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國》賣出天價 高希希最深刻的感受是想哭 - 陸劇

By Belly
at 2012-09-04T21:29
at 2012-09-04T21:29
Table of Contents
由導演高希希執導的電視劇《狙擊手》在各大衛視熱播,雖然收視強勁,但全劇
從拍攝水準到演員甄選都飽受爭議。相比早期的《花非花》《結婚十年》《歷史的天
空》《幸福像花兒一樣》等優秀作品,高希希這兩年擁有高產、高關注度、高收視保
障,但並非部部精品。
對於這一點,身為現役軍人的高希希並不避諱,他坦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今,最讓高希希興奮和全身心投入的是備受矚目的新版《三國》,每集售價高達180
萬元,首輪播出權賣出1.6億元的天價令業界咋舌,但高希希卻信心滿滿地表示:「
它絕對值這個價,否則我在江湖就沒法混了。」
採訪高希希時,他正在去機場的路上。當晚,高希希將親赴西安邀請著名作曲家
趙季平出任《三國》作曲。在近一年的拍攝過程中,高希希每天面對的是上億元的資
金投入,上千人的團隊作戰,上百人的狀況頻出,同時還要承受所謂虐馬事件、污染
水質等的各種質疑。
高希希頗為感慨地說:「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想哭。」幸好,朱蘇進的《三國》
劇本寫得紮實,高希希自認這是他拍得最得心應手的一次。以現代人的理念,劉備不
必哭哭啼啼,曹操也未必不愛民,諸葛亮「鞠躬盡瘁」的背後折射了更精深的蘊意……
而江蘇、重慶、安徽、天津等衛視以高價購得該劇首播權。按首輪賣出價超1.6
億元的總價算,《三國》還沒開播就已經收回成本。然而高希希一方面信心滿滿,
「它具備電視劇大片的價值」,另一方面卻不敢輕言怠慢:「價格越高,大家對你的
期待就越大。」
天價:《三國》具備電視劇大片的價值
記者(以下簡稱記):說到《三國》,這一路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
高希希(以下簡稱高):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想哭。一個人操作這樣大的戲挺難的,
感謝老天爺吧,有那麼多製片鼎力幫我,這事兒終於完成了。你想想,1.15億元在國
內電視劇史上也是突破,花得我自己都不敢花了,畢竟資金和市場是對等的,賺不回
來,你將來如何面對?
記:現在《三國》賣得很好,您應該感到欣慰了吧?高:當時哪裡知道,當時是
需要先投錢再談市場問題。風險是很大的,如果賣不好不就砸進去了。所以我特別感
謝製片人能有魄力和勇氣,我覺得有的時候還是比較慶幸,有些好的合作者,人家能
不皺眉頭地往裡投錢,連問都不問,這個在中國真是太難太難了。
記:他們是出於對您的信任?
高:這也是問題,越信任你,你壓力越大,越緊張,這種信任如果得不到反饋,
以後誰還相信你?所以,你剛才提的是特別準確的,就是說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業績
,別因為一個疏忽就葬送了。
記:《三國》首輪賣出每集180萬元的天價,在環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它為
什麼能賣得這麼好?
高:我不管價格問題,但《三國》肯定值這個價錢,它具備電視劇大片的價值。
天價只是相對的,你拍得不好,再便宜也沒人買。其實也不是欣慰,它反過來又是一
種壓力,價格越高大家對你的要求就越高,人家憑什麼出錢?花了那麼多錢不是要買
垃圾貨,而是買精品。這要求你對作品要更加嚴格要求,每個細節都必須完善,這樣
才有可能無愧於這個價錢。如果人家花了天價,買了一堆垃圾,我從此可以在江湖消
失了,是吧。
記:當初易中天說高希希拍《三國》不行,持這種懷疑態度的人不少,您當時有
沒有顧慮?
