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鄉愁 游離人生-他們在島嶼寫作 - 電影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14-10-18T00:17

Table of Contents

新聞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7000893-260115

2014年10月17日 04:10


文字鄉愁 游離人生(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版》)

⊙但唐謨

紀錄片《如歌的行板》水晶般清澈的視覺,彷彿一段尋找「家」的鄉愁之旅。台灣是他用
努力發揮生命熱情的地方,但是他卻選擇了異鄉作為依歸。

第一次讀瘂弦〈如歌的行板〉這首詩,是在閱讀林懷民小說《蟬》的時候。書中主人翁莊
士桓突然唸起了「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等等句子。小說中的一群年輕人活在不
確定未來的台灣六○年代,卻仍然努力揮灑淒美的青春。


【抒情帶有反叛】

年少的記憶總是揮不去,從此之後〈如歌的行板〉就在我的腦海留下印子。即使詩中也有
觀音山有海明威,有一份中庸人生觀,我卻硬是覺得這首詩是屬於青春嬉皮的六○年代、
搖滾樂、存在主義。直到看了陳懷恩導演紀錄片《如歌的行板》,我的腦子才鬆開。在這
部電影的開始,在一抹暖暖的陽光中,八十歲的瘂弦用一種氣定神閒的語氣,口吻幽默,
緩緩唸出「溫柔之必要……」詩句。記憶回來了,卻又跳進了另一個時空。

詩人瘂弦先生半個多世紀前開始了他的寫作生命,一九六八年出版詩集《深淵》。詩作〈
如歌的行板〉中充滿著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彷彿電影鏡頭般,帶著流動的視覺感。瘂弦先
生的作品樸實中讓人驚訝,抒情中帶有反叛。他的寫作生命,幾乎就是台灣近代文學的歷
史,而他的生命歷程,也見證了近代台灣歷史的某個面相。長期從事台灣電影工作的導演
陳懷恩,在「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如歌的行板》中,把瘂弦的寫作經歷和歷史
的軌跡相扣合。這部片的開始就非常有趣,場景並不在台灣,而在異地──加拿大的溫哥
華,戶外是很好的天氣,八十歲的瘂弦正在一家理容院剪頭髮,他和理髮師隨性地聊天,
談詩,談台灣。這個理髮師帶著濃濃的口音,顯然也是個外來移民。接著,我們看到瘂弦
正在打包,準備回台灣……簡單的開場序中,兩個身處異地,不同國族、不同世代的人,
共享著一份歸鄉的喜悅,展現了兩個流離的人生。而這份「流離」,也建構出了整部紀錄
片的影像。


【挑戰灰色地帶】

在台灣電影中,歷史性的「台灣新電影」描寫了經濟起飛時期的社會轉型;但是在此之前
的台灣歷史,尤其是國民政府從撤退到戒嚴那段時期的真實台灣,在當時「政令宣導」的
政策之下,出現在電影中的機會非常稀少。《如歌的行板》卻意外記錄下了活過那段歲月
的人之聲音。這部電影以瘂弦在理容院和剪髮師傅的隨性對話展開,穿插了他各個時期的
生命回顧。出生河南的少年的瘂弦在戰亂中來到了台灣,戰爭的時候曾踩在屍體上走路,
他經歷過軍隊的鬧營,士兵的自殺;更經歷了歷史上最長久的戒嚴,無法和母親見上最後
一面。

這樣一個愛好文學的年輕生命,從歷史的顛簸中,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這部紀錄片最有
趣的一個地方,就是當時的年輕詩人們,在黨國箝制下,如何突圍而出,實踐自我。想像
中充滿的國家色彩的政工幹校(今天的國防大學政戰學校),似乎是個很樣板無趣的地方
;但是在那個世代,資源集中的黨國機構卻是孕育「文青」的溫床。瘂弦先生的高等教育
就是在「政工幹校」的影劇系,洛夫、瘂弦都是這所學校培育出來的文青,後來因《創世
紀》及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結緣;軍方的《青年戰士報》(《青年日報》的前身)也是他們
發表詩作的園地。他們談起過去的那段歲月,彷彿一群淘氣的少年,在一個嚴厲大家長的
管教下,耍小聰明惡作劇,他們寫詩、寫文章,發洩青春的鬱悶,愛情的渴望,在體制的
壓抑下尋找出口。他們憶及當時的藝文,屬於黨國政策下「相對不重要」的一塊,他們年
輕,意氣風發,勇敢挑戰這塊灰色空間,大肆揮灑人生。


