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不克音樂才情——《烏干達天空下》影評 - 紀錄片

By Zenobia
at 2008-07-09T02:43
at 2008-07-09T02:43
Table of Contents
轉貼自http://www.esouth.org/modules/wordpress/?p=247
作者:陳歆怡
與其將紀錄片《烏干達天空下》(英文片名:War Dance)定位為成長勵志片,不如稱紹
為「《血鑽石》之《樂士浮生錄》之青少年版」,議題性、藝術性不亞於前兩者;有我們
所不願面對的悲慘狀況(帕東哥難民營位在烏干達內戰區最邊緣也最無助的地區,半數以
上的孩子失去親人,或是曾被反叛軍捉去當童兵,成為戰爭工具),更有我們前所未聞的
閃耀希望(帕東哥小學憑實力爭取到全國歌舞大賽參賽權!)就像電影海報上展臂昂揚的
男孩,流露出自信、歡愉、沉著的藝術家架勢,迥異於「非洲難民營小孩」總是赤身裸體
、兩眼倉皇無助的刻板印象。
這是美國非營利紀錄片製作公司Shine Global的首部片,一出手就獲獎無數,擔任導演及
製片的資深電影工作者范恩夫婦回憶說:「我們一聽到戰區的小學今年[2005年]可能可以
參加比賽的消息,立刻看到一個很獨特的故事可能性,一個可以不把這些孩子只是當作受
害者,而是去呈現他們不可思議的韌性、尊嚴跟才華。」製片團隊待在難民營的工作期間
有一年多(該營因附近叛軍活動頻繁,連援助團體也不太敢去),融入當地生活、取得信
任,才能挑選出片中三個主角,以他們的個人化經歷作為戰區孩童的集體告白(導演解說
影片風格及拍片過程,詳見官方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wardance/category/975765)。
本片還提供人們欣賞與了解非洲傳統文化的機會。就像《樂士浮生錄》讓人彷彿置身古巴
街頭,人人每天都要來上一段歌舞,任何地方都能翩翩起舞、引發共鳴,音樂、舞蹈是日
常生活中一種美好的溝通方式。在本片中,孩子率直地吐露心聲:「只要一唱歌,我就好
快樂,歌曲讓我忘記難民營裡的一切,感覺像回到家。」不論比賽輸贏,他們已然透過藝
術轉化了創傷經歷。
在烏干達,「音樂治療人心」是有文化根源的:傳統樂舞是烏干達人民至今珍惜的寶藏,
不同部族保有各自的語言與歌舞形式,孩童自牙牙學語就耳濡目染、朗朗上口;一年一度
、分區晉級的全國歌舞大賽是全國近兩萬所小學熱烈嚮往的盛會,大會資源有限卻辦得隆
重專業;即便家園被毀、內戰持續(今年滿二十年),倖存者及國際救援組織仍努力撐起
了難民營基本的生活所需,學校老師克盡職守讓學校依然是傳承文化與呵護孩童的堡壘,
國家級的音樂人不辭千里臨校指導技術,給予信心、激勵團隊精神……這一切無言的用心
匯聚起來,才成就如此戲劇化的真實故事。
附帶一提,發行本片的電影公司在戲院上映前,先進行了一波「校園百場生命教育電影放
映活動」,並節錄孩童看片心得在電影傳單上,立意良善。然而,鼓勵國小孩童看片後交
出「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實在太幸福了!以前我都希望家人多買一部電腦、多買幾件衣服…
…從現在開始,我要把握並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或是「親愛的非洲小朋友:你們的生活
很困苦,我希望你們要勇敢的活下去……我也希望我能夠捐一點錢給你們」這樣的心得,
還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類似滿漢全席的大餐「希望他們每一餐都吃得到」(真想請他注
意一下自己身邊過度肥胖的台灣小朋友,以及,電影裡的小朋友可是肌肉結實、身手靈活
。)上述這類反射式的答案,是否也反映出台灣教育環境的刻板化與「急功近利」?
※本片4/25上映,影片官方網站:http://www.cimage.com.tw/WarDance/
※相關影評:《烏干達天空下》:戰爭陰影下的價值追尋(但唐謨)
http://pots.tw/node/4114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台中動人的故事

By Todd Johnson
at 2008-07-09T01:38
at 2008-07-09T01:38
徵三立電視劇幕後花絮導演

By Puput
at 2008-07-08T22:58
at 2008-07-08T22:58
金枝電影院---愛情麻辣喜劇《可愛冤仇人》在士林免費放映!

By Olivia
at 2008-07-08T13:50
at 2008-07-08T13:50
金穗獎選片指南講座來摟!

By Elizabeth
at 2008-07-08T13:28
at 2008-07-08T13:28
不一樣的海洋音樂祭-YouthHub青舍電影院

By Dinah
at 2008-07-08T10:05
at 2008-07-08T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