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些犯罪手法 - CSI

By Linda
at 2005-11-01T19:42
at 2005-11-01T19:4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idiotmerlin ()》之銘言:
: 最近因課業需求
: 我們打算演一齣殺人犯罪事件
: 其中需要一些意見
: 可以使警方判斷的死亡時間
: 比真正的死亡時間還要晚的手法
: 例如今天13:00被殺害
: 但是警方判斷的時間為今天15:00
: 希望各位大大可以提供一些CSI中出現的方法
: 或是有大大有經驗的可以分享一下(謎)
: 有一個比較先決的條件
: 人死在戶外
: 屍體並不會被移動或被保存之類的過程
: 感恩~
屍體腐敗的速度受環境溫度、死亡原因及個人體質影響極大。人體中
,因回盲部容易積滯糞便,故死後該處發生腐敗較早,產生硫化氫較
多,所以屍綠首先出現於右下腹部。屍綠通常於第一晝夜末開始出現
,然後逐漸擴大,向全腹部蔓延,進而擴延至全身。一般說來,屍體
夏天腐敗最快,右下腹開始出現屍綠,死後已超過2 4小時;屍體呈
巨人觀則已死亡3天以上;死後15天左右全身軟組織腐爛、糜化、崩
潰、消化。冬天屍體腐敗較慢,在冰雪中甚至可不腐敗。當存在有利
於細菌的發育和繁殖的因素時,屍體腐敗就快;否則減慢或停止。在
溫度2 5~35攝氏度、濕度適當和空氣流通時,腐敗快。實驗證明:
屍體在空氣中、水中和埋在地下腐敗程度相同所需時間的比例關係?1
:2:8 。此外,屍體腐敗的快慢,同身體狀態也有關係,如幼兒屍體
水分較多,窒息死和急死的屍體因血液具有流動性,膿毒血症死者由
於大量細菌的存在,腐敗均較快。
出自http://cyberx.fransoftlab.com/cgi-bin/view.cgi?forum=21&topic=98
---------------------------------------------------------------------
要讓死亡時間估計得比真正的還晚,重點就在於腐爛速度要比正常時慢吧
那既然是在戶外,泡水跟埋在土裡就是比較理想的作法
如果是在戶內就好辦多了,真空啊、冷凍啊,都是不錯的作法
對了,或許在外表塗層蠟也不錯
不過要想不被看穿,重點還是你要二次處理屍體
從水里撈出來,從土裡挖出來,解除真空,恢復室溫等等
--
Anyway,希望你不是手邊正好有具屍體亟待處理........
--
: 最近因課業需求
: 我們打算演一齣殺人犯罪事件
: 其中需要一些意見
: 可以使警方判斷的死亡時間
: 比真正的死亡時間還要晚的手法
: 例如今天13:00被殺害
: 但是警方判斷的時間為今天15:00
: 希望各位大大可以提供一些CSI中出現的方法
: 或是有大大有經驗的可以分享一下(謎)
: 有一個比較先決的條件
: 人死在戶外
: 屍體並不會被移動或被保存之類的過程
: 感恩~
屍體腐敗的速度受環境溫度、死亡原因及個人體質影響極大。人體中
,因回盲部容易積滯糞便,故死後該處發生腐敗較早,產生硫化氫較
多,所以屍綠首先出現於右下腹部。屍綠通常於第一晝夜末開始出現
,然後逐漸擴大,向全腹部蔓延,進而擴延至全身。一般說來,屍體
夏天腐敗最快,右下腹開始出現屍綠,死後已超過2 4小時;屍體呈
巨人觀則已死亡3天以上;死後15天左右全身軟組織腐爛、糜化、崩
潰、消化。冬天屍體腐敗較慢,在冰雪中甚至可不腐敗。當存在有利
於細菌的發育和繁殖的因素時,屍體腐敗就快;否則減慢或停止。在
溫度2 5~35攝氏度、濕度適當和空氣流通時,腐敗快。實驗證明:
屍體在空氣中、水中和埋在地下腐敗程度相同所需時間的比例關係?1
:2:8 。此外,屍體腐敗的快慢,同身體狀態也有關係,如幼兒屍體
水分較多,窒息死和急死的屍體因血液具有流動性,膿毒血症死者由
於大量細菌的存在,腐敗均較快。
出自http://cyberx.fransoftlab.com/cgi-bin/view.cgi?forum=21&topic=98
---------------------------------------------------------------------
要讓死亡時間估計得比真正的還晚,重點就在於腐爛速度要比正常時慢吧
那既然是在戶外,泡水跟埋在土裡就是比較理想的作法
如果是在戶內就好辦多了,真空啊、冷凍啊,都是不錯的作法
對了,或許在外表塗層蠟也不錯
不過要想不被看穿,重點還是你要二次處理屍體
從水里撈出來,從土裡挖出來,解除真空,恢復室溫等等
--
Anyway,希望你不是手邊正好有具屍體亟待處理........
--
Tags:
CSI
All Comments

By Yedda
at 2005-11-04T02:38
at 2005-11-04T02:38

By Hardy
at 2005-11-04T04:16
at 2005-11-04T04:16

By Christine
at 2005-11-07T04:01
at 2005-11-07T04:01

By Sarah
at 2005-11-09T10:35
at 2005-11-09T10:35

By Agatha
at 2005-11-10T01:01
at 2005-11-10T01:01

By Steve
at 2005-11-14T22:35
at 2005-11-14T22:35

By Sarah
at 2005-11-17T23:03
at 2005-11-17T23:03

By Aaliyah
at 2005-11-20T08:07
at 2005-11-20T08:07

By James
at 2005-11-21T06:14
at 2005-11-21T06:14

By Jessica
at 2005-11-24T07:22
at 2005-11-24T07:22

By Isabella
at 2005-11-25T05:47
at 2005-11-25T05:47

By Barb Cronin
at 2005-11-28T23:36
at 2005-11-28T23:36

By Freda
at 2005-11-30T19:58
at 2005-11-30T19:58

By William
at 2005-12-04T21:11
at 2005-12-04T21:11

By Eden
at 2005-12-08T20:17
at 2005-12-08T20:17

By Sarah
at 2005-12-10T05:38
at 2005-12-10T05:38

By Todd Johnson
at 2005-12-11T21:14
at 2005-12-11T21:14

By Hedwig
at 2005-12-12T19:22
at 2005-12-12T19:22

By Frederic
at 2005-12-17T06:10
at 2005-12-17T06:10

By Quanna
at 2005-12-22T01:07
at 2005-12-22T01:07

By Mary
at 2005-12-24T08:49
at 2005-12-24T08:4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5-12-26T09:38
at 2005-12-26T09:38
Related Posts
逝去的春天...

By Edward Lewis
at 2005-11-01T10:44
at 2005-11-01T10:44
Miami & NY(雷)

By Emma
at 2005-11-01T10:38
at 2005-11-01T10:38
AXN

By Heather
at 2005-11-01T09:29
at 2005-11-01T09:29
Miami#3.12&1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5-11-01T03:03
at 2005-11-01T03:03
AXN

By Olive
at 2005-11-01T02:36
at 2005-11-01T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