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來樂愛你:老派眷戀的兇殘輓歌 - 電影

By Harry
at 2017-01-21T01:16
at 2017-01-21T01:16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版請見: https://www.viewmovie.tw/news/1053
看到片終的字幕出現,「好萊塢出品」在螢幕右下角浮現,觀眾紛紛帶著滿足的神情離座
,我跟香南君卻坐在椅子上,完全不能動彈。過了一陣,我終於長長地吐出一口氣,說:
「老天爺,這也太狠戾兇殘了吧!辣手冷冽,導演這次真的不給觀眾活路哪。」
「沒錯,我本來以為是我太過憤世嫉俗。但是如果覺得這部電影是純粹談論夢想與愛情的
電影,就太掉以輕心了。」香南君說。
我們交換了一個眼神,確認了彼此在《La La Land》看見的是同樣的東西。藏在懷舊氛圍
裡的故事之後,真的不是粉紅色夢幻泡影,而是更加冷冽清明的琉璃。那果然是拍出《進
擊的鼓手》的鬼才導演能夠祭起的一場神乎其技的進擊。差別只在於,上一部《進擊的鼓
手》,導演用指揮與鼓手,展現了一次控制主權的攻防對戰;在《La La Land》,則是導
演/編劇達米恩查澤雷向觀眾展現如何棉裡藏針,溫柔而兇殘地控制觀眾,讓他們懷抱著
棉花糖式的妄想,出了電影院卻坐上了人生的電椅。
靈光的詐術
先別急著反對,聽我說下去。我完全承認,《La La Land》是近幾年看到好到讓人髮指的
作品。這一部電影,如果單純地作為「在夢想與現實拉鋸的男女主角在戀愛與人生中的抉
擇」,也是能夠成立的。但是,在感動慢慢消褪之後,我想問各位一個問題:
「你覺得這樣的故事,真實嗎?」
不,其實並不真實,而且那些虛偽,絕對是導演刻意的。仔細想想,在歡鬧喧騰,那場結
合多元種族,擁有佛朗明哥、街舞、滑板等不同展演方式的歌舞開場後,這一部作品就已
經被定調成致敬舊日時光的世界,所以就算衣著裝潢都停留在復古情調,人們溝通的方式
卻是使用智慧型手機,也不至於讓人起疑。──畢竟我們都能夠容許人物在正常對話的當
下,就突然唱起歌來,跳起舞來,所以再怎麼不合常情,也就像是接受美少女變身一樣的
不以為意呀。
更進一步說,在精巧而優雅的歌舞劇穿插,以及優秀的光影鏡位所構成的精準節奏下,光
顧著接收鮮明多彩的畫面與情感渲染極為強烈的主題音樂變奏,就已經讓觀眾目不暇給。
對於這一個幾乎每一個劇情轉折與人物對白,都遵循舊式套路的故事,我們並不會多生疑
心,反而能說服自己,那可能正是從以前到現在,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生難題。
這是我所見過,最靈光的詐術。
得先好好解釋,為何這是導演設計好的靈光詐術,再來說明,這充滿靈光的想像,骨子裡
深切的原因才行。讓我們話說從頭,從電影標題《La La Land》開始吧。
老哏大集合的幻境之地
中文片名就暫且不管了。《La La Land》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當然那是洛杉磯的暱稱,但
是從urbandictionary這個美式俚俗語共同協作平台中,可以找出「La La Land」的其他
語義。一個流行俚俗詞如「La La Land」可以由不同的編撰者釋義,網友則投票選出最符
合語義的回答。在網站中,最新的一則解釋是:
指LA(洛杉磯),好萊塢,或是現實脫節的世界,只具夢境、幻想以及瑣碎輕率的努力。
https://goo.gl/asQw8p
是的,不要被「樂來樂愛你」這一個中文譯名迷惑,仔細想想,導演已經把提示放在電影
的標題了。這自然不會只是捕風捉影的藍色窗簾而已。雖然導演設計的白日夢十分精巧,
但其實有許多疑點,讓觀眾在觀賞時,也多了幾分疑心:
