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陰畢業文 - 中視

By Annie
at 2009-02-19T00:01
at 2009-02-19T00:01
Table of Contents
※※※獻給每一位深愛光陰的你們※※※
我其實對自己的人生不斷產生疑惑過,
現實生活的自己與心中的自我時常在打架。
每天面對大環境擁有的是一份不屬於自己的虛偽心情,
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人快窒息。
這份虛偽在發現《光陰的故事》之初得到了救贖,
勾起記憶中自己許多純粹的快樂與未劃下完美句點的遺憾。
不只是無雜質的懷念,其中有著更多對年少的喟嘆與執著。
彷彿放聲大笑的青春已然不會再回頭,只能存在記憶中。
我對愛情與友情有免疫力。
或許是肯定生命過客的存在,而後漸漸釋懷才產生這般力量。
一份承諾,約定的保存期限有多久?
說永遠,太遠了,我一直是這樣認為。
可是當我看到《光陰的故事》呈現給我的是另外一種思考方式。
我嘗試著去理解自己的想法,也想通了。
我的永遠並非太遠,只是害怕身旁沒有人可以陪自己走到盡頭。
孫媽發現孫爸老家來的信,
她選擇了隱藏,默默守候那個結果的到來。
事實證明她的等待是值得的。
陶爸因為復邦頂罪的事離家出走,與許媽之間的流言蜚語。
陶媽選擇相信自己結縭多年的丈夫,帶給我的震撼其實不小。
猜忌另一半不見得能忍到家門關起來解決,這是我佩服陶媽的一點。
夫妻之間本就有許多無解的難題,一起走一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孫家和陶家的例子無論處理方式多迥異,都肯定了「信任」這回事。
毅源與一美的自卑其實是我很掛心的一點,心裡有極大部分擁有這兩個人的特質。
卻又摻雜著茜茜那份不知所以堅持的倔強,以及復邦因為家庭而被迫成長的抗爭。
這四個角色的心境轉折每每都讓我揪心,他們卻也在揪心的過程中讓我領悟,
無論手裡握住的那份幸福是否是自己的初衷,都有幸福的可能性。
我懂要放掉一個人,心裡有多痛,那是別人無法感受的刻骨銘心。
曾經,我用五年半的時間當孫一美去喜歡陶復邦,
也用一年半的時間當陶復邦去愛汪茜茜,
只為證明自己的堅持與傻勁可以得到心裡想要的。
那段時間的自己只陷入小小的世界,去啃食、咀嚼一份自以為的熟悉。
單向感情只能擁抱自己孤獨的靈魂,晦暗的天空時時刻刻在下雨,怎麼也不願意放晴。
因為過程中汰換了太多情感成分,曾經的澎湃都已化作平靜的海潮。
心情變冷了,彷如一灘死水,連些微的波動都覺得奢侈,
悄悄激盪出沒有歸屬的浪花也跟著支離破碎。
滿佈傷痕的心,我都以為時間足夠治癒這樣的傷口,
卻在一個人的夜裡侵蝕感覺神經,淚不自覺地流,傷口隱隱作痛。
追求自以為幸福的過程,不受傷也難。
太多感覺,心裡都比別人來得清楚。
只能允許自己咬緊牙關,自然地演練著對失去的不在乎。
曾經,可以讓人很珍惜,卻也只能是曾經。
人的情感相對而言,就是沒有所謂的公平。
或許習慣了愛情中沒有規則可依的亂無章法,
一切多餘的情感終將成為被丟棄的話題。
走到最後,麻木地不知該怎麼落淚,
卻真真實實地明白了,自己走的路究竟是什麼模樣。
也許每個年紀都會走過這般的經歷,只是在輕狂的年代顯得更加被哀悼。
有人哭泣,因為在愛情裡得不到回應。
有人封閉,因為在情感裡不斷地跌倒。
但是,每個人都不懂得放棄,所以有太多滿佈傷痛的痕跡。
每個人都有我的影子,那個曾經躲在棉被裡哭泣的瑟縮身影,
好像努力想將眼淚從眼眶裡流乾,所以不斷傷害自己。
我曾經以為沒有了執著的對象,
面對任何風景都只能夠是感動,
終究成為不了生命裡最深的回憶。
可是,當我跳脫出那個打轉的泥淖,
懂得去看生活週遭的每一件事物,
