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犯」回到模「範」的一道曙光 - 電影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7-08-17T21:25

Table of Contents

文章好讀版:https://goo.gl/13oySm

【To excel in Education】
「讓我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模犯生》在臺灣佳評如潮,累積近億票房 。如果是
為了看「厲害的作弊手法」或「校園電影的愛情」,很抱歉,這部片通通都不會有。但是
在導演鏡頭切換、配樂掌握、生動演技的催化下,我們隨著劇情回到了考場,想起了曾經
作弊的理由。
資優生,怎麼也會作弊?

故事描述為了通過測驗,小至「期末考」,大至「國際性檢定」都會發生的作弊事件。透
過對於這些「日常小事」,資優生與富商子女共同演出了一場偷盜電影/特務電影
(heist film)般的考場騙局。


「你去看我的學校成績就知道,我不需要作弊。」

女主角小琳從小學就被鑑定為資優生,也充分發揮了自身潛能,卻因為家中經濟狀況不佳
,只能被動地在環境裡掙扎。電影中,學校確實以獎學金給這群社經文化殊異資優生「經
濟協助」。然而,無論資優教育或普通教育,對傑出表現學生提供的服務不能只是金錢,
在教育資源和心理上更需要發展與栽培。小琳眼見學校老師「帶頭違規」私下補習,使得
「模範」與「經濟報酬」在心中天秤兩端搖擺。最終,在發現父親對學校的「奉獻捐款」
後,決定投身這個「知識經濟產業」,也引發後續一連串事件。


【成績作為敲門磚】
社經文化殊異資優生的另一端,站著的是一群家境富裕,卻無法達到「門檻分數」的學生
。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上繳「奉獻金」給學校,甚至跟老師補習,但缺少合適的導師栽培,
也沒有投入時間練習,不懂還是不懂。面臨大考,沒有學識卻擁有財富的他們,選擇了最
簡單的方法:雇用男女主角做為槍手,以獲取進入大學的「敲門磚」。

「我們這樣的人,也希望有好成績。」

無論是GPA太低不能玩社團或為了申請國外大學急需通過英文檢定,在在顯示當今教育以
「考試」作為基本要求或門檻的現象。

此教育制度源於十九世紀中葉,深受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影響,也呼應了工業化社會的發展
過程。工業製程強調標準化,原料在生產線上通過層層檢查、測試、篩選,最後變成大量
且一致的銷售品。教育也是如此:在小學、中學、大學等階段,依照不同標準進行分發,
造就多數的技術人員(如勞工)以及少數菁英。


【失去準頭的標準化制度】
標準化評比與考試為首的原則,雖然簡單也方便,但每個人的天賦才能不同,對每個領域
的理解程度與學習速度亦不同。當教育以現有的系統去「塑型」、「製造」學生,培養的
只是為達成目標死背知識的「產品」,並非找到自己獨特性的人才。

「如果我有你的一半聰明,我也不會這樣做。」

作弊即是犯規,倘若制度得宜,不會有人想要或需要違反規則。然而,在適者生存的生產
線上,為了不被蓋上「瑕疵品」的印章,不適合制度者只能鋌而走險。工業化的思考底下
,學生這項「教育產品」以成績作為合格規範,不僅被視為正常,更被認為「公平」:不
論貧富階級,只要合乎標準都有機會為有價值的商品。

可惜在運轉多個世代後,這台篩選機器已失了準頭。世代累積的高社會資本,讓不適合讀
書的人,透過種種管道仍成為上選品。正如同在電影盛大的「STIC通過派對」中,慶祝成
功的並非有才華的新生代,而是掌握社經資本、重新複製階級的紈絝子弟。


【讓教育環境「有機」】
面對工業概念對教育造成的危害,英國的肯特‧羅賓森爵士提出了「有機教育」,強調以
「有機農法」的原則重建教育環境,著重對個體發展的支持。

有機教育四原則包含「健康」、「生態」、「公平」與「小心」。有機教育不以量產為目
標,正如有機農法並不保證栽出產量最多的作物。但當環境改變時,生物能漸漸適應,發
展出一套新的模式。教育也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學生和周遭環境形成一個複合的關係,互
相牽引,最終讓學生自由發揮,長成屬於自己的模樣。

