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肆虐,遺憾四濺:《殭屍有情天》 - 藝術電影

By Rachel
at 2010-04-19T11:46
at 2010-04-19T11:46
Table of Contents
開場的動畫引介頗為有趣,扼要地帶觀眾快速進入殭屍從何而來的出發點。
【夾縫之間】
在第一位感染者的房間裡,導演刻意隱去病毒源的形象,亦如施打疫苗後的無端變
種。藏匿於熟悉的空間中逼近自己,始料未及的反覆侵襲,看不見的恐懼對比病變
後的興奮狂噬。
作為電影的第一段故事,相當稱職也成功吸睛,如同《駭人怪物》、《科洛弗檔案》
的開場,將怪物的真面目約略帶過,吊人胃口地營造出神秘感。不論是場面調度的
技巧又或是氣氛上的掌握,純熟得令人緊繃投入,以致於在結束時意猶未盡,暗自
在心中驚呼:「蛤,沒囉?」
【亡命天涯】
共患難的景況不禁聯想起《蝙蝠‧血色情慾》的同歸於盡,只是這對男女主角並沒
有那部片結局的拉拉扯扯,而是展現了戀人生死與共的動人情操。
對於希望的殞落與絕望的轉念,導演精準地將幽默的氣氛置入原先悲哀的場面,收
尾的刻意浪漫,滿溢熱戀中的情侶那濃得化不開的「只有彼此」,至死不渝的約定
在這動盪的社會,宛如戰亂中的生離死別,遺憾和無奈的情感同樣強烈。
【切骨之愛】
整部片最催淚的一段,親情的刻劃在這矛盾的世界中,顯得彌足珍貴。好像每一部
殭屍片都會來一下這樣的內心天人交戰──快殺它!它已經不是你認識的那個「人」
了。左右為難的心軟拔河在此類型的片裡比比皆是,然而這一段卻展現了不同於其
他作品的真摯細膩。
全然不假思索地賣命照料,任憑對方的臉和全身是這樣讓人畏懼陌生。三位演員都
有舉足輕重的精湛發揮,眼淚柔化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失控慘狀,犧牲奉獻的親情在
這怪異的情節中,頓時合理化地感染觀眾的情緒。
【解藥時代】
從嗜血到嗜財,諷刺人類都已在生死交關的急迫中,還要為了金錢爭個你死我活。
毒品與解藥的沉癮和救贖,一針見血地大膽假設殭屍社會的可能性發展,揭露唯利
是圖的人性黑暗面。
只可惜著墨過多的暴力場面有些混亂,讓觀影的人頻頻陷入隱諱的大亂鬥中,一頭
霧水地想像著現況的激烈。
【之後:對不起】
復仇的題材在韓國片中,總有相當高明且充滿創意的手段,這一段進一步追蹤事過
境遷的後續效應──家破人亡的背後深藏多少辛酸血淚!
巧妙地陳述殭屍與罹難者家屬的心聲:如影隨形的罪惡感幻化為夢魘纏身、補刀連
連仍洩不盡父母雙亡的深仇大恨。突如其來的強盜更將衝突推向高潮,雖然收尾的
走勢有些俗套,但三位演員僵持不下的自我意識交火,相當有趣令人玩味。
當生存下來成為人類最大的危機,冷血的撲殺似乎也不再自私極端,矛頭於是又指
向政府殘暴的格殺命令。整部電影幾乎不去強調殭屍泯滅人性的行為,反而指責政
府不人道的思維──渴望被傾聽的人民卻與政府有著深厚的隔閡,盼被真誠關懷的
心聲早已不言而喻。
【止痛藥】
總覺得末段的謝幕有點畫蛇添足,甚至阻斷了上一段淡淡的餘韻。或許是要生動地
藉此比喻編劇、電影工作者與時間賽跑的戰戰兢兢,但倒不至於這樣驚悚危急吧!
也許是近年來突飛猛進的南韓電影太讓人驚豔,導致對這部由四位導演合力完成的
殭屍電影期待太高,於是看完有些失落,未如預想中那樣精彩。
結構相當完整,娓娓道來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每一段都如小品般充滿個人風格,
雖然完成度都算高,但可惜就是少了那麼些張力,畫面設計也不像其他韓片那樣充
滿巧思,讓人看完後未能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精采度稍嫌不足。
--
沉迷於電癮 http://www.wretch.cc/blog/oshima
--
※ 編輯: fred1010 來自: 140.118.202.237 (04/19 11:47)
【夾縫之間】
在第一位感染者的房間裡,導演刻意隱去病毒源的形象,亦如施打疫苗後的無端變
種。藏匿於熟悉的空間中逼近自己,始料未及的反覆侵襲,看不見的恐懼對比病變
後的興奮狂噬。
作為電影的第一段故事,相當稱職也成功吸睛,如同《駭人怪物》、《科洛弗檔案》
的開場,將怪物的真面目約略帶過,吊人胃口地營造出神秘感。不論是場面調度的
技巧又或是氣氛上的掌握,純熟得令人緊繃投入,以致於在結束時意猶未盡,暗自
在心中驚呼:「蛤,沒囉?」
【亡命天涯】
共患難的景況不禁聯想起《蝙蝠‧血色情慾》的同歸於盡,只是這對男女主角並沒
有那部片結局的拉拉扯扯,而是展現了戀人生死與共的動人情操。
對於希望的殞落與絕望的轉念,導演精準地將幽默的氣氛置入原先悲哀的場面,收
尾的刻意浪漫,滿溢熱戀中的情侶那濃得化不開的「只有彼此」,至死不渝的約定
在這動盪的社會,宛如戰亂中的生離死別,遺憾和無奈的情感同樣強烈。
【切骨之愛】
整部片最催淚的一段,親情的刻劃在這矛盾的世界中,顯得彌足珍貴。好像每一部
殭屍片都會來一下這樣的內心天人交戰──快殺它!它已經不是你認識的那個「人」
了。左右為難的心軟拔河在此類型的片裡比比皆是,然而這一段卻展現了不同於其
他作品的真摯細膩。
全然不假思索地賣命照料,任憑對方的臉和全身是這樣讓人畏懼陌生。三位演員都
