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撤退 (舊文重貼) - 電影
By Elvira
at 2020-02-19T17:24
at 2020-02-19T17:24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 1917 上映大家看得好開心!也有不少討論圍繞在「1917 vs 敦克爾克」上,我也很驚訝地發現原來也有不少人很不喜歡敦克爾克...
以下就重貼一篇我兩年半前發的舊文。當年這篇文章發出後,由於在推文中我感到了一種有點咄咄逼人的、關於「業配」的捕風捉影之壓力,因此我很鴕鳥地在兩天內把這篇撤掉了。很糟糕的是:我撤掉的方法不是刪文章、而是把全文用另一篇文章替代掉,只希望「業配」的質疑風頭過去後還可以恢復這篇文章... 只是後來在眾多版友的指點之下,我知道錯了,這樣以另一篇全文來取代文章的行徑無異於欺騙、絕對不可取。因此最後我還是刪了文、並向當時的版主自請處分。
以下就重貼一次當時發的《敦克爾克大行動》文章,還請大家不吝看看、分享意見。
至於我取代文章的往事,請容我在此向所有版友們致上最高歉意,並承諾絕不再犯。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看板: movie
標題: [好雷]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沙灘教堂
時間: Sun Jul 23 03:45:26 2017
我知道這篇很長,就先打個預防針:這篇是給喜歡《敦》片的觀眾看的心得分享,不喜歡《敦》片的觀眾毋須浪費時間閱讀;但如果不喜歡卻對《敦》片仍持開放態度,也歡迎閱讀,希望我能分享一點有用的欣賞視角。
敦克爾克 Dunkirk,古屬法蘭德斯伯爵國,雖今日屬法國但其實歷史上就是荷比低地國一份子,當然要以法蘭德斯荷語「沙灘教堂」閱讀地景。本片拍沙灘,從新藝術爭奇鬥妍的 19 世紀美好年代海濱度假鎮街景、拍到了 Hotel de Plage 沙灘前昨日遊人如織今日綠布覆蓋的海景餐廳、再拍到了大軍魚貫走向海上的純淨沙灘、天上盤旋的則是一座提點道德勇氣的「教堂」。
http://imgur.com/OMNkRvc
沙灘教堂,定心的戰爭
本片是有點太過「乾淨」,以觀眾心中戰爭片的標準來說不夠「寫實」,但 morality 道德勇氣本來就是戰爭片的重要主題之一,這片純淨卻擁擠的沙灘,本就是一場「定心」的考驗、一座學習「感恩」的教堂。敦克爾克之名的這間 "Duin"-"Kerk"或是英文的 "Dune"-"Church",就是 9世紀傳下來的「沙灘聖母小教堂」Chapelle Notre-Dame-des-Dunes 。
聖母很多種,「沙灘聖母」和我們的「天后」媽祖娘娘一樣是保佑海員們安全回家的。沙灘真正純淨之時,就是最尊貴的聖母從天欣慰地看著子民全數逃離、空灘再無一人,雖然寫實說來沙灘上應該仍留了很多人與更多機具,但片尾飛機降落的這片沙灘更像是去除了雜念的英國心。一直蒙面直到片尾才露面的 Tom Hardy,在本片被「聖母化」不是開玩笑更不是沒有原因,是很認真而且說不定有典故的。
本片不走寫實拍戰事,卻走象徵拍戰心。這「定心」主題有多重要?那就至少要做點二戰功課 ABC,人家陸海空軍一週一天一小時,我們幸福的 21 世紀觀眾做個功課只要十分鐘,看以下這個時間表甚至只要一分鐘:
1938/3 德奧合併
1939/3 吞併捷克斯洛伐克
1939/9 吞併波蘭,英法宣戰,進入假戰
1940/4/09 吞併丹麥
1940/4/09-6/10 吞併挪威
1940/5/10 盧森堡戰役
1940/5/10-5/17 荷蘭戰役
1940/5/10-5/28 比利時戰役
1940/5/10-6/25 法國戰役
1940/5/26-6/04 敦克爾克大撤退
1940/7/10-10/31 不列顛空戰
1940/9/07-1941/5/11 不列顛空襲
諾蘭是英國人、這片是英國片、值得做的看前功課是英國常識、視角當然也是英國出發、卻不是英國中心而是檢討英國。整個納粹德國席捲歐陸的過程,就是個初期英法心中與後期英國心中覺得事不關己的遠方家務事,老子遠道而來淌你渾水,干我屁事你感激都來不及;但歐洲多國同舟一命,正如本片陸海空一大堆萍水相逢的人同舟一命,必須有人率先放下自我擁抱對方,才能融化壁壘建立感恩的心。這對歷史上一直與歐陸若即若離、尤其現在正在脫歐談判的英國來說,一直都是個政治問題也是道德問題。
這感恩的心是英國的,也是雞同鴨講的歐陸多國的(本片只讓一個小法兵代言),因為接下來才是一年的英國長期獨立抗戰,1940/6-1941/6 的 "The Darkest Hour" (可等著看今年底另一片《最黑暗的時刻》),有短期的不列顛空戰以及長期的倫敦轟炸 The Blitz,英國人定心撐過靠的是後院的 Doctor Carrot(見《怪奇孤兒院》)、是邱吉爾的 "Their Finest Hour"(見《他們的美好時光》)、是國王的 "Keep Calm and Carry On"(見《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若沒有敦克爾克這一週「定心」,怎能期待英國人接著堅定獨撐一年呢?