突然很明白這是我要的解脫。
我開始在瑣碎中尋求快樂,在忙碌中抓取平衡點。
漸漸地,我懂得讓自己幸福,因為我的朋友都陪在身邊。
我在他們身上看見了無數對我的肯定。
即使我不知道自己好在哪裡,但是他們卻讓我明白
自己存在的事實,學習肯定自我的價值。
我很明白,這並不容易。
嘗試過無數次,我也曾經為此錐心,不認同自己。
我該是慶幸,只因我有能力一步步踏出自己的天空,
至少我想在這股失意中為自己做些什麼,
戳破心中那顆透明不實際的幻夢泡泡,
其實只需要瞬間的勇氣。
如今身為旁觀者,回頭去看那個自己,會懂得微笑。
放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愛過多深,
不是為了守候一份有1%可能的可能,
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比任何人幸福。
這兩段生命的插曲彷彿一陣陣緩慢的花香,
已在滾燙的光線下蒸發,連對方唯一留給我的背影也漸漸消散,
可我卻感激他們的存在,讓我學習用愛自己治癒那對折斷的羽翼,
在另一個對的人懷中振翅高飛。
而今,我已經遇到生命中深愛我的許毅源,
我很滿足,因為走過之前的路,才懂得珍惜幸福。
對親情我卻毫無抵抗力,尤其在帶著我長大的阿祖過世之後。
當我發現《光陰的故事》刻劃的親情無論悲喜都那般動人,我就不自主地淪陷了。
當馮媽被拍雄說是瘋子,那份說不出的苦楚,我懂。
當孫爸遙祭遠方的母親,那份寄不出的眼淚,我懂。
當孫媽嚷著自己不能失去一美,那份自欺幻滅的害怕,我懂。
當一美說「為什麼我不是妳生的」,那份無助的驚惶,我懂。
當毅源舉起刀砍下父親的那一刻,那份狂烈激憤的矛盾,我懂。
當毅源疑惑不解父母的不能選擇,那份渴望被愛的孤獨,我懂。
當毅源遠下南部的自我放逐,那份想抓卻抓不牢的幸福,我懂。
當毅源失去父親的悲傷解嘲,那份抹滅不了的親情羈絆,我懂。
當茜茜得知失去張叔,那份挽不回的悔恨,我懂。
當張奶得知失去唯一兒子,那份破碎的堅強,我懂。
當張叔對茜茜說不要後悔自己走過的路,那份不變的關愛,我懂。
當茜茜叫出那聲張叔來不及聽到的「爸」,那份領悟後的歉意,我懂。
當陶媽百般不願承認優秀的復華發瘋,那份錐心刺骨的自我厭惡,我懂。
當復邦狠不下心當自己想做的陶復邦,那份成全父母期望的不忍,我懂。
我的成長是伴隨著阿祖年復一年的衰老,
至今大家仍愛取笑我小時候哭著找他泡牛奶的事,
在他身後追逐背影的日子是我生命裡抹不去的一份安心。
失去他那雙大手的餘溫近六年的時間,
每每想起自己坐火車回家奔喪的情景,
總是覺得當時車窗外掠過的陽光熾熱耀眼,卻悲傷莫名。
耳邊環繞著的都是那天坐在空蕩蕩的車廂裡,
自己壓抑卻掩飾不了的啜泣聲,
心就這樣硬生生被挖了一角。
我一直認為思念能夠賦予自我掙扎的空間,
總以為年輕時的傷痛可以遺忘得比較快,
當初眼淚被一堆繁瑣的儀式逼回眼眶裡居住,
一切似乎都隱藏得很好,
只有驀然想起時才發現人的傷痛無論藏得多深,
一旦觸動就會關不住地恣意流洩,
心再度被重重撞擊,伴隨著當年未流乾的眼淚,
默默地泣訴著對阿祖的思念。
人生之中確實沒有「早知道」。
若我知道,今日的我又怎會因為一句
未說出口的「我愛你」這般難受與悔恨不已?
往後在堅持不喊痛的同時卻還是拚命流淚,
仍舊學不會在親情中佯裝堅強。
手空了,心也空了,補不起、縫不住的傷口仍滲出血絲,無藥可救。
今年過年到靈骨塔祭拜阿祖,終究還是哭得不能自己。
對我來說,現實生活的失去親情與快樂之後的空虛其實很沉重。
在愛上《光陰的故事》之際,同時藉著劇中的角色去獲得安慰與解脫,
因劇情或哭或笑,即使完結篇因為小小的不完美,無法給予我超越過程的感動,
但是一部戲劇可以讓人感同身受,那份感動就不再是激情過後的寂寞。
