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行動-去脈絡的歷史表述 - 電影
By Andrew
at 2017-07-24T23:04
at 2017-07-24T23:04
Table of Contents
敦克爾克大行動 (2017)
--
儘管過去對於諾蘭的電影還算喜歡,幾部主要的作品,如《記憶拼圖》、《全面啟動》《
黑暗騎士》、《星際效應》也都不曾錯過,但說起諾蘭迷口中的神片,除了《黑暗騎士》
真正打動我之外,其餘也說不出其他特別的感覺,況且《黑暗騎士》真正令我喜歡的點倒
也不是整個電影本身,而是希斯萊傑那近乎偏執的瘋狂演出。
--
在他過往的電影當中,紮實的敘事結構、燒腦複雜的故事劇情、略帶點科幻非現實的電影
風格一直是許多影迷所津津樂道且非常喜愛的。但相較於此,關於以人物角色出發帶動故
事、關於寫實性的故事背景塑造更立體更深刻的角色形象可說是諾蘭在電影神壇上少數被
批評的地方,這或許也是他遲遲無法問鼎奧斯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可以臆測諾
蘭為了回應這樣的批評(或者無意回應),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刻意選擇去脈絡化的
敘事、選擇寫實成分極高的戰爭題材作為他新電影的嘗試。爬梳電影的內容,可以發現去
脈絡化的結果,讓整體更專注在過程本身,跟著角色一起掉入了那個情境當中,在敦克爾
克沙灘上,恐懼著、焦躁著、擔心著、義無反顧的奮鬥,聲嘶力竭的吶喊,心情一如海峽
的潮水一般,時而高漲、時而低落,沒有餘力考慮過往的情境以及未來的憧憬,在這種狀
況之下,現在變得純粹,而無關乎其它,只為了撤退以及求生。
--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談起《敦克爾克大行動》的第一印象,在諾蘭有意識的
操作之下,時間的命題充滿整部電影的每分每秒。海灘上的一週、船上的一天、飛機上的
一小時。三種不同的時間長度,看似不相關的個體,濃縮在一部電影之中,卻代表了來自
陸海空,關於戰爭的日常體驗。而三者之所以可以相互交織,進而在最後合而為一,一如
前述,主要原因便是電影營造出來那種當下的純粹性。撤退的急迫、救援的緊要、空戰維
安的迫切、存亡之際的掙扎,滴答滴答,全都受到時間無情的追趕。我覺得本片最成功的
點在於,諾蘭運用他卓越的運鏡技術以及用鏡頭說故事的能力,搭配Imax攝影機的拍攝與
Hans Zimmer 的配樂,營造人們在戰場中那種絕望以及對生命的渴望。遼闊乾淨的畫面,
加深了生命的孤寂感、壓迫性強的音樂又加深了危險的壓迫力道,從而造就出人們口中諾
蘭最好的作品,以及超高評價的網路聲量。
--
但本部片真的這麼無懈可擊嗎?至少對於我而言並不是如此,私以為當中仍舊存在著一些
瑕疵,並也是看完之後個人覺得稍稍疏離的原因。就像前面所曾提到的,諾蘭有意無意的
對於過往個人瑕疵的回應,在這部片產生了去脈絡化敘事且寫實影像的結果。首先,就去
脈絡化而言,讓整體的目光更著重在事件本身,好處是可以更深刻的體會到事情當下的發
