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房客的相對好評 - 電影

By Leila
at 2016-08-20T13:59
at 2016-08-20T13:59
Table of Contents
我極少在特映或上映初期就去看國片,但這部蠻久以前翻過書,
當時就覺得情節蠻適合視覺化,所以早早就在期待了。
整體來說,就是「相對好評」。
去看之前有兩個心魔擋在前:它是國片+略記得原著劇情
以下就以這兩塊分享好評怎麼相對出來的。
先講國片這個點好了。
說是資源或文化等造成的原罪都好啦,總之常有幾種觀感:
1、藝術風格想表現得很強烈,但技術還不到位就看來很假,
像海角七號裡復古風海上回憶那段動畫,在我心裡是假到一個巔峰的地位
2、畫面寫實會有很濃厚的本土味,不是每一種電影都適用或需要的
3、演員表現不對味,人親土親的,變成好像演員跟觀眾彼此都不易拿捏距離,
台詞、表演方式等常讓人容易出戲
結果這三點,在這部電影裡,都還是稍微有感,
說完全沒有也太瞎了啦,不過一跟其他國片比較,
但發現這幾點表現確實大躍進,幾乎不造成觀影過程的困擾了。
以前看到這幾種狀況不禁要歪嘴、皺眉甚至翻個白眼,這次至少蠻順的看完。
像最前端從街景帶到那棟房的那段動畫,然後房子本身就是假的,
但是都已經抱著它是假的的心態等著它出糗,結果覺得OK耶!
然後,整體風格蠻一致的,房間擺設依角色設定作差異,
但有緊扣在同一棟樓的感覺。
除了穎如的一切都蠻刻意,還有曬衣陽台可看到海有點莫名其妙,
不過畢竟這兩場是在象徵特殊意境,所以大致來說,
可接受這部現實跟超寫實的程度跟表現手法,應該是不會讓人大力抨擊的部分。
至於演員,我本來以為任達華口音會成為出戲點,
但其實反而算加分吧,怪裡怪氣變成有種接近漢尼拔等級表演的味道,
其他的演員即使不是每個都叫得出名字也都算是熟面孔,
但不會有 啊這些熟人好尷尬喔在衝啥啦的感覺,
尤其情色跟虐殺的橋段,會沉浸跟著氣氛走。
接下來講劇情。
看完深深覺得,這部電影跟原著之爭,其實根本不用爭,
書有書的想像空間,電影有電影的觀點跟剪裁,我是覺得各有擅場。
加上這部腥羶色程度,多少要為了台灣民情能接受的尺度去改吧,
所以喜不喜歡沒必要跟原著比較了,而是直接針對電影的安排,
當成一個雷同但全新的故事來看會比較客觀,不然都馬舊愛最美啊。
所以這個故事就是
一個心理有病的房東被警察偵訊時講了一個很驚悚的離奇故事
→講完故事被警察查到大翻盤
→原來房東是被自己的遭遇用精彩的幻想包裝,
把惡行合理地嫁禍到每個房客身上,
其實這些房客只是督到肖欸下落不明的衰人們。
大致就是個不用怎麼腦補的簡單架構,但重點在過程演繹!
基於劇情安排順,轉一下也還算合理,
加上尺度跟幽默感拿捏都適中,才又給了劇情上的「相對好評」。
或許蠻多人期待更多挑戰道德底線的安排,但我覺得好險沒有!
好比日本的<渴望>,暴力美學跟色情過度,滿到無法品味它,
劇情的美學的演員表現啥的,通通被淹沒了啊,
當初預想樓下的房客最壞就走成這路線,再說一次好險沒有!
大體來看,這部瑕不掩瑜,也很難得讓我沒有後悔走進電影院。
講完了,草草總結,樓下是國片類型的突破,這點跟幾個朋友觀感蠻一致,
至於要不要跟原著綁在一起去解讀,見仁見智,
可以確定的是電影跟小說不需要混作一談。
--
當時就覺得情節蠻適合視覺化,所以早早就在期待了。
整體來說,就是「相對好評」。
去看之前有兩個心魔擋在前:它是國片+略記得原著劇情
以下就以這兩塊分享好評怎麼相對出來的。
先講國片這個點好了。
說是資源或文化等造成的原罪都好啦,總之常有幾種觀感:
1、藝術風格想表現得很強烈,但技術還不到位就看來很假,
像海角七號裡復古風海上回憶那段動畫,在我心裡是假到一個巔峰的地位
2、畫面寫實會有很濃厚的本土味,不是每一種電影都適用或需要的
3、演員表現不對味,人親土親的,變成好像演員跟觀眾彼此都不易拿捏距離,
台詞、表演方式等常讓人容易出戲
結果這三點,在這部電影裡,都還是稍微有感,
說完全沒有也太瞎了啦,不過一跟其他國片比較,
但發現這幾點表現確實大躍進,幾乎不造成觀影過程的困擾了。
以前看到這幾種狀況不禁要歪嘴、皺眉甚至翻個白眼,這次至少蠻順的看完。
像最前端從街景帶到那棟房的那段動畫,然後房子本身就是假的,
但是都已經抱著它是假的的心態等著它出糗,結果覺得OK耶!
然後,整體風格蠻一致的,房間擺設依角色設定作差異,
但有緊扣在同一棟樓的感覺。
除了穎如的一切都蠻刻意,還有曬衣陽台可看到海有點莫名其妙,
不過畢竟這兩場是在象徵特殊意境,所以大致來說,
可接受這部現實跟超寫實的程度跟表現手法,應該是不會讓人大力抨擊的部分。
至於演員,我本來以為任達華口音會成為出戲點,
但其實反而算加分吧,怪裡怪氣變成有種接近漢尼拔等級表演的味道,
其他的演員即使不是每個都叫得出名字也都算是熟面孔,
但不會有 啊這些熟人好尷尬喔在衝啥啦的感覺,
尤其情色跟虐殺的橋段,會沉浸跟著氣氛走。
接下來講劇情。
看完深深覺得,這部電影跟原著之爭,其實根本不用爭,
書有書的想像空間,電影有電影的觀點跟剪裁,我是覺得各有擅場。
加上這部腥羶色程度,多少要為了台灣民情能接受的尺度去改吧,
所以喜不喜歡沒必要跟原著比較了,而是直接針對電影的安排,
當成一個雷同但全新的故事來看會比較客觀,不然都馬舊愛最美啊。
所以這個故事就是
一個心理有病的房東被警察偵訊時講了一個很驚悚的離奇故事
→講完故事被警察查到大翻盤
→原來房東是被自己的遭遇用精彩的幻想包裝,
把惡行合理地嫁禍到每個房客身上,
其實這些房客只是督到肖欸下落不明的衰人們。
大致就是個不用怎麼腦補的簡單架構,但重點在過程演繹!
基於劇情安排順,轉一下也還算合理,
加上尺度跟幽默感拿捏都適中,才又給了劇情上的「相對好評」。
或許蠻多人期待更多挑戰道德底線的安排,但我覺得好險沒有!
好比日本的<渴望>,暴力美學跟色情過度,滿到無法品味它,
劇情的美學的演員表現啥的,通通被淹沒了啊,
當初預想樓下的房客最壞就走成這路線,再說一次好險沒有!
大體來看,這部瑕不掩瑜,也很難得讓我沒有後悔走進電影院。
講完了,草草總結,樓下是國片類型的突破,這點跟幾個朋友觀感蠻一致,
至於要不要跟原著綁在一起去解讀,見仁見智,
可以確定的是電影跟小說不需要混作一談。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16-08-24T19:27
at 2016-08-24T19:27

