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獵人 OST - 電影配樂

By Gilbert
at 2006-02-14T14:25
at 2006-02-14T14:25
Table of Contents
極簡的影像與滿出來的音樂 - 最後的獵人Le Dernier Trappeur
全彩版http://blog.yam.com/beaux_tw
先從看過影片的《最後的獵人》談起。比《喜馬拉雅Hymalaya》
更為簡約的劇情,但令人驚嘆的極光與壯麗的洛磯山風光,依舊
叫人目不轉睛,而《最後的獵人》音樂也未喧賓奪主,一個琅琅
上口的主題旋律從頭變奏到尾,既不至於分散了觀影的注意力,
又維持了音樂氣氛的一致性,堪稱是安全方便的做法,值得慶幸
的是,這個主旋律更是「拔辣」地讓人百聽不厭,誰叫配樂者
Krishna Levy是個寫作旋律的高手呢?於是我也就不忍苛責,這
張僅有一個主題的專輯了。
只有一個主題的原聲帶好不好呢?《最後的獵人》採取變換樂器
組合與節奏的方式來變奏,第1軌「Generique Debut」小提琴刻
意枯索低調的拉法,搭配沈鬱的擊鼓,喚起悠遠而蒼涼的北地印
象,男聲在高潮處加入,豐富了主題的完整度;第2軌
「La Riviere」以仿二胡拉奏的小提琴為主軸,搭襯弦樂的長音
,北國秋水聽來清冷空靈。
Levy採用小型管絃樂團,光是節奏的變化,就足以摹寫出不同的
場景。第6軌「Premier Paysage D'ete」聽得出閒適的山林獵者
心情,而第4軌「Construction De La Maison」精神抖擻的節奏
讓我想起《少林足球》片頭,是這張配樂中少數令人情緒高昂的
片段,21軌「Voyage Vers Dawson」則生動地描繪出獵人諾曼駕
馭哈士奇狗狗雪橇,在冰天雪地的山林裡疾行的場景。
而不同的主奏樂器也為主題製造出不同的效果,第13軌
「Un Homme Et La Nature」的低音笛與人聲,聽來飽含自然的
祕密,第16軌的豎琴與雙長笛,營造出寒凍的冰晶世界,第15、
20軌的空心吉他,活潑地呈現狩獵生活的自由不羈,及與老獵友
把酒言歡的溫暖氣息;19軌的法國號則是嚴峻的暴風雪,如果說
這張把主題寫了23次的配樂有什麼參考價值,節奏與樂器的變化
的確值得一聽。
老實說,這部淡極而有味的電影實在不需要這麼多音樂來搭配。
以獵人諾曼蓋房子的場景與所對應的音樂為例,固然襯托出勤奮
工作進展快速的興奮感,但對應影片所傳達的天人合一的恬澹氣
氛,似乎有些過火;此外,同一個主題聽個23次,實在很難給予
這張配樂高度的評價。
《最後的獵人》配樂者Krishna Levy最叫人熟知的作品是《八美
圖8 Femmes》,儘管他在97年曾以《Artemisia》配樂入圍金球獎
,但似乎沒什麼人聽過他,他在《八美圖》裡寫了唯一一首的唯
美主題,之後邀約不斷,只不過這些電影幾乎都沒有在台灣上映
,更遑論出版OST,法國小廠Amelie aime cinema出版的
《Au bout du monde a gauche》,是他在《八美圖》與《最後的
獵人》之外,唯一可以找到的配樂出版。如果Levy能夠在寫作美
麗旋律之外,進而探索更複雜的結構,精心安排音樂與影像的對
話與對比,其職業生涯應可更上一層樓。
--
And in the dark times, Will there be singing?
There will be singing. About the dark times.
--Bert Brecht
http://soundtrack.evenrain.net/phpBB2/index.php
soundtrack weekly http://blog.yam.com/beaux_tw
--
全彩版http://blog.yam.com/beaux_tw
先從看過影片的《最後的獵人》談起。比《喜馬拉雅Hymalaya》
更為簡約的劇情,但令人驚嘆的極光與壯麗的洛磯山風光,依舊
叫人目不轉睛,而《最後的獵人》音樂也未喧賓奪主,一個琅琅
上口的主題旋律從頭變奏到尾,既不至於分散了觀影的注意力,
又維持了音樂氣氛的一致性,堪稱是安全方便的做法,值得慶幸
的是,這個主旋律更是「拔辣」地讓人百聽不厭,誰叫配樂者
Krishna Levy是個寫作旋律的高手呢?於是我也就不忍苛責,這