例如,藉由精巧的演唱、配樂,與明快的節奏,讓我們忘記,《La La Land》的劇情走向
簡直就像是女主角蜜亞(艾瑪史東 飾)姊妹淘所唱出的「好萊塢的老梗大集合」。她用的
這一個字「cliché」完全能夠說明這一部電影意圖呈現的氛圍。幾乎每個劇情過場:蜜
亞與男主角賽巴斯汀(雷恩葛斯林 飾)一開始的不愉快邂逅;蜜亞拋棄了多金的男友奔赴
賽巴斯汀的老派約會之必要;蜜亞的演藝事業受挫,與拋棄夢想的賽巴斯汀日漸齟齬,甚
至連最後的兩人分道揚鑣再度相逢,全都那麼的典型,那麼可被預期。那就是在言情小說
或是浪漫電影中出現的套路。
平面人物的輕薄夢想
在角色設計方面,蜜亞與賽巴斯汀也毫不意外的平板。在現在的電影中,其實已經很少見
到這種每一個主要角色都只具有一種單面性格的扁平人物了。總是為了夢想努力掙扎受挫
的角色,我們早已看得太多太多,但導演毫不猶豫的──寫出現在也還難以判斷到底是正
是邪的指揮與鼓手的《進擊的鼓手》導演──讓蜜亞與賽巴斯汀的行為舉措展現不出任何
行為的深度。蜜亞與賽巴斯汀的行為舉止,只是兩個單一性人格在一個套路故事中的演繹
,而那是導演刻意展現的:
在《La La Land》中,我們完全看不到蜜亞與賽巴斯汀為了他們所謂的「夢想」,究竟努
力了什麼。例如蜜亞除了試鏡的受挫之外,別無與演戲有關的排練與歷練,甚至蜜亞撰寫
她的劇本時,導演也僅是特寫了她所撰寫劇本中的一句「真的嗎?」更別說她的獨幕劇,
從主題猜想,根本就只是告別故鄉的自傳式展演而已。那種從劇名就註定失敗的劇本,大
概每一個戲劇新手,都曾妄想嘗試過。
如果要增添血肉,一個曾經寫出鼓手以瘋魔般執著練到手指出血劇情的導演,絕對會展現
蜜亞為了演戲的苦練,絕對會的。但導演沒有,就是沒有。就連改變蜜亞人生的那一次試
鏡,她唱出的那一首歌,裡面的故事,也不過就是她的姑姑,跳進塞納河,那麼一件芝麻
小事罷了。這顯然不會是通過一個「為期數月,沒有劇本,必須由角色即興創作」的戲劇
所要求的故事創作能力。
如果這樣就能達成「夢想」,難道不會有一點,輕易?
賽巴斯汀也一樣。以一個白人男性,要復興一個起源發展是黑人的爵士樂,就已經啟人疑
竇,更不用說不管是賽巴斯汀所鍾情的爵士樂,都限定在50、60年代,Blue note主流的
爵士樂,彷彿其他時期的爵士樂都不存在。而這麼強調爵士樂的電影,其實電影所運用的
大部分配樂,大部分都並非爵士樂,頂多是具有爵士風格的歌舞劇音樂。(以上與爵士樂
有關的看法,引述自https://goo.gl/hKVXUp)
更奇妙的是,在劇中,幾乎其他的爵士演奏者與聽眾,都是黑人。而邀賽巴斯汀入團的凱
斯(約翰傳奇 飾演,有趣的是,這一位歌手的專職是靈魂樂/R&B,也並非是爵士歌手),
說爵士應該與時俱進。但賽巴斯汀,卻仍堅持爵士傳統。而堅持傳統,達成「夢想」的方
式是什麼?買下一家昔日的爵士酒吧,自己經營。彷彿那就可以帶來爵士的盛年。
這樣的「夢想」,難道不會有一點,廉價?
導演其實並沒有放過這一點,蜜亞與賽巴斯汀的傑出都是昭然若揭的。蜜亞的演技精湛,
賽巴斯汀的琴藝驚人,但我們從來就沒有看過他們兩個付出的努力過程。他們一出場就那
麼美好,彷彿是言情小說出現的男女主角。輕易與虛假,浪漫與浮誇,這一切都是設計好
的詐術,也是他精心佈置的騙局。《La La Land》的每一個層次的意思,其實都用到了。
在「洛杉磯的好萊塢」發生的,兩個主角薄弱的夢想與他們付出的,「瑣碎輕浮的努力」
。這樣一個講著講著就載歌載舞的「現實脫節的世界」,只是一個不真實的「夢境」哪。
我們所看到的,都帶著虛幻的氛圍。每一場面每一句話,都那麼的漂亮虛矯,就像是那一
場在夜間的天文館,蜜亞跟賽巴斯汀飛昇上空舞蹈的場景一樣,輕飄飄有如黏膩的棉花糖
。浪漫的情緒很滿,滿到讓月亮因為嫉妒戳瞎了眼睛。今夜,他們因為相愛,而懂得狡猾
煙霧所致幻的欣快世界
而我看到這一幕,才終於從粉紅色泡泡的幻境中轉醒。把浪漫矯飾演成一句髒話,一定有
