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少年 題材吸引人 敘事未感心意 - 電影
By Yedda
at 2017-02-18T00:37
at 2017-02-18T00:37
Table of Contents
正值奧斯卡獎季,
除了美國強片《樂來樂愛你》《海邊的曼徹斯特》《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等
最佳外語片自然也引起許多人關注
我非常喜歡的、
在坎城影展拿下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的《顛父人生》自然是奪獎大熱之一
(用不落俗套的方式描寫親情,甚至凸顯了資本主義下,
為了工作而犧牲人際感情,造成人情互動的淡薄)
但來自丹麥、同樣引起關注的《拆彈少年》也頗被看好
甚至身邊不少朋友,將它列為本次入圍五部作品中最佳。
於是利用TGIF 我看了這部引起話題的作品。
覺得題材雖佳,但卻忍不住失落。
以下雷。
基本上故事情節相當簡單,
描述二戰結束後,一群德國年輕士兵被丹麥軍方留下,
要求清除戰爭期間,埋在丹麥海灘的數萬顆地雷,
丹麥軍方估計,只要每人一小時能清6顆地雷,3個月後男孩們就能回家。
德國身為戰敗國,
加上戰爭剛結束後,曾被納粹蹂躪的丹麥恨意未消,
丹麥軍官對待這些恐怕不到20歲的孩子態度極為刁蠻,
甚至電影開頭時面對撤退(?)德軍,還動輒出手打人。
不只如此,連海灘附近的農婦也對德軍沒有好臉色
而面對這麼危險的掃雷工作,
光是演練時就有人抖得無法快速執行任務,甚至還有人被炸死。
而實際掃雷時,德軍們不但一不小心有粉身碎骨的危險,
頭幾天更是沒東西可吃,完全被當成次等人看待。
過程中,有人因不堪負荷而嘔吐,被炸斷雙臂,最後死了
在一旁顧著這些男孩的軍官,漸漸的感覺這些男孩不該被這樣對待
於是雖然讓他們繼續執行任務,
但也冒著風險抗命,帶食物給男孩們吃
在男孩情緒低落時試著安慰他們
甚至與他們玩在一塊。
而原本冷漠,甚至對於德軍士兵生病幸災樂禍的農婦,
也在自己的孩子被德軍從雷區救回後,態度有所轉變。
但這些士兵仍然在極為高壓的環境下勞動著,
一開始對家的期待越來越遙不可及,
有人想要逃跑,有人直接走向雷區自殺,當然也有人搬運地雷過程中被炸死
但還是有人相信,總有一天可以回家的。
然而,丹麥方面根本沒有讓德軍回家的打算
一區清完後,還有另一區有著上萬顆地雷,
這些少年如薛西弗斯一般,徒勞的工作著,
包括倖存的4位男孩。
雖然最後在軍官的協助下,這4人被秘密帶離,最後終能回家,
不過,丹麥的地雷在近幾年才清除殆盡,
而戰後幫忙清雷的士兵們,有半數傷重或死亡,成為戰後另一批受害者。
看完之後,我覺得本片固然有其歷史意義,
凸顯了在所謂「戰勝國的正義」下,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
搭配片中丹麥軍人的苛刻、不人道對待,
以及每次拆除地雷時的緊張感、地雷爆炸時男孩們的驚恐、哭喊,
確實讓人震撼。
但綜觀劇情,似乎角色的設定、故事的走向,都不是讓人太驚訝
也沒有藉由整個歷史事件中選定的這個切點與人物組合,
昇華出過去這類電影所無法刺激觀眾的新想法,
看完電影簡介或預告片,甚至粗略了解題材,
你我大概都猜得出「戰爭的殘酷」、「另一個角度的歷史」
「或許戰犯該受懲罰,但也不該是不人道的對待」、「誰都不該被這樣對待」等,
但除此之外,撇除本片的教育意義,好像就沒別的了。
(順帶一提,有點諷刺的,對本片德國少年處境感到難過的,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
面對類似或同樣身分的人,如罪犯或其家屬,能有如此高大上的同理心,
認為「無論如何都該平等對待之」呢?)