By Edwina
at 2016-08-25T12:28
at 2016-08-25T12:28

By William
at 2016-08-30T01:21
at 2016-08-30T01:21

By Andrew
at 2016-09-01T07:55
at 2016-09-01T07:55

By Vanessa
at 2016-09-04T12:53
at 2016-09-04T12:53

By Puput
at 2016-09-06T19:52
at 2016-09-06T19:52

By Daniel
at 2016-09-10T11:50
at 2016-09-10T11:50

By Odelette
at 2016-09-12T05:28
at 2016-09-12T05:28

By Adele
at 2016-09-17T02:05
at 2016-09-17T02:05

By Anonymous
at 2016-09-21T10:16
at 2016-09-21T10:16

By Daph Bay
at 2016-09-25T17:10
at 2016-09-25T17:10

By Irma
at 2016-09-28T09:11
at 2016-09-28T09:11

By Freda
at 2016-09-30T09:24
at 2016-09-30T09:24

By Megan
at 2016-10-02T05:34
at 2016-10-02T05:34

By Megan
at 2016-10-02T13:33
at 2016-10-02T13:33
Related Posts
見山不是山的哭聲

By Frederica
at 2016-08-20T13:45
at 2016-08-20T13:45
酷寶:魔弦傳說(微心得)

By Jacky
at 2016-08-20T13:42
at 2016-08-20T13:42
結尾很多人在拍手的電影

By Michael
at 2016-08-20T13:22
at 2016-08-20T13:22
正宗哥吉拉-更值得反思日本社會

By Puput
at 2016-08-20T12:49
at 2016-08-20T12:49
絕鯊島VS危城VS沒有貓的世界

By Cara
at 2016-08-20T12:45
at 2016-08-20T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