2017-03-14T09:33

By Adele
at 2017-03-15T11:55
at 2017-03-15T11:55

By Ethan
at 2017-03-17T06:51
at 2017-03-17T06:51

By Ethan
at 2017-03-18T14:38
at 2017-03-18T14:38

By Anthony
at 2017-03-20T22:41
at 2017-03-20T22:41

By Rebecca
at 2017-03-22T21:06
at 2017-03-22T21:06

By Poppy
at 2017-03-25T01:34
at 2017-03-25T01:34

By Agnes
at 2017-03-27T12:04
at 2017-03-27T12:04

By Zenobia
at 2017-03-31T02:18
at 2017-03-31T02:18

By Hazel
at 2017-04-01T06:48
at 2017-04-01T06:48

By Margaret
at 2017-04-05T11:15
at 2017-04-05T11:15

By Agatha
at 2017-04-09T04:31
at 2017-04-09T04:31

By Christine
at 2017-04-10T12:53
at 2017-04-10T12:53

By Bethany
at 2017-04-10T18:10
at 2017-04-10T18:10

By Todd Johnson
at 2017-04-12T00:36
at 2017-04-12T00:36

By Agatha
at 2017-04-13T16:36
at 2017-04-13T16:36

By Olga
at 2017-04-16T23:45
at 2017-04-16T23:45

By Audriana
at 2017-04-21T06:07
at 2017-04-21T06:07

By Olga
at 2017-04-22T01:57
at 2017-04-22T01:57

By Christine
at 2017-04-24T19:35
at 2017-04-24T19:35

By Zora
at 2017-04-28T14:57
at 2017-04-28T14:57

By Heather
at 2017-04-28T22:33
at 2017-04-28T22:33

By Liam
at 2017-04-29T06:09
at 2017-04-29T06:09

By Steve
at 2017-04-29T08:37
at 2017-04-29T08:37

By Valerie
at 2017-05-01T09:05
at 2017-05-01T09:05

By Charlie
at 2017-05-05T18:52
at 2017-05-05T18:52

By Andy
at 2017-05-08T03:41
at 2017-05-08T03:41

By Rae
at 2017-05-12T10:29
at 2017-05-12T10:29

By Ivy
at 2017-05-12T15:11
at 2017-05-12T15:11

By Kristin
at 2017-05-17T06:54
at 2017-05-17T06:54

By Ivy
at 2017-05-18T15:41
at 2017-05-18T15:41

By Olivia
at 2017-05-19T14:25
at 2017-05-19T14:25

By Jack
at 2017-05-23T13:31
at 2017-05-23T13:31

By Ingrid
at 2017-05-24T02:59
at 2017-05-24T02:59

By Hazel
at 2017-05-28T18:16
at 2017-05-28T18:16

By Irma
at 2017-06-02T14:57
at 2017-06-02T14:57

By Margaret
at 2017-06-06T13:15
at 2017-06-06T13:15

By Hedda
at 2017-06-07T00:23
at 2017-06-07T00:23

By Annie
at 2017-06-10T16:58
at 2017-06-10T16:58

By Ina
at 2017-06-12T04:04
at 2017-06-12T04:04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6-15T01:26
at 2017-06-15T01:26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6-19T13:27
at 2017-06-19T13:27

By Victoria
at 2017-06-21T17:35
at 2017-06-21T17:35

By Blanche
at 2017-06-25T22:04
at 2017-06-25T22:04

By Catherine
at 2017-06-26T19:22
at 2017-06-26T19:2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6-27T07:20
at 2017-06-27T07:20

By Mason
at 2017-06-30T21:21
at 2017-06-30T21:21

By Frederica
at 2017-07-02T15:39
at 2017-07-02T15:39

By Selena
at 2017-07-05T08:27
at 2017-07-05T08:27

By Lauren
at 2017-07-08T12:36
at 2017-07-08T12:36

By Ida
at 2017-07-09T13:25
at 2017-07-09T13:25

By David
at 2017-07-09T14:47
at 2017-07-09T14:47
Related Posts
-30歲過後才比較能懂得的愛情

By Quintina
at 2016-11-17T08:14
at 2016-11-17T08:14
看劇的怪癖

By Dinah
at 2016-11-17T00:37
at 2016-11-17T00:37
姜老師 妳談過戀愛嗎 不可告人的秘密篇

By Sierra Rose
at 2016-11-16T22:58
at 2016-11-16T22:58
迷徒CHLOE 4位主角相關新聞集合

By Lauren
at 2016-11-16T22:46
at 2016-11-16T22:46
明天一起去樂園 預告 壓抑篇

By Bethany
at 2016-11-16T22:10
at 2016-11-16T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