背後的用意。那終歸不會是一齣平凡的,載滿俗世渴望想像的歌舞劇而已。而最終得到確
信真具有玄機,大概就是最後一幕的場景。
在最後一幕,已經成為著名演員的蜜亞(導演在這裡重複了劇初的同樣對白,更增添了造
作感),與現任的丈夫來到賽巴斯汀經營的爵士酒吧。當賽巴斯汀用單手彈奏主題曲變奏
時,導演挾著澎湃的靈光,給了觀眾史無前例的一場心狠手辣的可能世界。觀眾在驚詫蜜
亞與賽巴斯汀為何最後沒有在一起時,導演就在這一段空自造夢,做出了一段畢真畢肖的
可能世界出來:
你們覺得蜜亞跟賽巴斯汀沒有在一起很遺憾?那我就讓你們看看那個「美好的可能世界」
是什麼樣子。於是導演在主題曲的展演下,讓這齣劇每一個環節,都以觀眾心目中最期待
的發展選擇為模式,展演出這一個美好浮誇的世界。在那一個世界,每一個衝突都被弭平
;每一次掙扎都被消除;每一條路徑都充滿祝福;每一個選擇都最幸福。追夢、踏實、成
家、美好,那是最樣板的發展。動用了劇情的重寫、照片與擬真紀錄片的說服,甚至讓人
想要相信,那就是真的,那一定得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那我們這些進入電影院築夢的
人,要怎麼完成我們的夢想呢?
虛矯終焉的安全繩
但導演始終留下了那些安全繩,不讓觀眾就此墜入沉溺於妄想與滿足之中。在那一段白日
夢中,蜜亞與賽巴斯汀起舞的場景越來越虛矯,越來越不真實,甚至有幾個段落,就直接
在豪華的佈景前面翩翩起舞。而在某一景,蜜亞與賽巴斯汀居然還不小心後設式的跳進了
後台。在那個後台,場景是一片空白,完全沒有任何一點真實的色彩。
在這時,觀眾才能領悟,蜜亞口中所謂的「pipe dream」其實不單指最後這一段如煙的夢
境,而是整個電影整體。所謂的「La La Land」也不只是指洛杉磯,不只指這一部電影。
藏在「La La Land」背後的意圖那麼大搖大擺,說的就是,電影這樣一個巨大而我們意圖
相信的世界呀。
越是把「愛情」、「夢想」化約的那麼通俗,就越展現導演背後溫和的嘲諷:你們相信這
是真的?你們確定嗎?把這些愛情與夢想的甜美幻覺,全盤接收彷彿像是自己的人生。這
樣,你們真的就滿足了嗎?
那就沉浸在這一個世界裡,繼續認為
「好像人生把我逼到牆角,但我只是靠著繩子休息,等著反擊。我是不死的鳳凰。」吧。
兩小時到了,你做了一場好夢嗎?
冷酷犀利後充滿靈光的誠懇
我承認,在發覺導演的深層意圖當下,我是相當不悅的。畢竟這樣的幻境實在是太美好的
,不管是誰,都願意沈浸其中。而且,本來我們這些觀眾,就帶著希望而來,難道還要帶
著絕望離去嗎?
但放了一陣,情緒沈澱之後,我似乎能夠理解了。在懷舊的外殼之下,有著甜美的故事。
在甜美的故事內核,有著清冽而兇殘的犀利;而在這樣冷酷狡獪的深處,則是充滿靈光的
誠懇。
讓我借用楊照評論李維菁的一句話吧。他說:
「是的,唯有藉這份狡獪、冷酷與兇殘,才能刺穿累積
堆疊的符號、影像、藉口、逃避、自我欺瞞,於是弔詭地,狡獪、冷酷與兇殘反而是通往
誠實,保留一點真切溫暖,迂迴卻最有效的路徑。」
沒錯。《La La Land》的設計,早在李維菁的〈老派約會之必要〉就已經做過了。當時不
明究理的讀者,將這樣一篇文章視為歌頌老派愛情的浪漫作品,卻渾然不察李維菁這個犀
利聰明的寫作者,是藉由浮誇的書寫嘲諷了老派愛情的不可能。
以《La La Land》的設計邏輯重說一次,就是導演藉由這種浮誇的歌舞劇,嘲弄了「好萊
塢式的甜美追夢尋戀」均屬虛妄而已。那就像是白天看到鬼一樣,不可能是真的。那就是
一首詠嘆老派眷戀的輓歌。
但是,這樣的冷酷與兇殘,的確是必要的呀。在發覺導演想要控制的意圖,掙脫那些廉價
想像的幻覺之後,我們就能夠擺脫那些逃避、自我欺瞞,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人生,用兇殘
斬斷那些不真的美好幻覺。
那不正是我們這些接受幻象,相信幻象的觀眾們,最需要的嗎?