也許說出別的意義並不簡單,但說真的看完之後,
對照先前看到的佳評如潮,即使喜歡這個題材,內心還是對敘事的缺乏新意,
難掩小小失望。
--
除了美國強片《樂來樂愛你》《海邊的曼徹斯特》《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等
最佳外語片自然也引起許多人關注
我非常喜歡的、
在坎城影展拿下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的《顛父人生》自然是奪獎大熱之一
(用不落俗套的方式描寫親情,甚至凸顯了資本主義下,
為了工作而犧牲人際感情,造成人情互動的淡薄)
但來自丹麥、同樣引起關注的《拆彈少年》也頗被看好
甚至身邊不少朋友,將它列為本次入圍五部作品中最佳。
於是利用TGIF 我看了這部引起話題的作品。
覺得題材雖佳,但卻忍不住失落。
以下雷。
基本上故事情節相當簡單,
描述二戰結束後,一群德國年輕士兵被丹麥軍方留下,
要求清除戰爭期間,埋在丹麥海灘的數萬顆地雷,
丹麥軍方估計,只要每人一小時能清6顆地雷,3個月後男孩們就能回家。
德國身為戰敗國,
加上戰爭剛結束後,曾被納粹蹂躪的丹麥恨意未消,
丹麥軍官對待這些恐怕不到20歲的孩子態度極為刁蠻,
甚至電影開頭時面對撤退(?)德軍,還動輒出手打人。
不只如此,連海灘附近的農婦也對德軍沒有好臉色
而面對這麼危險的掃雷工作,
光是演練時就有人抖得無法快速執行任務,甚至還有人被炸死。
而實際掃雷時,德軍們不但一不小心有粉身碎骨的危險,
頭幾天更是沒東西可吃,完全被當成次等人看待。
過程中,有人因不堪負荷而嘔吐,被炸斷雙臂,最後死了
在一旁顧著這些男孩的軍官,漸漸的感覺這些男孩不該被這樣對待
於是雖然讓他們繼續執行任務,
但也冒著風險抗命,帶食物給男孩們吃
在男孩情緒低落時試著安慰他們
甚至與他們玩在一塊。
而原本冷漠,甚至對於德軍士兵生病幸災樂禍的農婦,
也在自己的孩子被德軍從雷區救回後,態度有所轉變。
但這些士兵仍然在極為高壓的環境下勞動著,
一開始對家的期待越來越遙不可及,
有人想要逃跑,有人直接走向雷區自殺,當然也有人搬運地雷過程中被炸死
但還是有人相信,總有一天可以回家的。
然而,丹麥方面根本沒有讓德軍回家的打算
一區清完後,還有另一區有著上萬顆地雷,
這些少年如薛西弗斯一般,徒勞的工作著,
包括倖存的4位男孩。
雖然最後在軍官的協助下,這4人被秘密帶離,最後終能回家,
不過,丹麥的地雷在近幾年才清除殆盡,
而戰後幫忙清雷的士兵們,有半數傷重或死亡,成為戰後另一批受害者。
看完之後,我覺得本片固然有其歷史意義,
凸顯了在所謂「戰勝國的正義」下,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
搭配片中丹麥軍人的苛刻、不人道對待,
以及每次拆除地雷時的緊張感、地雷爆炸時男孩們的驚恐、哭喊,
確實讓人震撼。
但綜觀劇情,似乎角色的設定、故事的走向,都不是讓人太驚訝
也沒有藉由整個歷史事件中選定的這個切點與人物組合,
昇華出過去這類電影所無法刺激觀眾的新想法,
看完電影簡介或預告片,甚至粗略了解題材,
你我大概都猜得出「戰爭的殘酷」、「另一個角度的歷史」
「或許戰犯該受懲罰,但也不該是不人道的對待」、「誰都不該被這樣對待」等,
但除此之外,撇除本片的教育意義,好像就沒別的了。
(順帶一提,有點諷刺的,對本片德國少年處境感到難過的,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
面對類似或同樣身分的人,如罪犯或其家屬,能有如此高大上的同理心,
認為「無論如何都該平等對待之」呢?)
也許說出別的意義並不簡單,但說真的看完之後,
對照先前看到的佳評如潮,即使喜歡這個題材,內心還是對敘事的缺乏新意,
難掩小小失望。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Lucy
at 2017-02-19T09:29
at 2017-02-19T09:29
By Heather
at 2017-02-19T16:06
at 2017-02-19T16:06
By Sandy
at 2017-02-23T02:33
at 2017-02-23T02:33
By John
at 2017-02-23T14:57
at 2017-02-23T14:57
By Edwina
at 2017-02-28T07:30
at 2017-02-28T07:30
By Edwina
at 2017-03-01T00:11
at 2017-03-01T00:11
By Dinah
at 2017-03-02T21:30
at 2017-03-02T21:30
By Frederica
at 2017-03-05T08:39
at 2017-03-05T08:39
By Megan
at 2017-03-06T23:37
at 2017-03-06T23:37
By Heather
at 2017-03-08T07:35
at 2017-03-08T07:35
By Valerie
at 2017-03-13T01:53
at 2017-03-13T01:53
By Lauren
at 2017-03-16T01:41
at 2017-03-16T01:41
Related Posts
每到12點整個城市陷入沈睡
By Dinah
at 2017-02-18T00:31
at 2017-02-18T00:31
索爾真男人好爸爸 下班回家再戰蜘蛛人+美國隊長
By Dorothy
at 2017-02-18T00:16
at 2017-02-18T00:16
會不會太無聊?福斯透露內部對於《羅根》
By Thomas
at 2017-02-17T23:50
at 2017-02-17T23:50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By Kyle
at 2017-02-17T23:47
at 2017-02-17T23:47
機械感十足 環太平洋2導演曝光影片LOGO
By Cara
at 2017-02-17T23:43
at 2017-02-17T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