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 紀錄片

By Jake
at 2006-06-07T22:39
at 2006-06-07T22:39
Table of Contents
http://netter.tcu.edu.tw/p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57&blogId=4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的故事近來紅透半天邊,在三週內募得2,400萬、3台車,
受贈單位有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心路社會基金會、和天主教福利會。這次活動又再度證明台灣近來愛心捐贈的
強大聚焦力。
商業週刊(BusinessWeekly)是我回國後開始接觸的媒體,這是一本內容以商業、
經濟為主體的週刊,但也常用特定的主題來討論目前的政經現狀,最為人所知的
大概就是「金磚四國」和「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去年還在聖多美時,在網路
上看過「湄公河畔台灣囝仔背後的傲慢」這篇文章:檢討文中隱藏的台灣優越感
,和直指這是一相情願的愛心捐贈活動,這是我首次知道這是商週的專題報導。
印象中,看到這次的一台兩世的專題時,大概是商週寄到家裡三、四天後,第960
期的封面是一個帶著恐懼害羞的眼神躲在暗處角落,留著鼻涕的小男孩,我馬上就
翻到當期的專題開始閱讀。說實在話,大概是金牛座A型的我淚線太不發達,所以
看完大象男孩和機器女孩的兩篇報導後,我並沒有淚水縱橫,倒是在這之後的兩篇
文章:福利政策體檢和和介紹荷蘭障礙兒的照顧制度所吸引。當時,看到這個活動
有超過15個電視台的聯播報導,也有部落格的架設,也沒細想,不過大概可以想像
它會引起的熱潮。
後來在一次讀書會中,謝一麟提到了這個活動,然後也引發了些小討論,而在這星
期二的讀書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副秘書長林玉澤,來跟我們分享基金會作援外
和人才培養的心得分享後,也聊到了這一個議題,讓我對這事件後來有些不同的看
法。我想大部分的反省都集中在台灣自從九二一地震後,已經習以為常的「爆發式
愛心捐款模式」(雖然我曾也是受惠者之一啦!);和這樣的新聞背後,濫情的報導
反而淹沒了原本需要檢討的社會照顧政策和公益服務政策的檢討。
不同背景的人,對於這次的議題都有不同角度的關注。對社工背景的玉澤來說,他
從來沒有想到這樣的報導,竟然可以寫的這麼「感人」和引發這麼大的迴響,但玉
澤和同是社工背景的育亞都認為,這次的報導會讓社會大眾看到社工的功能,並等
同正面的介紹和報導社工的工作內容,並且也讓大家看到了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包
括同期的「黃金早療贏回30倍健康」或是下一期的「130公分的強者」,都是正面的
報導,不在訴諸悲情和眼淚,甚至還有簡單的數據讓人瞭解六歲以前的黃金早療期
的概念,都讓我看完這系列的報導後其實還頗有收穫。不過如果回頭看看大象男孩
與機器女孩這兩篇文章,馬上就可以發現作者的刻意描寫,以募款和感動人心,賺
人熱淚的用心,如果讀者加以對照,閱畢後再冷靜思考後,是不難發現的。比較悲
觀的是,這樣的募款和催淚炸彈,總不是非政府組織或慈善組織的長期募款策略,
這次或許有2,400萬,但是明年呢?這2,400萬所帶起的援助,在明年捐款用盡時,
該怎麼辦呢?
透過玉澤,我們也多知道大象男孩祥祥的事情。為了這次的報導,羅慧夫基金會擬定
好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讓祥祥和祥祥的爸爸,不會因為媒體的報導而遭到騷擾,
也沒有其他媒體緊迫盯人的SNG轉播。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接受商週報導前,祥祥
其實已經在基金會的協助下進入治療,而不是大家想像的,需要捐款來開刀或住院,
而基金會收到的捐款,將運用在最近他們新發展的早期治療領域,而且並不列入於原
本會內的固定計畫支出內。所以,這次的報導,其實另一個很重要的意義,便是強調
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我在google上利用大象男孩的關鍵字作搜尋,當然可以看到許多文章,
但是大部分的內容仍集中在感動熱淚的分享和介紹,相關的反省文章倒是寥寥可數,
是大家沒有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還是慈善的道德光環大家不用意冒犯呢?湊巧的很,
幾乎在報導的同時,早療預算在立法院被全數刪除,其實是同一個領域的議題,但是
似乎沒有受到大家的注目,更可惜的是,這兩部分卻沒有因為時間點相近而串連起來,
也沒有媒體或是團體跳出來討論這個問題,截至目前為止也沒有新的消息,看來大家
還是吃軟不吃硬。
我想,一台兩世這個專題還是會持續下去,或許有更多的案例和非政府組織需要跟
他們合作。或許,把選擇個案的過程,後續狀況的報導都能透過部落格或官方網頁
跟大家分享,或讓這樣的倡議更有意義,或許就像黃小po所說的,台灣這塊領域還
太新,大家也都還不熟悉,所以呈獻的是誰掌握媒體,誰就能吸引注目的畸形生態,
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掌握議題,執導問題的最核心。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06-10T23:23
at 2006-06-10T23:23
Related Posts
[轉錄]紀錄片放映:綠的海平線 6/9 活大 …

By Heather
at 2006-06-07T22:36
at 2006-06-07T22:36
預告片是作什麼用的?

By Zenobia
at 2006-06-07T14:33
at 2006-06-07T14:33
[影音] NIKE拍台灣小孩的足球紀錄片

By Victoria
at 2006-06-07T14:06
at 2006-06-07T14:06
原子映象尋找電影熱血義工!

By Lauren
at 2006-06-06T12:39
at 2006-06-06T12:39
難道將新聞資料拼湊在一起就是紀錄片嗎?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06-06T04:44
at 2006-06-06T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