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3D脈絡,你不再「眩暈」 - 動畫電影

By Emily
at 2010-03-15T22:49
at 2010-03-15T22:49
Table of Contents
2010/03/15 工商時報 蔡雅琦
縱使未能勇奪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然而美國科幻史詩電影《阿凡達》(Avatar)的上
映,卻打破了不少票房紀錄。
這部全球矚目、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除了使用傳統2D放映格式,另外還包括了RealD 3D
、Dolby 3D、XpanD 3D和IMAX 3D等多種3D格式,乃至4D格式。影片在3D視野和立體視覺
製片上有諸多創新,因此這部電影被譽為電影製片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這部由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撰寫劇本並執導的電影,是自《鐵達尼號》
之後,詹姆斯·卡麥隆沉潛12年所製作出來的作品,故事設定於2154年,描述下半身癱瘓
的陸戰隊士兵,代替過世的雙胞胎哥哥前往遙遠的潘朵拉星球,執行透過基因改造而能被
人類控制的納美人身體,與土生土長於潘朵拉星球上的納美人交流。
故事早於1994年已開發出長達80頁的劇本論述,並計畫在1997年《鐵達尼號》製作完成
後就開始進行這部電影,打算於1999年上映,但當時的技術並不足以表現詹姆斯·卡麥隆
想像的電影場景,除了製作電影中潘朵拉星球生物模型所需要的數位動畫擬真技術,另外
攝影器材也無法跟上導演的需求,而播放戲院也必須符合數位3D格式,這些因素在90年代
末期都尚未成熟。
因此詹姆斯·卡麥隆與Sony合作開發一系列新型數位高畫質3D攝影機,說服其他導演用
他的系統拍攝數位3D電影,促成戲院願意改裝。
另外,詹姆斯‧卡麥隆為電影中的外星人創造語言,及在2006年初開始發展劇本及其虛
構世界,並製作一本350頁的潘朵拉百科全書,從無到有創造了一個星球的世界。
製作動畫最高深的技術,便是將虛擬的創作,糅合於真實拍攝的場景之中,《阿凡達》
有兩組製片設計師,和兩組相互獨立的藝術部門,一組負責電影中虛擬的動物、植物與壯
麗的風景,另一組則負責創作人類機器與人類元素。
在納美人的製作上,演員經由鋼絲的吊掛,配搭上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系統,
在360度環繞120部立體攝影機的攝影棚裡進行拍攝,做出納美人戰士駕馭飛鳥俯衝於懸崖
邊、千軍萬馬令人震撼的種種場面,將這些動態資料送進超大記憶體的電腦中做出運算,
並傳送到電腦中對應的納美人模型,進行依照劇本需要的動態表現。
詹姆斯‧卡麥隆等了12年,待時機成熟才讓作品完美地呈現。現在的3D電影是由觀眾帶
著偏光眼鏡作欣賞,預計再過5年,3D的研發會進入到第二階段,裸視可以看到3D影像,
而3D影像立體化-不同位置的人看到同一物體的不同面,則將於10年內來臨。
台灣目前除了有良好的3C電子技術開發,也有大量技術與美感並具的3D動畫人才,若能
再善加串連發展故事內容的創意,才能掌握下一世紀明星產業的先機!
(本文作者為梵影媒體設計顧問,http://漂漂老師.tw/)
--
縱使未能勇奪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然而美國科幻史詩電影《阿凡達》(Avatar)的上
映,卻打破了不少票房紀錄。
這部全球矚目、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除了使用傳統2D放映格式,另外還包括了RealD 3D
、Dolby 3D、XpanD 3D和IMAX 3D等多種3D格式,乃至4D格式。影片在3D視野和立體視覺
製片上有諸多創新,因此這部電影被譽為電影製片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這部由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撰寫劇本並執導的電影,是自《鐵達尼號》
之後,詹姆斯·卡麥隆沉潛12年所製作出來的作品,故事設定於2154年,描述下半身癱瘓
的陸戰隊士兵,代替過世的雙胞胎哥哥前往遙遠的潘朵拉星球,執行透過基因改造而能被
人類控制的納美人身體,與土生土長於潘朵拉星球上的納美人交流。
故事早於1994年已開發出長達80頁的劇本論述,並計畫在1997年《鐵達尼號》製作完成
後就開始進行這部電影,打算於1999年上映,但當時的技術並不足以表現詹姆斯·卡麥隆
想像的電影場景,除了製作電影中潘朵拉星球生物模型所需要的數位動畫擬真技術,另外
攝影器材也無法跟上導演的需求,而播放戲院也必須符合數位3D格式,這些因素在90年代
末期都尚未成熟。
因此詹姆斯·卡麥隆與Sony合作開發一系列新型數位高畫質3D攝影機,說服其他導演用
他的系統拍攝數位3D電影,促成戲院願意改裝。
另外,詹姆斯‧卡麥隆為電影中的外星人創造語言,及在2006年初開始發展劇本及其虛
構世界,並製作一本350頁的潘朵拉百科全書,從無到有創造了一個星球的世界。
製作動畫最高深的技術,便是將虛擬的創作,糅合於真實拍攝的場景之中,《阿凡達》
有兩組製片設計師,和兩組相互獨立的藝術部門,一組負責電影中虛擬的動物、植物與壯
麗的風景,另一組則負責創作人類機器與人類元素。
在納美人的製作上,演員經由鋼絲的吊掛,配搭上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系統,
在360度環繞120部立體攝影機的攝影棚裡進行拍攝,做出納美人戰士駕馭飛鳥俯衝於懸崖
邊、千軍萬馬令人震撼的種種場面,將這些動態資料送進超大記憶體的電腦中做出運算,
並傳送到電腦中對應的納美人模型,進行依照劇本需要的動態表現。
詹姆斯‧卡麥隆等了12年,待時機成熟才讓作品完美地呈現。現在的3D電影是由觀眾帶
著偏光眼鏡作欣賞,預計再過5年,3D的研發會進入到第二階段,裸視可以看到3D影像,
而3D影像立體化-不同位置的人看到同一物體的不同面,則將於10年內來臨。
台灣目前除了有良好的3C電子技術開發,也有大量技術與美感並具的3D動畫人才,若能
再善加串連發展故事內容的創意,才能掌握下一世紀明星產業的先機!
(本文作者為梵影媒體設計顧問,http://漂漂老師.tw/)
--
Tags:
動畫電影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3D動畫電影 馴龍高手 贈票活動

By Michael
at 2010-03-12T17:52
at 2010-03-12T17:52
《夏日大作戰》藍光光碟首週銷售創日本動畫新紀錄

By John
at 2010-03-12T00:08
at 2010-03-12T00:08
請問大家動畫風格喜好?

By Ophelia
at 2010-03-11T14:55
at 2010-03-11T14:55
3D動畫電影【馴龍高手】-創意著色大賽

By Hedda
at 2010-03-10T12:15
at 2010-03-10T12:15
動畫「下雨房間」 入圍德影展

By James
at 2010-03-10T07:52
at 2010-03-10T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