生經過以及個人的情緒變化。壞處是容易造成對於整體脈絡的忽視以及遺忘。因此,自電
影宣傳以來,我們可以發現網路上充斥著許多電影歷史知識懶人包、號稱補足電影知識之
後,更容易進入電影情境,更容易理解諾蘭對於當時事件的表述觀點。但有趣的是,在補
足相關知識的當下,是否就是一種廣義脈絡化,然後以一種脈絡化之後的觀點審視去脈絡
化的作品,從而不知不覺當中便容易產生一種莫名的疏離感。因此我不禁懷疑,諾蘭這樣
去脈絡化的做法,究竟是為了更加凸顯過程本身的純粹性,並加深盟軍在二次大戰行動的
神聖使命感,還是是一種敘事上簡便做法(掃除以往不擅長以人物出發的質疑),我想這
其中看法見仁見智、但對於我而言此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情感連結上的斷裂,縱使氣
氛再緊張,卻無法真正感動到我。
--
其次,關於寫實敘事層面,真實事件本身是一個很好以寫實層面切入敘事的影像題材。看
得出導演在此部電影上的努力,跳脫了以往在複雜敘事結構之下身為螺絲釘的角色單位設
定,《敦》片中更著重在角色真實的情境發展以及情緒變化,進而感動到人,(一如前述
,《黑暗騎士》當中的小丑角色,也是如此,但本片可惜的地方在於角色鋪陳的篇幅不足
)。縱使如此,導演急欲證明其擁有寫實化敘事的功力(確實也真的有),但在電影中仍
不免流露出屬於風格化,關注時間以及記憶變化的導演痕跡。從過於簡潔明亮的戰爭場景
、工整精準的劇本結構、三段簡單但卻充滿情緒象徵的故事,便可以看出諾蘭處理寫實、
處理戰爭本身的侷限,又加以前述去脈絡化的討論,或許可以認為,諾蘭是一個極其聰明
的導演,知道觀眾想看什麼,同時也知道如何隱藏自身的短處。
--
或許看到這裡許多人會認為我不喜歡這部電影,並覺得不好看。雖然我沒有很愛,但電影
本身是好看的,也值得去電影院看,特別是有錢看Imax的話,絕對會是一個值回票價的視
聽體驗。但回到故事本身,我覺得去脈絡化、三段來自陸海空的故事精準的交織進而統合
的問題仍是有的。這並不代表縝密的劇本結構以及情節計算不好,但對於寫實題材而言,
特別是具歷史情境的真實故事,這種做法卻是相對危險的。畢竟在歷史已經發生的現在,
對於故事大部分的過程與結果我們已全然知悉。因此我們期待的是那種對於歷史觀察中的
小小不確定性,又或者是人性在情境當中的發揮。如果這樣的樂趣被計算所操控,彷彿全
知一般,將各個材料精準安置在正確的位置上,那麼歷史跟生活便少了點辯證性,也將無
需討論。至於去脈絡化的抽離,更加深了這樣的狀況,在過程當中,卻不知為何而忙,為
何而戰,僅留下了觀影者與電影本身的距離。我想看完《敦》片之後,《黑暗騎士》仍是
我的最愛,現在如此,未來也或許如此。
--
Ps
1.視聽效果很讚、強力推薦看imax版(雖然我沒看)
2.湯姆哈迪的臉是被詛咒嗎?他已經很久沒辦法好好露臉了
3.呈上,不過還是演的很好啦,根本戰神
4.配樂很讚
5.不要事先查歷史背景,反正查了對於電影本身也沒幫助,看完有興趣再去查
6.根本就盟軍自己腦殘造的孽,別講的這麼正氣凜然好嗎?
7.不過,人活著才是重點啦(?
8.諾蘭電影終於沒有女性死亡了(歡呼 (?