http://imgur.com/FZkI7xo
自我的心,萍水相逢
先來回顧一下電影三線情節,再來回顧十位角色。諾蘭這次又用了他出名的「多線敘事」與「時間壓縮」等手法,我們也不用很理性地聚焦欣賞這手法巧奪天工,那樣恐怕流於炫技與技術迷戀了。就來看看本來看似隨人顧性命毫不相干的主角們,如何有緣相遇慢慢養成同舟一命心懷感恩的 morality 。
殿後英軍逃兵(我猜的),逃脫巷戰;
殿後法軍逃兵(我猜的),埋葬英軍;
貴賤座標 The Mole One Week; The Sea One Day; The Air One Hour
↓ │ │
排擲彈兵團排不到,抬擔架混進高地團; │ │
被趕下準備偷渡,船被炸遇Alex一起重等;│ │
搭下一艘吃麵包,船在近海被炸游回來; │ │
遇上小船自信士兵,被泡水拖回; ↓ │
│ 老爹受徵召開月石號出發; │
├───────────┤ │
↓ ↓ │
坐在海灘跟高地團找到漁船; (自信士兵翌日搭船也被炸); │
漁船等漲潮遇德軍攻擊; 自信士兵被救起,陷入創傷; │
船艙裡大家考驗人性找自願者; 士兵要求返航,老爹敷衍; │
潮終於漲了一面出航一面擋水; 關門、扭打、小弟受傷; ↓
漁船出海努力擋水仍沉; │ 空軍起飛救援,注意油箱;
│ │ 第一架戰機被擊落;
│ │ 第二架迫降落海;
│ ├───────────┤
│ ↓ │
│ 落海飛官得救道午安; │
└───────────┼───────────┤
↓ │
想游到防砲艦,但飛官錯過一架,防砲艦也沉; │
月石號搶救,游過油污終被月石號救起; ↓
│ 飛官沒油,堅持打到最後;
│ 到沙灘,滑翔給陸軍看見;
沙灘副線:將軍與上校───海上副線:民船隊抵達──飛官滑翔擊墜最後一架;
│ 將軍決定續留撤法軍;
↓ 飛官降落空灘,焚機就擒。
看七姊妹峭壁,夜間登陸上火車;
要報紙讀報紙,敦克爾克撤退成功;
地方報紙報導漁村小弟義行。
三線的座標是一週、一天、一時,其中沙灘線可能省略比較多空等的劇情罷了。若電影要去除諾蘭的「時間壓縮」特色而照時間順序線性拍來當然也可以,讓陸軍主角拼很多次最後還是被拖回岸、翌晨再讓小船登場和陸軍平行剪接、傍晚再讓飛官登場和海陸兩線平行剪接,戲份就會有明顯的長短對比。不過,為什麼諾蘭又要玩「時間壓縮」呢?不同的時間尺度在戰場的撤退行動中有何意義呢?
以前我一直覺得諾蘭這招很複雜燒腦,往往憑空寫出一個巧奪天工的故事來闡述他獨特的時間觀,但這憑空故事往往寫得疏離拍得無情;這一回不同了,有「敦克爾克大撤退」這個有血有肉的豐富史實素材,諾蘭真正寫出拍出了一個充滿人味的故事:時間的尺度不同,就是人命的貴賤之別,而本來分離各地只顧自己的人們,要把不同的時間尺度拉齊、體驗同一套從頭到尾的戰場經驗、然後體認同舟一命:陸海空都是一家人、軍民都是一家人、英國與法國為首的大陸諸國也是一家人。自命棄子亡命奔逃的每個人,都不會孤獨。
http://imgur.com/TGDaJgR
感恩的心,攜手傳承
人有命貴與命賤,就是離家的不同距離:一時、一天、一週,對更賤的法國人則是五年。
但貴的來救賤的,體諒賤的,淌這趟渾水;因為貴的心懷感恩,賤的也學會感恩貴人。
1. 極賤,Aneurin Barnard:法軍殿後逃兵,無名,除了他說 "Je suis Francais" 仍然無名之外,全片所有人總共兩句法文:"Anglais? Bon voyage" 很酸很認命、"Seulement anglais" 很殘很自我,這是片頭的初始冷血。但本片聲音最微弱的法國人,命賤卻認命殿後,英軍趾高氣昂他卻只心存感激,化身為以身阻洞防止進水的法國兵。這才有片頭「你家的仗老子來淌渾水」的傲慢、對比片尾將軍「我為法國人繼續留下」的溫暖。
2. 極賤,Fionn Whitehead:英軍殿後逃兵 Tommy,與法國兵是全片兩位最冷靜沉潛低調無語的角色,他們很有默契地已歷盡滄桑,恐怕是短短兩三週戰爭中見識過最多的成熟心靈。看他面臨轟炸時認命趴下掩耳對比隔壁那位妄想對空射擊的、看他坐在沙灘空等對比眼前那位妄想游回家的、看他艙內遇槍冷靜判斷打靶對比眾高地團慌張失措的、看他上火車後秒睡對比還在焦慮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
兩位逃兵,他們是被拋棄犧牲的無主孤魂,人家無情打臉「這排是擲彈兵的,閃邊去」、「英軍限定,法軍等你們自己的」,他們卻謙遜感恩擁有最堅定的 morality 。他們苟且偷生,但這是埋葬死者、抬起擔架、伸手拉人、打開艙門、甚至犧牲擋水同舟一命的偷生。這一偷,也偷到了這一行第三位好友,一個還懵懵懂懂但命也很賤的 Alex 。
3. 賤,Harry Styles :高地軍團 Alex ,本是碼頭上有船位貴一級,船沉被伸手拉起就和躲在碼頭下的逃兵們同級了,甚至一行幾位高地軍也成為脫隊逃兵,但顯然這群仍是菜逃兵,會緊張亂套甚至釋放自利獸性,遠方與同樣被困的飛官貴氣風範對比,眼前則與同舟一命靜心守德的「極賤」兩逃兵對比。老兵都要帶菜兵,菜兵要向老兵學感恩;老兵保得一命放鬆睡去,菜兵還在糾結戰敗無顏,誰知江東父老的感恩如大海。
4. 賤,James Darcy:陸軍上校,儘管身為軍官資深成熟但仍命賤,一開始總是不耐,焦急地以為潮水每三小時一次,對民船前來失望透頂覺得該派驅逐艦... 但一路等到了最後,後有工兵團男孩們(《唐頓莊園》Michael Fox )自力更生架堤防,前有民間船隊終於來到,天上有滑翔戰機保護到最後一刻,身旁有將軍犧牲自己留下為人... 他憤世嫉俗嫌東嫌西的居然都成真了。上校出航的最後一敬禮,是誠心的領悟。