在識破了那些靈光的幻術之後,保留著那一點誠實的溫暖,我們也就終於可以邁開步子,
離開La La Land,去尋找自己的居所了。那可能正是導演所給予我們,一個現在難以理解
,卻是未來貨真價實的溫柔禮物。
--
看到片終的字幕出現,「好萊塢出品」在螢幕右下角浮現,觀眾紛紛帶著滿足的神情離座
,我跟香南君卻坐在椅子上,完全不能動彈。過了一陣,我終於長長地吐出一口氣,說:
「老天爺,這也太狠戾兇殘了吧!辣手冷冽,導演這次真的不給觀眾活路哪。」
「沒錯,我本來以為是我太過憤世嫉俗。但是如果覺得這部電影是純粹談論夢想與愛情的
電影,就太掉以輕心了。」香南君說。
我們交換了一個眼神,確認了彼此在《La La Land》看見的是同樣的東西。藏在懷舊氛圍
裡的故事之後,真的不是粉紅色夢幻泡影,而是更加冷冽清明的琉璃。那果然是拍出《進
擊的鼓手》的鬼才導演能夠祭起的一場神乎其技的進擊。差別只在於,上一部《進擊的鼓
手》,導演用指揮與鼓手,展現了一次控制主權的攻防對戰;在《La La Land》,則是導
演/編劇達米恩查澤雷向觀眾展現如何棉裡藏針,溫柔而兇殘地控制觀眾,讓他們懷抱著
棉花糖式的妄想,出了電影院卻坐上了人生的電椅。
靈光的詐術
先別急著反對,聽我說下去。我完全承認,《La La Land》是近幾年看到好到讓人髮指的
作品。這一部電影,如果單純地作為「在夢想與現實拉鋸的男女主角在戀愛與人生中的抉
擇」,也是能夠成立的。但是,在感動慢慢消褪之後,我想問各位一個問題:
「你覺得這樣的故事,真實嗎?」
不,其實並不真實,而且那些虛偽,絕對是導演刻意的。仔細想想,在歡鬧喧騰,那場結
合多元種族,擁有佛朗明哥、街舞、滑板等不同展演方式的歌舞開場後,這一部作品就已
經被定調成致敬舊日時光的世界,所以就算衣著裝潢都停留在復古情調,人們溝通的方式
卻是使用智慧型手機,也不至於讓人起疑。──畢竟我們都能夠容許人物在正常對話的當
下,就突然唱起歌來,跳起舞來,所以再怎麼不合常情,也就像是接受美少女變身一樣的
不以為意呀。
更進一步說,在精巧而優雅的歌舞劇穿插,以及優秀的光影鏡位所構成的精準節奏下,光
顧著接收鮮明多彩的畫面與情感渲染極為強烈的主題音樂變奏,就已經讓觀眾目不暇給。
對於這一個幾乎每一個劇情轉折與人物對白,都遵循舊式套路的故事,我們並不會多生疑
心,反而能說服自己,那可能正是從以前到現在,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生難題。
這是我所見過,最靈光的詐術。
得先好好解釋,為何這是導演設計好的靈光詐術,再來說明,這充滿靈光的想像,骨子裡
深切的原因才行。讓我們話說從頭,從電影標題《La La Land》開始吧。
老哏大集合的幻境之地
中文片名就暫且不管了。《La La Land》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當然那是洛杉磯的暱稱,但
是從urbandictionary這個美式俚俗語共同協作平台中,可以找出「La La Land」的其他
語義。一個流行俚俗詞如「La La Land」可以由不同的編撰者釋義,網友則投票選出最符
合語義的回答。在網站中,最新的一則解釋是:
指LA(洛杉磯),好萊塢,或是現實脫節的世界,只具夢境、幻想以及瑣碎輕率的努力。
https://goo.gl/asQw8p
是的,不要被「樂來樂愛你」這一個中文譯名迷惑,仔細想想,導演已經把提示放在電影
的標題了。這自然不會只是捕風捉影的藍色窗簾而已。雖然導演設計的白日夢十分精巧,
但其實有許多疑點,讓觀眾在觀賞時,也多了幾分疑心:
例如,藉由精巧的演唱、配樂,與明快的節奏,讓我們忘記,《La La Land》的劇情走向
簡直就像是女主角蜜亞(艾瑪史東 飾)姊妹淘所唱出的「好萊塢的老梗大集合」。她用的
這一個字「cliché」完全能夠說明這一部電影意圖呈現的氛圍。幾乎每個劇情過場:蜜
