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 電影
By Madame
at 2015-03-27T02:37
at 2015-03-27T02:37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好讀版:http://blog.roodo.com/hideforever/archives/42528277.html
聖史蒂芬(St. Stephen)是基督教第一位殉道者,
他是善者義人,但就這樣被仇視他的人栽贓,亂石
砸死。美國嬉皮樂團Grateful Dead以此寫了首同名
樂曲,曲調輕快得讓你聽不出和這樣的聖經故事有
什麼關聯。如果你知道上述這些的話,當你在「暗
黑冠軍路」(Foxcatcher)裡聽到〈St. Stephen〉
這首歌,會覺得頗值得玩味,除了歌詞「What wo-
uld be the answer to the answer man?」唱出弟
弟馬克當時的心情外,電影結束後回想起來,會覺
得就像在暗示哥哥戴夫的命運似的。
本片改編自一對從事摔角運動的兄弟和富商之間的
真實故事,哥哥戴夫和弟弟馬克分別由馬克魯法洛
(Mark Ruffalo)和查寧泰坦(Channing Tatum)
飾演,性情古怪的富商則由史提夫卡爾(Steve
Carell)演出,我們常在許多商業喜劇看到這三位
演員,對他們不算陌生,但本片讓我們重新認識了
他們,他們建構出的強大張力在平靜沉鬱的影片氛
圍中緊緊牽扯著,每一場戲都值得一看再看。
戴夫和馬克這對兄弟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在不同量
級雙雙奪得金牌,他們雖是兄弟,但性格相差挺大
,戴夫和每個人都處得挺好,沒什麼人會討厭他,
他懂得為人處事之道,結婚生子,有車有房,相較
之下一個人獨居的馬克就顯得孤單了些,他也不太
懂得怎樣和人打交道。好的導演不用太多旁白廢話
告訴觀眾角色是誰,他們的個性如何,導演班奈特
米勒(Bennett Miller)只靠一場戲就俐落交代這
對兄弟的個性,他們之間的關係,甚至更深沉複雜
的情結。
鏡頭來到兄弟倆的練習場。開始練習前,戴夫和一
群人聊得愉快,他們想找戴夫當教練,當戴夫介紹
他們給馬克時,馬克閃得遠遠的。送走這些人之後
,兩兄弟開始日常練習,他們自幼生在破碎家庭,
戴夫不但是教練陪練員,同時兄代母職照顧馬克長
大,他開始替馬克按摩暖身,邊噓寒問暖,問他最
近過得如何,接著是輕微的肢體碰撞,力道逐漸增
強,在這裡你會看到戴夫對馬克的耐心和關懷,也
會看見馬克想掙脫戴夫的潛意識表現在肢體動作上
,他用力地撞了戴夫的鼻子。接下來,電影又讓我
們看到戴夫的技高一籌,馬克的心有不甘。這場戲
我覺得和後來馬克在比賽敗北下場後鬧脾氣,戴夫
到休息間找他的畫面相呼應,此時恰好反了過來,
戴夫先賞了馬克一巴掌,然後將他抱在懷裡,鼓勵
他別自暴自棄。
戴夫對什麼場合都處得自在,馬克則相反,他唯一
適合出現的場合似乎是運動擂台,而且得是站在受
獎台上的那個英雄。這樣的他在現實生活中顯得格
格不入,畢竟這樣的榮耀時刻只是短暫的幾分鐘,
榮譽是恆久的沒錯,但無法帶進他的現實生活裡。
電影開場就讓我們看見馬克落寞心酸的一面,他掛
著金牌,對台下一臉懵懂的小學生演講,為的是微
薄的酬勞,微薄的酬勞也許令人心寒,但真正令人
傷感的是運動場上的榮光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落差。
富豪杜邦的來電就像是伯樂找上門一樣,他的家族
靠軍火發跡,成了美國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他延
攬馬克進自己的訓練隊,挹注大筆資金,提供最好
的生活和訓練條件,為的是要他在運動擂台上為國
爭光,而他本人掛名教練。這對馬克而言真是天賜
良機,不但有經濟奧援,杜邦的想法更與他十分接
近,很快他們成為朋友,杜邦帶他打進上流社會。
史提夫卡爾飾演的富豪杜邦除了戴上了假鼻子,向
我展示了驚人的易容變身術之外,他的心思也藏在
面具底下,沒向馬克說透。你很快會察覺杜邦要的
遠比單純的運動支持或愛國榮譽心還多,看到後來
,我們會發現這與他和母親的心結有很大的關聯,
母親花大錢養賽馬,他則投資在母親認為低俗的摔
角上,他向母親展示摔角場的戰功,同時又讓觀眾
覺得他其實與他的母親沒什麼兩樣,同樣是花錢就
能買到一切的心態。杜邦和馬克如此親近,會不會
是因為兩人如此相像所致呢?他們同樣在長者的羽
