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祝你好運 - 電影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08-03-02T02:53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次發文,請多指教。


之前跟朋友一起看這部片,
不過因為他不懂當時的狀況,就看到睡著了……

我解釋一下,
我幾乎不看電影,
他是那種喜歡看影展大片的人,因為知道我的領域和這部片有關,
就找我一起看。

不過這位朋友還是ZZZ了……
(音樂很好聽)


這部片子不長,不過我覺得很硬,
突如其來,沒有任何說明就直接切入正題,
不像大部分的影集都有起承轉合的敘事結構。

因此不是對那個時代非常瞭解的人是無法進入狀況的,
但這部片子真的不錯,那個時代也值得記錄。

所以我把之前寫的文章放上來,
做個背景介紹,如果大家對這部片有興趣的話,
不妨看看這篇時代簡介,
再回去看片子,應該能獲得更多樂趣吧?

最後,本文大約5000字,而且調性與電影差不多……
不習慣長文的朋友可能先說聲抱歉了。




***幕啟***



就如一戰結束後的恐赤病一般,二戰結束後的美國,仍然瀰漫
著恐赤懼匪的氣氛。

較之一戰,更令美國高官害怕的是,除了俄國已被共匪竊據,如
今連我們忠實的盟邦也落入毛匪的手中,橫跨歐亞大陸的紅色帝國正
式成形。加以韓戰的爆發、匪諜竊取核彈機密,對於民主自由的領袖
來說,可謂芒刺在背。

20世紀的50年代的國際局勢,就是在這種東西爭霸的局面中展開
,但在美國國內,卻洋溢著不和諧的幸福感。

1950年代,是美國史上最長的繁榮期,人們對這時的記憶是:《
我愛露西》中甜美可人的露西、貓王、免下車電影、麥迪遜大橋、艾
德‧蘇立文的脫口秀、呼拉圈、新市鎮、洲際公路、噴射機、紐約洋
基、卓別林……。

但國內的經濟起步,不能免於政治氣氛的顛跛,除了典型美國夢
的元素,還有蒙戈馬利的公車抗爭、「分離但平等」的荒謬法條、小
岩城的種族隔離糾紛、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
紐約時報》上、威斯康辛州參議員喬瑟夫‧麥卡襲(Joseph McCarth
y)、CBS新聞工作者艾德華‧孟洛(Edward R. Murrow)……。

這些元素的集合,註定讓這段時代成為激烈動盪的年代,而不似
70年代的電視節目Happy Days、American Graffiti所再現的,是一
段安穩而平靜的時期。

本時期,也是電視正式進入美國人生活的年歲。

在介紹電視前,先簡單回顧新媒介和政治的交互影響。二戰前,
媒體寵兒亞道夫‧希特勒和兩名宣傳大將,戈培爾博士與名導蕾芬斯
坦,靈活地運用廣播、電影與演說,奪走了德國人的靈魂。

民主黨的羅斯福總統,屢次競選,均遭到共和黨的報閥公幹,儘
管他是美國史上空前絕後的三連任,但在四次的大選期間,支持羅斯
福的報社約莫只佔15%左右,也就是說,有八成的報紙是在競選期間
不斷發表社論攻擊羅斯福的。

此一現象再度指出了報社與民意脫節的現象,但對這個問題,我們
暫且按下不表,先來看看,羅斯福能殺出抹黑包圍網的利器為何?

