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效應:是什麼讓你空虛 - 電影

By Hedwig
at 2014-11-07T15:12
at 2014-11-07T15:12
Table of Contents
請大家務必在電影院裏保持絕對的安靜,
這部電影需要,也值得。
防雷頁
[劇情提要]
在多年後的未來,人類的文明倒退,所有的科技都不再重要,因為人類最缺乏的是糧食,
所以我們不再需要科學家、作家、藝術家,我們只需要農夫,鑽研關於作物的一切知識。
庫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放棄太空夢,守著亡妻留下的兩個孩子,努力的適應社會,
試圖當個好農夫。
他的兩個孩子,湯姆與墨菲,一個死腦筋卻能當好農夫,另一個卻機靈,跟爸爸一樣,
不願只是日復一日的研究農作物,而更嚮往科學,嚮往知識。
有一天,在墨菲房裡的鬼,給出了一個神秘的座標,到了目的地之後,
才知道是原以為消失的NASA,然後庫柏選擇接受任務,離開孩子,
去尋找另一個可居住的星球。
說實話,看星際之前我本來期待他會是更壯闊的史詩。
但電影本身比較貼近現實,說人的遠大目標、人的自私自利,還有愛。
首先讓我驚豔的,是那個在暮光之城裡,演半人半吸血鬼的小女孩--麥肯基弗伊。
他把墨菲該有的聰明、跟爸爸一樣的反骨性格,都詮釋得非常好。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布蘭德教授(米高肯恩)會想要讓這個火花燒得更大更劇烈了。
長大後的墨菲(潔西卡崔斯坦),成為了學者,在布蘭德教授身邊,和他一起,
試圖解開那個教授早己解開,卻不願公諸於世的重力等式,但這個過程讓墨菲成長,
讓他發現布蘭德教授的想法,讓自己的女兒成為未來,開發殖民地,
卻放棄地球所有人的想法,最後在庫柏來自五次元的幫助下,
也成為最後人類存活的關鍵。
接著是艾蜜莉亞,我想她應該就是在NASA長大的小孩,從小就是資優生的那種,
他會進到外太空,不完全是因為他喜歡,而是因為他可以,而且他愛的人都希望如此,
從他離開米勒星球,對庫柏說的那句「我們已經走得很遠了,比歷史上任何人都還要遠」
就知道了。
安海瑟薇一向都適合演這種聰明美麗的角色,而且在長大後的墨菲告訴他,
根本沒有Plan A的時候,他表現出的不止是震驚,更是痛苦與悲傷,
讓我覺得又看見了悲慘世界裡的方婷,這種多層次的演技,
我想也是我愛安海瑟薇的原因吧!
然後是庫柏(馬修麥康納),他在選擇離開孩子的時候,那種壓抑的表現,
就像是一般父親的形象,就算跟孩子再親,也不會讓孩子看穿自己的情緒,
從那一刻,我就知道,孩子,就是庫柏的中心思想,他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而出發,
在那個只為了自己得救的曼恩博士(麥特戴蒙),企圖害死他的時候,
他想的也是離開前,還不願意與他和好的墨菲,
而這樣的庫柏,卻也在最後,為了讓艾蜜莉亞有機會能見到那個,他愛慕了十年的沃夫,
放棄了生存下去。但也可能是因為他以為,他永遠沒有機會見到自己的孩子,
所以選擇成全別人的愛吧!或是他就是想弄清楚黑洞的關鍵。
總之,放棄孩子,從來都不是他的選擇,即便結果有可能如此。
以上三個角色,屬於沒有權力決定自己命運,卻仍然奮力一搏的。
而布蘭德教授和曼恩博士,一個自詡為英雄,為了大局著想,而欺騙所有人,
一個為了讓自己得救,不惜捏造假數據,毀掉機器人,也將自己塑造成為大局設想的人,
這兩個角色,都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卻也將自己導向同一種極端
我不認為他們兩人有錯,他們大概就是描繪了人類自私的那一面,扮演著黑暗,
如果人類真的面臨了世界末日,牛頓第三定律,要讓我們學會放下,
我想我們至少還需要保有對愛的信仰,就像艾蜜麗亞說的,只有愛,能穿越時空,
能穿越所有次元,打破價值,成為值得信仰的存在。
看完電影,讓你覺得空虛的,是庫柏錯失的時光,還是艾米莉亞最後的孤獨?
我沒有個答案,我想就只是哀傷讓我空虛,
而真正巨大的哀傷,不是淚流不止,而是溢滿心中,卻什麼也沒做、什麼也沒說。
我打得很零散,總之只想跟大家討論分享。
我想我大概會去二刷吧!
--
:)
--
這部電影需要,也值得。
防雷頁
[劇情提要]
在多年後的未來,人類的文明倒退,所有的科技都不再重要,因為人類最缺乏的是糧食,
所以我們不再需要科學家、作家、藝術家,我們只需要農夫,鑽研關於作物的一切知識。
庫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放棄太空夢,守著亡妻留下的兩個孩子,努力的適應社會,
試圖當個好農夫。
他的兩個孩子,湯姆與墨菲,一個死腦筋卻能當好農夫,另一個卻機靈,跟爸爸一樣,
不願只是日復一日的研究農作物,而更嚮往科學,嚮往知識。
有一天,在墨菲房裡的鬼,給出了一個神秘的座標,到了目的地之後,
才知道是原以為消失的NASA,然後庫柏選擇接受任務,離開孩子,
去尋找另一個可居住的星球。
說實話,看星際之前我本來期待他會是更壯闊的史詩。