翼下無力動彈,然而杜邦又和母親的所作所為如此
相像,他自己有查覺到嗎?他就像「大國民」(C-
itizen Kane,1941)裡把自己鎖在豪華的仙納度
(Xanadu)的富豪凱恩,我們都在尋找他們的「玫
瑰花蕾」(Rosebud)。
得到贊助好消息的馬克沒想到這麼多,他當然想找
戴夫一起加入。回到這篇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那場戲
,背景音樂是〈St. Stephen〉,馬克帶著杜邦的
期望,就像帶著榮譽感和愛國心的使者闖入這場播
著嬉皮樂團演奏的祥和音樂的溫馨聚會裡。片中出
現的音樂並不多,但時常能點出主題,〈St. Ste-
phen〉如此,中間一段奪冠慶功宴響起大衛鮑伊(
David Bowie)的〈Fame〉也是,前者是暗示,後
者則明白揭露主旨,與最後格鬥擂台觀眾激情吶喊
著「美國」(U.S.A.)一樣諷刺得令人不敢直視。
本片和班奈特米勒上一部作品「魔球」(Moneyball
,2011)一樣,拍的都是運動,但講的一點都不是
運動本身的激勵人心,藉著這起真實事件,本片以
最平緩的口吻告訴我們美國夢的樣貌,它多麼令人
神往,而又多麼空虛。
--
http://blog.roodo.com/hideforever
--
聖史蒂芬(St. Stephen)是基督教第一位殉道者,
他是善者義人,但就這樣被仇視他的人栽贓,亂石
砸死。美國嬉皮樂團Grateful Dead以此寫了首同名
樂曲,曲調輕快得讓你聽不出和這樣的聖經故事有
什麼關聯。如果你知道上述這些的話,當你在「暗
黑冠軍路」(Foxcatcher)裡聽到〈St. Stephen〉
這首歌,會覺得頗值得玩味,除了歌詞「What wo-
uld be the answer to the answer man?」唱出弟
弟馬克當時的心情外,電影結束後回想起來,會覺
得就像在暗示哥哥戴夫的命運似的。
本片改編自一對從事摔角運動的兄弟和富商之間的
真實故事,哥哥戴夫和弟弟馬克分別由馬克魯法洛
(Mark Ruffalo)和查寧泰坦(Channing Tatum)
飾演,性情古怪的富商則由史提夫卡爾(Steve
Carell)演出,我們常在許多商業喜劇看到這三位
演員,對他們不算陌生,但本片讓我們重新認識了
他們,他們建構出的強大張力在平靜沉鬱的影片氛
圍中緊緊牽扯著,每一場戲都值得一看再看。
戴夫和馬克這對兄弟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在不同量
級雙雙奪得金牌,他們雖是兄弟,但性格相差挺大
,戴夫和每個人都處得挺好,沒什麼人會討厭他,
他懂得為人處事之道,結婚生子,有車有房,相較
之下一個人獨居的馬克就顯得孤單了些,他也不太
懂得怎樣和人打交道。好的導演不用太多旁白廢話
告訴觀眾角色是誰,他們的個性如何,導演班奈特
米勒(Bennett Miller)只靠一場戲就俐落交代這
對兄弟的個性,他們之間的關係,甚至更深沉複雜
的情結。
鏡頭來到兄弟倆的練習場。開始練習前,戴夫和一
群人聊得愉快,他們想找戴夫當教練,當戴夫介紹
他們給馬克時,馬克閃得遠遠的。送走這些人之後
,兩兄弟開始日常練習,他們自幼生在破碎家庭,
戴夫不但是教練陪練員,同時兄代母職照顧馬克長
大,他開始替馬克按摩暖身,邊噓寒問暖,問他最
近過得如何,接著是輕微的肢體碰撞,力道逐漸增
強,在這裡你會看到戴夫對馬克的耐心和關懷,也
會看見馬克想掙脫戴夫的潛意識表現在肢體動作上
,他用力地撞了戴夫的鼻子。接下來,電影又讓我
們看到戴夫的技高一籌,馬克的心有不甘。這場戲
我覺得和後來馬克在比賽敗北下場後鬧脾氣,戴夫
到休息間找他的畫面相呼應,此時恰好反了過來,
戴夫先賞了馬克一巴掌,然後將他抱在懷裡,鼓勵
他別自暴自棄。
戴夫對什麼場合都處得自在,馬克則相反,他唯一
適合出現的場合似乎是運動擂台,而且得是站在受
獎台上的那個英雄。這樣的他在現實生活中顯得格
格不入,畢竟這樣的榮耀時刻只是短暫的幾分鐘,
榮譽是恆久的沒錯,但無法帶進他的現實生活裡。
電影開場就讓我們看見馬克落寞心酸的一面,他掛
著金牌,對台下一臉懵懂的小學生演講,為的是微
薄的酬勞,微薄的酬勞也許令人心寒,但真正令人
傷感的是運動場上的榮光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落差。
富豪杜邦的來電就像是伯樂找上門一樣,他的家族
靠軍火發跡,成了美國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他延
