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下重本!拍攝技術超越《阿凡達》續集 - 電影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04-29T19:14
at 2015-04-29T19:14
Table of Contents
風傳媒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7458
李安新片下重本!拍攝技術超越《阿凡達》續集
李安備受矚目的執導新片《半場無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改編自班.方登(Ben Fountain)的同名小說,還未上映
就被譽為是2017年角逐奧斯卡獎的強作,目前已在美國喬治亞州正式開拍。
隨著前置作業緊鑼密鼓的展開,演員陣容也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除了起用新人喬艾爾文(Joe Alwyn)擔當男主角引發話題,
陸續加入的演員陣容也非常強大,目前馮迪索(Vin Diesel)、
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克里斯塔克(Chris Tucker)、
史提夫馬丁(Steve Martin)、蓋瑞特荷德倫(Garrett Hedlund)都已確定出演。
李安22日更宣布要突破業界規格,全片以每秒120個畫面進行拍攝。
一般電影的1秒是由24個畫面組成,彼德傑克森(Peter Jackson)執導的
《哈比人三部曲》則是以每秒48個畫面進行拍攝,日前傳出詹姆斯卡麥隆
(James Cameron)希望以每秒48~60個畫面拍攝《阿凡達》續集,
而李安宣布用每秒120個畫面進行拍攝,一舉超越所有電影,
《半場無戰事》將成為史上最清晰的3D大片。
《半場無戰事》被英國BBC評選為本世紀最棒的十二本小說之一,
故事描述19歲的大兵比利,在伊拉克一場激烈的戰爭中生還,
畫面恰巧被新聞媒體捕捉。比利回國後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英雄,
展開9天的虛偽的榮耀之旅。在這場際遇中,作者班‧方登帶著讀者
透過比利的雙眼,面對這個比戰場還恐怖的世界。
要想讓你的計畫成真,你得先說服大家計畫真的在進行,
而且你一開始就要相信自己可以蓋空中樓閣,你的建材
是言不由衷、是膨風、是推諉、是術語,是睜眼說瞎話。
換句話說,你就是個騙子。倒不是說比利因此看不起亞伯特。
只是這過程好像有很大的空間讓人理所當然變節背信,
人人都預設對方講的不是真話,等鬼扯淡累積到某種可觀的程度,
整個崩盤之後,大家才會坦誠以對。也就是,不再扯謊。
某種真實的成分,要費心經營才能出現。
這一段寫的是好萊塢,在那個世界裡,只要你相信,糞也能煉成金。
我們同樣可以用這段文字,形容媒體報導如何把美國一路送進伊拉克。
班‧方登以過人文采(是的,倘若美國當今文壇有過人之才,
他絕對名列其中)赤裸裸揭露權力如何在國與國、人與人,
乃至各人內心之間運作。如今很多美國人已經明白,
布希政府唬弄了全國上下才打了這場仗,全體國民偏偏甘願加入這場騙局。
《半場無戰事》的成就,不僅在於揭露這椿騙局無處不在的亂象,
更暴露出當人類對未來充滿疑慮時,非常容易被這種騙術洗腦的傾向
──是我們「想要」相信我們的軍人是英雄,相信打仗的理由很充分,動機很純潔。
-安東尼‧馬拉
這就是《半場無戰事》真正探討的主題。
當初許多支持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消息來源都是小布希政府,
政府隨後再利用媒體報導,重申入侵伊拉克師出有名,
藉此煽動、獲得更多人的支持,以取得民意基礎。
只需把誤導的訊息不斷重複播送,錯的也就變成真的了。
這樣的現象,你是不是覺得在台灣也如出一轍呢?
作家安東尼‧馬拉(Anthony Marra)說:
「這正是本書所意欲呈現,當新聞變成娛樂後必然的結局。」
掌控敘事是為了在當下書寫歷史。倘若真如莎士比亞所說,
世界像個舞台,我們都是舞台上的演員。如此,掌控了敘事,
也就掌控了我們的命運。美國近代史上,目中無人、恣意玩弄媒體與民意,
害他人賠上性命的活教材,應首推美國走向伊拉克戰爭之途的過程。
這就是《半場無戰事》真正探討的主題,本書也因此超越戰爭文學,
一如強納森‧法蘭岑的作品,是一部探討美國當代生活和社會問題的小說。
作者班.方登借用媒體所報導,B班小隊在伊拉克的關鍵戰役來開展故事。
當時福斯新聞臺的隨隊記者拍下了整個經過,在電視加網路強力放送下
(加上國人早已對伊拉克戰場捷報望眼欲穿),B班一夕之間成為全美名人。
福斯新聞臺的觀眾(此族群常把「愛國主義」當成「保守主義」,
兩者還可互換)從B班的英勇故事接收了二手觀點,
不僅再次驗證他們原本就堅信「美國最好最棒」的「美國例外主義」,
更強化了對穆斯林恐怖分子根深柢固的恐懼。
書中這場戰役只在比利破碎又片斷的傷痛回憶中忽隱忽現,
讀者始終無法瞭解事情全貌。於是我們和B班人一樣,