【視文字為珍寶】

《如歌的行版》喚起了另一段歷史,一種已經失去,只存在於記憶中的文學風采。瘂弦一
輩的文人們自詡為「最後一個尊敬文字的世代」,那份對於文字的愛,是今天的網路世代
無法模擬,但或許會非常神往的東西。當時國家有禁書令,他們為了滿足求知,開始用筆
抄書,一字一字地抄下紀德、聞一多等人的作品,珍貴地保存手抄本;他們用書信彼此溝
通,每封信籤字字斟酌,若是寫錯了字,他們會懊悔,希望把信從郵筒翻出來重寫。那是
一個講求文字風骨的「大文字時代」,每個人都對於文字嚴格地自我要求,視文字為珍寶
。這部紀錄片以一種朝聖的情懷,訪問了攝影家阮義忠、插畫家林崇漢、舞蹈家林懷民,
請席慕蓉、蔣勳朗誦瘂弦的詩作,把那股記憶中的文人風範,凍結在影像當中。


【42年鄉愁之旅】

本片導演陳懷恩曾拍過《練習曲》,以一段遊走中的視覺旅程,捕捉他的台灣印象。瘂弦
曾表示自己迷戀異國情調,對遙遠的異國有著一份浪漫的想像,也寫了許多帶著異國情調
的詩,如詩作〈印度〉、〈芝加哥〉、〈巴黎〉等。他也曾說:「……如今我真的到了異
邦,卻又日夜思念故國……」。紀錄片《如歌的行板》水晶般清澈的視覺,彷彿一段尋找
「家」的鄉愁之旅。瘂弦離家四十二年之後回到了老家河南,四十二年是歷史的大鴻溝,
家園已經遠離;台灣是他用努力發揮生命熱情的地方,但是他卻選擇了異鄉作為依歸。或
許一個經歷過顛沛,習慣於流離的人,只有在一個更加遠離的地方,才能找到心之所歸。
這個依歸或許是加拿大,也或許是他詩中的「印度」或其他異邦。《如歌的行板》不僅記
錄了詩人;更藉瘂弦的個人生命史,反省半世紀多以來,台灣在歷史的錯誤中努力找尋認
同的歷程。在台灣電影的脈絡上,這部片也補足了一段歷史記憶的空白。


(生命線、張老師資訊略)


(《如歌的行板》放映場次資料,詳見「他們在島嶼寫作」臉書、部落格及官方網站)


--

All Comments

【控制】關於愛情的觀後感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4-10-17T23:59
圖文完整版http://bit.ly/1cQpNSi 我是朝著無雷的方向寫下這些心得,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是談論這部電影,都很難不雷 到人,所以請斟酌觀看。 還 是 防 雷 一 下 好 了 你在想什麼?你覺得如何?我們對彼此做了什麼? 在愛情中,不管兩人多相愛對方,不管兩人多麼的不分 ...

控制的劇情疑點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14-10-17T23:55
(在推文中有大量回應,建議先看完推文全部內容再決定要不要推文或回文 :P) 本片獲得一片好評 個人也覺得不錯 但對劇本邏輯有兩個很大的問號 1. 木棚 主角找到木棚 看見自己沒買的東西 應該已經極度肯定被陷害了 此時合理選擇只有兩個 一是將木棚當作證物給警方 以呼應口供說過自己沒買 二是不信任警方 ...

國賓光芒影展簡短心得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14-10-17T23:44
本來只想看一千次晚安,因為台南沒有上這部片, 剛好光芒影展有這部 看了片單之後好多部想看,無奈時間有限 OB 影展主題是擁抱真實, 總共看了五部 簡短記一下心得,應該會有一些雷~ //----------------------------------- 1. 萬能鑑定士Q 蒙娜 ...

本週末二網站的預測票房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4-10-17T23:22
上週MOJO消失~ boxoffice 猜控制跟大法官還算準 本週的話 BOXOFFICE 萬 跌 片名 1. 2700 怒火特攻隊 2. 1900 -28 控制 3. 1600 曼羅奇遇記 4. 1170 -50 德古拉 5. 1150 -37 亞歷山大衰到家 6. 1000 ...

「大法官」:摯愛與虧欠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4-10-17T23:20
完全無雷文 喜歡看Fox Crimeand#34;Law and Orderand#34;或Legal High古美門研介的朋友,怎麼能錯過這個檢查官與辯護律師鬥智鬥力的電影:「大法官」(the judge)! 我在香港中環電影院經過時就超想看,無奈太匆匆,香港譯名是「辯父律師」,我認為更貼切。 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