5. 賤,Cillian Murphy :恐懼士兵,無名。沒大難時曾冷靜瀟灑指揮小船、寬心微笑不食煙火似地阻止落水士兵登船「反正水不冷,拖回去就好」,中間沒演的沈船大難顯然徹底改變他,成為陸線與海線的橋樑並呈現強烈對比。大難可以改變心靈打回不成熟原型,但也可以因貴人包容與奉獻的風範而重學定心。片末他應心下有數那具屍體就是他造成的,當場無顏以對,只盼痛定思痛有天重整旗鼓了。
6. 貴,Tom Glynn-Carney & Barry Keoghan :水手小兄弟,Peter 本來質疑 George 來幹嘛,還真沒派上用場甚至意外命危,更無法諒解害死人的恐懼士兵;但 George 學習很快,已從「他是懦夫嗎」的質疑到臨死前「我很榮幸能做點事」的堅定,人死的重量不看功勞而看奉獻的勇氣。知道奉獻之重的 Peter原諒了敗事有餘的恐懼士兵、致敬了成事不足的 George ,每一個小漁村小報紙都會懷念無私奉獻的男孩。
7. 貴,Jack Lowden:飛官 Collins,空軍雖在天空一樣凶險,但向來是三軍中最自由的貴族,平行剪接中同樣是受困進水將死,飛官硬是比陸軍小兵鎮定淡然,大難不死浮上水面瀟灑一句「午安」,上了船整整衣服馬上可以幫忙做點事。飛官感念恩人英雄惜英雄,只嘆自己努力一遭不受諒解,但真正的貴人大器點通「他們都知道你在哪裡」,命賤的陸軍是很沈重的,輕盈的空軍多多體諒。
8. 貴,Kenneth Branagh:海軍將軍,當然會盡忠職守但也不免自怨自憐,開場是「邱吉爾要撤三萬,但這裏明明有四十萬」多多少少有點過勞員工心態,甚至過勞到底大限將至已有覺悟... 不過兩位「極貴」的風範鼓舞了他,有勝過泰晤士河皇家游船的民間小船隊,更有油盡燈枯都要眷顧我們的奇蹟滑翔,這才爽朗地「丘吉爾要三萬,我們多給三十萬」然後「我還要為法國人留下來」。
9. 極貴,Mark Rylance:小船主人 Dawson,本來是可以待在家裡不淌渾水的老人、恐怕也是已奉獻過國家可以榮退的老兵,但響應徵召二話不說,大兒犧牲二兒出力當然帶上,天真小弟臨時登船也絕不拒斥、反而馬上扛起培訓之責,絕對當他是個成人不是屁孩一起上戰場。當過兵見過世面又沒義務的老人,就是英國心靈最富裕的平民貴族,當然繼承英國貴族騎士傳統,感激下層命賤大眾的奉獻,輪到我盡一分力當然救得一個是一個、也散播心靈財富鞏固軍心。
10.極貴,Tom Hardy:飛官 Farrier,空軍飛官是單位訓練與設備成本最高、人命犧牲成本也最昂貴的軍人,難怪一起飛長官念茲在茲的就是「注意油箱、限時交戰」,本來可以按表交戰四十分鐘就回家輪班、就算每天都可能死至少前一天都在家鄉喝啤酒,但 Farrier只剩兩隻眼睛與打靶視角的演出,生動呈現了一次次「絕不棄之而去」的抉擇。其實也沒什麼好抉擇,貴族空軍絕不會放下任一個海面與地面的子民,看到一架敵機就擊一架,看到一群友軍就救一群,唯有油盡燈枯才是結束之時,一片純淨的空灘就是聖母欣慰的一天。
最後最貴的,還是英國民眾們這集體角色,他們沒有義務參戰,本能享受生活甚至當酸民指指點點,但每一個前線士兵都是某人的孩子、在如船主救飛官那樣的移情下也就是他們的孩子。孩子回家了,江東父老哪管你戰功彪炳還是灰頭土臉,能安然回家就是偉大的功勞,值得歡慶!
http://imgur.com/9YE2hdO
敦克爾克,一週長大
電影開始,都是自我中心的集體心態,都是「他媽的空軍在哪裡」,「英國佬?旅途愉快喲」,「英國人限定,法國人等著」,「邱吉爾要三萬,我這有四十萬」,「來什麼民船?我們要驅逐艦」,「先生,他是懦夫嗎?」,「法國人下船,這就是現實」這類台詞,命貴的高傲、命賤的悲憤。
電影末段,都是互相體諒的集體醒悟,都是「放心他會好起來」,「他們知道你在哪裡」,「家開過來了」,「存活回來就是幹得好」,「我為法國人留下來」這類台詞,命貴的感恩對方犧牲奉獻、命賤的感恩對方冒險搭救,人終於都連在一起了。
電影結束,則是英國經過敦克爾克的團結共生後,終於建立軍心準備長期抗戰了,總結以邱吉爾在 1940/6/4 的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國會演說,讓命賤的英國小男主角娓娓道來:這場撤退,集結了不分貴賤的英國三軍與民眾;未來的戰事,則不分祖國與國協,不分帝國與殖民地,不分英國與他國,大家一起平起平坐連成新世界,一起解放危難中的舊世界。
必須承認,丘吉爾真是個擅長撩撥人心的政治家,身為三十年戰爭以降三百多年的英國大貴族、面臨一戰前早已不平而一戰後更看不慣貴族嘴臉的英國普羅大眾繼續想著「又是一場貴族好野人的戰爭」,藉著敦克爾克不分陸海空的萬眾一心、趁此機會將英國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連在一起建立 solidairty 團結意識,實在是一次改朝換代的扭轉乾坤。
而諾蘭這片《敦克爾克大行動》則運用了三個尺度時間的「貴賤」座標、以陸海空行動能力的不同隱喻了階級貴賤、再用老技巧「時間壓縮」將不同階級不分貴賤連在一起同舟一命,真是抓到了二戰時無私奉獻穩定軍心的英國精神,也為今日袖手旁觀自掃門前雪的英國脫歐意識敲響警鐘:曾經英國是歐洲大陸的燈塔、對歐陸夥伴的苦難絕不置身事外,那今天呢?