亞與男主角賽巴斯汀(雷恩葛斯林 飾)一開始的不愉快邂逅;蜜亞拋棄了多金的男友奔赴
賽巴斯汀的老派約會之必要;蜜亞的演藝事業受挫,與拋棄夢想的賽巴斯汀日漸齟齬,甚
至連最後的兩人分道揚鑣再度相逢,全都那麼的典型,那麼可被預期。那就是在言情小說
或是浪漫電影中出現的套路。
平面人物的輕薄夢想
在角色設計方面,蜜亞與賽巴斯汀也毫不意外的平板。在現在的電影中,其實已經很少見
到這種每一個主要角色都只具有一種單面性格的扁平人物了。總是為了夢想努力掙扎受挫
的角色,我們早已看得太多太多,但導演毫不猶豫的──寫出現在也還難以判斷到底是正
是邪的指揮與鼓手的《進擊的鼓手》導演──讓蜜亞與賽巴斯汀的行為舉措展現不出任何
行為的深度。蜜亞與賽巴斯汀的行為舉止,只是兩個單一性人格在一個套路故事中的演繹
,而那是導演刻意展現的:
在《La La Land》中,我們完全看不到蜜亞與賽巴斯汀為了他們所謂的「夢想」,究竟努
力了什麼。例如蜜亞除了試鏡的受挫之外,別無與演戲有關的排練與歷練,甚至蜜亞撰寫
她的劇本時,導演也僅是特寫了她所撰寫劇本中的一句「真的嗎?」更別說她的獨幕劇,
從主題猜想,根本就只是告別故鄉的自傳式展演而已。那種從劇名就註定失敗的劇本,大
概每一個戲劇新手,都曾妄想嘗試過。
如果要增添血肉,一個曾經寫出鼓手以瘋魔般執著練到手指出血劇情的導演,絕對會展現
蜜亞為了演戲的苦練,絕對會的。但導演沒有,就是沒有。就連改變蜜亞人生的那一次試
鏡,她唱出的那一首歌,裡面的故事,也不過就是她的姑姑,跳進塞納河,那麼一件芝麻
小事罷了。這顯然不會是通過一個「為期數月,沒有劇本,必須由角色即興創作」的戲劇
所要求的故事創作能力。
如果這樣就能達成「夢想」,難道不會有一點,輕易?
賽巴斯汀也一樣。以一個白人男性,要復興一個起源發展是黑人的爵士樂,就已經啟人疑
竇,更不用說不管是賽巴斯汀所鍾情的爵士樂,都限定在50、60年代,Blue note主流的
爵士樂,彷彿其他時期的爵士樂都不存在。而這麼強調爵士樂的電影,其實電影所運用的
大部分配樂,大部分都並非爵士樂,頂多是具有爵士風格的歌舞劇音樂。(以上與爵士樂
有關的看法,引述自https://goo.gl/hKVXUp)
更奇妙的是,在劇中,幾乎其他的爵士演奏者與聽眾,都是黑人。而邀賽巴斯汀入團的凱
斯(約翰傳奇 飾演,有趣的是,這一位歌手的專職是靈魂樂/R&B,也並非是爵士歌手),
說爵士應該與時俱進。但賽巴斯汀,卻仍堅持爵士傳統。而堅持傳統,達成「夢想」的方
式是什麼?買下一家昔日的爵士酒吧,自己經營。彷彿那就可以帶來爵士的盛年。
這樣的「夢想」,難道不會有一點,廉價?
導演其實並沒有放過這一點,蜜亞與賽巴斯汀的傑出都是昭然若揭的。蜜亞的演技精湛,
賽巴斯汀的琴藝驚人,但我們從來就沒有看過他們兩個付出的努力過程。他們一出場就那
麼美好,彷彿是言情小說出現的男女主角。輕易與虛假,浪漫與浮誇,這一切都是設計好
的詐術,也是他精心佈置的騙局。《La La Land》的每一個層次的意思,其實都用到了。
在「洛杉磯的好萊塢」發生的,兩個主角薄弱的夢想與他們付出的,「瑣碎輕浮的努力」
。這樣一個講著講著就載歌載舞的「現實脫節的世界」,只是一個不真實的「夢境」哪。
我們所看到的,都帶著虛幻的氛圍。每一場面每一句話,都那麼的漂亮虛矯,就像是那一
場在夜間的天文館,蜜亞跟賽巴斯汀飛昇上空舞蹈的場景一樣,輕飄飄有如黏膩的棉花糖
。浪漫的情緒很滿,滿到讓月亮因為嫉妒戳瞎了眼睛。今夜,他們因為相愛,而懂得狡猾
煙霧所致幻的欣快世界
而我看到這一幕,才終於從粉紅色泡泡的幻境中轉醒。把浪漫矯飾演成一句髒話,一定有
背後的用意。那終歸不會是一齣平凡的,載滿俗世渴望想像的歌舞劇而已。而最終得到確
信真具有玄機,大概就是最後一幕的場景。
在最後一幕,已經成為著名演員的蜜亞(導演在這裡重複了劇初的同樣對白,更增添了造
作感),與現任的丈夫來到賽巴斯汀經營的爵士酒吧。當賽巴斯汀用單手彈奏主題曲變奏