高:沒有。前兩年,張紀中就找我拍《三國》,我斷然回絕了。第一,我什麼也
沒有看到,他就拿本小說說咱們搞創作。《三國》在我看來太神聖了,我不敢輕易說
拍就拍,否則對《三國》也是一種褻瀆。後來,我拿到朱蘇進老師的劇本,就沒打算
放下來。這也是我有以來第一次主動給製片人打電話,要求拍電視劇。
記:在您之前包括導演陳家林、閻建鋼都沒拍成,您怎麼敢這麼大膽接手?
高:說實話,開機前負債就已經1000萬元。我想了很久,還是接了,我太喜歡了
。再接手時,我要帶幾個製片人同時進去,因為需要一個多億的資金。你想想,前面
主要也是因為資金的問題,加上導演可能沒有票房號召力,投資者不敢下狠手,這都
是問題。
製作:400萬改造秦王宮,電視劇何曾有過?
記:《三國》龐雜,您每天是如何調度和指揮的?
高:極其複雜。舉例說,日常工作人員每天接近600人,車輛100多輛,每天車開
出去,前不見首後不見尾。管理問題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果一天不拍戲,30萬元就
等於化為灰燼了。真的,一年都在馬不停蹄。而且拍這種戲特別複雜,比如拍一場上
朝的戲,我早上4點就得起來,除了工作人員,群眾演員就有1000人,要給他們穿衣
服,一件件盔甲戴好,9點能開機就不錯了,一上午我只能拍一兩個鏡頭,是很麻煩
的事。
記:除了想哭,還有什麼特別感受?
高:還有興奮。《三國》是90集,相當於拍了40部電影,壓力可想而知,但既累
又興奮。每次拍大場面,就是一個導演決斷的時候。所謂超越,就得從每個細節做起
。比如橫店秦王宮的改造,說實話,電視劇劇組沒人敢進秦王宮,太大了,而我們改
造一次就將近400萬元,這400萬元只能拍6天。做還是不做?必須做,把錢摳出來也
要做。因為你想超越哪有這麼簡單。改造這個景,光燈光一天就將近20萬元,這些數
字都是壓力,但反過來又是一種興奮,電視劇何曾這麼拍過?但我希望做到,而且做
好。
記:劇組有上百工作人員,每天是不是隨時會發生狀況?這些影響您拍攝的進程嗎?
高:每天都有,但慶幸的是,斷胳膊斷腿兒的有,大傷亡沒有。拍長板坡,一拍
就是3個月,全是灰,有些武行得了粉塵肺,我們得讓他們住院清肺。包括馬匹,都
是從新西蘭進口的,花的錢比國內馬高出幾十倍,這方面確實花了很多心血。拍攝中
間還發生了莫名其妙的事,比如水庫污染問題。拍赤壁一場戲,突然有人告狀說我們
把水庫污染了,那段時間搞得我壓力好大。結果調查半天,什麼事也沒有,媒體嘩嘩
又消失了。
記:後來還出現了虐馬事件,也讓您沒想到吧?
高:唉,這些事讓我哭笑不得,最後要我寫一個愛護動物的宣言,寫吧,我也覺
得應該寫。但我們確實沒虐待,有些難度確實得馬來做,你說這部戲要拍好,馬必須
得摔個跟頭,不然沒法幹了。
立場:用現代觀念看待戰爭
記:改變尊劉貶曹這種想法,包括周瑜,您是從什麼時候有的?應該不是從拍這
部劇才開始的吧?
高:之前就有。時代在推進,人們看歷史人物相對客觀了,就像易中天說的,我
可能做不到完全客觀地面對歷史,但我會有歷史的同情心。從尊劉貶曹的觀念說,如
果曹操完全是卑鄙小人,他不可能寫出這麼大氣的詩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如果以一個小人的概念進入,對曹操是不公平的,因為魏國實力最強大,三國歸晉
,曹操把基礎打得非常扎實。
周瑜我們特別注重他心理、謀略的較量。這個本子之所以有意思是因為它找到了
一個很有趣的點。
記:您會像吳宇森那樣尊周瑜而貶劉備嗎?