http://imgur.com/C3enq0M
諾蘭的經典與破格
《敦克爾克大行動》並不是今年第一部敦克爾克二戰電影,五月初上映的《他們的美好時光》才是,同樣用一種另類的角度切入戰爭訴說團結奮鬥、甚至同樣有小船老人毅然出海移情救人(Bill Nighy 對決 Mark Rylance),兩片風格不同但一樣精彩感人,所差者只是丹麥女導的《他》片極小眾只吸引到有緣人鼓掌叫好、帶著諾蘭光環的《敦》片極大眾不免引來廣大無緣觀眾的錯愕與抱怨罷了。
http://imgur.com/CHuajCB
《敦》片有諾蘭的經典手法、也有諾蘭的破格,許多電影處理如乾淨的沙灘、寡言勝多言、微觀取代巨觀、無名小卒取代歷史名將、綿密配樂高壓音景、海天一色靜謐美景等等,這些獨特的處理都要放在電影的「定心」「感恩」與「同舟一命」等主旨下才有了意義,可惜也令本片明明是部「戰爭片」卻又不被廣大觀眾認可為「戰爭片」... 那都是過眼雲煙了,電影得不得到好評並不重要,只要觀眾都被點到放下自我同舟一命的互助與感恩,那就是這片的正向衝擊,就算得到 [負雷] 也無妨。
http://imgur.com/jWKyJNg
本著我對英國、對二戰、對荷比北法低地國與對敦克爾克的關心,這片深深觸動我自能給個 [好雷] 。我不是諾粉,甚至有版友長年稱我為「諾黑」,但我儘管此前通常不太喜歡諾蘭燒腦片的斧鑿痕跡、也要欣喜地認可他這次有血有肉一切都做對了!看部電影或讀本小說,或多或少總要有一部分背景知識的,如果為了觀影經驗澎湃心得滿滿,我建議所有期待這片或期待諾蘭的人都先做做「敦克爾克大撤退」的簡單功課,回來看片就算不是美不勝收、也一定是知性踏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wVmHh1bz8
--
以下就重貼一篇我兩年半前發的舊文。當年這篇文章發出後,由於在推文中我感到了一種有點咄咄逼人的、關於「業配」的捕風捉影之壓力,因此我很鴕鳥地在兩天內把這篇撤掉了。很糟糕的是:我撤掉的方法不是刪文章、而是把全文用另一篇文章替代掉,只希望「業配」的質疑風頭過去後還可以恢復這篇文章... 只是後來在眾多版友的指點之下,我知道錯了,這樣以另一篇全文來取代文章的行徑無異於欺騙、絕對不可取。因此最後我還是刪了文、並向當時的版主自請處分。
以下就重貼一次當時發的《敦克爾克大行動》文章,還請大家不吝看看、分享意見。
至於我取代文章的往事,請容我在此向所有版友們致上最高歉意,並承諾絕不再犯。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看板: movie
標題: [好雷]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沙灘教堂
時間: Sun Jul 23 03:45:26 2017
我知道這篇很長,就先打個預防針:這篇是給喜歡《敦》片的觀眾看的心得分享,不喜歡《敦》片的觀眾毋須浪費時間閱讀;但如果不喜歡卻對《敦》片仍持開放態度,也歡迎閱讀,希望我能分享一點有用的欣賞視角。
敦克爾克 Dunkirk,古屬法蘭德斯伯爵國,雖今日屬法國但其實歷史上就是荷比低地國一份子,當然要以法蘭德斯荷語「沙灘教堂」閱讀地景。本片拍沙灘,從新藝術爭奇鬥妍的 19 世紀美好年代海濱度假鎮街景、拍到了 Hotel de Plage 沙灘前昨日遊人如織今日綠布覆蓋的海景餐廳、再拍到了大軍魚貫走向海上的純淨沙灘、天上盤旋的則是一座提點道德勇氣的「教堂」。
http://imgur.com/OMNkRvc
沙灘教堂,定心的戰爭
本片是有點太過「乾淨」,以觀眾心中戰爭片的標準來說不夠「寫實」,但 morality 道德勇氣本來就是戰爭片的重要主題之一,這片純淨卻擁擠的沙灘,本就是一場「定心」的考驗、一座學習「感恩」的教堂。敦克爾克之名的這間 "Duin"-"Kerk"或是英文的 "Dune"-"Church",就是 9世紀傳下來的「沙灘聖母小教堂」Chapelle Notre-Dame-des-Dunes 。
聖母很多種,「沙灘聖母」和我們的「天后」媽祖娘娘一樣是保佑海員們安全回家的。沙灘真正純淨之時,就是最尊貴的聖母從天欣慰地看著子民全數逃離、空灘再無一人,雖然寫實說來沙灘上應該仍留了很多人與更多機具,但片尾飛機降落的這片沙灘更像是去除了雜念的英國心。一直蒙面直到片尾才露面的 Tom Hardy,在本片被「聖母化」不是開玩笑更不是沒有原因,是很認真而且說不定有典故的。
本片不走寫實拍戰事,卻走象徵拍戰心。這「定心」主題有多重要?那就至少要做點二戰功課 ABC,人家陸海空軍一週一天一小時,我們幸福的 21 世紀觀眾做個功課只要十分鐘,看以下這個時間表甚至只要一分鐘:
1938/3 德奧合併
1939/3 吞併捷克斯洛伐克
1939/9 吞併波蘭,英法宣戰,進入假戰
1940/4/09 吞併丹麥
1940/4/09-6/10 吞併挪威
1940/5/10 盧森堡戰役
1940/5/10-5/17 荷蘭戰役
1940/5/10-5/28 比利時戰役
1940/5/10-6/25 法國戰役
1940/5/26-6/04 敦克爾克大撤退
1940/7/10-10/31 不列顛空戰
1940/9/07-1941/5/11 不列顛空襲
諾蘭是英國人、這片是英國片、值得做的看前功課是英國常識、視角當然也是英國出發、卻不是英國中心而是檢討英國。整個納粹德國席捲歐陸的過程,就是個初期英法心中與後期英國心中覺得事不關己的遠方家務事,老子遠道而來淌你渾水,干我屁事你感激都來不及;但歐洲多國同舟一命,正如本片陸海空一大堆萍水相逢的人同舟一命,必須有人率先放下自我擁抱對方,才能融化壁壘建立感恩的心。這對歷史上一直與歐陸若即若離、尤其現在正在脫歐談判的英國來說,一直都是個政治問題也是道德問題。
這感恩的心是英國的,也是雞同鴨講的歐陸多國的(本片只讓一個小法兵代言),因為接下來才是一年的英國長期獨立抗戰,1940/6-1941/6 的 "The Darkest Hour" (可等著看今年底另一片《最黑暗的時刻》),有短期的不列顛空戰以及長期的倫敦轟炸 The Blitz,英國人定心撐過靠的是後院的 Doctor Carrot(見《怪奇孤兒院》)、是邱吉爾的 "Their Finest Hour"(見《他們的美好時光》)、是國王的 "Keep Calm and Carry On"(見《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若沒有敦克爾克這一週「定心」,怎能期待英國人接著堅定獨撐一年呢?