時,導演挾著澎湃的靈光,給了觀眾史無前例的一場心狠手辣的可能世界。觀眾在驚詫蜜
亞與賽巴斯汀為何最後沒有在一起時,導演就在這一段空自造夢,做出了一段畢真畢肖的
可能世界出來:
你們覺得蜜亞跟賽巴斯汀沒有在一起很遺憾?那我就讓你們看看那個「美好的可能世界」
是什麼樣子。於是導演在主題曲的展演下,讓這齣劇每一個環節,都以觀眾心目中最期待
的發展選擇為模式,展演出這一個美好浮誇的世界。在那一個世界,每一個衝突都被弭平
;每一次掙扎都被消除;每一條路徑都充滿祝福;每一個選擇都最幸福。追夢、踏實、成
家、美好,那是最樣板的發展。動用了劇情的重寫、照片與擬真紀錄片的說服,甚至讓人
想要相信,那就是真的,那一定得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那我們這些進入電影院築夢的
人,要怎麼完成我們的夢想呢?
虛矯終焉的安全繩
但導演始終留下了那些安全繩,不讓觀眾就此墜入沉溺於妄想與滿足之中。在那一段白日
夢中,蜜亞與賽巴斯汀起舞的場景越來越虛矯,越來越不真實,甚至有幾個段落,就直接
在豪華的佈景前面翩翩起舞。而在某一景,蜜亞與賽巴斯汀居然還不小心後設式的跳進了
後台。在那個後台,場景是一片空白,完全沒有任何一點真實的色彩。
在這時,觀眾才能領悟,蜜亞口中所謂的「pipe dream」其實不單指最後這一段如煙的夢
境,而是整個電影整體。所謂的「La La Land」也不只是指洛杉磯,不只指這一部電影。
藏在「La La Land」背後的意圖那麼大搖大擺,說的就是,電影這樣一個巨大而我們意圖
相信的世界呀。
越是把「愛情」、「夢想」化約的那麼通俗,就越展現導演背後溫和的嘲諷:你們相信這
是真的?你們確定嗎?把這些愛情與夢想的甜美幻覺,全盤接收彷彿像是自己的人生。這
樣,你們真的就滿足了嗎?
那就沉浸在這一個世界裡,繼續認為
「好像人生把我逼到牆角,但我只是靠著繩子休息,等著反擊。我是不死的鳳凰。」吧。
兩小時到了,你做了一場好夢嗎?
冷酷犀利後充滿靈光的誠懇
我承認,在發覺導演的深層意圖當下,我是相當不悅的。畢竟這樣的幻境實在是太美好的
,不管是誰,都願意沈浸其中。而且,本來我們這些觀眾,就帶著希望而來,難道還要帶
著絕望離去嗎?
但放了一陣,情緒沈澱之後,我似乎能夠理解了。在懷舊的外殼之下,有著甜美的故事。
在甜美的故事內核,有著清冽而兇殘的犀利;而在這樣冷酷狡獪的深處,則是充滿靈光的
誠懇。
讓我借用楊照評論李維菁的一句話吧。他說:
「是的,唯有藉這份狡獪、冷酷與兇殘,才能刺穿累積
堆疊的符號、影像、藉口、逃避、自我欺瞞,於是弔詭地,狡獪、冷酷與兇殘反而是通往
誠實,保留一點真切溫暖,迂迴卻最有效的路徑。」
沒錯。《La La Land》的設計,早在李維菁的〈老派約會之必要〉就已經做過了。當時不
明究理的讀者,將這樣一篇文章視為歌頌老派愛情的浪漫作品,卻渾然不察李維菁這個犀
利聰明的寫作者,是藉由浮誇的書寫嘲諷了老派愛情的不可能。
以《La La Land》的設計邏輯重說一次,就是導演藉由這種浮誇的歌舞劇,嘲弄了「好萊
塢式的甜美追夢尋戀」均屬虛妄而已。那就像是白天看到鬼一樣,不可能是真的。那就是
一首詠嘆老派眷戀的輓歌。
但是,這樣的冷酷與兇殘,的確是必要的呀。在發覺導演想要控制的意圖,掙脫那些廉價
想像的幻覺之後,我們就能夠擺脫那些逃避、自我欺瞞,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人生,用兇殘
斬斷那些不真的美好幻覺。
那不正是我們這些接受幻象,相信幻象的觀眾們,最需要的嗎?
在識破了那些靈光的幻術之後,保留著那一點誠實的溫暖,我們也就終於可以邁開步子,
離開La La Land,去尋找自己的居所了。那可能正是導演所給予我們,一個現在難以理解
,卻是未來貨真價實的溫柔禮物。
--
All Comments