高:那是一個臉譜化的人,這次的劉備很有特色,他也是很高明的政治家。有人
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其實沒道理。劉備能把天下打下來,有他獨特的思考。
另外,關羽也很有意思,他是一個民間英雄,從某種角度上說,你不能不宣揚他的血
性,這種血氣代表了一個民族的道德理念。但他確實犯了很多錯,大意失荊州就是他
幹的事,太義氣用事。政治英雄和民間英雄是不一樣的,民間不一定會把曹操當成英
雄。
記:歷史上對諸葛亮都是只褒不貶,他還會給大家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嗎?
高:諸葛亮一直以來是鞠躬盡瘁的形象,很正面,我們則要很客觀地面對他。如
果從現代角度、反戰理念看,他何嘗不是一個「敗家子」?我們從「鞠躬盡瘁」中看
到了什麼?他六出祈山,無功而返,幾乎把蜀國所有的資源耗盡。他本可以不去發動
這些戰爭,安安靜靜地帶領蜀國人民休養生息,但他為了完成鞠躬盡瘁的使命,不斷
進攻。新版《三國》還有比較獨特的人物就是司馬懿和曹丕,朱蘇進老師把這幾個人
物完善得比以前更有力度,他努力想表現三國如何歸晉,司馬懿最後如何完成統一大
業,這個理念以前沒有過。
記:當初輿論認為,您挑選的演員過於年輕、偶像化,特別是陸毅,您怎麼弱化
他身上的偶像氣質?
高:諸葛亮27歲就未出茅廬知三分天下,是一個有力量、外形灑脫的人。陸毅是
偶像派,但他首先是一個優秀的演員。我當時擔心他中老年戲的狀態,我先要解決的
是讓他把所有擺POSE的東西全部去掉,重新面對。他開始覺得挺難,演到50歲時我已
經感到他的形體力量給他帶來了變化。我一看就說,陸毅,你成了。
大場面:馬戰戲勝過《赤壁》
記:現在片花出來了,包括長板坡、官渡大戰、舌戰群儒等著名橋段,戰爭場面
相當震撼,特效、大場面是您下功夫最大的一次吧?
高:《三國》首先面對的是戰爭,戰爭場面如果拍得不驚奇,所有的都無法面對。
記:您用了很多馬戰戲,您花這麼大精力、財力拍這些大場面,不應該只是為了
視覺衝擊吧?
高:拍攝大場面的目的還是為了襯托人物內心世界,沒有這種場面烘托,就形成
不了人物張力,比如曹操說:「袁紹有30萬兵馬,我需要7萬兵馬……」這實際上是
以弱勝強的一個典範戰爭,如何以弱勝強?不能兩個刀槍劍戟碰一下就草草了事了,
需要更好的視覺概念完善戰爭場面。
其實吳宇森也花了大力氣完成了一個氛圍場面,我們聊過,他開始也希望用馬戰
,後來發現拍攝難度太大,就改成步戰。我說,那個時期如果放棄馬用步代替,是一
件很荒唐的事。我跟武術導演說,馬戰上如果失了準頭,我們的戲就失掉一半了,那
又回到《赤壁》了。沒辦法,你要挑戰,肯定要面對這些問題。
記:武戲和文戲的比例是如何分配的?
高:1:8,主要還是文戲,天天打誰受得了?
鬥智:這是一場充滿智慧的遊戲
記:中國有句俗話,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三國》裡其實充滿各
種計謀,那種中國式的勾心鬥角,您是怎麼看待這些的?
高:所謂的勾心鬥角實際上都蘊藏在智慧裡,是充滿了智慧的遊戲。我喜歡它,
也是因為它是充滿智慧的較量,當然這裡也有一些損人的東西。
記:《三國》的好看就在於互相鬥智,而從另一角度看,也反映了中國人的陰暗
面,包括到現在,中國人的心眼最多。
高:對,互相拿腳亂踹,兄弟反目,有時候是挺亂的。但除了陰暗,更多看到的
是中國人的智慧。歷史就是歷史,你用現實的眼光感受也可以。每個人從裡面都會索
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狙擊手》:模稜兩可的人物不討好
記:《歷史的天空》《光榮的歲月》之後,您又拍了《狙擊手》,您對戰爭戲很
看重,但現在軍旅戲很難拍出新意,您做《狙擊手》時有沒有考慮過創作難度?
