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 - 電影

By Iris
at 2013-12-09T11:40
at 2013-12-09T11:40
Table of Contents
這篇算是小弟在電影板上的第一篇文章。
我並不算是個很常看電影的人,導演很有名,但我對他也說不上是熟悉,
而其實一開始就知道這部片並不是走商業片的取向,
他的確也絕對不算是爛片——雖然跟自己想像中的還是有點落差,
總有些地方感覺可以做得更好。
當然,即使從頭看到尾,也很難保證自己完全沒有漏看到任何東西,
所以如果有不妥或不足的地方還希望板友們能不吝提供意見。
微防雷
暑假作業這部片,個人感覺算是可圈可點。
首先屈尺的風景真的很美,在導演的拍攝下,在都市生活慣了,
還真的有點難想像離台北市不遠處就有這樣一個漂亮的地方。
國小生活的寫照,像是放學時間道聲再見,下課時間一同出去玩耍等場景,
也讓人有種「啊,我以前也是這樣呢」的懷念感。
此外,劇中的不少笑點,可能是我笑點本來就不高的關係,看下來其實真的挺有趣的,
不會有種冷場或很難笑的感覺。
整部片的劇情,就在故事設定的背景下展開,我想也不必贅述太多,
小寶的父母要離婚,與討厭的妹妹先後被送到獨居的爺爺居住的地方度過暑假,
他所要面臨的暑假作業與課題,不僅侷限於實質上真正的暑假作業,
更多的是適應這種鄉下的生活、頑固的爺爺所堅持的傳統、
與和自己在截然不同環境下長大的同學間的互動、面臨雙親離異的問題等等,
故事就是以這些為主軸開始發展,而姑且不論到底是對還是錯,
至少我認為我大概可以理解導演想要傳達的意義,以及何謂真正的「暑假作業」。
這部片其實在中間以前,就我那場來說,包含我在內,觀眾的反應其實都是還不錯的,
笑點比較多,情感的描寫很細膩,小寶的戲份多,即使不需要大量的台詞與對白,
也可以從他的表情和周遭的互動窺視到他內心的情緒。
然而,在片子到了中間之後,
整部片的敘事風格和拍攝手法卻走向了不是很合我胃口的方向。
其實就跟板上已經有的幾篇雷文一樣,首先最明顯的就是一個個短暫的場景和畫面,
它們之間的連結性開始讓我感到有點薄弱。
我可以體會導演似乎想要藉由不同時空背景下種種畫面的呈現或對比來傳達的訊息,
但是許多環節的交代不清,讓人有種支離破碎、稍嫌多餘而不是那麼洗鍊的感覺。
像是板上已經有人提到的老師跟爺爺之間的關係,
雖然大概有所猜想,但直到爺爺說出「她是我女兒」才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而在這之前讓人看到的卻只是爺爺對老師莫名其妙地破口大罵,
且對於老師離婚的事情(即便那或許不是劇情的重點)、對象是誰、爺爺為何反對、
老師不是來尋求原諒等等,影片的著墨卻甚少,
讓我當下有種:「喔,兩個人有問題,呃...然後?」的感覺,
更不用說為什麼妹妹那麼地不認識應該是自己姑姑的老師;
電影當時的宣傳是提到小寶從一個都市生活出來的小男孩,
在跟同學的互動與鄉下的生活中逐步走出戶外,
但這部分導演似乎只是大量地使用了玩耍、回家睡覺、玩耍、再玩耍的畫面輕輕帶過,
從每天一副苦瓜臉的男孩,突然就搖身一變變成在跟同學玩時笑開懷的小男孩,
法文劇在片中本來以為很重要,但其實真的我也覺得不是那麼重要,
尤其戲劇演出時台下的許多人還一臉無聊的表情,
畫面突然就又切到老師問他們開不開心,讓人感覺很是莫名,
也許小學生就是這樣,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跟同學打成一片,
那或許是我個人的問題,我還是覺得這在描述小寶心境的轉變上,連結還是有點薄弱;
大熊家的生活場景與畫面,我大概也可以認同導演或許是想要藉此對比小寶的家庭,
有的家庭是這樣樂天知命、溫馨動人,
小寶的家庭卻是爸媽居然會因為嫌麻煩而把小孩丟給爺爺,
然而因為這是兩個時間上也不盡相同的場景,
電影中又彷彿跟隨時間軸般像是流水帳地帶到大熊家裡的畫面,
這在做對比上我個人也不是那麼地喜歡,
就好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外面賣火柴,跟看到房屋裡享用大餐的別人家,
這時間點是一樣的,對比感很強烈,但暑假作業卻不見得都是這麼一回事,
更不用說老師去探望大熊家奶奶的那個橋段我也覺得有點不知所云;