--
Facebook #既視感
--
--
儘管過去對於諾蘭的電影還算喜歡,幾部主要的作品,如《記憶拼圖》、《全面啟動》《
黑暗騎士》、《星際效應》也都不曾錯過,但說起諾蘭迷口中的神片,除了《黑暗騎士》
真正打動我之外,其餘也說不出其他特別的感覺,況且《黑暗騎士》真正令我喜歡的點倒
也不是整個電影本身,而是希斯萊傑那近乎偏執的瘋狂演出。
--
在他過往的電影當中,紮實的敘事結構、燒腦複雜的故事劇情、略帶點科幻非現實的電影
風格一直是許多影迷所津津樂道且非常喜愛的。但相較於此,關於以人物角色出發帶動故
事、關於寫實性的故事背景塑造更立體更深刻的角色形象可說是諾蘭在電影神壇上少數被
批評的地方,這或許也是他遲遲無法問鼎奧斯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可以臆測諾
蘭為了回應這樣的批評(或者無意回應),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刻意選擇去脈絡化的
敘事、選擇寫實成分極高的戰爭題材作為他新電影的嘗試。爬梳電影的內容,可以發現去
脈絡化的結果,讓整體更專注在過程本身,跟著角色一起掉入了那個情境當中,在敦克爾
克沙灘上,恐懼著、焦躁著、擔心著、義無反顧的奮鬥,聲嘶力竭的吶喊,心情一如海峽
的潮水一般,時而高漲、時而低落,沒有餘力考慮過往的情境以及未來的憧憬,在這種狀
況之下,現在變得純粹,而無關乎其它,只為了撤退以及求生。
--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談起《敦克爾克大行動》的第一印象,在諾蘭有意識的
操作之下,時間的命題充滿整部電影的每分每秒。海灘上的一週、船上的一天、飛機上的
一小時。三種不同的時間長度,看似不相關的個體,濃縮在一部電影之中,卻代表了來自
陸海空,關於戰爭的日常體驗。而三者之所以可以相互交織,進而在最後合而為一,一如
前述,主要原因便是電影營造出來那種當下的純粹性。撤退的急迫、救援的緊要、空戰維
安的迫切、存亡之際的掙扎,滴答滴答,全都受到時間無情的追趕。我覺得本片最成功的
點在於,諾蘭運用他卓越的運鏡技術以及用鏡頭說故事的能力,搭配Imax攝影機的拍攝與
Hans Zimmer 的配樂,營造人們在戰場中那種絕望以及對生命的渴望。遼闊乾淨的畫面,
加深了生命的孤寂感、壓迫性強的音樂又加深了危險的壓迫力道,從而造就出人們口中諾
蘭最好的作品,以及超高評價的網路聲量。
--
但本部片真的這麼無懈可擊嗎?至少對於我而言並不是如此,私以為當中仍舊存在著一些
瑕疵,並也是看完之後個人覺得稍稍疏離的原因。就像前面所曾提到的,諾蘭有意無意的
對於過往個人瑕疵的回應,在這部片產生了去脈絡化敘事且寫實影像的結果。首先,就去
脈絡化而言,讓整體的目光更著重在事件本身,好處是可以更深刻的體會到事情當下的發
生經過以及個人的情緒變化。壞處是容易造成對於整體脈絡的忽視以及遺忘。因此,自電
影宣傳以來,我們可以發現網路上充斥著許多電影歷史知識懶人包、號稱補足電影知識之
後,更容易進入電影情境,更容易理解諾蘭對於當時事件的表述觀點。但有趣的是,在補
足相關知識的當下,是否就是一種廣義脈絡化,然後以一種脈絡化之後的觀點審視去脈絡
化的作品,從而不知不覺當中便容易產生一種莫名的疏離感。因此我不禁懷疑,諾蘭這樣
去脈絡化的做法,究竟是為了更加凸顯過程本身的純粹性,並加深盟軍在二次大戰行動的
神聖使命感,還是是一種敘事上簡便做法(掃除以往不擅長以人物出發的質疑),我想這
其中看法見仁見智、但對於我而言此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情感連結上的斷裂,縱使氣
氛再緊張,卻無法真正感動到我。
--
其次,關於寫實敘事層面,真實事件本身是一個很好以寫實層面切入敘事的影像題材。看
得出導演在此部電影上的努力,跳脫了以往在複雜敘事結構之下身為螺絲釘的角色單位設
定,《敦》片中更著重在角色真實的情境發展以及情緒變化,進而感動到人,(一如前述
,《黑暗騎士》當中的小丑角色,也是如此,但本片可惜的地方在於角色鋪陳的篇幅不足