《光陰的故事》帶給我的深刻有多少長度與重量?
我想與生命等長、等重。
--
我跟珮華姐、雅妍、Mag姐的專訪都存在陰錯陽差(怨念)
--
我其實對自己的人生不斷產生疑惑過,
現實生活的自己與心中的自我時常在打架。
每天面對大環境擁有的是一份不屬於自己的虛偽心情,
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人快窒息。
這份虛偽在發現《光陰的故事》之初得到了救贖,
勾起記憶中自己許多純粹的快樂與未劃下完美句點的遺憾。
不只是無雜質的懷念,其中有著更多對年少的喟嘆與執著。
彷彿放聲大笑的青春已然不會再回頭,只能存在記憶中。
我對愛情與友情有免疫力。
或許是肯定生命過客的存在,而後漸漸釋懷才產生這般力量。
一份承諾,約定的保存期限有多久?
說永遠,太遠了,我一直是這樣認為。
可是當我看到《光陰的故事》呈現給我的是另外一種思考方式。
我嘗試著去理解自己的想法,也想通了。
我的永遠並非太遠,只是害怕身旁沒有人可以陪自己走到盡頭。
孫媽發現孫爸老家來的信,
她選擇了隱藏,默默守候那個結果的到來。
事實證明她的等待是值得的。
陶爸因為復邦頂罪的事離家出走,與許媽之間的流言蜚語。
陶媽選擇相信自己結縭多年的丈夫,帶給我的震撼其實不小。
猜忌另一半不見得能忍到家門關起來解決,這是我佩服陶媽的一點。
夫妻之間本就有許多無解的難題,一起走一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孫家和陶家的例子無論處理方式多迥異,都肯定了「信任」這回事。
毅源與一美的自卑其實是我很掛心的一點,心裡有極大部分擁有這兩個人的特質。
卻又摻雜著茜茜那份不知所以堅持的倔強,以及復邦因為家庭而被迫成長的抗爭。
這四個角色的心境轉折每每都讓我揪心,他們卻也在揪心的過程中讓我領悟,
無論手裡握住的那份幸福是否是自己的初衷,都有幸福的可能性。
我懂要放掉一個人,心裡有多痛,那是別人無法感受的刻骨銘心。
曾經,我用五年半的時間當孫一美去喜歡陶復邦,
也用一年半的時間當陶復邦去愛汪茜茜,
只為證明自己的堅持與傻勁可以得到心裡想要的。
那段時間的自己只陷入小小的世界,去啃食、咀嚼一份自以為的熟悉。
單向感情只能擁抱自己孤獨的靈魂,晦暗的天空時時刻刻在下雨,怎麼也不願意放晴。
因為過程中汰換了太多情感成分,曾經的澎湃都已化作平靜的海潮。
心情變冷了,彷如一灘死水,連些微的波動都覺得奢侈,
悄悄激盪出沒有歸屬的浪花也跟著支離破碎。
滿佈傷痕的心,我都以為時間足夠治癒這樣的傷口,
卻在一個人的夜裡侵蝕感覺神經,淚不自覺地流,傷口隱隱作痛。
追求自以為幸福的過程,不受傷也難。
太多感覺,心裡都比別人來得清楚。
只能允許自己咬緊牙關,自然地演練著對失去的不在乎。
曾經,可以讓人很珍惜,卻也只能是曾經。
人的情感相對而言,就是沒有所謂的公平。
或許習慣了愛情中沒有規則可依的亂無章法,
一切多餘的情感終將成為被丟棄的話題。
走到最後,麻木地不知該怎麼落淚,
卻真真實實地明白了,自己走的路究竟是什麼模樣。
也許每個年紀都會走過這般的經歷,只是在輕狂的年代顯得更加被哀悼。
有人哭泣,因為在愛情裡得不到回應。
有人封閉,因為在情感裡不斷地跌倒。
但是,每個人都不懂得放棄,所以有太多滿佈傷痛的痕跡。
每個人都有我的影子,那個曾經躲在棉被裡哭泣的瑟縮身影,
好像努力想將眼淚從眼眶裡流乾,所以不斷傷害自己。
我曾經以為沒有了執著的對象,
面對任何風景都只能夠是感動,
終究成為不了生命裡最深的回憶。
可是,當我跳脫出那個打轉的泥淖,
懂得去看生活週遭的每一件事物,
突然很明白這是我要的解脫。
我開始在瑣碎中尋求快樂,在忙碌中抓取平衡點。
漸漸地,我懂得讓自己幸福,因為我的朋友都陪在身邊。
我在他們身上看見了無數對我的肯定。
