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欲墜的貪念《馬》 - 舞台劇

By Quintina
at 2013-12-23T15:30
at 2013-12-23T15:30
Table of Contents
以下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已徵得原作者同意。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9027
搖搖欲墜的貪念《馬》
演出:林季鋼團隊
時間:2013/12/14 14:30
地點:新北市竹圍工作室
文 徐亦德(輔仁大學大傳系學生)
《馬》劇是一場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的舞台劇,很高興能看到如此年
輕且具創意的演繹,為《馬克白》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及想像,尤其在表演的呈現上,使
用了不同的演員交互扮演馬克白及馬克白夫人等其他角色,只用了披風與服裝來作為角色
符號,批判了角色的性格抽換、各自解讀的多種性格。我認為,此法不僅讓觀眾會意劇中
馬克白的性格多重性,也領略人之性格有其各種面向;此外,隨著不同演員的扮演、反串
,從模仿與創新中找出真實的自我,馬克白在劇中的多種面貌,也因此而被飽滿呈現。
舞台是方正的,中央鋪著條紅色地毯,而地毯的兩端,穿過紅色的門後各是一面破碎的連
身鏡,乍看之下,是片在泡沫之上的血泊,如同馬克白雙手的血跡鮮紅的染遍了全場;而
連身鏡在劇中總被拿來當作出入口,或是王位的方向,一切都意味著馬克白的權勢堆積在
隨時可能破碎的泡沫之上,王位也只是破碎的幻象,死亡將隨著破滅而蜂擁,最終推向悲
劇的尾聲。
我也欣賞燈光的配置,搭配演員的調度及化妝,在最少道具的情況下,靈活地使用了所有
演員的肢體,充分用動作、走位來發揮整個舞台,用顏色、光影來增添劇情的強度。多次
的使用演員為觀眾複習劇情,並用歌聲低鳴、吟唱,堆砌、推展張力,或許有些橋段處理
的不夠圓滑完美,但正因為如此才耐人尋味,像青春,總得留下些遺憾,才值得留戀。這
群年輕的演員展現出來的就是這樣的隨性、親民,讓人享受於觀賞之中。我喜歡三名刺客
暗藏於森林伺機準備刺殺班柯的那場戲,有戲的不僅是三名喜感的刺客,連林中的樹木與
生物也巧妙地融入戲中,讓人不禁發笑;而三名女巫則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出場、
告知預言的過程,看起來就如同你我周遭的人,帶有幾分瘋癲,而那些在經典劇本中所出
現的女巫,卻總是讓人覺得是詭譎多變且難以理解的,實際上,我想就如同時代的差異所
塑造的溝渠,穿越時空後,難免令人覺得所謂的「預言」都是撲朔迷離且離奇,直到最後
才得以曉以大義。
至於《馬》為何只取《馬克白》的頭一字來當作劇名,其實也頗令人產生聯想,我只認為
:藝術有其社會職責與功能,而這群青年藝術家正體現這樣的藝術精神。馬克白在多次的
手段與計謀後取得王位,又為了鞏固權利而謀害更多的人,他善於偽裝自己的外在,權謀
、算計他人,最後卻飽受精神、心靈上的折磨,逃脫不了命運的制裁,在刀光劍影、屍橫
遍野時,清脆的鼓聲敲響的那一剎,《馬》終究難逃死亡,而人們所期盼的「既抑鬱又光
明」的那天總算得以到來。
--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9027
搖搖欲墜的貪念《馬》
演出:林季鋼團隊
時間:2013/12/14 14:30
地點:新北市竹圍工作室
文 徐亦德(輔仁大學大傳系學生)
《馬》劇是一場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的舞台劇,很高興能看到如此年
輕且具創意的演繹,為《馬克白》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及想像,尤其在表演的呈現上,使
用了不同的演員交互扮演馬克白及馬克白夫人等其他角色,只用了披風與服裝來作為角色
符號,批判了角色的性格抽換、各自解讀的多種性格。我認為,此法不僅讓觀眾會意劇中
馬克白的性格多重性,也領略人之性格有其各種面向;此外,隨著不同演員的扮演、反串
,從模仿與創新中找出真實的自我,馬克白在劇中的多種面貌,也因此而被飽滿呈現。
舞台是方正的,中央鋪著條紅色地毯,而地毯的兩端,穿過紅色的門後各是一面破碎的連
身鏡,乍看之下,是片在泡沫之上的血泊,如同馬克白雙手的血跡鮮紅的染遍了全場;而
連身鏡在劇中總被拿來當作出入口,或是王位的方向,一切都意味著馬克白的權勢堆積在
隨時可能破碎的泡沫之上,王位也只是破碎的幻象,死亡將隨著破滅而蜂擁,最終推向悲
劇的尾聲。
我也欣賞燈光的配置,搭配演員的調度及化妝,在最少道具的情況下,靈活地使用了所有
演員的肢體,充分用動作、走位來發揮整個舞台,用顏色、光影來增添劇情的強度。多次
的使用演員為觀眾複習劇情,並用歌聲低鳴、吟唱,堆砌、推展張力,或許有些橋段處理
的不夠圓滑完美,但正因為如此才耐人尋味,像青春,總得留下些遺憾,才值得留戀。這
群年輕的演員展現出來的就是這樣的隨性、親民,讓人享受於觀賞之中。我喜歡三名刺客
暗藏於森林伺機準備刺殺班柯的那場戲,有戲的不僅是三名喜感的刺客,連林中的樹木與
生物也巧妙地融入戲中,讓人不禁發笑;而三名女巫則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出場、
告知預言的過程,看起來就如同你我周遭的人,帶有幾分瘋癲,而那些在經典劇本中所出
現的女巫,卻總是讓人覺得是詭譎多變且難以理解的,實際上,我想就如同時代的差異所
塑造的溝渠,穿越時空後,難免令人覺得所謂的「預言」都是撲朔迷離且離奇,直到最後
才得以曉以大義。
至於《馬》為何只取《馬克白》的頭一字來當作劇名,其實也頗令人產生聯想,我只認為
:藝術有其社會職責與功能,而這群青年藝術家正體現這樣的藝術精神。馬克白在多次的
手段與計謀後取得王位,又為了鞏固權利而謀害更多的人,他善於偽裝自己的外在,權謀
、算計他人,最後卻飽受精神、心靈上的折磨,逃脫不了命運的制裁,在刀光劍影、屍橫
遍野時,清脆的鼓聲敲響的那一剎,《馬》終究難逃死亡,而人們所期盼的「既抑鬱又光
明」的那天總算得以到來。
--
Tags:
舞台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12/21晚場 小劇場學校 <昆西莫多>

By Heather
at 2013-12-22T21:23
at 2013-12-22T21:23
12/28水源劇場的換屋計畫

By Charlie
at 2013-12-22T21:12
at 2013-12-22T21:12
UCLA電影學院短片《回家》演員徵選

By Audriana
at 2013-12-21T18:17
at 2013-12-21T18:17
一代粉絲第一周:台北日和、本能

By Isabella
at 2013-12-21T12:04
at 2013-12-21T12:04
自由入座的保留席

By Poppy
at 2013-12-20T16:37
at 2013-12-20T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