答案就是當時的新媒介‧廣播。羅斯福不但在競選期間利用廣播
宣傳自己的理念,也在就任總統後,多次發表「圍爐夜話」。

當時有句順口溜是這樣的:「我家至白宮的距離,不過廚房到客
廳之遙。」雖不知是否為民主黨的自吹自擂之詞,但以這句話風行之
廣,我們不難想見羅斯福的談話魅力,使他可以無懼報閥的圍爐,直
接以「見底」的方式和民眾溝通。

接著,二戰後的恐赤病時代,輪到新的媒體‧電視,躍上時代的
舞台。


McCarthyism


1952年,全美已有34%以上,亦即1500萬戶家庭擁有電視機,
到了50年代末,這個比率已高達86%。

政治人物們自然如同他們的前輩,善於利用新一代的媒體,新聞
史家艾墨里認為,電視主導了1952年的總統大選。在那場選戰中,美
國公民們第一次從電視上看到了商業廣告、描述候選人的短片、以及
選前之夜的特別節目,這些都是新興公關專家的精心傑作。

隨著電視轉播,把總統大選像肥皂劇般地轉播到家家戶戶,觀眾
對於這種前所未有的「參與感」而著迷、瘋狂。

那場選舉中,共和黨籍的五星上將‧艾森豪,打敗了意欲繼承羅斯
福理念的史帝文森,結束了民主黨人20年來的統治。

在這場激烈的總統大選中,有個意味深長的插曲。來自威斯康辛
州的年輕參議員麥卡襲,在那個投射出光與聲音的盒子中,指控國務
卿狄安‧艾奇遜為「赤色狄安」,並稱呼民主黨人是「一群喜愛共產
黨的傢伙」。亟欲拓展知名度的艾森豪副手,理查‧倪克森亦同聲譴
責民主黨是「嗚咽抽泣、卑躬屈膝」的無能者。

這兩位優秀人才,都靠反共獲得戲劇性的成功。

隨著艾森豪與共和黨人的全面掌權,「反共」也取得絕對政治正
確的地位。但我們不能草率地認為,恐赤病的帶原者就是共和黨。事
實上,在1947年時,杜魯門便制訂「聯邦雇員調查法」。簡單來說,
只要是政府雇員,都必須證明自己身家清白,與萬惡的共匪無關。

不知是否真有諸多間諜在美國活動,或是因為該法案的確立,更
加深了美國人對共匪的恐懼,總之,由民主黨人所提出的忠誠法案,
是一個時代緊張的記號。

1950年的2月9日,麥卡襲在維吉尼亞州的惠林鎮,對共和黨婦女
俱樂部的關門演說中,強烈地表示民主黨的忠誠法案,對於審查共匪
一點屁用也沒有,反而有包庇赤色份子進入政府的嫌疑。

他握著一份「神秘文件」表示,他已掌握到205名匪諜滲入中央政
府,這票人已經在美國國務院中組織了嚴密的間諜網,若時機成熟,
這群惡棍便會號召「革命」,顛覆美國政府。他更義憤填膺地怒吼,
這份間諜名單,就連國務卿赤色狄安也知情,但他毫不作為,助長了
赤匪的氣焰。

所以,為了民主、自由,與正義,我約瑟夫‧麥卡襲願為美國肝
腦塗地。

50年後、台灣,筆者依舊能清楚聽見當時台下如雷的歡呼聲。

瞬間,威斯康辛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參議員,立刻震動全美,一躍
成為全國報紙的頭版頭。也開啟了他在美國史上呼風喚雨的日子。

在國會,他主持了「非美調查委員會」,這是一個不算太難聽名
字,事實上這是個到處抹紅的獵巫機構。

此後,從一般百姓到他的國會同僚,甚至是政府官員,都開始了
草木皆兵的日子,在那種對共產黨「合理懷疑」的日子,許多機構都
必須簽署「自願」忠誠條款,但若你對這種侵犯人權的條約感到不滿
,甚至拒簽時,馬上就有遭到調查,甚至解雇的危機。在這個時代,
卓別林長於演出諷刺資本主義的劇碼,因此被斬釘截鐵地認為是共產
黨徒,迫使其流亡海外。

當時美國有75位作者的書被打成禁書,各大學與圖書館為求自保
,常舉辦焚書活動。禁書範圍非常廣,從文學、社會科學、藝術、醫
學、生活、建築,甚至是科學領域都無法倖免,這些暴力,可視為美
國版的焚書坑儒。

