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土屋豐的真實三部曲 - 紀錄片
By David
at 2004-10-11T01:34
at 2004-10-11T01:34
Table of Contents
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28973#sec5
日本導演土屋豐的「真實三部曲」
張世倫
刻正在台灣舉行的「新導演Tailly High影展」,邀映了日本紀錄片導演土屋
豐(Yutaka Tsuchiya) 的新作《網路偷窺秀》(Peep TV Show)。一向關切
何謂「真實」的土屋豐,新作卻出人意料地是部劇情片。連同他先前兩部曾在
台灣放映的紀錄片《天皇有責?》與《新神樣》,正巧呈現出各種歧異的,關
於何謂「真實」,以及如何去處理「真實」這個概念的影像思考。
立場左翼,同情社運的土屋豐,曾在98年以《天皇有責?》參加台灣紀錄片雙
年展。在這部紀錄片裡,土屋豐試圖探討當代日本人對二次大戰侵略及明治天
皇的角色有何看法。在日本,戰爭責任與天皇制度一直是禁忌話題,土屋豐選
擇的拍攝策略是在每年8月15號的「終戰紀念日」,到東京靖國神社前訪問參
拜者對戰爭責任的看法,只見一開始,土屋豐尚以較被動、不涉入的態度訪問
,到片子後段,則逐漸轉變為以主動、批判、且略帶挑釁態度去挑戰受訪者的
成見。從客觀到主觀,從被動到主動,從聆聽到介入,《天皇有責?》裡呈現
了兩種對待「真實」的態度。
2000年的金馬影展,則放映了他另一部紀錄片《新神樣》,對於「真實」,又
採取了另種角度的切入點。《新神樣》用寺山修司的話「是否有一個祖國值得
我的一生?」開場,片中的年輕女生雨宮處凜是個極右翼的國族主義者,她組
了一個龐克樂團,高唱讚頌天皇的歌。這樣的人,對於採左翼立場的創作者來
說,要對其思想與邏輯謬誤之處大肆批判,並非難事。
然而,土屋豐拍攝手法的特殊處,是不採取冷峻無情的態度,反倒給了雨宮處
凜一台攝影機,要她紀錄自己日常生活的所思所得。藉由將紀錄的工具下放給
被紀錄者,經由紀錄者與被紀錄者的互動、互信、與互諒,片尾不但雨宮處凜
反思了自我信仰的盲點與不足處,導演及觀看者也對這些抱持極端政治信仰(
無論左右翼)的人們,多了一份同理心,畢竟誠實捫心自問,一昧的批判,常
淪為某種自以為是,並不能化解或理解當代日本年輕人嚴重缺乏歸屬感,只得
依附於各種「新神樣」的集體心態。
土屋豐的最新作品《網路偷窺秀》,便是與後來成為作家的雨宮處凜一同創作
的劇本。在這部處理「偷窺」議題的劇情片中,依舊具有許多迷惘,缺乏歸屬
感的日本年輕人,在這個被媒體訊息高度操弄、轟炸、滲透的當代世界裡,人
們逐漸被表象籠罩,對生活麻木,但,他們對「真實」依舊具有一種嚮往與渴
望。以遠在紐約的「九一一事件」作為引子,全片的旋外之音是整個世界就像
一場讓人「偷窺」的秀。相對於各種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偷窺之所以刺激,
就在於其暗示了當代某種趨近絕種的真實性。
不過,片中人卻發現,即便是偷窺到的「真實」,裡面的眾生相仍彷彿像連續
劇或綜藝節目的俗爛劇情般,就像紐約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乍看之下彷彿一場
好萊塢的災難片劇情。真實,卻又不真實,難以分辨,活在當代的悲哀,便是
「真實」高度的「媒體化」,媒體再現的「真實」變成一種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所謂的「超真實」(Hyperreality) ,比原本的真實還「真」
,甚至僭越,取而代之。片中主角不斷訴說迷一般的話語:「……..我想要窺
視(世貿大樓)殘骸下的軀體」,到了片尾,主角與世貿大樓的形影交疊,難
以分辨,因為就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我們就是那些殘骸下的
軀體。」
從旁觀到主動,自批判到理解,既紀實又虛構,土屋豐念茲在茲的真實議題,
就這樣在他的「真實三部曲」中,以各種繁雜多樣的方式被處理、爭辯、乃至
自我質疑。這其中,我們不但看到了創作者的高度自省自覺,更看到到低成本
的獨立製片,依舊具有強悍厚實介入生活的潛能。
--
日本導演土屋豐的「真實三部曲」
張世倫
刻正在台灣舉行的「新導演Tailly High影展」,邀映了日本紀錄片導演土屋
豐(Yutaka Tsuchiya) 的新作《網路偷窺秀》(Peep TV Show)。一向關切
何謂「真實」的土屋豐,新作卻出人意料地是部劇情片。連同他先前兩部曾在