高:當然,我始終想在革命歷史劇題材中找到新的突破點,《歷史的天空》實際
上是講草莽英雄如何成為一名將軍,也就是一個政黨如何把頑石煉成金子。《光榮歲
月》說的是一個知識分子如何在革命初創時期堅定信仰,也是想找一個突破類型。到
了這一部,趕上60週年國慶,是一項任務,如何在大眾類革命歷史題材中獨闢蹊徑,
就想到了用單兵作戰的理念,拍一個小人物,在大的抗日戰爭背景下,他不起眼,但
卻是很重要的中華民族一分子。在今天看,我們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讓大家告別武
器,告別戰爭。所以,設計了很多以前沒有敢設計的情節,討論人性。
記:您是《我的名字叫順溜》的策劃人之一,為什麼最後選擇執導《狙擊手》?
兩部戲相比,似乎順溜更容易被人記住,是名字起得好,還是角色寫得豐滿?
高:當時朱蘇進老師同時寫了兩個劇本《三國》和《順溜》。《順溜》劇本沒有
寫,我的《三國》必須開機。從情感上,我傾注《三國》更多一些,沒辦法,《順溜
》只能讓別人去做了。的確,《順溜》的角色個性很強,在戰爭環境下,一個愣頭青
去完成任務,自然有他獨特的審美視點。王寶強傻呵呵的個人魅力更容易討好。
記:《狙擊手》的影響力沒有《歷史的天空》大,原因之一是主演佟大為不夠強
悍,這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高:還是個性突出的問題,優缺點明顯的人,觀眾很容易接受,在模稜兩可之間
反而不討好。佟大為還是在個性張揚上不夠。在我黨革命進程中,像姜大牙、李雲龍
這類人一直是主流,個性突出,順溜也一樣。
記:這部劇收視好,爭議大,劇中有一些不夠專業的描寫,而且子彈對子彈,拍
得太玄了。
高:那天陪朋友看了半集,我也感覺到一些問題,如果當時再細膩點會更好,是
有遺憾。唉,當時大部分心思都在《三國》上,在籌備《三國》的過程中,我想趕快
抓一部為60週年獻禮的戲,也有臨時授命的原因,我是現役軍人,有些是必須做的。
作品高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記:這兩年您太高產了,幹嘛拍那麼多戲?自己累,也很難保證質量。按理說,
您不缺錢,也不缺影響力。
高:不是錢的事,現在的問題是,隨著自己的一些作品得到認可,確確實實有人
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有些事你是擺脫不了的,面對領導,面對一些曾經幫助過
你的朋友,你都要考慮。比如人家拿一個題材來,你做還是不做?不做,得罪人,做
,確實在發力時就已經喪失了一些東西,劇本可能不夠10分甚至不夠檔次,你拍肯定
會有問題。
記:有沒有考慮放慢腳步?畢竟高希希這塊金字招牌確立是很不容易的。
高:是,我想只有在自律上再找找吧,今後面對作品首先把劇本關把好。慶幸的
是,《三國》由於劇本紮實,我拍得還是比較得心應手,雖然累一點、苦一點,但還
是很認真地做完了,要不然,麻煩就大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1日 撰文/白郁虹
http://ent.sina.com.cn/v/m/2009-10-21/17242739566.shtml
--
從拍攝水準到演員甄選都飽受爭議。相比早期的《花非花》《結婚十年》《歷史的天
空》《幸福像花兒一樣》等優秀作品,高希希這兩年擁有高產、高關注度、高收視保
障,但並非部部精品。
對於這一點,身為現役軍人的高希希並不避諱,他坦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今,最讓高希希興奮和全身心投入的是備受矚目的新版《三國》,每集售價高達180
萬元,首輪播出權賣出1.6億元的天價令業界咋舌,但高希希卻信心滿滿地表示:「