小寶的爸媽從一開始說是要離婚而把小寶與妹妹放到爺爺這,
到後來揭露原來根本只是他們兩個人也想「放暑假」,
然後呢?一直到電影的最後,感覺爸媽拿著麥克風被爺爺訓了一頓後,
好像也沒有什麼成長,那如果只有小寶一個人成長了,家裏的情況卻還是這樣,
問題真的有解決嗎?還是重點其實不在於小寶家的問題有沒有獲得解決,
而只是在小寶有沒有長大,老實講我有點不確定;
名銓在戲中即使不見得稱得上是第二主角,卻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角色,
然而看到最後我真的覺得名銓是整部片最悲劇的角色,從頭到尾都非常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的就跟小寶成為好朋友,這點就算了,反正兩個人成為朋友不見得需要理由;
明明人緣不差(甚至可說是好),莫名其妙地下去射魚,同學還叫好,
結果莫名其妙地就被一個人丟在那邊(seriously?),然後莫名其妙地就死掉了,
結果除了那形式上的默哀之外,真正為他感到難過的卻只有小寶,
而且小寶還是個轉學來不到兩個月的學生,來安慰地居然還是也是同學的大熊,
奇怪了,難道跟名銓同班那麼久,班上同學都沒一個真的為他的死難過的人?
尤其那句「他是我的朋友,怎麼可能不難過」讓人有點驚愕,
讓人懷疑班上同學都不把名銓當朋友似的,不然怎麼好像一點也不難過;
自己暗戀的大熊,直到自己死了對方卻好像始終都不知道自己的心意,
連那個大熊面具送都沒送出去,大熊居然還把自已送的螳螂轉送給小寶,
也不知道到底是小學生真的本來就該那麼單純,大熊轉送螳螂只是為了安慰小寶,
大熊面具留給小寶作紀念也很值得還是怎樣,但至少名銓生前的願望沒一個有實現的,
我個人真的覺得他也太悲劇了一點,
另外他剛被救起來時鏡頭take到的那人一直重複大喊「名銓!」、
「叫救護車!」個人也覺得稍嫌冗長;
爺爺因為自己的老婆過世很久,活到這把年紀一定也有人生的體悟,這點我認同,
而且我很喜歡石頭象徵的意義跟最後小寶也把畫有名銓的石頭投進水中的設計,
但因為孫子的好朋友過世了,
就跟孫子說:「你要學會孤獨,因為沒有人能陪伴你一輩子。」我覺得也有點跳tone,
沒有人能陪伴你一輩子是個事實沒錯,可是這跟前面的「學習孤獨」又是兩回事,
你可以學習對人的生死坦然以對,但是不見得你就要學習怎麼當個孤獨的人,
而且講難聽點一個成人都不見得能對這種事泰然處之了,
跟一個小六升國一,同儕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的孩子講這種哲理,
不是說不對或不行,但也太沉重了點;
最後,其實我覺得「麻煩」這個詞的意思有很多,
有時候可以形容一件事很棘手,有時候也可以形容自己很厭煩,
或許小寶的爸媽把小孩托給爺爺是因為較偏向厭煩,
但最後在車上,爸爸說爺爺在住在家裡,很麻煩,我覺得又是較傾向於前者的意思,
我不知道這樣描寫的用意也是為了對比每個家庭的不同還是怎樣,
但至少我不覺得它只有唯一一種解讀的方式。
總歸來說,看完整部片,尤其是後半的部分,有種幻燈片的感覺,
每一個場景的描寫跟人物的感情演出的確都挺細膩的,
可是畫面與畫面、人物與人物間的連結與描述卻不是那麼強。
大約在後半之後,我還聽到坐我隔壁的一對情侶的男方說:「這真像人生劇場。」
離場時還有個媽媽跟自己的老公說:「這算是我進電影院看過最不好看的一部片了。」
也不知道這就是導演的用意還是習慣,
但如果今天整部片暑假作業關注的是一個都市小孩心境的轉變與成長,
我可能會寧可電影在小寶、名銓、大熊等主要人物上的描寫更細緻、更詳細一點,
而不是只是用一個個沒什麼敘事內容的短暫畫面與場景帶過,
反而使一部題材良好、演員素質佳的好片架構變得那麼鬆散,算是蠻可惜的。
--
我並不算是個很常看電影的人,導演很有名,但我對他也說不上是熟悉,
而其實一開始就知道這部片並不是走商業片的取向,
他的確也絕對不算是爛片——雖然跟自己想像中的還是有點落差,
總有些地方感覺可以做得更好。
當然,即使從頭看到尾,也很難保證自己完全沒有漏看到任何東西,
所以如果有不妥或不足的地方還希望板友們能不吝提供意見。
微防雷
暑假作業這部片,個人感覺算是可圈可點。
首先屈尺的風景真的很美,在導演的拍攝下,在都市生活慣了,