台灣放映的紀錄片《天皇有責?》與《新神樣》,正巧呈現出各種歧異的,關
於何謂「真實」,以及如何去處理「真實」這個概念的影像思考。
立場左翼,同情社運的土屋豐,曾在98年以《天皇有責?》參加台灣紀錄片雙
年展。在這部紀錄片裡,土屋豐試圖探討當代日本人對二次大戰侵略及明治天
皇的角色有何看法。在日本,戰爭責任與天皇制度一直是禁忌話題,土屋豐選
擇的拍攝策略是在每年8月15號的「終戰紀念日」,到東京靖國神社前訪問參
拜者對戰爭責任的看法,只見一開始,土屋豐尚以較被動、不涉入的態度訪問
,到片子後段,則逐漸轉變為以主動、批判、且略帶挑釁態度去挑戰受訪者的
成見。從客觀到主觀,從被動到主動,從聆聽到介入,《天皇有責?》裡呈現
了兩種對待「真實」的態度。
2000年的金馬影展,則放映了他另一部紀錄片《新神樣》,對於「真實」,又
採取了另種角度的切入點。《新神樣》用寺山修司的話「是否有一個祖國值得
我的一生?」開場,片中的年輕女生雨宮處凜是個極右翼的國族主義者,她組
了一個龐克樂團,高唱讚頌天皇的歌。這樣的人,對於採左翼立場的創作者來
說,要對其思想與邏輯謬誤之處大肆批判,並非難事。
然而,土屋豐拍攝手法的特殊處,是不採取冷峻無情的態度,反倒給了雨宮處
凜一台攝影機,要她紀錄自己日常生活的所思所得。藉由將紀錄的工具下放給
被紀錄者,經由紀錄者與被紀錄者的互動、互信、與互諒,片尾不但雨宮處凜
反思了自我信仰的盲點與不足處,導演及觀看者也對這些抱持極端政治信仰(
無論左右翼)的人們,多了一份同理心,畢竟誠實捫心自問,一昧的批判,常
淪為某種自以為是,並不能化解或理解當代日本年輕人嚴重缺乏歸屬感,只得
依附於各種「新神樣」的集體心態。
土屋豐的最新作品《網路偷窺秀》,便是與後來成為作家的雨宮處凜一同創作
的劇本。在這部處理「偷窺」議題的劇情片中,依舊具有許多迷惘,缺乏歸屬
感的日本年輕人,在這個被媒體訊息高度操弄、轟炸、滲透的當代世界裡,人
們逐漸被表象籠罩,對生活麻木,但,他們對「真實」依舊具有一種嚮往與渴
望。以遠在紐約的「九一一事件」作為引子,全片的旋外之音是整個世界就像
一場讓人「偷窺」的秀。相對於各種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偷窺之所以刺激,
就在於其暗示了當代某種趨近絕種的真實性。
不過,片中人卻發現,即便是偷窺到的「真實」,裡面的眾生相仍彷彿像連續
劇或綜藝節目的俗爛劇情般,就像紐約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乍看之下彷彿一場
好萊塢的災難片劇情。真實,卻又不真實,難以分辨,活在當代的悲哀,便是
「真實」高度的「媒體化」,媒體再現的「真實」變成一種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所謂的「超真實」(Hyperreality) ,比原本的真實還「真」
,甚至僭越,取而代之。片中主角不斷訴說迷一般的話語:「……..我想要窺
視(世貿大樓)殘骸下的軀體」,到了片尾,主角與世貿大樓的形影交疊,難
以分辨,因為就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我們就是那些殘骸下的
軀體。」
從旁觀到主動,自批判到理解,既紀實又虛構,土屋豐念茲在茲的真實議題,
就這樣在他的「真實三部曲」中,以各種繁雜多樣的方式被處理、爭辯、乃至
自我質疑。這其中,我們不但看到了創作者的高度自省自覺,更看到到低成本
的獨立製片,依舊具有強悍厚實介入生活的潛能。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Nabas影展 記錄平埔族
By Hazel
at 2004-10-11T00:31
at 2004-10-11T00:31
誠徵會日文的女演員
By Odelette
at 2004-10-11T00:12
at 2004-10-11T00:12
第五屆國際數位短片影展徵義工
By Megan
at 2004-10-10T21:33
at 2004-10-10T21:33
李威的藝想世界 會為「生命」落淚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我…
By Delia
at 2004-10-10T00:38
at 2004-10-10T00:38
"生命"觀後感~~
By Todd Johnson
at 2004-10-10T00:31
at 2004-10-10T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