)。縱使如此,導演急欲證明其擁有寫實化敘事的功力(確實也真的有),但在電影中仍
不免流露出屬於風格化,關注時間以及記憶變化的導演痕跡。從過於簡潔明亮的戰爭場景
、工整精準的劇本結構、三段簡單但卻充滿情緒象徵的故事,便可以看出諾蘭處理寫實、
處理戰爭本身的侷限,又加以前述去脈絡化的討論,或許可以認為,諾蘭是一個極其聰明
的導演,知道觀眾想看什麼,同時也知道如何隱藏自身的短處。
--
或許看到這裡許多人會認為我不喜歡這部電影,並覺得不好看。雖然我沒有很愛,但電影
本身是好看的,也值得去電影院看,特別是有錢看Imax的話,絕對會是一個值回票價的視
聽體驗。但回到故事本身,我覺得去脈絡化、三段來自陸海空的故事精準的交織進而統合
的問題仍是有的。這並不代表縝密的劇本結構以及情節計算不好,但對於寫實題材而言,
特別是具歷史情境的真實故事,這種做法卻是相對危險的。畢竟在歷史已經發生的現在,
對於故事大部分的過程與結果我們已全然知悉。因此我們期待的是那種對於歷史觀察中的
小小不確定性,又或者是人性在情境當中的發揮。如果這樣的樂趣被計算所操控,彷彿全
知一般,將各個材料精準安置在正確的位置上,那麼歷史跟生活便少了點辯證性,也將無
需討論。至於去脈絡化的抽離,更加深了這樣的狀況,在過程當中,卻不知為何而忙,為
何而戰,僅留下了觀影者與電影本身的距離。我想看完《敦》片之後,《黑暗騎士》仍是
我的最愛,現在如此,未來也或許如此。
--
Ps
1.視聽效果很讚、強力推薦看imax版(雖然我沒看)
2.湯姆哈迪的臉是被詛咒嗎?他已經很久沒辦法好好露臉了
3.呈上,不過還是演的很好啦,根本戰神
4.配樂很讚
5.不要事先查歷史背景,反正查了對於電影本身也沒幫助,看完有興趣再去查
6.根本就盟軍自己腦殘造的孽,別講的這麼正氣凜然好嗎?
7.不過,人活著才是重點啦(?
8.諾蘭電影終於沒有女性死亡了(歡呼 (?
--
Facebook #既視感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Belly
at 2017-07-27T23:16
at 2017-07-27T23:16
By Jessica
at 2017-07-28T17:47
at 2017-07-28T17:47
By Puput
at 2017-08-01T07:34
at 2017-08-01T07:34
By Brianna
at 2017-08-01T13:21
at 2017-08-01T13:21
By Joseph
at 2017-08-04T08:36
at 2017-08-04T08:36
By Bethany
at 2017-08-06T07:29
at 2017-08-06T07:29
By Gary
at 2017-08-10T05:52
at 2017-08-10T05:52
By Agatha
at 2017-08-10T21:55
at 2017-08-10T21:55
By Steve
at 2017-08-13T03:06
at 2017-08-13T03:06
By George
at 2017-08-17T07:09
at 2017-08-17T07:09
By Olivia
at 2017-08-19T05:04
at 2017-08-19T05:04
Related Posts
想詢問玩命關頭中的一句台詞
By Dinah
at 2017-07-24T22:59
at 2017-07-24T22:59
敦克爾克 - 為存活而戰
By Sierra Rose
at 2017-07-24T22:57
at 2017-07-24T22:57
DC《驚奇隊長》由恐怖片導演執導!
By Charlie
at 2017-07-24T22:54
at 2017-07-24T22:54
預期內的敦克爾克
By Callum
at 2017-07-24T22:51
at 2017-07-24T22:51
現實的驚悚的模犯生
By Aaliyah
at 2017-07-24T22:50
at 2017-07-24T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