光就1953一年,該惡名昭彰的委員會便舉辦了600多次的調查活動
,並舉辦17次的電視轉播聽證會。聽證會只是名稱,意義上等於是在
教會前把巫女綁起來燒,差別僅在於一是形神俱滅,一是形存而神滅


看著螢光幕裡的麥卡襲,無疑地,他是電視寵兒。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另一位讓美國公民明白電視的力量的,是愛德華‧孟洛。

他是一位資深新聞工作者,在二戰期間,他便以嚴謹的廣播節目
Hear It Now(時代之音)成名,他也是電視時代開疆拓土的首批墾
荒者。1951年4月18日,當他把共同製作人弗萊德‧弗蘭迪(Fred W.
Friendly)以及原班人馬帶到CBS,主持See It Now(還看今朝)時
,便以:「這是一個老團隊試圖學習的新花樣。」作為開場白。

他不會喜歡麥克魯漢,因為他認為,訊息比媒介更重要。他精心
寫作的稿件與認真編輯的片子感動了美國人,使得美國公民在電視業
草創之時,便知道什麼是貨真價實的「電視新聞」。

1952年尾,孟洛率領一支整齊的報導班,前往韓國,在當地製作
了長達一小時的特別節目,《朝鮮聖誕節》。這則報導不但受到同業
的大加讚賞,更讓民眾知道,他們已經陷入泥沼,所謂撤軍,只不過
是競選中的空頭支票。

1953年的報導,可說是與麥卡襲對戰的的序奏。

居住於密西根,東歐裔的年輕空軍士官Milo Radulovich,因其
父與妹閱讀「顛覆性」的報紙而被調查。軍方曾恐嚇他,如果他願意
公開與父、妹切斷親屬關係,軍方便不追究此番醜聞。

但Radulovich拒絕幹出這種泯滅人性的事,隨即便遭到軍方解職


孟洛與他的隊伍知道這件事後,決定主動展開追查,自然,製作
報導期間不斷受到軍方的壓力、黑函的攻擊,與撤廣告的行動,但他
們仍舊堅持進行。這麼重要的節目,CBS不在自己的頻道做出半點廣
告。最後,是孟洛與佛蘭迪拿出1500元,在紐約時報上登廣告,向觀
眾預告真相的到來。

當記者伍士霸(J. Wershba)與攝影記者馬克(C. Mack)把報導
帶製作完成時,弗蘭迪對他們大聲咆哮:「你會被砍頭!我會被砍頭
!孟洛也會被砍頭!但我們仍要完成這個電視史上最重要的節目!」

這是團隊的決意,也是時代的背景。

當《還看今朝》的報導隊將鏡頭帶到密西根的德克斯特時,觀眾
們看到Radulovich的老父與幼妹閱讀的是反對俄國極權統治的塞爾維
亞文報紙,而不是匪報時,軍方啞口無言。

不多時,軍方派員在同一節目上宣布,Radulovich無間諜嫌疑,
已復原職。

在這爆炸性的報導播出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他們的報導班便
推出另一個向極權份子宣戰的專輯‧《印地安拿波里的爭論》。

那次報導,記錄了美國軍團利用勢力阻止美國民權聯盟及其他團
體租用公會堂。報導班的攝影機清晰地記錄這兩方在同夜、不同地點
的不同集會,記者不做評論,讓觀眾自己判斷究竟哪一方才是忠於憲
法、忠於美國。

《還看今朝》的優秀報導班對極權主義者麥卡襲做出漂亮的反擊
,這也讓聲勢如日中天的麥卡襲怒不可遏,決定撲滅這群不知死活的
赤色火焰。

明著來的是,麥卡襲親赴CBS受訪,提到:


平時,我是無暇放下手邊重要的工作來回應孟洛的。但孟洛是可說
是惡狼群中的首領、象徵……我被迫告訴諸位,孟洛先生在20年前
就已經散佈共產思想,例如……我向諸位保證,我絕對不會屈服於
孟洛、共產黨與其同路人的攻擊。我並不要求各位服從我的領導,
我謙卑地只希望所有熱愛國家的美國人,能挺身而出,加入我的行
列!