它絕對值這個價,否則我在江湖就沒法混了。」
採訪高希希時,他正在去機場的路上。當晚,高希希將親赴西安邀請著名作曲家
趙季平出任《三國》作曲。在近一年的拍攝過程中,高希希每天面對的是上億元的資
金投入,上千人的團隊作戰,上百人的狀況頻出,同時還要承受所謂虐馬事件、污染
水質等的各種質疑。
高希希頗為感慨地說:「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想哭。」幸好,朱蘇進的《三國》
劇本寫得紮實,高希希自認這是他拍得最得心應手的一次。以現代人的理念,劉備不
必哭哭啼啼,曹操也未必不愛民,諸葛亮「鞠躬盡瘁」的背後折射了更精深的蘊意……
而江蘇、重慶、安徽、天津等衛視以高價購得該劇首播權。按首輪賣出價超1.6
億元的總價算,《三國》還沒開播就已經收回成本。然而高希希一方面信心滿滿,
「它具備電視劇大片的價值」,另一方面卻不敢輕言怠慢:「價格越高,大家對你的
期待就越大。」
天價:《三國》具備電視劇大片的價值
記者(以下簡稱記):說到《三國》,這一路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
高希希(以下簡稱高):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想哭。一個人操作這樣大的戲挺難的,
感謝老天爺吧,有那麼多製片鼎力幫我,這事兒終於完成了。你想想,1.15億元在國
內電視劇史上也是突破,花得我自己都不敢花了,畢竟資金和市場是對等的,賺不回
來,你將來如何面對?
記:現在《三國》賣得很好,您應該感到欣慰了吧?高:當時哪裡知道,當時是
需要先投錢再談市場問題。風險是很大的,如果賣不好不就砸進去了。所以我特別感
謝製片人能有魄力和勇氣,我覺得有的時候還是比較慶幸,有些好的合作者,人家能
不皺眉頭地往裡投錢,連問都不問,這個在中國真是太難太難了。
記:他們是出於對您的信任?
高:這也是問題,越信任你,你壓力越大,越緊張,這種信任如果得不到反饋,
以後誰還相信你?所以,你剛才提的是特別準確的,就是說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業績
,別因為一個疏忽就葬送了。
記:《三國》首輪賣出每集180萬元的天價,在環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它為
什麼能賣得這麼好?
高:我不管價格問題,但《三國》肯定值這個價錢,它具備電視劇大片的價值。
天價只是相對的,你拍得不好,再便宜也沒人買。其實也不是欣慰,它反過來又是一
種壓力,價格越高大家對你的要求就越高,人家憑什麼出錢?花了那麼多錢不是要買
垃圾貨,而是買精品。這要求你對作品要更加嚴格要求,每個細節都必須完善,這樣
才有可能無愧於這個價錢。如果人家花了天價,買了一堆垃圾,我從此可以在江湖消
失了,是吧。
記:當初易中天說高希希拍《三國》不行,持這種懷疑態度的人不少,您當時有
沒有顧慮?
高:沒有。前兩年,張紀中就找我拍《三國》,我斷然回絕了。第一,我什麼也
沒有看到,他就拿本小說說咱們搞創作。《三國》在我看來太神聖了,我不敢輕易說
拍就拍,否則對《三國》也是一種褻瀆。後來,我拿到朱蘇進老師的劇本,就沒打算
放下來。這也是我有以來第一次主動給製片人打電話,要求拍電視劇。
記:在您之前包括導演陳家林、閻建鋼都沒拍成,您怎麼敢這麼大膽接手?
高:說實話,開機前負債就已經1000萬元。我想了很久,還是接了,我太喜歡了
。再接手時,我要帶幾個製片人同時進去,因為需要一個多億的資金。你想想,前面
主要也是因為資金的問題,加上導演可能沒有票房號召力,投資者不敢下狠手,這都
是問題。
製作:400萬改造秦王宮,電視劇何曾有過?