http://imgur.com/FZkI7xo
自我的心,萍水相逢
先來回顧一下電影三線情節,再來回顧十位角色。諾蘭這次又用了他出名的「多線敘事」與「時間壓縮」等手法,我們也不用很理性地聚焦欣賞這手法巧奪天工,那樣恐怕流於炫技與技術迷戀了。就來看看本來看似隨人顧性命毫不相干的主角們,如何有緣相遇慢慢養成同舟一命心懷感恩的 morality 。
殿後英軍逃兵(我猜的),逃脫巷戰;
殿後法軍逃兵(我猜的),埋葬英軍;
貴賤座標 The Mole One Week; The Sea One Day; The Air One Hour
↓ │ │
排擲彈兵團排不到,抬擔架混進高地團; │ │
被趕下準備偷渡,船被炸遇Alex一起重等;│ │
搭下一艘吃麵包,船在近海被炸游回來; │ │
遇上小船自信士兵,被泡水拖回; ↓ │
│ 老爹受徵召開月石號出發; │
├───────────┤ │
↓ ↓ │
坐在海灘跟高地團找到漁船; (自信士兵翌日搭船也被炸); │
漁船等漲潮遇德軍攻擊; 自信士兵被救起,陷入創傷; │
船艙裡大家考驗人性找自願者; 士兵要求返航,老爹敷衍; │
潮終於漲了一面出航一面擋水; 關門、扭打、小弟受傷; ↓
漁船出海努力擋水仍沉; │ 空軍起飛救援,注意油箱;
│ │ 第一架戰機被擊落;
│ │ 第二架迫降落海;
│ ├───────────┤
│ ↓ │
│ 落海飛官得救道午安; │
└───────────┼───────────┤
↓ │
想游到防砲艦,但飛官錯過一架,防砲艦也沉; │
月石號搶救,游過油污終被月石號救起; ↓
│ 飛官沒油,堅持打到最後;
│ 到沙灘,滑翔給陸軍看見;
沙灘副線:將軍與上校───海上副線:民船隊抵達──飛官滑翔擊墜最後一架;
│ 將軍決定續留撤法軍;
↓ 飛官降落空灘,焚機就擒。
看七姊妹峭壁,夜間登陸上火車;
要報紙讀報紙,敦克爾克撤退成功;
地方報紙報導漁村小弟義行。
三線的座標是一週、一天、一時,其中沙灘線可能省略比較多空等的劇情罷了。若電影要去除諾蘭的「時間壓縮」特色而照時間順序線性拍來當然也可以,讓陸軍主角拼很多次最後還是被拖回岸、翌晨再讓小船登場和陸軍平行剪接、傍晚再讓飛官登場和海陸兩線平行剪接,戲份就會有明顯的長短對比。不過,為什麼諾蘭又要玩「時間壓縮」呢?不同的時間尺度在戰場的撤退行動中有何意義呢?
以前我一直覺得諾蘭這招很複雜燒腦,往往憑空寫出一個巧奪天工的故事來闡述他獨特的時間觀,但這憑空故事往往寫得疏離拍得無情;這一回不同了,有「敦克爾克大撤退」這個有血有肉的豐富史實素材,諾蘭真正寫出拍出了一個充滿人味的故事:時間的尺度不同,就是人命的貴賤之別,而本來分離各地只顧自己的人們,要把不同的時間尺度拉齊、體驗同一套從頭到尾的戰場經驗、然後體認同舟一命:陸海空都是一家人、軍民都是一家人、英國與法國為首的大陸諸國也是一家人。自命棄子亡命奔逃的每個人,都不會孤獨。
http://imgur.com/TGDaJgR
感恩的心,攜手傳承
人有命貴與命賤,就是離家的不同距離:一時、一天、一週,對更賤的法國人則是五年。
但貴的來救賤的,體諒賤的,淌這趟渾水;因為貴的心懷感恩,賤的也學會感恩貴人。
1. 極賤,Aneurin Barnard:法軍殿後逃兵,無名,除了他說 "Je suis Francais" 仍然無名之外,全片所有人總共兩句法文:"Anglais? Bon voyage" 很酸很認命、"Seulement anglais" 很殘很自我,這是片頭的初始冷血。但本片聲音最微弱的法國人,命賤卻認命殿後,英軍趾高氣昂他卻只心存感激,化身為以身阻洞防止進水的法國兵。這才有片頭「你家的仗老子來淌渾水」的傲慢、對比片尾將軍「我為法國人繼續留下」的溫暖。
2. 極賤,Fionn Whitehead:英軍殿後逃兵 Tommy,與法國兵是全片兩位最冷靜沉潛低調無語的角色,他們很有默契地已歷盡滄桑,恐怕是短短兩三週戰爭中見識過最多的成熟心靈。看他面臨轟炸時認命趴下掩耳對比隔壁那位妄想對空射擊的、看他坐在沙灘空等對比眼前那位妄想游回家的、看他艙內遇槍冷靜判斷打靶對比眾高地團慌張失措的、看他上火車後秒睡對比還在焦慮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
兩位逃兵,他們是被拋棄犧牲的無主孤魂,人家無情打臉「這排是擲彈兵的,閃邊去」、「英軍限定,法軍等你們自己的」,他們卻謙遜感恩擁有最堅定的 morality 。他們苟且偷生,但這是埋葬死者、抬起擔架、伸手拉人、打開艙門、甚至犧牲擋水同舟一命的偷生。這一偷,也偷到了這一行第三位好友,一個還懵懵懂懂但命也很賤的 Alex 。
3. 賤,Harry Styles :高地軍團 Alex ,本是碼頭上有船位貴一級,船沉被伸手拉起就和躲在碼頭下的逃兵們同級了,甚至一行幾位高地軍也成為脫隊逃兵,但顯然這群仍是菜逃兵,會緊張亂套甚至釋放自利獸性,遠方與同樣被困的飛官貴氣風範對比,眼前則與同舟一命靜心守德的「極賤」兩逃兵對比。老兵都要帶菜兵,菜兵要向老兵學感恩;老兵保得一命放鬆睡去,菜兵還在糾結戰敗無顏,誰知江東父老的感恩如大海。
4. 賤,James Darcy:陸軍上校,儘管身為軍官資深成熟但仍命賤,一開始總是不耐,焦急地以為潮水每三小時一次,對民船前來失望透頂覺得該派驅逐艦... 但一路等到了最後,後有工兵團男孩們(《唐頓莊園》Michael Fox )自力更生架堤防,前有民間船隊終於來到,天上有滑翔戰機保護到最後一刻,身旁有將軍犧牲自己留下為人... 他憤世嫉俗嫌東嫌西的居然都成真了。上校出航的最後一敬禮,是誠心的領悟。