少不了的是暗箭,麥卡襲得力的爪牙史林(D. Surine)曾經「
出示」著不知所謂的「罪證」,告訴伍士霸,要你、孟洛及其同路人
小心點。

史林這番尖嘴猴腮的話語,可說是秦儈的「莫須有」說最佳的國
外註腳:


我不是說孟洛是個共產黨員……但若一個東西,他看起來像隻鴨子
,走起來也像隻鴨子,甚至連叫起來也像隻鴨子,那麼,他就是一
隻鴨子。


這番顛三倒四的話,確實讓整間編輯部震驚了一夜,但翌日,孟
洛立刻重整旗鼓,著手製作將要改變世界的報導。

在選擇報導型式時,他們著實煞費苦心,不知該以何種型式讓美
國公民知道這個騙徒的真面目。

最後,他們選擇了和《印地安拿波里的爭論》同樣的型式,就是
蒐集麥卡襲自己的話,加以剪接,讓觀眾自行判斷這號人物是否有前
言不對後語、自打嘴巴、自相矛盾之處。他們願意相信被蒙蔽的美國
民眾,所以採取這種方法。

但就新聞學者而言,我們知道,這種作法並非孟洛首開先河,最
晚在1890年代,戈德金所領導的《紐約晚郵報》就有了。

戈德金的專欄《人格分裂》(deadly parallel),就是把政客
的言語與行為並列,讓讀者自行判斷究竟是語言為真?亦或是行為為
真?

在製作過程中,孟洛不斷強調:

「我希望能讓我兒學習到,說出真理,並且無懼他人的勇氣。」、
「我們不能將dissent(異議)與 disloyalty(不忠)混為一談」

當有同仁表達對惡勢力的恐懼時,他這樣說:

「沒有人再能威脅整個國家,除非我們都是他的共犯。」

報導班原本以為這是一件困難的任務,但實際做下去以後才發覺
不然,因為麥卡襲可以自打嘴巴之處,實在是罄竹難書,因此只過了
四個月,在1954年3月6日,那段銘刻在所有新聞人魂魄中的報導面世
了。

那時,健忘的美國觀眾才知道,原來他們心目中的反共十字軍英
雄‧麥卡襲是個怎麼樣的人,而且,更驚人的是,那些擁有不同臉孔
的人,竟然都叫做喬瑟夫‧麥卡襲。

在那之後,原本支持麥卡襲的媒體,諸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
等,才開始見風轉舵,對麥卡襲落井下石。同年年底,參議院通過對
麥卡襲的譴責案,之後不過3年,這位權傾一時的政客,便因吸毒與
酗酒過度而病故。

當天,孟洛是以這段話作結:


我們的國家,是在年輕時便繼承了所有的遺產。我們在國外自稱
自由的保護者,縱使自由已所剩無幾,但我們仍盡力維護。

然而,我們不能一邊在國外捍衛自由,一邊在國內拋棄自由。威
斯康辛州那位資淺參議員的行動,已經引起我們的盟國的震驚與
沮喪,並使我們的敵人歡欣鼓舞。

這是誰的錯?其實不是他的錯。

這種人人自危的局面並不是他一手造成的,他僅僅是巧妙且成功
地利用這個局面罷了。

卡西歐士說得對:「親愛的布魯托,錯誤不該歸咎命運,而該歸
咎自己。」……

晚安,祝你好運。


My Last Hero


當代提到新聞界的英雄與典範時,多半想到紐約時報對抗五角大
廈事件,或是華盛頓郵報的兩個年輕記者把總統拉下台的豐功偉業,
但以筆者角度來看,那都比不上孟洛及其團隊。