記:《三國》龐雜,您每天是如何調度和指揮的?
高:極其複雜。舉例說,日常工作人員每天接近600人,車輛100多輛,每天車開
出去,前不見首後不見尾。管理問題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果一天不拍戲,30萬元就
等於化為灰燼了。真的,一年都在馬不停蹄。而且拍這種戲特別複雜,比如拍一場上
朝的戲,我早上4點就得起來,除了工作人員,群眾演員就有1000人,要給他們穿衣
服,一件件盔甲戴好,9點能開機就不錯了,一上午我只能拍一兩個鏡頭,是很麻煩
的事。
記:除了想哭,還有什麼特別感受?
高:還有興奮。《三國》是90集,相當於拍了40部電影,壓力可想而知,但既累
又興奮。每次拍大場面,就是一個導演決斷的時候。所謂超越,就得從每個細節做起
。比如橫店秦王宮的改造,說實話,電視劇劇組沒人敢進秦王宮,太大了,而我們改
造一次就將近400萬元,這400萬元只能拍6天。做還是不做?必須做,把錢摳出來也
要做。因為你想超越哪有這麼簡單。改造這個景,光燈光一天就將近20萬元,這些數
字都是壓力,但反過來又是一種興奮,電視劇何曾這麼拍過?但我希望做到,而且做
好。
記:劇組有上百工作人員,每天是不是隨時會發生狀況?這些影響您拍攝的進程嗎?
高:每天都有,但慶幸的是,斷胳膊斷腿兒的有,大傷亡沒有。拍長板坡,一拍
就是3個月,全是灰,有些武行得了粉塵肺,我們得讓他們住院清肺。包括馬匹,都
是從新西蘭進口的,花的錢比國內馬高出幾十倍,這方面確實花了很多心血。拍攝中
間還發生了莫名其妙的事,比如水庫污染問題。拍赤壁一場戲,突然有人告狀說我們
把水庫污染了,那段時間搞得我壓力好大。結果調查半天,什麼事也沒有,媒體嘩嘩
又消失了。
記:後來還出現了虐馬事件,也讓您沒想到吧?
高:唉,這些事讓我哭笑不得,最後要我寫一個愛護動物的宣言,寫吧,我也覺
得應該寫。但我們確實沒虐待,有些難度確實得馬來做,你說這部戲要拍好,馬必須
得摔個跟頭,不然沒法幹了。
立場:用現代觀念看待戰爭
記:改變尊劉貶曹這種想法,包括周瑜,您是從什麼時候有的?應該不是從拍這
部劇才開始的吧?
高:之前就有。時代在推進,人們看歷史人物相對客觀了,就像易中天說的,我
可能做不到完全客觀地面對歷史,但我會有歷史的同情心。從尊劉貶曹的觀念說,如
果曹操完全是卑鄙小人,他不可能寫出這麼大氣的詩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如果以一個小人的概念進入,對曹操是不公平的,因為魏國實力最強大,三國歸晉
,曹操把基礎打得非常扎實。
周瑜我們特別注重他心理、謀略的較量。這個本子之所以有意思是因為它找到了
一個很有趣的點。
記:您會像吳宇森那樣尊周瑜而貶劉備嗎?
高:那是一個臉譜化的人,這次的劉備很有特色,他也是很高明的政治家。有人
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其實沒道理。劉備能把天下打下來,有他獨特的思考。
另外,關羽也很有意思,他是一個民間英雄,從某種角度上說,你不能不宣揚他的血
性,這種血氣代表了一個民族的道德理念。但他確實犯了很多錯,大意失荊州就是他
幹的事,太義氣用事。政治英雄和民間英雄是不一樣的,民間不一定會把曹操當成英
雄。
記:歷史上對諸葛亮都是只褒不貶,他還會給大家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嗎?