5. 賤,Cillian Murphy :恐懼士兵,無名。沒大難時曾冷靜瀟灑指揮小船、寬心微笑不食煙火似地阻止落水士兵登船「反正水不冷,拖回去就好」,中間沒演的沈船大難顯然徹底改變他,成為陸線與海線的橋樑並呈現強烈對比。大難可以改變心靈打回不成熟原型,但也可以因貴人包容與奉獻的風範而重學定心。片末他應心下有數那具屍體就是他造成的,當場無顏以對,只盼痛定思痛有天重整旗鼓了。
6. 貴,Tom Glynn-Carney & Barry Keoghan :水手小兄弟,Peter 本來質疑 George 來幹嘛,還真沒派上用場甚至意外命危,更無法諒解害死人的恐懼士兵;但 George 學習很快,已從「他是懦夫嗎」的質疑到臨死前「我很榮幸能做點事」的堅定,人死的重量不看功勞而看奉獻的勇氣。知道奉獻之重的 Peter原諒了敗事有餘的恐懼士兵、致敬了成事不足的 George ,每一個小漁村小報紙都會懷念無私奉獻的男孩。
7. 貴,Jack Lowden:飛官 Collins,空軍雖在天空一樣凶險,但向來是三軍中最自由的貴族,平行剪接中同樣是受困進水將死,飛官硬是比陸軍小兵鎮定淡然,大難不死浮上水面瀟灑一句「午安」,上了船整整衣服馬上可以幫忙做點事。飛官感念恩人英雄惜英雄,只嘆自己努力一遭不受諒解,但真正的貴人大器點通「他們都知道你在哪裡」,命賤的陸軍是很沈重的,輕盈的空軍多多體諒。
8. 貴,Kenneth Branagh:海軍將軍,當然會盡忠職守但也不免自怨自憐,開場是「邱吉爾要撤三萬,但這裏明明有四十萬」多多少少有點過勞員工心態,甚至過勞到底大限將至已有覺悟... 不過兩位「極貴」的風範鼓舞了他,有勝過泰晤士河皇家游船的民間小船隊,更有油盡燈枯都要眷顧我們的奇蹟滑翔,這才爽朗地「丘吉爾要三萬,我們多給三十萬」然後「我還要為法國人留下來」。
9. 極貴,Mark Rylance:小船主人 Dawson,本來是可以待在家裡不淌渾水的老人、恐怕也是已奉獻過國家可以榮退的老兵,但響應徵召二話不說,大兒犧牲二兒出力當然帶上,天真小弟臨時登船也絕不拒斥、反而馬上扛起培訓之責,絕對當他是個成人不是屁孩一起上戰場。當過兵見過世面又沒義務的老人,就是英國心靈最富裕的平民貴族,當然繼承英國貴族騎士傳統,感激下層命賤大眾的奉獻,輪到我盡一分力當然救得一個是一個、也散播心靈財富鞏固軍心。
10.極貴,Tom Hardy:飛官 Farrier,空軍飛官是單位訓練與設備成本最高、人命犧牲成本也最昂貴的軍人,難怪一起飛長官念茲在茲的就是「注意油箱、限時交戰」,本來可以按表交戰四十分鐘就回家輪班、就算每天都可能死至少前一天都在家鄉喝啤酒,但 Farrier只剩兩隻眼睛與打靶視角的演出,生動呈現了一次次「絕不棄之而去」的抉擇。其實也沒什麼好抉擇,貴族空軍絕不會放下任一個海面與地面的子民,看到一架敵機就擊一架,看到一群友軍就救一群,唯有油盡燈枯才是結束之時,一片純淨的空灘就是聖母欣慰的一天。
最後最貴的,還是英國民眾們這集體角色,他們沒有義務參戰,本能享受生活甚至當酸民指指點點,但每一個前線士兵都是某人的孩子、在如船主救飛官那樣的移情下也就是他們的孩子。孩子回家了,江東父老哪管你戰功彪炳還是灰頭土臉,能安然回家就是偉大的功勞,值得歡慶!
http://imgur.com/9YE2hdO
敦克爾克,一週長大
電影開始,都是自我中心的集體心態,都是「他媽的空軍在哪裡」,「英國佬?旅途愉快喲」,「英國人限定,法國人等著」,「邱吉爾要三萬,我這有四十萬」,「來什麼民船?我們要驅逐艦」,「先生,他是懦夫嗎?」,「法國人下船,這就是現實」這類台詞,命貴的高傲、命賤的悲憤。
電影末段,都是互相體諒的集體醒悟,都是「放心他會好起來」,「他們知道你在哪裡」,「家開過來了」,「存活回來就是幹得好」,「我為法國人留下來」這類台詞,命貴的感恩對方犧牲奉獻、命賤的感恩對方冒險搭救,人終於都連在一起了。
電影結束,則是英國經過敦克爾克的團結共生後,終於建立軍心準備長期抗戰了,總結以邱吉爾在 1940/6/4 的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國會演說,讓命賤的英國小男主角娓娓道來:這場撤退,集結了不分貴賤的英國三軍與民眾;未來的戰事,則不分祖國與國協,不分帝國與殖民地,不分英國與他國,大家一起平起平坐連成新世界,一起解放危難中的舊世界。
必須承認,丘吉爾真是個擅長撩撥人心的政治家,身為三十年戰爭以降三百多年的英國大貴族、面臨一戰前早已不平而一戰後更看不慣貴族嘴臉的英國普羅大眾繼續想著「又是一場貴族好野人的戰爭」,藉著敦克爾克不分陸海空的萬眾一心、趁此機會將英國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連在一起建立 solidairty 團結意識,實在是一次改朝換代的扭轉乾坤。
而諾蘭這片《敦克爾克大行動》則運用了三個尺度時間的「貴賤」座標、以陸海空行動能力的不同隱喻了階級貴賤、再用老技巧「時間壓縮」將不同階級不分貴賤連在一起同舟一命,真是抓到了二戰時無私奉獻穩定軍心的英國精神,也為今日袖手旁觀自掃門前雪的英國脫歐意識敲響警鐘:曾經英國是歐洲大陸的燈塔、對歐陸夥伴的苦難絕不置身事外,那今天呢?