即使我不知道自己好在哪裡,但是他們卻讓我明白
自己存在的事實,學習肯定自我的價值。
我很明白,這並不容易。
嘗試過無數次,我也曾經為此錐心,不認同自己。
我該是慶幸,只因我有能力一步步踏出自己的天空,
至少我想在這股失意中為自己做些什麼,
戳破心中那顆透明不實際的幻夢泡泡,
其實只需要瞬間的勇氣。
如今身為旁觀者,回頭去看那個自己,會懂得微笑。
放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愛過多深,
不是為了守候一份有1%可能的可能,
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比任何人幸福。
這兩段生命的插曲彷彿一陣陣緩慢的花香,
已在滾燙的光線下蒸發,連對方唯一留給我的背影也漸漸消散,
可我卻感激他們的存在,讓我學習用愛自己治癒那對折斷的羽翼,
在另一個對的人懷中振翅高飛。
而今,我已經遇到生命中深愛我的許毅源,
我很滿足,因為走過之前的路,才懂得珍惜幸福。
對親情我卻毫無抵抗力,尤其在帶著我長大的阿祖過世之後。
當我發現《光陰的故事》刻劃的親情無論悲喜都那般動人,我就不自主地淪陷了。
當馮媽被拍雄說是瘋子,那份說不出的苦楚,我懂。
當孫爸遙祭遠方的母親,那份寄不出的眼淚,我懂。
當孫媽嚷著自己不能失去一美,那份自欺幻滅的害怕,我懂。
當一美說「為什麼我不是妳生的」,那份無助的驚惶,我懂。
當毅源舉起刀砍下父親的那一刻,那份狂烈激憤的矛盾,我懂。
當毅源疑惑不解父母的不能選擇,那份渴望被愛的孤獨,我懂。
當毅源遠下南部的自我放逐,那份想抓卻抓不牢的幸福,我懂。
當毅源失去父親的悲傷解嘲,那份抹滅不了的親情羈絆,我懂。
當茜茜得知失去張叔,那份挽不回的悔恨,我懂。
當張奶得知失去唯一兒子,那份破碎的堅強,我懂。
當張叔對茜茜說不要後悔自己走過的路,那份不變的關愛,我懂。
當茜茜叫出那聲張叔來不及聽到的「爸」,那份領悟後的歉意,我懂。
當陶媽百般不願承認優秀的復華發瘋,那份錐心刺骨的自我厭惡,我懂。
當復邦狠不下心當自己想做的陶復邦,那份成全父母期望的不忍,我懂。
我的成長是伴隨著阿祖年復一年的衰老,
至今大家仍愛取笑我小時候哭著找他泡牛奶的事,
在他身後追逐背影的日子是我生命裡抹不去的一份安心。
失去他那雙大手的餘溫近六年的時間,
每每想起自己坐火車回家奔喪的情景,
總是覺得當時車窗外掠過的陽光熾熱耀眼,卻悲傷莫名。
耳邊環繞著的都是那天坐在空蕩蕩的車廂裡,
自己壓抑卻掩飾不了的啜泣聲,
心就這樣硬生生被挖了一角。
我一直認為思念能夠賦予自我掙扎的空間,
總以為年輕時的傷痛可以遺忘得比較快,
當初眼淚被一堆繁瑣的儀式逼回眼眶裡居住,
一切似乎都隱藏得很好,
只有驀然想起時才發現人的傷痛無論藏得多深,
一旦觸動就會關不住地恣意流洩,
心再度被重重撞擊,伴隨著當年未流乾的眼淚,
默默地泣訴著對阿祖的思念。
人生之中確實沒有「早知道」。
若我知道,今日的我又怎會因為一句
未說出口的「我愛你」這般難受與悔恨不已?
往後在堅持不喊痛的同時卻還是拚命流淚,
仍舊學不會在親情中佯裝堅強。
手空了,心也空了,補不起、縫不住的傷口仍滲出血絲,無藥可救。
今年過年到靈骨塔祭拜阿祖,終究還是哭得不能自己。
對我來說,現實生活的失去親情與快樂之後的空虛其實很沉重。
在愛上《光陰的故事》之際,同時藉著劇中的角色去獲得安慰與解脫,
因劇情或哭或笑,即使完結篇因為小小的不完美,無法給予我超越過程的感動,
但是一部戲劇可以讓人感同身受,那份感動就不再是激情過後的寂寞。
《光陰的故事》帶給我的深刻有多少長度與重量?
我想與生命等長、等重。
--
我跟珮華姐、雅妍、Mag姐的專訪都存在陰錯陽差(怨念)
--
Tags:
中視
All Comments

