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當諾蘭開始走出諾蘭 - 電影
By Regina
at 2017-07-23T23:15
at 2017-07-23T23:15
Table of Contents
我
是
防
雷
頁
慎
入
慎
入
再
慎
入
應
該
防
夠
了
吧
差
不
多
囉
電影版第一評就獻給這部片了。
我必須說《敦克爾克大行動》一口氣超越我對諾蘭過去任何電影的評價,諾蘭在這部片展
現出的新意和企圖心一舉打破他前面幾部片漸漸陷入的僵局。我甚至願意說諾蘭的電影美
學在此樹立了全新的里程碑,若說過去的作品讓諾蘭逐漸能夠捉摸、開始形成特殊的風格
套路,他證明了我們還可以期待更多面向的克里斯多夫諾蘭。
要談論「諾蘭大轉向」,我們勢必要先討論過去的諾蘭是什麼樣的?就我個人的粗淺理解
,約莫是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大量情節突轉、高度聚焦於主角的人物刻畫、充滿哲學性的
人性探討。
尤其是後兩者,經常以二元的手法呈現,比如星際效應裡面的父女羈絆、全面啟動裡面柯
伯對茉兒的心魔、黑暗騎士裡面哈維與小丑的對比(抱歉蝙蝠俠在這部戲裡面有點淪為配
角),以及頂尖對決裡面兩個魔術師為了追求至尊技藝的不同犧牲。
然而,在敦克爾克中,許多常見的諾蘭元素消失了(甚至連他愛用的班底也消失大半,只
剩下席尼墨菲和湯姆哈迪),取而代之的是消失的主角、幾乎沒有名字的人物、一個已經
知道結局,卻未知過程如何進行的故事。
在眾多習以為常的諾蘭元素消失之後,不變的是對乾淨漂亮的畫面、出神入化的非線性敘
事手法和純熟精彩的場面調度。
我個人非常喜歡諾蘭安排的開局,幾個臉生的男孩在一片死寂的城市裡奔跑,槍聲大作,
但畫面依舊安靜的可怕。這不是鋼鐵英雄裡面尚未開戰的安祥平和,這是令人緊張無措、
大感困惑的場景。
「這裡為什麼這麼安靜?」
鏡頭跟著男孩一路跑,來到故事的主場敦克爾克海岸,場面忽然就爆開了,聲音開始從四
面八方湧現,然後有個士兵忽然吼了這部電影開場以來第一句真正稱得上是台詞的話:
「他媽的空軍都死到哪裡去了?」
他問出了所有觀眾的困惑,也帶出了整部電影中多重主線下最為核心的關鍵:資訊不對等
。有人大惑不解,有人緊張戰慄,有人苦苦候援,也有人義無反顧。
就這樣,即便沒有直接描寫圍城的彈盡援絕,這一句台詞卻比開場時漫天飛舞的招降傳單
更具傳染力,讓觀眾開始感受到,這些人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再也藏不住平靜,漸漸開
始崩潰了。
背景烘托出來後,緊接著便亮出陸海空三條敘事線,用不同的時間設定,將一週、一天、
一小時的不同時間感置放在同一種觀影節奏中交錯。
當不同的速度感併陳,原本緩慢冗長的的撤退行動忽然間便生出了無數張力,既高速又緩
慢,再加上幾個巧妙的迴旋,讓觀眾一一兜上先後順序,那些原先相隔甚遠的事件忽然就
成了彼此緊密相扣的輪迴因果,在看似平淡文藝的風格中拍出了戰爭片的緊迫與氣勢,非
常過癮。
在人物刻畫的部分,我個人非常喜歡三線並陳、沒有任何人堪當主角的設計。儘管湯姆哈
迪的設計多少還是有點英雄主義的色彩,但諾蘭抹去了多數角色的姓名,讓每一線裡面的
每一個角色,都可能在下一刻成就些什麼。
誰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戰爭裡發揮了什麼作用,全然無法預估,因為沒有人光環罩頂,
所以所有人都足夠重要。(也因為這樣,我個人不太認同許多人把那個一直逃亡又一直帶
賽害傳被炸毀的男孩當成主角)
我尤其喜歡徵用民間船隻的那一條線,故事進行了大半,我們都只看到帥氣老船長和兩個
男孩的義無反顧,他們表現出的從容就義,一開始似乎只是老伯個人的英雄主義。但到了
故事後段,上校透過望遠鏡向外看去,遙遠的海平面上卻出現了無數的船隻。
諾蘭注定要用這一幕引人落淚,原來這不是老船長個人的英雄主義,他們像是整個國家在
對這群孤立無援的士兵們喊話,為了你們,我們任何人都不遠千里。似乎也為後續他們返
家時贏來的擁抱埋下伏筆。
幾點沒有讓我那麼喜歡的是,船上死去的男孩安排很空泛,用他來凸顯平民對這件事情的
態度,感覺有點像馬英九當年選總統的那支競選廣告,一定要出來喊XX市已經準備好了一