By Suhail Hany
at 2017-01-22T18:47
at 2017-01-22T18:47

By Victoria
at 2017-01-26T04:17
at 2017-01-26T04:17

By Andrew
at 2017-01-28T04:59
at 2017-01-28T04:59

By Faithe
at 2017-02-01T21:51
at 2017-02-01T21:51

By Hedda
at 2017-02-03T03:06
at 2017-02-03T03:06

By Ida
at 2017-02-05T01:51
at 2017-02-05T01:51

By Olive
at 2017-02-06T10:43
at 2017-02-06T10:43

By Ula
at 2017-02-09T22:26
at 2017-02-09T22:26

By Anthony
at 2017-02-14T22:18
at 2017-02-14T22:18

By David
at 2017-02-19T02:46
at 2017-02-19T02:46

By Wallis
at 2017-02-21T23:47
at 2017-02-21T23:47

By Oscar
at 2017-02-26T17:07
at 2017-02-26T17:07

By Tracy
at 2017-02-28T21:58
at 2017-02-28T21:58

By Elizabeth
at 2017-03-03T23:48
at 2017-03-03T23:48

By Vanessa
at 2017-03-05T23:20
at 2017-03-05T23:20

By Ida
at 2017-03-08T15:47
at 2017-03-08T15:47

By Anthony
at 2017-03-12T09:33
at 2017-03-12T09:33

By Charlotte
at 2017-03-16T16:00
at 2017-03-16T16:00

By Connor
at 2017-03-21T05:52
at 2017-03-21T05:52

By Emma
at 2017-03-23T23:12
at 2017-03-23T23:12

By Zenobia
at 2017-03-24T14:26
at 2017-03-24T14:26

By Delia
at 2017-03-28T05:09
at 2017-03-28T05:09

By Sarah
at 2017-03-30T09:39
at 2017-03-30T09:39

By Quanna
at 2017-03-31T10:50
at 2017-03-31T10:50

By Queena
at 2017-04-03T02:58
at 2017-04-03T02:58

By Ethan
at 2017-04-07T15:38
at 2017-04-07T15:38

By Anonymous
at 2017-04-12T15:36
at 2017-04-12T15:36

By Elizabeth
at 2017-04-16T02:19
at 2017-04-16T02:19

By Ethan
at 2017-04-16T09:17
at 2017-04-16T09:17

By Christine
at 2017-04-19T04:17
at 2017-04-19T04:17

By Regina
at 2017-04-21T02:20
at 2017-04-21T02:20

By Mason
at 2017-04-25T08:15
at 2017-04-25T08:15

By Dora
at 2017-04-27T18:37
at 2017-04-27T18:37

By Eden
at 2017-04-28T20:32
at 2017-04-28T20:32

By Emily
at 2017-05-01T11:03
at 2017-05-01T11:03

By Vanessa
at 2017-05-06T01:36
at 2017-05-06T01:36

By Lydia
at 2017-05-09T12:24
at 2017-05-09T12:24

By Thomas
at 2017-05-12T11:00
at 2017-05-12T11:00

By Charlotte
at 2017-05-16T01:48
at 2017-05-16T01:48

By Isla
at 2017-05-16T06:21
at 2017-05-16T06:21

By Steve
at 2017-05-20T04:27
at 2017-05-20T04:27

By Freda
at 2017-05-23T23:19
at 2017-05-23T23:19

By Charlotte
at 2017-05-25T10:30
at 2017-05-25T10:30

By Xanthe
at 2017-05-28T08:37
at 2017-05-28T08:37

By Lydia
at 2017-05-31T17:47
at 2017-05-31T17:47

By Candice
at 2017-06-04T13:07
at 2017-06-04T13:07

By Oscar
at 2017-06-07T04:53
at 2017-06-07T04:53

By Damian
at 2017-06-12T03:15
at 2017-06-12T03:15

By Ivy
at 2017-06-14T04:26
at 2017-06-14T04:26

By Gary
at 2017-06-17T18:20
at 2017-06-17T18:20

By Agnes
at 2017-06-18T16:41
at 2017-06-18T16:41

By Christine
at 2017-06-20T00:16
at 2017-06-20T00:16

By Valerie
at 2017-06-20T06:30
at 2017-06-20T06:30

By Iris
at 2017-06-21T17:44
at 2017-06-21T17:44

By Agnes
at 2017-06-22T15:26
at 2017-06-22T15:26

By Genevieve
at 2017-06-26T10:18
at 2017-06-26T10:18

By Victoria
at 2017-06-27T18:42
at 2017-06-27T18:42