還真的有點難想像離台北市不遠處就有這樣一個漂亮的地方。
國小生活的寫照,像是放學時間道聲再見,下課時間一同出去玩耍等場景,
也讓人有種「啊,我以前也是這樣呢」的懷念感。
此外,劇中的不少笑點,可能是我笑點本來就不高的關係,看下來其實真的挺有趣的,
不會有種冷場或很難笑的感覺。
整部片的劇情,就在故事設定的背景下展開,我想也不必贅述太多,
小寶的父母要離婚,與討厭的妹妹先後被送到獨居的爺爺居住的地方度過暑假,
他所要面臨的暑假作業與課題,不僅侷限於實質上真正的暑假作業,
更多的是適應這種鄉下的生活、頑固的爺爺所堅持的傳統、
與和自己在截然不同環境下長大的同學間的互動、面臨雙親離異的問題等等,
故事就是以這些為主軸開始發展,而姑且不論到底是對還是錯,
至少我認為我大概可以理解導演想要傳達的意義,以及何謂真正的「暑假作業」。
這部片其實在中間以前,就我那場來說,包含我在內,觀眾的反應其實都是還不錯的,
笑點比較多,情感的描寫很細膩,小寶的戲份多,即使不需要大量的台詞與對白,
也可以從他的表情和周遭的互動窺視到他內心的情緒。
然而,在片子到了中間之後,
整部片的敘事風格和拍攝手法卻走向了不是很合我胃口的方向。
其實就跟板上已經有的幾篇雷文一樣,首先最明顯的就是一個個短暫的場景和畫面,
它們之間的連結性開始讓我感到有點薄弱。
我可以體會導演似乎想要藉由不同時空背景下種種畫面的呈現或對比來傳達的訊息,
但是許多環節的交代不清,讓人有種支離破碎、稍嫌多餘而不是那麼洗鍊的感覺。
像是板上已經有人提到的老師跟爺爺之間的關係,
雖然大概有所猜想,但直到爺爺說出「她是我女兒」才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而在這之前讓人看到的卻只是爺爺對老師莫名其妙地破口大罵,
且對於老師離婚的事情(即便那或許不是劇情的重點)、對象是誰、爺爺為何反對、
老師不是來尋求原諒等等,影片的著墨卻甚少,
讓我當下有種:「喔,兩個人有問題,呃...然後?」的感覺,
更不用說為什麼妹妹那麼地不認識應該是自己姑姑的老師;
電影當時的宣傳是提到小寶從一個都市生活出來的小男孩,
在跟同學的互動與鄉下的生活中逐步走出戶外,
但這部分導演似乎只是大量地使用了玩耍、回家睡覺、玩耍、再玩耍的畫面輕輕帶過,
從每天一副苦瓜臉的男孩,突然就搖身一變變成在跟同學玩時笑開懷的小男孩,
法文劇在片中本來以為很重要,但其實真的我也覺得不是那麼重要,
尤其戲劇演出時台下的許多人還一臉無聊的表情,
畫面突然就又切到老師問他們開不開心,讓人感覺很是莫名,
也許小學生就是這樣,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跟同學打成一片,
那或許是我個人的問題,我還是覺得這在描述小寶心境的轉變上,連結還是有點薄弱;
大熊家的生活場景與畫面,我大概也可以認同導演或許是想要藉此對比小寶的家庭,
有的家庭是這樣樂天知命、溫馨動人,
小寶的家庭卻是爸媽居然會因為嫌麻煩而把小孩丟給爺爺,
然而因為這是兩個時間上也不盡相同的場景,
電影中又彷彿跟隨時間軸般像是流水帳地帶到大熊家裡的畫面,
這在做對比上我個人也不是那麼地喜歡,
就好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外面賣火柴,跟看到房屋裡享用大餐的別人家,
這時間點是一樣的,對比感很強烈,但暑假作業卻不見得都是這麼一回事,
更不用說老師去探望大熊家奶奶的那個橋段我也覺得有點不知所云;
小寶的爸媽從一開始說是要離婚而把小寶與妹妹放到爺爺這,
到後來揭露原來根本只是他們兩個人也想「放暑假」,
然後呢?一直到電影的最後,感覺爸媽拿著麥克風被爺爺訓了一頓後,
好像也沒有什麼成長,那如果只有小寶一個人成長了,家裏的情況卻還是這樣,
問題真的有解決嗎?還是重點其實不在於小寶家的問題有沒有獲得解決,
而只是在小寶有沒有長大,老實講我有點不確定;
名銓在戲中即使不見得稱得上是第二主角,卻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角色,
然而看到最後我真的覺得名銓是整部片最悲劇的角色,從頭到尾都非常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的就跟小寶成為好朋友,這點就算了,反正兩個人成為朋友不見得需要理由;