亟欲在班‧方登巧思獨具的字裡行間,用他聲光畫面俱足的敘述,
填補這段混沌未明又倏忽即逝的真相。
- 安東尼‧馬拉
--
李安新片下重本!拍攝技術超越《阿凡達》續集
李安備受矚目的執導新片《半場無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改編自班.方登(Ben Fountain)的同名小說,還未上映
就被譽為是2017年角逐奧斯卡獎的強作,目前已在美國喬治亞州正式開拍。
隨著前置作業緊鑼密鼓的展開,演員陣容也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除了起用新人喬艾爾文(Joe Alwyn)擔當男主角引發話題,
陸續加入的演員陣容也非常強大,目前馮迪索(Vin Diesel)、
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克里斯塔克(Chris Tucker)、
史提夫馬丁(Steve Martin)、蓋瑞特荷德倫(Garrett Hedlund)都已確定出演。
李安22日更宣布要突破業界規格,全片以每秒120個畫面進行拍攝。
一般電影的1秒是由24個畫面組成,彼德傑克森(Peter Jackson)執導的
《哈比人三部曲》則是以每秒48個畫面進行拍攝,日前傳出詹姆斯卡麥隆
(James Cameron)希望以每秒48~60個畫面拍攝《阿凡達》續集,
而李安宣布用每秒120個畫面進行拍攝,一舉超越所有電影,
《半場無戰事》將成為史上最清晰的3D大片。
《半場無戰事》被英國BBC評選為本世紀最棒的十二本小說之一,
故事描述19歲的大兵比利,在伊拉克一場激烈的戰爭中生還,
畫面恰巧被新聞媒體捕捉。比利回國後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英雄,
展開9天的虛偽的榮耀之旅。在這場際遇中,作者班‧方登帶著讀者
透過比利的雙眼,面對這個比戰場還恐怖的世界。
要想讓你的計畫成真,你得先說服大家計畫真的在進行,
而且你一開始就要相信自己可以蓋空中樓閣,你的建材
是言不由衷、是膨風、是推諉、是術語,是睜眼說瞎話。
換句話說,你就是個騙子。倒不是說比利因此看不起亞伯特。
只是這過程好像有很大的空間讓人理所當然變節背信,
人人都預設對方講的不是真話,等鬼扯淡累積到某種可觀的程度,
整個崩盤之後,大家才會坦誠以對。也就是,不再扯謊。
某種真實的成分,要費心經營才能出現。
這一段寫的是好萊塢,在那個世界裡,只要你相信,糞也能煉成金。
我們同樣可以用這段文字,形容媒體報導如何把美國一路送進伊拉克。
班‧方登以過人文采(是的,倘若美國當今文壇有過人之才,
他絕對名列其中)赤裸裸揭露權力如何在國與國、人與人,
乃至各人內心之間運作。如今很多美國人已經明白,
布希政府唬弄了全國上下才打了這場仗,全體國民偏偏甘願加入這場騙局。
《半場無戰事》的成就,不僅在於揭露這椿騙局無處不在的亂象,
更暴露出當人類對未來充滿疑慮時,非常容易被這種騙術洗腦的傾向
──是我們「想要」相信我們的軍人是英雄,相信打仗的理由很充分,動機很純潔。
-安東尼‧馬拉
這就是《半場無戰事》真正探討的主題。
當初許多支持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消息來源都是小布希政府,
政府隨後再利用媒體報導,重申入侵伊拉克師出有名,
藉此煽動、獲得更多人的支持,以取得民意基礎。
只需把誤導的訊息不斷重複播送,錯的也就變成真的了。
這樣的現象,你是不是覺得在台灣也如出一轍呢?
作家安東尼‧馬拉(Anthony Marra)說:
「這正是本書所意欲呈現,當新聞變成娛樂後必然的結局。」
掌控敘事是為了在當下書寫歷史。倘若真如莎士比亞所說,
世界像個舞台,我們都是舞台上的演員。如此,掌控了敘事,
也就掌控了我們的命運。美國近代史上,目中無人、恣意玩弄媒體與民意,
害他人賠上性命的活教材,應首推美國走向伊拉克戰爭之途的過程。
這就是《半場無戰事》真正探討的主題,本書也因此超越戰爭文學,
一如強納森‧法蘭岑的作品,是一部探討美國當代生活和社會問題的小說。
作者班.方登借用媒體所報導,B班小隊在伊拉克的關鍵戰役來開展故事。
當時福斯新聞臺的隨隊記者拍下了整個經過,在電視加網路強力放送下
(加上國人早已對伊拉克戰場捷報望眼欲穿),B班一夕之間成為全美名人。
福斯新聞臺的觀眾(此族群常把「愛國主義」當成「保守主義」,
兩者還可互換)從B班的英勇故事接收了二手觀點,
不僅再次驗證他們原本就堅信「美國最好最棒」的「美國例外主義」,
更強化了對穆斯林恐怖分子根深柢固的恐懼。
書中這場戰役只在比利破碎又片斷的傷痛回憶中忽隱忽現,
讀者始終無法瞭解事情全貌。於是我們和B班人一樣,
亟欲在班‧方登巧思獨具的字裡行間,用他聲光畫面俱足的敘述,
填補這段混沌未明又倏忽即逝的真相。
- 安東尼‧馬拉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Emma
at 2015-05-02T03:47
at 2015-05-02T03:47