攬馬克進自己的訓練隊,挹注大筆資金,提供最好
的生活和訓練條件,為的是要他在運動擂台上為國
爭光,而他本人掛名教練。這對馬克而言真是天賜
良機,不但有經濟奧援,杜邦的想法更與他十分接
近,很快他們成為朋友,杜邦帶他打進上流社會。
史提夫卡爾飾演的富豪杜邦除了戴上了假鼻子,向
我展示了驚人的易容變身術之外,他的心思也藏在
面具底下,沒向馬克說透。你很快會察覺杜邦要的
遠比單純的運動支持或愛國榮譽心還多,看到後來
,我們會發現這與他和母親的心結有很大的關聯,
母親花大錢養賽馬,他則投資在母親認為低俗的摔
角上,他向母親展示摔角場的戰功,同時又讓觀眾
覺得他其實與他的母親沒什麼兩樣,同樣是花錢就
能買到一切的心態。杜邦和馬克如此親近,會不會
是因為兩人如此相像所致呢?他們同樣在長者的羽
翼下無力動彈,然而杜邦又和母親的所作所為如此
相像,他自己有查覺到嗎?他就像「大國民」(C-
itizen Kane,1941)裡把自己鎖在豪華的仙納度
(Xanadu)的富豪凱恩,我們都在尋找他們的「玫
瑰花蕾」(Rosebud)。
得到贊助好消息的馬克沒想到這麼多,他當然想找
戴夫一起加入。回到這篇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那場戲
,背景音樂是〈St. Stephen〉,馬克帶著杜邦的
期望,就像帶著榮譽感和愛國心的使者闖入這場播
著嬉皮樂團演奏的祥和音樂的溫馨聚會裡。片中出
現的音樂並不多,但時常能點出主題,〈St. Ste-
phen〉如此,中間一段奪冠慶功宴響起大衛鮑伊(
David Bowie)的〈Fame〉也是,前者是暗示,後
者則明白揭露主旨,與最後格鬥擂台觀眾激情吶喊
著「美國」(U.S.A.)一樣諷刺得令人不敢直視。
本片和班奈特米勒上一部作品「魔球」(Moneyball
,2011)一樣,拍的都是運動,但講的一點都不是
運動本身的激勵人心,藉著這起真實事件,本片以
最平緩的口吻告訴我們美國夢的樣貌,它多麼令人
神往,而又多麼空虛。
--
http://blog.roodo.com/hideforever
--
All Comments
By Gary
at 2015-03-29T11:21
at 2015-03-29T11:21
By Olive
at 2015-03-30T17:53
at 2015-03-30T17:53
By Queena
at 2015-04-01T18:54
at 2015-04-01T18:54
By Delia
at 2015-04-02T01:19
at 2015-04-02T01:19
By Ethan
at 2015-04-05T14:13
at 2015-04-05T14:13
By Sarah
at 2015-04-05T23:43
at 2015-04-05T23:43
By Andrew
at 2015-04-06T05:53
at 2015-04-06T05:53
By Donna
at 2015-04-11T05:09
at 2015-04-11T05:09
By Hedwig
at 2015-04-15T15:45
at 2015-04-15T15:45
By Irma
at 2015-04-20T12:01
at 2015-04-20T12:01
By Hedwig
at 2015-04-25T01:51
at 2015-04-25T01:51
By Rosalind
at 2015-04-26T04:37
at 2015-04-26T04:37
By Charlotte
at 2015-04-29T03:29
at 2015-04-29T03:29
Related Posts
關於教練的電影
By Todd Johnson
at 2015-03-27T01:29
at 2015-03-27T01:29
讓人想起初戀會微笑回憶的片
By Ula
at 2015-03-27T00:54
at 2015-03-27T00:54
《技術者們》歐巴的心機復仇
By James
at 2015-03-27T00:46
at 2015-03-27T00:46
請問一部以女孩為主的勵志電影
By Thomas
at 2015-03-27T00:14
at 2015-03-27T00:14
仙履奇緣:為何這次不顛覆?
By Edward Lewis
at 2015-03-27T00:03
at 2015-03-27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