樣多餘。另外就是配樂滿無感的,雖然不至於滿到不耐,但沒有太多加分效果。
此外,還有諾蘭在裡頭用「家」以及「存活就是勝利」作為整部電影的核心主軸,還是有
點落於俗套。回家這個梗實在太濫情了,尤其還用了太多次,格調立刻往下掉了好幾分,
但仍不掩風采。
總而言之,就影片文類而言,諾蘭在梅伯的鋼鐵英雄後,再次祭出一部精彩絕倫的戰爭佳
作,他甚至打破了戰爭片既有的格套和風格,拍出了截然不同的味道。就諾蘭個
人而言,他終於在開始玩不出新把戲之前,向世人證明他還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及縱橫才
氣的導演,彷彿在告訴我們,「等著瞧吧!」
寫了這麼多,精神開始飄忽,有些細節也記不太起來了XD,有機會二刷的話再回來補。
最後想說的是,飛官二號柯林實在太帥了啊啊啊啊,蘇格蘭出來的男人都帥成這樣真的合
法嗎(還有我的愛詹姆斯麥艾維)?
--
是
防
雷
頁
慎
入
慎
入
再
慎
入
應
該
防
夠
了
吧
差
不
多
囉
電影版第一評就獻給這部片了。
我必須說《敦克爾克大行動》一口氣超越我對諾蘭過去任何電影的評價,諾蘭在這部片展
現出的新意和企圖心一舉打破他前面幾部片漸漸陷入的僵局。我甚至願意說諾蘭的電影美
學在此樹立了全新的里程碑,若說過去的作品讓諾蘭逐漸能夠捉摸、開始形成特殊的風格
套路,他證明了我們還可以期待更多面向的克里斯多夫諾蘭。
要談論「諾蘭大轉向」,我們勢必要先討論過去的諾蘭是什麼樣的?就我個人的粗淺理解
,約莫是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大量情節突轉、高度聚焦於主角的人物刻畫、充滿哲學性的
人性探討。
尤其是後兩者,經常以二元的手法呈現,比如星際效應裡面的父女羈絆、全面啟動裡面柯
伯對茉兒的心魔、黑暗騎士裡面哈維與小丑的對比(抱歉蝙蝠俠在這部戲裡面有點淪為配
角),以及頂尖對決裡面兩個魔術師為了追求至尊技藝的不同犧牲。
然而,在敦克爾克中,許多常見的諾蘭元素消失了(甚至連他愛用的班底也消失大半,只
剩下席尼墨菲和湯姆哈迪),取而代之的是消失的主角、幾乎沒有名字的人物、一個已經
知道結局,卻未知過程如何進行的故事。
在眾多習以為常的諾蘭元素消失之後,不變的是對乾淨漂亮的畫面、出神入化的非線性敘
事手法和純熟精彩的場面調度。
我個人非常喜歡諾蘭安排的開局,幾個臉生的男孩在一片死寂的城市裡奔跑,槍聲大作,
但畫面依舊安靜的可怕。這不是鋼鐵英雄裡面尚未開戰的安祥平和,這是令人緊張無措、
大感困惑的場景。
「這裡為什麼這麼安靜?」
鏡頭跟著男孩一路跑,來到故事的主場敦克爾克海岸,場面忽然就爆開了,聲音開始從四
面八方湧現,然後有個士兵忽然吼了這部電影開場以來第一句真正稱得上是台詞的話:
「他媽的空軍都死到哪裡去了?」
他問出了所有觀眾的困惑,也帶出了整部電影中多重主線下最為核心的關鍵:資訊不對等
。有人大惑不解,有人緊張戰慄,有人苦苦候援,也有人義無反顧。
就這樣,即便沒有直接描寫圍城的彈盡援絕,這一句台詞卻比開場時漫天飛舞的招降傳單
更具傳染力,讓觀眾開始感受到,這些人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再也藏不住平靜,漸漸開
始崩潰了。
背景烘托出來後,緊接著便亮出陸海空三條敘事線,用不同的時間設定,將一週、一天、
一小時的不同時間感置放在同一種觀影節奏中交錯。
當不同的速度感併陳,原本緩慢冗長的的撤退行動忽然間便生出了無數張力,既高速又緩
慢,再加上幾個巧妙的迴旋,讓觀眾一一兜上先後順序,那些原先相隔甚遠的事件忽然就
成了彼此緊密相扣的輪迴因果,在看似平淡文藝的風格中拍出了戰爭片的緊迫與氣勢,非
常過癮。
在人物刻畫的部分,我個人非常喜歡三線並陳、沒有任何人堪當主角的設計。儘管湯姆哈
迪的設計多少還是有點英雄主義的色彩,但諾蘭抹去了多數角色的姓名,讓每一線裡面的
每一個角色,都可能在下一刻成就些什麼。
誰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戰爭裡發揮了什麼作用,全然無法預估,因為沒有人光環罩頂,
所以所有人都足夠重要。(也因為這樣,我個人不太認同許多人把那個一直逃亡又一直帶
賽害傳被炸毀的男孩當成主角)
我尤其喜歡徵用民間船隻的那一條線,故事進行了大半,我們都只看到帥氣老船長和兩個