臺灣自實驗教育三法正式實施後,開啟教育的許多新可能。實驗教育涵蓋學校型態、非學
校型態(如自學團體),無論何種型態的實驗教育,必然秉持與既有體制不同的教育理念
與目標,脫離課綱,讓孩子多元學習。如「慢學」哲思的華德福教育、旨在提升高中階段
學生美學的學學文創、強調「行動學習」的人文教育等機構,都提供了學生不同的教育想
像與選擇。

體制內的教育也搭上了這波教育新浪潮。「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就富有「有機教育」的
哲思。譬如「多元選修課程」——學校得視學生需求,規劃各式各樣不受課本規範的課程
。我曾開設四學期的「生活中的數學」特色課程,陪伴對數學有高度興趣的孩子在日常探
索。這些熱愛數學知識的孩子,倘若無法將數學與時代的潮流緊密結合,很可能淪為成績
好的「計算機」而非「數學家」。於是在課程中,我強調知識與其他能力的連結。文學性
的科普寫作、實作性質的高樓測量實驗、群體互動的賽局遊戲等,在這些體驗中,學生不
僅對數學知識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更培養出對外在世界與學習的興趣、發揮自身潛能。


【未來教育,還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環境】
「學校是學習的地方,而不是賺錢的地方。」

學業至上的教育體制裡,四位主角半數握有知識、半數掌握經濟資本。在異質的群體互動
中,觀眾得以ㄧ窺「教育體系」成為「買賣市場」的過程。身為供給方、選讀教育系的小
琳,最後決定公開自身舞弊經驗,試著突破早已僵化失靈的知識生產線。

如果重新來過,這群因教育而扭曲的「模犯生」希望在怎麼樣的環境裡生活?電影沒有處
理的議題,留給觀眾去思考。我想,若能除去工業化的框架,還給這群孩子一個健康有機
的教育環境,將會是模「犯」回到模「範」的第一道曙光。

-----
時習教育工作室:致力將學科知識還原回生活,運用日常大小事驗證學校所學,還給孩子
學習價值感
https://goo.gl/bBjtNQ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詹姆斯卡麥隆讚賞雷利史考特執導異形聖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17-08-17T21:02
正在製作《阿凡達》( )續集系列電影的導演詹姆斯卡麥隆( ), 可以算是當代科幻電影的巨擘,他所創造的潘朵拉世界不但帶領觀眾進入一個虛擬的未來 世界,更在電影科技上貢獻許多突破。一直以來,詹姆斯都會評論當代導演所拍攝的電影 作品,先前他提到查克史奈德( ) ...

《煙花》入選聖塞巴斯蒂安官方單元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7-08-17T18:20
http://imgur.com/HafXMrH 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這幾週一直陸續釋出參展片單,剛剛又再釋出了新一波的官方選映 片單,結果一看發現讓人意外的面孔!? 也就是今年東寶的動畫電影壓箱寶《煙花》,由新房昭之擔任總監督、武內宣之擔任監督 的動畫電影,改編自岩井俊二的同名電視劇短片。(話說官網在導 ...

阿基拉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17-08-17T17:39
剛看完阿基拉 有三個小小的疑問 1. 為什麼三個超能力小孩要找革命份子K來對抗鐵雄啊? 他們在設施看到K的時候好像彼此認識 但是又沒有明說 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找K 2. 主角金田的外套上那顆藥丸有什麼含義嗎? 3. 最後的結局大家怎麼理解的 K也會變成超能力者的意思嗎 最後一幕說 我的名字 ...

心目中最佳國片與外國電影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7-08-17T17:07
※ 引述《EpisodeV (Stanley Kubrick)》之銘言: : 大家看過這麼多電影 不知道心目中最佳 : 國片與外國電影是 : 國片我選-兒子的大玩偶 : 雖然劇情很簡單,很日常,卻很觸動我的心 : 國外我選-2001太空漫遊 : 他訴說的宇宙宏觀,我覺得目前沒有一片能超越 : 不知道大家有無最 ...

關於兩個人試著在一起的愛情片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17-08-17T17:06
1. 請描述欲尋找電影的類型或特徵(請盡量描述清楚) 想找兩個人(不限性別)彼此都有好感 卻因為現實因素或某些原因而無法或不敢在一起 但最後還是為愛情勇敢一次 決定在一起試試看 2. 已知符合需求的電影或偏好的電影類型(為避免重複推文,請至少列舉一部) 拉小手yes or no 3. 不喜歡的電影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