http://imgur.com/C3enq0M
諾蘭的經典與破格
《敦克爾克大行動》並不是今年第一部敦克爾克二戰電影,五月初上映的《他們的美好時光》才是,同樣用一種另類的角度切入戰爭訴說團結奮鬥、甚至同樣有小船老人毅然出海移情救人(Bill Nighy 對決 Mark Rylance),兩片風格不同但一樣精彩感人,所差者只是丹麥女導的《他》片極小眾只吸引到有緣人鼓掌叫好、帶著諾蘭光環的《敦》片極大眾不免引來廣大無緣觀眾的錯愕與抱怨罷了。
http://imgur.com/CHuajCB
《敦》片有諾蘭的經典手法、也有諾蘭的破格,許多電影處理如乾淨的沙灘、寡言勝多言、微觀取代巨觀、無名小卒取代歷史名將、綿密配樂高壓音景、海天一色靜謐美景等等,這些獨特的處理都要放在電影的「定心」「感恩」與「同舟一命」等主旨下才有了意義,可惜也令本片明明是部「戰爭片」卻又不被廣大觀眾認可為「戰爭片」... 那都是過眼雲煙了,電影得不得到好評並不重要,只要觀眾都被點到放下自我同舟一命的互助與感恩,那就是這片的正向衝擊,就算得到 [負雷] 也無妨。
http://imgur.com/jWKyJNg
本著我對英國、對二戰、對荷比北法低地國與對敦克爾克的關心,這片深深觸動我自能給個 [好雷] 。我不是諾粉,甚至有版友長年稱我為「諾黑」,但我儘管此前通常不太喜歡諾蘭燒腦片的斧鑿痕跡、也要欣喜地認可他這次有血有肉一切都做對了!看部電影或讀本小說,或多或少總要有一部分背景知識的,如果為了觀影經驗澎湃心得滿滿,我建議所有期待這片或期待諾蘭的人都先做做「敦克爾克大撤退」的簡單功課,回來看片就算不是美不勝收、也一定是知性踏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wVmHh1bz8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David
at 2020-02-20T14:51
at 2020-02-20T14:51
By Lauren
at 2020-02-25T09:03
at 2020-02-25T09:03
By Robert
at 2020-02-25T18:40
at 2020-02-25T18:40
By Wallis
at 2020-02-28T03:52
at 2020-02-28T03:52
By Wallis
at 2020-03-01T20:17
at 2020-03-01T20:17
By Ophelia
at 2020-03-02T18:28
at 2020-03-02T18:28
By Andrew
at 2020-03-03T11:49
at 2020-03-03T11:49
By Sarah
at 2020-03-05T12:46
at 2020-03-05T12:46
By Ursula
at 2020-03-06T06:38
at 2020-03-06T06:38
By Daph Bay
at 2020-03-10T17:31
at 2020-03-10T17:31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03-11T06:25
at 2020-03-11T06:25
By Victoria
at 2020-03-12T05:26
at 2020-03-12T05:26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3-12T08:23
at 2020-03-12T08:23
By Sierra Rose
at 2020-03-12T21:42
at 2020-03-12T21:42
By Kumar
at 2020-03-17T00:43
at 2020-03-17T00:43
By Olive
at 2020-03-20T15:37
at 2020-03-20T15:37
By Linda
at 2020-03-24T15:43
at 2020-03-24T15:43
By Rachel
at 2020-03-29T03:24
at 2020-03-29T03:24
By Ula
at 2020-03-29T08:15
at 2020-03-29T08:15
By Joe
at 2020-03-29T13:25
at 2020-03-29T13:25
By Dora
at 2020-03-30T07:19
at 2020-03-30T07:19
By Adele
at 2020-03-31T13:29
at 2020-03-31T13:29
By Odelette
at 2020-04-05T00:53
at 2020-04-05T00:53
By Sandy
at 2020-04-09T01:59
at 2020-04-09T01:59
By Harry
at 2020-04-10T16:25
at 2020-04-10T16:25
By Caitlin
at 2020-04-13T16:41
at 2020-04-13T16:41
By Ida
at 2020-04-14T08:54
at 2020-04-14T08:54
By Bethany
at 2020-04-17T14:55
at 2020-04-17T14:55
By Lucy
at 2020-04-22T09:10
at 2020-04-22T09:10
By Hedy
at 2020-04-26T05:41
at 2020-04-26T05:41
By Queena
at 2020-04-30T02:07
at 2020-04-30T02:07
By Ethan
at 2020-04-30T06:44
at 2020-04-30T06:44
By Dinah
at 2020-05-02T22:07
at 2020-05-02T22:07
By Zenobia
at 2020-05-07T22:00
at 2020-05-07T22:00
By Gary
at 2020-05-11T05:32
at 2020-05-11T05:32
By Anthony
at 2020-05-13T01:28
at 2020-05-13T01:28
By Genevieve
at 2020-05-16T04:39
at 2020-05-16T04:39
By Franklin
at 2020-05-20T07:33
at 2020-05-20T07:33
By Isabella
at 2020-05-21T11:22
at 2020-05-21T11:22
By Hamiltion
at 2020-05-26T08:28
at 2020-05-26T08:28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05-30T02:55
at 2020-05-30T02:55
By Rosalind
at 2020-06-01T01:09
at 2020-06-01T01:09
By Audriana
at 2020-06-03T04:36
at 2020-06-03T04:36
By Leila
at 2020-06-05T09:29
at 2020-06-05T09:29
By Harry
at 2020-06-07T22:41
at 2020-06-07T22:41
By Edwina
at 2020-06-08T07:27
at 2020-06-08T07:27
By Quintina
at 2020-06-13T06:24
at 2020-06-13T06:24
By Yuri
at 2020-06-17T23:04
at 2020-06-17T23:04
By Sandy
at 2020-06-18T18:10
at 2020-06-18T18:10
By Thomas
at 2020-06-23T12:26
at 2020-06-23T12:26
By Anthony
at 2020-06-26T20:23
at 2020-06-26T20:2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06-27T10:48
at 2020-06-27T10:48
By Thomas
at 2020-06-28T16:16
at 2020-06-28T16:16
By Sandy
at 2020-07-01T02:33
at 2020-07-01T02:33
By Jacob
at 2020-07-05T07:02
at 2020-07-05T07:02
By Andrew
at 2020-07-09T18:54
at 2020-07-09T18:54
By Madame
at 2020-07-13T04:38
at 2020-07-13T04:38
By Andy
at 2020-07-16T05:20
at 2020-07-16T05:20
By Susan
at 2020-07-18T09:01
at 2020-07-18T09:01
By Suhail Hany
at 2020-07-22T12:59
at 2020-07-22T12:59
By Elvira
at 2020-07-24T21:18
at 2020-07-24T21:18
By Charlotte
at 2020-07-25T21:45
at 2020-07-25T21:45