但電影本身比較貼近現實,說人的遠大目標、人的自私自利,還有愛。
首先讓我驚豔的,是那個在暮光之城裡,演半人半吸血鬼的小女孩--麥肯基弗伊。
他把墨菲該有的聰明、跟爸爸一樣的反骨性格,都詮釋得非常好。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布蘭德教授(米高肯恩)會想要讓這個火花燒得更大更劇烈了。
長大後的墨菲(潔西卡崔斯坦),成為了學者,在布蘭德教授身邊,和他一起,
試圖解開那個教授早己解開,卻不願公諸於世的重力等式,但這個過程讓墨菲成長,
讓他發現布蘭德教授的想法,讓自己的女兒成為未來,開發殖民地,
卻放棄地球所有人的想法,最後在庫柏來自五次元的幫助下,
也成為最後人類存活的關鍵。
接著是艾蜜莉亞,我想她應該就是在NASA長大的小孩,從小就是資優生的那種,
他會進到外太空,不完全是因為他喜歡,而是因為他可以,而且他愛的人都希望如此,
從他離開米勒星球,對庫柏說的那句「我們已經走得很遠了,比歷史上任何人都還要遠」
就知道了。
安海瑟薇一向都適合演這種聰明美麗的角色,而且在長大後的墨菲告訴他,
根本沒有Plan A的時候,他表現出的不止是震驚,更是痛苦與悲傷,
讓我覺得又看見了悲慘世界裡的方婷,這種多層次的演技,
我想也是我愛安海瑟薇的原因吧!
然後是庫柏(馬修麥康納),他在選擇離開孩子的時候,那種壓抑的表現,
就像是一般父親的形象,就算跟孩子再親,也不會讓孩子看穿自己的情緒,
從那一刻,我就知道,孩子,就是庫柏的中心思想,他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而出發,
在那個只為了自己得救的曼恩博士(麥特戴蒙),企圖害死他的時候,
他想的也是離開前,還不願意與他和好的墨菲,
而這樣的庫柏,卻也在最後,為了讓艾蜜莉亞有機會能見到那個,他愛慕了十年的沃夫,
放棄了生存下去。但也可能是因為他以為,他永遠沒有機會見到自己的孩子,
所以選擇成全別人的愛吧!或是他就是想弄清楚黑洞的關鍵。
總之,放棄孩子,從來都不是他的選擇,即便結果有可能如此。
以上三個角色,屬於沒有權力決定自己命運,卻仍然奮力一搏的。
而布蘭德教授和曼恩博士,一個自詡為英雄,為了大局著想,而欺騙所有人,
一個為了讓自己得救,不惜捏造假數據,毀掉機器人,也將自己塑造成為大局設想的人,
這兩個角色,都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卻也將自己導向同一種極端
我不認為他們兩人有錯,他們大概就是描繪了人類自私的那一面,扮演著黑暗,
如果人類真的面臨了世界末日,牛頓第三定律,要讓我們學會放下,
我想我們至少還需要保有對愛的信仰,就像艾蜜麗亞說的,只有愛,能穿越時空,
能穿越所有次元,打破價值,成為值得信仰的存在。
看完電影,讓你覺得空虛的,是庫柏錯失的時光,還是艾米莉亞最後的孤獨?
我沒有個答案,我想就只是哀傷讓我空虛,
而真正巨大的哀傷,不是淚流不止,而是溢滿心中,卻什麼也沒做、什麼也沒說。
我打得很零散,總之只想跟大家討論分享。
我想我大概會去二刷吧!
--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Ivy
at 2014-11-10T03:40
at 2014-11-10T03:40

By Damian
at 2014-11-14T21:05
at 2014-11-14T21:05

By Mia
at 2014-11-17T06:00
at 2014-11-17T06:00

By Barb Cronin
at 2014-11-21T21:13
at 2014-11-21T21:13

By Edward Lewis
at 2014-11-23T18:20
at 2014-11-23T18:20

By Sierra Rose
at 2014-11-28T02:29
at 2014-11-28T02:29

By Ophelia
at 2014-11-28T07:13
at 2014-11-28T07:13

By Kristin
at 2014-11-28T13:45
at 2014-11-28T13:45

By Mary
at 2014-11-29T00:22
at 2014-11-29T00:22
Related Posts
讓我哭到頭痛的 The Judge

By Dorothy
at 2014-11-07T14:52
at 2014-11-07T14:52
終於看完星際效應了…

By Ursula
at 2014-11-07T14:16
at 2014-11-07T14:16
《極光之愛》,遺憾交織而成的故事。

By Daph Bay
at 2014-11-07T14:07
at 2014-11-07T14:07
終於看完星際效應了…

By Audriana
at 2014-11-07T13:48
at 2014-11-07T13:48
以反派為主角的電影

By Charlotte
at 2014-11-07T13:37
at 2014-11-07T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