By Jake
at 2017-07-01T21:16
at 2017-07-01T21:16

By Lucy
at 2017-07-06T01:15
at 2017-07-06T01:15

By Cara
at 2017-07-07T06:09
at 2017-07-07T06:09

By Andy
at 2017-07-11T19:39
at 2017-07-11T19:39

By Ula
at 2017-07-13T06:44
at 2017-07-13T06:44

By Hedda
at 2017-07-13T18:46
at 2017-07-13T18:46

By Dinah
at 2017-07-14T04:56
at 2017-07-14T04:56

By Faithe
at 2017-07-18T07:38
at 2017-07-18T07:38

By Linda
at 2017-07-20T03:52
at 2017-07-20T03:52

By Lauren
at 2017-07-21T14:34
at 2017-07-21T14:34

By Aaliyah
at 2017-07-22T05:51
at 2017-07-22T05:51

By Ina
at 2017-07-23T16:25
at 2017-07-23T16:25

By Mason
at 2017-07-28T09:27
at 2017-07-28T09:27

By Tom
at 2017-07-28T13:50
at 2017-07-28T13:50

By Ida
at 2017-07-29T22:44
at 2017-07-29T22:44

By Dorothy
at 2017-07-30T21:41
at 2017-07-30T21:41

By Olga
at 2017-07-31T20:30
at 2017-07-31T20:30

By Adele
at 2017-08-05T07:23
at 2017-08-05T07:23

By Anthony
at 2017-08-09T09:23
at 2017-08-09T09:23

By Hedwig
at 2017-08-12T15:43
at 2017-08-12T15:43

By Puput
at 2017-08-14T18:57
at 2017-08-14T18:57

By Ethan
at 2017-08-16T13:48
at 2017-08-16T13:48

By Zora
at 2017-08-21T00:42
at 2017-08-21T00:42

By Jacky
at 2017-08-21T16:35
at 2017-08-21T16:35

By Oliver
at 2017-08-22T16:36
at 2017-08-22T16:36

By Elizabeth
at 2017-08-23T06:06
at 2017-08-23T06:06

By Ethan
at 2017-08-27T09:17
at 2017-08-27T09:17

By Annie
at 2017-08-31T17:45
at 2017-08-31T17:45

By John
at 2017-09-05T04:23
at 2017-09-05T04:23

By Genevieve
at 2017-09-09T21:31
at 2017-09-09T21:31

By Connor
at 2017-09-13T17:22
at 2017-09-13T17:22

By Hedwig
at 2017-09-13T21:36
at 2017-09-13T21:36

By Charlie
at 2017-09-15T09:56
at 2017-09-15T09:56

By Franklin
at 2017-09-19T12:37
at 2017-09-19T12:37

By Candice
at 2017-09-23T17:23
at 2017-09-23T17:23

By Oscar
at 2017-09-28T13:47
at 2017-09-28T13:47

By Frederic
at 2017-09-28T19:23
at 2017-09-28T19:23

By Charlie
at 2017-09-29T23:20
at 2017-09-29T23:20

By Leila
at 2017-10-04T07:33
at 2017-10-04T07:33

By Michael
at 2017-10-06T14:16
at 2017-10-06T14:16

By Kelly
at 2017-10-10T11:56
at 2017-10-10T11:56

By Brianna
at 2017-10-10T13:08
at 2017-10-10T13:08

By Belly
at 2017-10-13T03:32
at 2017-10-13T03:32

By Isla
at 2017-10-17T23:29
at 2017-10-17T23:29

By Ida
at 2017-10-22T17:57
at 2017-10-22T17:57

By Rebecca
at 2017-10-23T14:32
at 2017-10-23T14:32

By Quintina
at 2017-10-25T08:43
at 2017-10-25T08:43

By Quanna
at 2017-10-25T16:12
at 2017-10-25T16:12

By Joseph
at 2017-10-27T19:25
at 2017-10-27T19:25

By Caroline
at 2017-10-28T13:15
at 2017-10-28T13:15
Related Posts
日本電影

By Yuri
at 2017-01-21T00:30
at 2017-01-21T00:30
《限制級戰警:重返極限》xXx

By Xanthe
at 2017-01-21T00:00
at 2017-01-21T00:00
麥可法斯賓達談作品票房不佳的想法

By Candice
at 2017-01-20T23:59
at 2017-01-20T23:59
從諮商心理學的角度看《會計師》

By Xanthe
at 2017-01-20T23:40
at 2017-01-20T23:40
超級英雄大作重開機!金剛戰士正式版預告

By Daniel
at 2017-01-20T22:52
at 2017-01-20T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