By Regina
at 2020-07-30T10:40
at 2020-07-30T10:40
By Kumar
at 2020-08-02T17:36
at 2020-08-02T17:36
By Zanna
at 2020-08-03T21:37
at 2020-08-03T21:37
By Daph Bay
at 2020-08-05T15:44
at 2020-08-05T15:44
By Quintina
at 2020-08-09T09:54
at 2020-08-09T09:54
By Olga
at 2020-08-13T21:31
at 2020-08-13T21:31
By Dora
at 2020-08-18T19:12
at 2020-08-18T19:12
By Tom
at 2020-08-22T17:20
at 2020-08-22T17:20
By Todd Johnson
at 2020-08-24T11:06
at 2020-08-24T11:06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08-25T12:11
at 2020-08-25T12:11
By Dorothy
at 2020-08-28T09:23
at 2020-08-28T09:23
By David
at 2020-08-28T14:12
at 2020-08-28T14:12
By Harry
at 2020-09-02T06:24
at 2020-09-02T06:24
By Adele
at 2020-09-04T22:14
at 2020-09-04T22:14
By Joe
at 2020-09-07T18:15
at 2020-09-07T18:15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09-11T23:30
at 2020-09-11T23:3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9-13T21:05
at 2020-09-13T21:05
By Daniel
at 2020-09-15T07:51
at 2020-09-15T07:51
By Connor
at 2020-09-18T16:07
at 2020-09-18T16:07
By Megan
at 2020-09-23T06:22
at 2020-09-23T06:22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9-24T09:10
at 2020-09-24T09:10
By Rosalind
at 2020-09-27T21:12
at 2020-09-27T21:12
By Agatha
at 2020-10-01T11:39
at 2020-10-01T11:39
By Charlie
at 2020-10-03T14:37
at 2020-10-03T14:37
By Mason
at 2020-10-06T07:25
at 2020-10-06T07:25
By Audriana
at 2020-10-06T17:32
at 2020-10-06T17:32
By Steve
at 2020-10-07T09:57
at 2020-10-07T09:57
By Hedda
at 2020-10-11T21:12
at 2020-10-11T21:12
By Emily
at 2020-10-15T22:35
at 2020-10-15T22:35
By Hamiltion
at 2020-10-20T19:03
at 2020-10-20T19:03
By Steve
at 2020-10-25T18:32
at 2020-10-25T18:32
By Vanessa
at 2020-10-27T13:10
at 2020-10-27T13:10
By Dinah
at 2020-10-28T01:02
at 2020-10-28T01:02
By Robert
at 2020-10-29T05:21
at 2020-10-29T05:21
By Tracy
at 2020-11-03T01:03
at 2020-11-03T01:03
By John
at 2020-11-03T21:30
at 2020-11-03T21:30
By Doris
at 2020-11-08T03:00
at 2020-11-08T03:00
By Oliver
at 2020-11-12T13:38
at 2020-11-12T13:38
By Daniel
at 2020-11-15T05:18
at 2020-11-15T05:18
By Irma
at 2020-11-16T04:50
at 2020-11-16T04:50
By Ophelia
at 2020-11-19T20:05
at 2020-11-19T20:05
By Iris
at 2020-11-24T14:24
at 2020-11-24T14:24
By Susan
at 2020-11-25T19:55
at 2020-11-25T19:55
By Susan
at 2020-11-26T11:53
at 2020-11-26T11:53
By Belly
at 2020-11-27T02:45
at 2020-11-27T02:45
By Emma
at 2020-11-28T19:50
at 2020-11-28T19:50
By Todd Johnson
at 2020-11-29T08:47
at 2020-11-29T08:47
By Joe
at 2020-12-01T22:53
at 2020-12-01T22:53
By Hamiltion
at 2020-12-04T12:09
at 2020-12-04T12:09
By Ula
at 2020-12-06T17:10
at 2020-12-06T17:10
By Hedda
at 2020-12-07T19:43
at 2020-12-07T19:43
By Frederica
at 2020-12-08T08:31
at 2020-12-08T08:31
By Kama
at 2020-12-10T11:32
at 2020-12-10T11:32
By Jessica
at 2020-12-14T08:08
at 2020-12-14T08:08
By Isla
at 2020-12-18T16:34
at 2020-12-18T16:34
By Margaret
at 2020-12-23T16:28
at 2020-12-23T16:28
By Heather
at 2020-12-25T09:42
at 2020-12-25T09:42
By Blanche
at 2020-12-26T19:04
at 2020-12-26T19:04
By Anthony
at 2020-12-29T09:55
at 2020-12-29T09:55
By Lydia
at 2021-01-03T04:47
at 2021-01-03T04:47
By Kyle
at 2021-01-07T03:04
at 2021-01-07T03:04
By Anthony
at 2021-01-11T10:55
at 2021-01-11T10:55
By Lucy
at 2021-01-15T02:56
at 2021-01-15T02:56
By Ursula
at 2021-01-15T07:41
at 2021-01-15T07:41
By Linda
at 2021-01-18T13:20
at 2021-01-18T13:20
By Hardy
at 2021-01-18T21:50
at 2021-01-18T21:50
By Hedy
at 2021-01-19T02:16
at 2021-01-19T02:16
By Charlotte
at 2021-01-20T21:16
at 2021-01-20T21:16
By Queena
at 2021-01-23T03:40
at 2021-01-23T03:40
By Ivy
at 2021-01-23T20:38
at 2021-01-23T20:38
By Charlie
at 2021-01-26T13:27
at 2021-01-26T13:27
Related Posts
超人氣動物園
By Eden
at 2020-02-19T17:20
at 2020-02-19T17:20
音速小子的問題 (無雷)
By Dorothy
at 2020-02-19T16:56
at 2020-02-19T16:56
韓國政府因《寄生上流》撥款改善住房條件
By Leila
at 2020-02-19T16:29
at 2020-02-19T16:29
單身動物園的劇情問題(有雷)
By Necoo
at 2020-02-19T15:35
at 2020-02-19T15:35
葉問4是在醜化葉問嗎?
By Dora
at 2020-02-19T14:49
at 2020-02-19T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