男孩的義無反顧,他們表現出的從容就義,一開始似乎只是老伯個人的英雄主義。但到了
故事後段,上校透過望遠鏡向外看去,遙遠的海平面上卻出現了無數的船隻。
諾蘭注定要用這一幕引人落淚,原來這不是老船長個人的英雄主義,他們像是整個國家在
對這群孤立無援的士兵們喊話,為了你們,我們任何人都不遠千里。似乎也為後續他們返
家時贏來的擁抱埋下伏筆。
幾點沒有讓我那麼喜歡的是,船上死去的男孩安排很空泛,用他來凸顯平民對這件事情的
態度,感覺有點像馬英九當年選總統的那支競選廣告,一定要出來喊XX市已經準備好了一
樣多餘。另外就是配樂滿無感的,雖然不至於滿到不耐,但沒有太多加分效果。
此外,還有諾蘭在裡頭用「家」以及「存活就是勝利」作為整部電影的核心主軸,還是有
點落於俗套。回家這個梗實在太濫情了,尤其還用了太多次,格調立刻往下掉了好幾分,
但仍不掩風采。
總而言之,就影片文類而言,諾蘭在梅伯的鋼鐵英雄後,再次祭出一部精彩絕倫的戰爭佳
作,他甚至打破了戰爭片既有的格套和風格,拍出了截然不同的味道。就諾蘭個
人而言,他終於在開始玩不出新把戲之前,向世人證明他還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及縱橫才
氣的導演,彷彿在告訴我們,「等著瞧吧!」
寫了這麼多,精神開始飄忽,有些細節也記不太起來了XD,有機會二刷的話再回來補。
最後想說的是,飛官二號柯林實在太帥了啊啊啊啊,蘇格蘭出來的男人都帥成這樣真的合
法嗎(還有我的愛詹姆斯麥艾維)?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Eden
at 2017-07-27T20:25
at 2017-07-27T20:25
By Poppy
at 2017-07-28T06:08
at 2017-07-28T06:08
By Zora
at 2017-07-31T16:13
at 2017-07-31T16:13
By Megan
at 2017-08-03T13:09
at 2017-08-03T13:09
By Hedy
at 2017-08-04T06:31
at 2017-08-04T06:31
By Freda
at 2017-08-06T19:24
at 2017-08-06T19:24
By Edwina
at 2017-08-08T19:26
at 2017-08-08T19:26
By Zanna
at 2017-08-10T13:38
at 2017-08-10T13:38
By Christine
at 2017-08-11T13:21
at 2017-08-11T13:21
By Ingrid
at 2017-08-16T08:59
at 2017-08-16T08:59
By Gary
at 2017-08-21T08:41
at 2017-08-21T08:41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8-23T13:13
at 2017-08-23T13:13
By Dinah
at 2017-08-25T09:12
at 2017-08-25T09:12
By Steve
at 2017-08-28T22:29
at 2017-08-28T22:29
By Charlie
at 2017-08-30T01:34
at 2017-08-30T01:34
By Zora
at 2017-08-31T21:56
at 2017-08-31T21:56
By Puput
at 2017-09-03T21:31
at 2017-09-03T21:31
By Caitlin
at 2017-09-05T20:46
at 2017-09-05T20:46
By Aaliyah
at 2017-09-10T06:10
at 2017-09-10T06:10
By Dinah
at 2017-09-12T06:56
at 2017-09-12T06:56
By Isabella
at 2017-09-13T23:31
at 2017-09-13T23:31
By Lydia
at 2017-09-18T06:33
at 2017-09-18T06:33
By Queena
at 2017-09-20T15:34