高:諸葛亮一直以來是鞠躬盡瘁的形象,很正面,我們則要很客觀地面對他。如
果從現代角度、反戰理念看,他何嘗不是一個「敗家子」?我們從「鞠躬盡瘁」中看
到了什麼?他六出祈山,無功而返,幾乎把蜀國所有的資源耗盡。他本可以不去發動
這些戰爭,安安靜靜地帶領蜀國人民休養生息,但他為了完成鞠躬盡瘁的使命,不斷
進攻。新版《三國》還有比較獨特的人物就是司馬懿和曹丕,朱蘇進老師把這幾個人
物完善得比以前更有力度,他努力想表現三國如何歸晉,司馬懿最後如何完成統一大
業,這個理念以前沒有過。
記:當初輿論認為,您挑選的演員過於年輕、偶像化,特別是陸毅,您怎麼弱化
他身上的偶像氣質?
高:諸葛亮27歲就未出茅廬知三分天下,是一個有力量、外形灑脫的人。陸毅是
偶像派,但他首先是一個優秀的演員。我當時擔心他中老年戲的狀態,我先要解決的
是讓他把所有擺POSE的東西全部去掉,重新面對。他開始覺得挺難,演到50歲時我已
經感到他的形體力量給他帶來了變化。我一看就說,陸毅,你成了。
大場面:馬戰戲勝過《赤壁》
記:現在片花出來了,包括長板坡、官渡大戰、舌戰群儒等著名橋段,戰爭場面
相當震撼,特效、大場面是您下功夫最大的一次吧?
高:《三國》首先面對的是戰爭,戰爭場面如果拍得不驚奇,所有的都無法面對。
記:您用了很多馬戰戲,您花這麼大精力、財力拍這些大場面,不應該只是為了
視覺衝擊吧?
高:拍攝大場面的目的還是為了襯托人物內心世界,沒有這種場面烘托,就形成
不了人物張力,比如曹操說:「袁紹有30萬兵馬,我需要7萬兵馬……」這實際上是
以弱勝強的一個典範戰爭,如何以弱勝強?不能兩個刀槍劍戟碰一下就草草了事了,
需要更好的視覺概念完善戰爭場面。
其實吳宇森也花了大力氣完成了一個氛圍場面,我們聊過,他開始也希望用馬戰
,後來發現拍攝難度太大,就改成步戰。我說,那個時期如果放棄馬用步代替,是一
件很荒唐的事。我跟武術導演說,馬戰上如果失了準頭,我們的戲就失掉一半了,那
又回到《赤壁》了。沒辦法,你要挑戰,肯定要面對這些問題。
記:武戲和文戲的比例是如何分配的?
高:1:8,主要還是文戲,天天打誰受得了?
鬥智:這是一場充滿智慧的遊戲
記:中國有句俗話,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三國》裡其實充滿各
種計謀,那種中國式的勾心鬥角,您是怎麼看待這些的?
高:所謂的勾心鬥角實際上都蘊藏在智慧裡,是充滿了智慧的遊戲。我喜歡它,
也是因為它是充滿智慧的較量,當然這裡也有一些損人的東西。
記:《三國》的好看就在於互相鬥智,而從另一角度看,也反映了中國人的陰暗
面,包括到現在,中國人的心眼最多。
高:對,互相拿腳亂踹,兄弟反目,有時候是挺亂的。但除了陰暗,更多看到的
是中國人的智慧。歷史就是歷史,你用現實的眼光感受也可以。每個人從裡面都會索
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狙擊手》:模稜兩可的人物不討好
記:《歷史的天空》《光榮的歲月》之後,您又拍了《狙擊手》,您對戰爭戲很
看重,但現在軍旅戲很難拍出新意,您做《狙擊手》時有沒有考慮過創作難度?
高:當然,我始終想在革命歷史劇題材中找到新的突破點,《歷史的天空》實際
上是講草莽英雄如何成為一名將軍,也就是一個政黨如何把頑石煉成金子。《光榮歲
月》說的是一個知識分子如何在革命初創時期堅定信仰,也是想找一個突破類型。到
了這一部,趕上60週年國慶,是一項任務,如何在大眾類革命歷史題材中獨闢蹊徑,
就想到了用單兵作戰的理念,拍一個小人物,在大的抗日戰爭背景下,他不起眼,但
卻是很重要的中華民族一分子。在今天看,我們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讓大家告別武
器,告別戰爭。所以,設計了很多以前沒有敢設計的情節,討論人性。
記:您是《我的名字叫順溜》的策劃人之一,為什麼最後選擇執導《狙擊手》?