有舉足輕重的精湛發揮,眼淚柔化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失控慘狀,犧牲奉獻的親情在
這怪異的情節中,頓時合理化地感染觀眾的情緒。
【解藥時代】
從嗜血到嗜財,諷刺人類都已在生死交關的急迫中,還要為了金錢爭個你死我活。
毒品與解藥的沉癮和救贖,一針見血地大膽假設殭屍社會的可能性發展,揭露唯利
是圖的人性黑暗面。
只可惜著墨過多的暴力場面有些混亂,讓觀影的人頻頻陷入隱諱的大亂鬥中,一頭
霧水地想像著現況的激烈。
【之後:對不起】
復仇的題材在韓國片中,總有相當高明且充滿創意的手段,這一段進一步追蹤事過
境遷的後續效應──家破人亡的背後深藏多少辛酸血淚!
巧妙地陳述殭屍與罹難者家屬的心聲:如影隨形的罪惡感幻化為夢魘纏身、補刀連
連仍洩不盡父母雙亡的深仇大恨。突如其來的強盜更將衝突推向高潮,雖然收尾的
走勢有些俗套,但三位演員僵持不下的自我意識交火,相當有趣令人玩味。
當生存下來成為人類最大的危機,冷血的撲殺似乎也不再自私極端,矛頭於是又指
向政府殘暴的格殺命令。整部電影幾乎不去強調殭屍泯滅人性的行為,反而指責政
府不人道的思維──渴望被傾聽的人民卻與政府有著深厚的隔閡,盼被真誠關懷的
心聲早已不言而喻。
【止痛藥】
總覺得末段的謝幕有點畫蛇添足,甚至阻斷了上一段淡淡的餘韻。或許是要生動地
藉此比喻編劇、電影工作者與時間賽跑的戰戰兢兢,但倒不至於這樣驚悚危急吧!
也許是近年來突飛猛進的南韓電影太讓人驚豔,導致對這部由四位導演合力完成的
殭屍電影期待太高,於是看完有些失落,未如預想中那樣精彩。
結構相當完整,娓娓道來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每一段都如小品般充滿個人風格,
雖然完成度都算高,但可惜就是少了那麼些張力,畫面設計也不像其他韓片那樣充
滿巧思,讓人看完後未能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精采度稍嫌不足。
--
沉迷於電癮 http://www.wretch.cc/blog/oshima
--
※ 編輯: fred1010 來自: 140.118.202.237 (04/19 11:47)
推 Aqoo:我想第一段跟最後一段拿掉,電影整體會更好 60.251.71.41 04/19 16:31
推 FukadaKyoko:同意樓上~另外感謝原PO分享心得!! 123.193.2.220 04/20 01:27
→ fred1010:我反而比較希望解藥時代和止痛藥消失哈哈 140.118.107.29 04/20 18:55
推 FukadaKyoko:那我可以希望夾縫 解藥 止痛藥都消失 163.29.35.147 04/21 16:43
→ FukadaKyoko:嗎? = = 163.29.35.147 04/21 16:43
→ fred1010:夾縫還滿有趣的啊 哈哈140.118.222.119 04/21 21:02
推 jinroh:止痛藥的意思是指那位編劇必須要在自己僵218.160.153.121 04/22 02:17
→ jinroh:屍化之前寫完劇本的樣子218.160.153.121 04/22 02:18
Tags:
藝術電影
All Comments

By Ida
at 2010-04-21T19:37
at 2010-04-21T19:37

By Delia
at 2010-04-21T21:08
at 2010-04-21T21:0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0-04-23T12:00
at 2010-04-23T12:00

By Emily
at 2010-04-24T19:48
at 2010-04-24T19:48

By Charlotte
at 2010-04-27T08:04
at 2010-04-27T08:04

By Mia
at 2010-05-02T02:06
at 2010-05-02T02:06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5-05T19:54
at 2010-05-05T19:54
Related Posts
光點台北本週上映《我孩子們的爸爸》

By Andrew
at 2010-04-16T16:14
at 2010-04-16T16:14
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16部影片角逐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04-16T10:49
at 2010-04-16T10:49
金馬奇幻影展[瘋狂范特西] 七部短片心得分享

By Hedda
at 2010-04-16T01:04
at 2010-04-16T01:04
台北LIVE!台北主題獎徵件開始

By Isabella
at 2010-04-16T00:46
at 2010-04-16T00:46
第63屆坎城影展競賽片名單

By Una
at 2010-04-15T22:29
at 2010-04-15T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