在五角大廈文件案,紐約時報只是發表的平台;2005年5月31日
,深喉嚨現身,大家才知道,原來被歌頌的新聞神話,真的只是神話
,不堪檢驗。那只是官場鬥爭,要把尼克森鬥垮,因此選了兩個涉世
未深的小記者爆料,從另一個角度講,那兩個記者,只是重複著被消
息來源擺佈的命運。

在新聞史上,也只有孟洛及其勁旅,能以高品質的報導,不屈的
鬥志,主動出擊,向極權者挑戰,並獲得勝利。

在1965年4月,過完57歲生日後兩天,孟洛因癌症逝世。伍士霸
這樣悼念著孟洛:


他是我心目中,最後的英雄。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08-03-04T11:20
我覺得不會很硬啊!! 不知為何當時在電影院看到眼眶發紅!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08-03-08T11:07
有些片沒有事先做些功課真的會看得不知所謂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08-03-13T04:51
這篇可以m起來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08-03-15T17:11
這篇看了非常感動!! 希望原PO多發些文章 實在太棒了!!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08-03-16T03:33
好文!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08-03-18T23:32
這篇好文阿!有看有推!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08-03-22T20:13
超精彩好文!!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8-03-22T21:53
推好文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08-03-23T22:08
細膩又精闢 推!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08-03-24T08:44
好文推,台灣離真正的自由還有很長的一段要走。

3/1~3/7 一週犯罪相關電影節目表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08-03-01T16:10
我發現還有幾部犯罪相關 但不是名片的電影未列出 來補充一下 ^^ imdb評價太爛的就不列了 HBO 末路迷情 (HBO自製電影) 簡介 http://tinyurl.com/2j3q8d 03/02 07:00 03/05 05:00 Cinemax 致命女秘書 簡介 h ...

Sky Of Love《戀空》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08-03-01T10:11
Sky Of Love《戀空》   從男女主角的相戀過程,之後緊接著一連串平常不太可能遇上的事,全部降臨在男女 主角的身上,而誇張的是,你可以想像還有更離奇悲慘的劇情,也竟然都一一發生了。但 我認為這部電影有它巧妙的地方,畫面上的每一個小小的暗示,都好像會不經意地預知往 後的發展,但厲害之處就在於,雖然你可 ...

南特傑克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08-03-01T09:16
生活中有著大量民謠,哼唱著貼近升斗小民的歌詞,黑白與彩色交 錯,穿插傑克德米所拍電影的片段。的確就如他所說,童年是他的寶庫 。傑克在自家閣樓拍動畫《夜間襲擊》,片中截取的段落都精緻可愛。   父母在能力範圍內很樂意支持孩子的and#34;興趣and#34;、提供and#34;娛樂and#34;,但是很 不希 ...

醉馬時刻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08-03-01T09:02
庫德族裔導演巴曼戈巴第作品,呈現伊朗和伊拉克邊境的庫德族生 活。   上網查了一下,庫德族好像是在1930年代因為詭譎的國際情勢而被 瓜分滅國了,和以色列對照,不勝唏噓呀。   片名醉馬時刻,其實不是馬而是騾子,山地崎嶇苦寒,還有崗哨、 地雷、劫匪,人民來往兩國走私貨物維生,視天氣情況給騾子酒喝,麻 痺他 ...

險路勿近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08-03-01T02:38
(有雷~最好已經看過了) 老實說 看完的時候 腦袋一片空白 對照著黑掉的布幕 想說什麼卻說不出個所以然 尤其老警長最後那段夢語呢喃 更讓剛才殺戮的緊繃情緒 突然的被收納在渺渺的哲思裡 讓人有種不想離開卻給不了理由的無奈 而事實上 這部片子要傳遞的應該就是無奈 一種對時代 對人性 對邪惡的無能為力 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