at 2017-09-20T15:34
By Damian
at 2017-09-23T22:17
at 2017-09-23T22:17
By Barb Cronin
at 2017-09-28T13:35
at 2017-09-28T13:35
By Dorothy
at 2017-10-03T00:10
at 2017-10-03T00:10
By Dinah
at 2017-10-07T20:06
at 2017-10-07T20:06
By Edith
at 2017-10-11T23:44
at 2017-10-11T23:44
By Freda
at 2017-10-15T16:27
at 2017-10-15T16:27
By Caroline
at 2017-10-18T23:06
at 2017-10-18T23:06
By Barb Cronin
at 2017-10-23T22:17
at 2017-10-23T22:17
By Jacob
at 2017-10-28T13:18
at 2017-10-28T13:18
By Jacky
at 2017-10-28T15:02
at 2017-10-28T15:02
By Ivy
at 2017-11-01T01:38
at 2017-11-01T01:38
By Rae
at 2017-11-03T19:47
at 2017-11-03T19:47
By Eden
at 2017-11-04T01:00
at 2017-11-04T01:00
By Ivy
at 2017-11-05T16:35
at 2017-11-05T16:35
By Isla
at 2017-11-06T08:44
at 2017-11-06T08:44
By Adele
at 2017-11-10T02:52
at 2017-11-10T02:52
By Kumar
at 2017-11-12T19:43
at 2017-11-12T19:43
By Kama
at 2017-11-13T06:03
at 2017-11-13T06:03
By Olivia
at 2017-11-16T19:22
at 2017-11-16T19:22
By Skylar Davis
at 2017-11-16T23:59
at 2017-11-16T23:59
By Michael
at 2017-11-21T09:31
at 2017-11-21T09:31
By Sierra Rose
at 2017-11-22T11:15
at 2017-11-22T11:15
By William
at 2017-11-22T23:32
at 2017-11-22T23:32
By Susan
at 2017-11-25T12:46
at 2017-11-25T12:46
By Heather
at 2017-11-30T09:15
at 2017-11-30T09:15
By Emma
at 2017-12-01T23:10
at 2017-12-01T23:10
By Emma
at 2017-12-04T06:57
at 2017-12-04T06:57
By Elma
at 2017-12-05T07:19
at 2017-12-05T07:19
By Kumar
at 2017-12-05T15:09
at 2017-12-05T15:09
Related Posts
關於Tom Hardy
By Ursula
at 2017-07-23T23:09
at 2017-07-23T23:09
模犯生:虛假的救贖與真實的墮落
By Caroline
at 2017-07-23T23:03
at 2017-07-23T23:03
起源 首爾車站 免錢的最貴
By Megan
at 2017-07-23T23:01
at 2017-07-23T23:01
《模犯生》這世界噁心的令人犯罪
By Dora
at 2017-07-23T23:00
at 2017-07-23T23:00
關於Tom Hardy
By Doris
at 2017-07-23T22:57
at 2017-07-23T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