明明人緣不差(甚至可說是好),莫名其妙地下去射魚,同學還叫好,
結果莫名其妙地就被一個人丟在那邊(seriously?),然後莫名其妙地就死掉了,
結果除了那形式上的默哀之外,真正為他感到難過的卻只有小寶,
而且小寶還是個轉學來不到兩個月的學生,來安慰地居然還是也是同學的大熊,
奇怪了,難道跟名銓同班那麼久,班上同學都沒一個真的為他的死難過的人?
尤其那句「他是我的朋友,怎麼可能不難過」讓人有點驚愕,
讓人懷疑班上同學都不把名銓當朋友似的,不然怎麼好像一點也不難過;
自己暗戀的大熊,直到自己死了對方卻好像始終都不知道自己的心意,
連那個大熊面具送都沒送出去,大熊居然還把自已送的螳螂轉送給小寶,
也不知道到底是小學生真的本來就該那麼單純,大熊轉送螳螂只是為了安慰小寶,
大熊面具留給小寶作紀念也很值得還是怎樣,但至少名銓生前的願望沒一個有實現的,
我個人真的覺得他也太悲劇了一點,
另外他剛被救起來時鏡頭take到的那人一直重複大喊「名銓!」、
「叫救護車!」個人也覺得稍嫌冗長;
爺爺因為自己的老婆過世很久,活到這把年紀一定也有人生的體悟,這點我認同,
而且我很喜歡石頭象徵的意義跟最後小寶也把畫有名銓的石頭投進水中的設計,
但因為孫子的好朋友過世了,
就跟孫子說:「你要學會孤獨,因為沒有人能陪伴你一輩子。」我覺得也有點跳tone,
沒有人能陪伴你一輩子是個事實沒錯,可是這跟前面的「學習孤獨」又是兩回事,
你可以學習對人的生死坦然以對,但是不見得你就要學習怎麼當個孤獨的人,
而且講難聽點一個成人都不見得能對這種事泰然處之了,
跟一個小六升國一,同儕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的孩子講這種哲理,
不是說不對或不行,但也太沉重了點;
最後,其實我覺得「麻煩」這個詞的意思有很多,
有時候可以形容一件事很棘手,有時候也可以形容自己很厭煩,
或許小寶的爸媽把小孩托給爺爺是因為較偏向厭煩,
但最後在車上,爸爸說爺爺在住在家裡,很麻煩,我覺得又是較傾向於前者的意思,
我不知道這樣描寫的用意也是為了對比每個家庭的不同還是怎樣,
但至少我不覺得它只有唯一一種解讀的方式。
總歸來說,看完整部片,尤其是後半的部分,有種幻燈片的感覺,
每一個場景的描寫跟人物的感情演出的確都挺細膩的,
可是畫面與畫面、人物與人物間的連結與描述卻不是那麼強。
大約在後半之後,我還聽到坐我隔壁的一對情侶的男方說:「這真像人生劇場。」
離場時還有個媽媽跟自己的老公說:「這算是我進電影院看過最不好看的一部片了。」
也不知道這就是導演的用意還是習慣,
但如果今天整部片暑假作業關注的是一個都市小孩心境的轉變與成長,
我可能會寧可電影在小寶、名銓、大熊等主要人物上的描寫更細緻、更詳細一點,
而不是只是用一個個沒什麼敘事內容的短暫畫面與場景帶過,
反而使一部題材良好、演員素質佳的好片架構變得那麼鬆散,算是蠻可惜的。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Poppy
at 2013-12-12T23:39
at 2013-12-12T23:39

By Emily
at 2013-12-15T21:58
at 2013-12-15T21:58

By Skylar Davis
at 2013-12-16T10:36
at 2013-12-16T10:36
Related Posts
有雲霧效果的電影

By Catherine
at 2013-12-09T11:08
at 2013-12-09T11:08
換十二夜封面抽電影票

By Isla
at 2013-12-09T10:29
at 2013-12-09T10:29
龍騰的奧斯卡懷舊系列

By Kyle
at 2013-12-09T10:08
at 2013-12-09T10:08
2013英國獨立電影獎得獎名單

By Victoria
at 2013-12-09T07:59
at 2013-12-09T07:59
紐約線上影評人協會 得獎名單

By Yedda
at 2013-12-09T05:52
at 2013-12-09T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