By Eartha
at 2009-02-19T02:53
at 2009-02-19T02:53

By Ivy
at 2009-02-21T03:45
at 2009-02-21T03:45

By Kelly
at 2009-02-25T18:58
at 2009-02-25T18:58

By Dinah
at 2009-02-28T14:38
at 2009-02-28T14:38

By Vanessa
at 2009-03-02T07:06
at 2009-03-02T07:06

By Poppy
at 2009-03-06T13:03
at 2009-03-06T13:03

By Regina
at 2009-03-11T08:07
at 2009-03-11T08:07

By Selena
at 2009-03-16T02:09
at 2009-03-16T02:09

By Rebecca
at 2009-03-19T09:26
at 2009-03-19T09:26

By Freda
at 2009-03-23T15:42
at 2009-03-23T15:42

By Aaliyah
at 2009-03-28T11:27
at 2009-03-28T11:27

By Susan
at 2009-03-29T19:14
at 2009-03-29T19:14

By Lily
at 2009-04-02T23:28
at 2009-04-02T23:28

By Yuri
at 2009-04-03T09:21
at 2009-04-03T09:21

By Puput
at 2009-04-05T20:14
at 2009-04-05T20:14

By Madame
at 2009-04-10T04:48
at 2009-04-10T04:48

By Megan
at 2009-04-14T07:17
at 2009-04-14T07:17

By Ophelia
at 2009-04-18T01:00
at 2009-04-18T01:00

By Yedda
at 2009-04-18T15:45
at 2009-04-18T15:45

By Hazel
at 2009-04-21T05:57
at 2009-04-21T05:57

By Olive
at 2009-04-24T07:00
at 2009-04-24T07:00

By Kumar
at 2009-04-28T07:56
at 2009-04-28T07:56

By Daph Bay
at 2009-04-30T14:07
at 2009-04-30T14:07

By Irma
at 2009-05-05T12:44
at 2009-05-05T12:44

By Kumar
at 2009-05-07T11:25
at 2009-05-07T11:25

By Tom
at 2009-05-11T05:22
at 2009-05-11T05:22

By Gilbert
at 2009-05-15T16:56
at 2009-05-15T16:56

By David
at 2009-05-20T06:51
at 2009-05-20T06:51

By Iris
at 2009-05-23T09:12
at 2009-05-23T09:12

By Caitlin
at 2009-05-25T23:56
at 2009-05-25T23:56

By Gilbert
at 2009-05-27T05:20
at 2009-05-27T05:20

By Eden
at 2009-05-30T04:43
at 2009-05-30T04:4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9-06-01T04:11
at 2009-06-01T04:11

By Caitlin
at 2009-06-02T03:55
at 2009-06-02T03:55

By Adele
at 2009-06-05T08:07
at 2009-06-05T08:07
Related Posts
原來中毒的人遠比我想像中多

By Catherine
at 2009-02-18T23:40
at 2009-02-18T23:40
本周電台既然都是光陰周了

By Kumar
at 2009-02-18T23:40
at 2009-02-18T23:40
一美(怡蓉)在官網的兩篇文章

By Megan
at 2009-02-18T23:32
at 2009-02-18T23:32
來 金寶 這首拿去

By Gary
at 2009-02-18T23:27
at 2009-02-18T23:27
MAG編訪談發問區

By Oliver
at 2009-02-18T23:26
at 2009-02-18T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