By Iris
at 2015-05-06T19:09
at 2015-05-06T19:09

By Delia
at 2015-05-09T19:16
at 2015-05-09T19:16

By Hardy
at 2015-05-13T20:54
at 2015-05-13T20:54

By Yuri
at 2015-05-17T10:39
at 2015-05-17T10:39

By Sarah
at 2015-05-21T07:14
at 2015-05-21T07:14

By Heather
at 2015-05-24T22:58
at 2015-05-24T22:58

By Rebecca
at 2015-05-27T16:27
at 2015-05-27T16:27

By Tracy
at 2015-05-31T15:33
at 2015-05-31T15:33

By Hedy
at 2015-06-02T07:54
at 2015-06-02T07:54

By Ophelia
at 2015-06-02T10:06
at 2015-06-02T10:06

By Elizabeth
at 2015-06-06T05:25
at 2015-06-06T05:25

By David
at 2015-06-11T00:32
at 2015-06-11T00:32

By Jack
at 2015-06-14T02:41
at 2015-06-14T02:41

By Delia
at 2015-06-14T11:24
at 2015-06-14T11:24

By Tom
at 2015-06-15T04:36
at 2015-06-15T04:36

By Olive
at 2015-06-15T08:34
at 2015-06-15T08:34

By Olivia
at 2015-06-15T10:19
at 2015-06-15T10:19

By Selena
at 2015-06-20T03:49
at 2015-06-20T03:49

By James
at 2015-06-22T21:27
at 2015-06-22T21:27
Related Posts
超好雷的復2 & 不知所謂的玩命7

By Annie
at 2015-04-29T18:07
at 2015-04-29T18:07
誠實預告:綠巨人浩克2003

By Rosalind
at 2015-04-29T18:02
at 2015-04-29T18:02
《生命騎士》,一路上有你。

By Jacob
at 2015-04-29T18:01
at 2015-04-29T18:01
為什麼有人覺得黑暗騎士無聊

By Aaliyah
at 2015-04-29T17:03
at 2015-04-29T17:03
《阿凡達》可能會有四部續集!?

By Hedwig
at 2015-04-29T16:49
at 2015-04-29T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