兩部戲相比,似乎順溜更容易被人記住,是名字起得好,還是角色寫得豐滿?
高:當時朱蘇進老師同時寫了兩個劇本《三國》和《順溜》。《順溜》劇本沒有
寫,我的《三國》必須開機。從情感上,我傾注《三國》更多一些,沒辦法,《順溜
》只能讓別人去做了。的確,《順溜》的角色個性很強,在戰爭環境下,一個愣頭青
去完成任務,自然有他獨特的審美視點。王寶強傻呵呵的個人魅力更容易討好。
記:《狙擊手》的影響力沒有《歷史的天空》大,原因之一是主演佟大為不夠強
悍,這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高:還是個性突出的問題,優缺點明顯的人,觀眾很容易接受,在模稜兩可之間
反而不討好。佟大為還是在個性張揚上不夠。在我黨革命進程中,像姜大牙、李雲龍
這類人一直是主流,個性突出,順溜也一樣。
記:這部劇收視好,爭議大,劇中有一些不夠專業的描寫,而且子彈對子彈,拍
得太玄了。
高:那天陪朋友看了半集,我也感覺到一些問題,如果當時再細膩點會更好,是
有遺憾。唉,當時大部分心思都在《三國》上,在籌備《三國》的過程中,我想趕快
抓一部為60週年獻禮的戲,也有臨時授命的原因,我是現役軍人,有些是必須做的。
作品高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記:這兩年您太高產了,幹嘛拍那麼多戲?自己累,也很難保證質量。按理說,
您不缺錢,也不缺影響力。
高:不是錢的事,現在的問題是,隨著自己的一些作品得到認可,確確實實有人
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有些事你是擺脫不了的,面對領導,面對一些曾經幫助過
你的朋友,你都要考慮。比如人家拿一個題材來,你做還是不做?不做,得罪人,做
,確實在發力時就已經喪失了一些東西,劇本可能不夠10分甚至不夠檔次,你拍肯定
會有問題。
記:有沒有考慮放慢腳步?畢竟高希希這塊金字招牌確立是很不容易的。
高:是,我想只有在自律上再找找吧,今後面對作品首先把劇本關把好。慶幸的
是,《三國》由於劇本紮實,我拍得還是比較得心應手,雖然累一點、苦一點,但還
是很認真地做完了,要不然,麻煩就大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1日 撰文/白郁虹
http://ent.sina.com.cn/v/m/2009-10-21/17242739566.shtml
--
Tags:
陸劇
All Comments

By Oscar
at 2012-09-08T03:32
at 2012-09-08T03:32

By Carol
at 2012-09-12T19:12
at 2012-09-12T19:12

By Anthony
at 2012-09-17T03:59
at 2012-09-17T03:59

By Regina
at 2012-09-17T18:45
at 2012-09-17T18:45

By Catherine
at 2012-09-19T11:31
at 2012-09-19T11:31

By Oscar
at 2012-09-22T04:31
at 2012-09-22T04:31
Related Posts
三國第四十七集(噓文請入內)

By Hedy
at 2012-09-04T19:57
at 2012-09-04T19:57
找一部大陸劇 好像只有7集 ...

By Freda
at 2012-09-04T19:38
at 2012-09-04T19:38
三國第四十七集【完結篇】

By Connor
at 2012-09-04T19:31
at 2012-09-04T19:31
2012年前26位電視劇排行榜(暑期後)

By Enid
at 2012-09-04T18:56
at 2012-09-04T18:56
步步驚心之有人的哭點跟我一樣嗎?

By Mason
at 2012-09-04T15:55
at 2012-09-04T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