張僅有一個主題的專輯了。
只有一個主題的原聲帶好不好呢?《最後的獵人》採取變換樂器
組合與節奏的方式來變奏,第1軌「Generique Debut」小提琴刻
意枯索低調的拉法,搭配沈鬱的擊鼓,喚起悠遠而蒼涼的北地印
象,男聲在高潮處加入,豐富了主題的完整度;第2軌
「La Riviere」以仿二胡拉奏的小提琴為主軸,搭襯弦樂的長音
,北國秋水聽來清冷空靈。
Levy採用小型管絃樂團,光是節奏的變化,就足以摹寫出不同的
場景。第6軌「Premier Paysage D'ete」聽得出閒適的山林獵者
心情,而第4軌「Construction De La Maison」精神抖擻的節奏
讓我想起《少林足球》片頭,是這張配樂中少數令人情緒高昂的
片段,21軌「Voyage Vers Dawson」則生動地描繪出獵人諾曼駕
馭哈士奇狗狗雪橇,在冰天雪地的山林裡疾行的場景。
而不同的主奏樂器也為主題製造出不同的效果,第13軌
「Un Homme Et La Nature」的低音笛與人聲,聽來飽含自然的
祕密,第16軌的豎琴與雙長笛,營造出寒凍的冰晶世界,第15、
20軌的空心吉他,活潑地呈現狩獵生活的自由不羈,及與老獵友
把酒言歡的溫暖氣息;19軌的法國號則是嚴峻的暴風雪,如果說
這張把主題寫了23次的配樂有什麼參考價值,節奏與樂器的變化
的確值得一聽。
老實說,這部淡極而有味的電影實在不需要這麼多音樂來搭配。
以獵人諾曼蓋房子的場景與所對應的音樂為例,固然襯托出勤奮
工作進展快速的興奮感,但對應影片所傳達的天人合一的恬澹氣
氛,似乎有些過火;此外,同一個主題聽個23次,實在很難給予
這張配樂高度的評價。
《最後的獵人》配樂者Krishna Levy最叫人熟知的作品是《八美
圖8 Femmes》,儘管他在97年曾以《Artemisia》配樂入圍金球獎
,但似乎沒什麼人聽過他,他在《八美圖》裡寫了唯一一首的唯
美主題,之後邀約不斷,只不過這些電影幾乎都沒有在台灣上映
,更遑論出版OST,法國小廠Amelie aime cinema出版的
《Au bout du monde a gauche》,是他在《八美圖》與《最後的
獵人》之外,唯一可以找到的配樂出版。如果Levy能夠在寫作美
麗旋律之外,進而探索更複雜的結構,精心安排音樂與影像的對
話與對比,其職業生涯應可更上一層樓。
--
And in the dark times, Will there be singing?
There will be singing. About the dark times.
--Bert Brecht
http://soundtrack.evenrain.net/phpBB2/index.php
soundtrack weekly http://blog.yam.com/beaux_tw
--
Tags:
電影配樂
All Comments

By Suhail Hany
at 2006-02-14T18:02
at 2006-02-14T18:02

By Jake
at 2006-02-16T01:39
at 2006-02-16T01:39

By Margaret
at 2006-02-20T10:47
at 2006-02-20T10:47

By Belly
at 2006-02-21T03:05
at 2006-02-21T03:05

By Ivy
at 2006-02-24T12:47
at 2006-02-24T12:47
Related Posts
關於傲慢與偏見的電影原聲帶

By Olive
at 2006-02-14T10:25
at 2006-02-14T10:25
復仇三部曲:原罪犯

By Bennie
at 2006-02-13T12:38
at 2006-02-13T12:38
愛是您愛是我

By Hardy
at 2006-02-12T23:40
at 2006-02-12T23:40
原聲帶到底是....

By Jake
at 2006-02-12T03:07
at 2006-02-12T03:07
翻滾吧男孩

By Hedwig
at 2006-02-12T01:18
at 2006-02-12T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