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紀錄片 擠上院線檔次 - 紀錄片

By Agnes
at 2006-10-25T07:16
at 2006-10-25T07:16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Ourmovies 看板]
作者: bucklee (alessio) 看板: Ourmovies
標題: 新聞 紀錄片 擠上院線檔次
時間: Wed Oct 25 07:16:18 2006
紀錄片 擠上院線檔次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3572937.shtml
民生報/記者王惠萍、王建宇/報導】
2006.10.25 04:54 am
今秋,中外紀錄片齊登場。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27日在台中揭幕,高爾的「不願面
對的真相」,國片「奇蹟的夏天」、「醫生」、「夢想無限」也接連在院線上片,過去因
議題太過社會關懷,擠不進戲院的紀錄片,近兩年相繼在票房上得到觀眾高度共鳴,彷彿
「紀錄片復興的年代」已經來臨了!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將自27日到下月5日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文化局、國立自
然科學博物館三地舉行,連續十天放映紀錄片。除了以往固定的「國際競賽」長、短片單
元,今年規畫「跨界與探索」、「國際觀摩──多元視界」、「紐約當代美術館精選展」
、「觀看東南亞」、「台灣映像」、「影像地平線」、「7 系列──麥可艾普特」與「紀
錄新世代」等十個單元。重頭戲「國際競賽」長片單元,台灣電影有「綠的海平線」及「
醫生」兩片。
探究紀錄片從陰暗角落走出來的關鍵,紀錄片名導楊力州、李志薔的「英雄所見略同」。
內部因素是,過去紀錄片給人的刻板印象太邊緣、陰沈,令人不想掏錢進戲院看,反觀現
在的紀錄片從題材、配樂、拍攝到行銷,都愈來愈活潑,也愈來愈多元,包括本土的「生
命」、「無米樂」、「翻滾吧男孩」,到外國動物片「企鵝寶貝」都是行銷成功的例子,
堪稱「陽光燦爛」。
外在客觀環境也有看不見的變化,影展型的國片太過沈重,好萊塢玩科技特效的大製作又
不免有些空洞化,此時,紀錄片取材現實人生的真實感動,格外能夠挑動人心。近兩年,
每年幾乎都有一、兩部紀錄片成功打動人心,這也是今秋能夠一下子這麼多部紀錄片擠上
商業映演的原因。
擅長影片行銷的片商黃茂昌則從行銷角度來看待這波紀錄片風潮。他表示,紀錄片的成功
行銷,讓對某些特定議題有興趣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而這一塊是過去未被開發出來的隱性
觀眾群。網路的流通,更讓好看的紀錄片口碑得以迅速向外擴散。
今秋紀錄片爭上戲院,一時之間,熱鬧極了。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關注的是全球暖化
的環保議題。「奇蹟的夏天」是被視為足球沙漠的台灣竟有一隊15歲少年努力踢球的故事
。「醫生」記錄了一個治療癌症病童的醫生,如何回溯他所走過的喪子之痛。「夢想無限
」是校園自製太陽能車,實現夢想的故事。
除了這一波國內外紀錄片強強滾外,曾經成功引進「企鵝寶貝」的前景要讓北極熊接下企
鵝的棒,年底有以北極為題材的「白色大地」、明年5月是可愛北極熊的「北方的呼喚」
,暑假檔則有「狐狸與小女孩」,有的片還在拍,但行銷已經起步。真的是「紀錄片行銷
永遠不嫌早」!
【2006/10/25 民生報】
--
作者: bucklee (alessio) 看板: Ourmovies
標題: 新聞 紀錄片 擠上院線檔次
時間: Wed Oct 25 07:16:18 2006
紀錄片 擠上院線檔次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3572937.shtml
民生報/記者王惠萍、王建宇/報導】
2006.10.25 04:54 am
今秋,中外紀錄片齊登場。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27日在台中揭幕,高爾的「不願面
對的真相」,國片「奇蹟的夏天」、「醫生」、「夢想無限」也接連在院線上片,過去因
議題太過社會關懷,擠不進戲院的紀錄片,近兩年相繼在票房上得到觀眾高度共鳴,彷彿
「紀錄片復興的年代」已經來臨了!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將自27日到下月5日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文化局、國立自
然科學博物館三地舉行,連續十天放映紀錄片。除了以往固定的「國際競賽」長、短片單
元,今年規畫「跨界與探索」、「國際觀摩──多元視界」、「紐約當代美術館精選展」
、「觀看東南亞」、「台灣映像」、「影像地平線」、「7 系列──麥可艾普特」與「紀
錄新世代」等十個單元。重頭戲「國際競賽」長片單元,台灣電影有「綠的海平線」及「
醫生」兩片。
探究紀錄片從陰暗角落走出來的關鍵,紀錄片名導楊力州、李志薔的「英雄所見略同」。
內部因素是,過去紀錄片給人的刻板印象太邊緣、陰沈,令人不想掏錢進戲院看,反觀現
在的紀錄片從題材、配樂、拍攝到行銷,都愈來愈活潑,也愈來愈多元,包括本土的「生
命」、「無米樂」、「翻滾吧男孩」,到外國動物片「企鵝寶貝」都是行銷成功的例子,
堪稱「陽光燦爛」。
外在客觀環境也有看不見的變化,影展型的國片太過沈重,好萊塢玩科技特效的大製作又
不免有些空洞化,此時,紀錄片取材現實人生的真實感動,格外能夠挑動人心。近兩年,
每年幾乎都有一、兩部紀錄片成功打動人心,這也是今秋能夠一下子這麼多部紀錄片擠上
商業映演的原因。
擅長影片行銷的片商黃茂昌則從行銷角度來看待這波紀錄片風潮。他表示,紀錄片的成功
行銷,讓對某些特定議題有興趣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而這一塊是過去未被開發出來的隱性
觀眾群。網路的流通,更讓好看的紀錄片口碑得以迅速向外擴散。
今秋紀錄片爭上戲院,一時之間,熱鬧極了。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關注的是全球暖化
的環保議題。「奇蹟的夏天」是被視為足球沙漠的台灣竟有一隊15歲少年努力踢球的故事
。「醫生」記錄了一個治療癌症病童的醫生,如何回溯他所走過的喪子之痛。「夢想無限
」是校園自製太陽能車,實現夢想的故事。
除了這一波國內外紀錄片強強滾外,曾經成功引進「企鵝寶貝」的前景要讓北極熊接下企
鵝的棒,年底有以北極為題材的「白色大地」、明年5月是可愛北極熊的「北方的呼喚」
,暑假檔則有「狐狸與小女孩」,有的片還在拍,但行銷已經起步。真的是「紀錄片行銷
永遠不嫌早」!
【2006/10/25 民生報】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By Brianna
at 2006-10-25T14:05
at 2006-10-25T14:05
Related Posts
金馬獎最佳紀錄長片

By Sandy
at 2006-10-24T01:06
at 2006-10-24T01:06
看完 綠的海平線 之後

By Brianna
at 2006-10-23T18:51
at 2006-10-23T18:51
請推薦電影史的書籍

By Mason
at 2006-10-23T16:19
at 2006-10-23T16:19
Re: 翻滾吧!男孩 又回來囉~

By Faithe
at 2006-10-23T11:54
at 2006-10-23T11:54
紀錄片雙年展 聚焦東南亞四大天王

By Mason
at 2006-10-23T07:13
at 2006-10-23T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