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遊戲&同志新聞 - 同志

By Noah
at 2015-03-28T00:46
at 2015-03-28T00:4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sasin (拋物線)》之銘言:
: TLW電台:模仿遊戲&同志新聞
: DJ:拋物線
: 時間:3/27(五) 22:30
: ■■■電影分享: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
: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en42084970/
《模仿遊戲》觀後感
表面上是二次大戰英軍如何以「圖靈機」破解德軍密碼的故事,內在則是藉著主角-圖靈
的同性戀性向,讓世人深刻反省──「一個讓二次世界大戰提早二年結束,挽救約一千四
百萬人性命的曠世天才的生命,卻被庸碌之人的無知及暴行踐踏在腳下。」──這件事。
我覺得這部電影在反映同志議題上很有力道,原因是:
1.圖靈並不是虛擬人物,他真真實實存在過,他的戰功是歷史事實,卻因性傾向問題遭
法院定罪,在被迫接受化學閹割一年後自殺(死時才41歲),他死後50年,歷史才還給他
公道,因而此事帶給人很真實的傷痛感。
2.這部電影在理念的傳達上,一如英式電影一向給人的穩重、優雅氣質那般,沒有煽情
(或猥褻)的鏡頭,沒有刻意的暴力(只有主角青少年時期被霸凌的必要情節),但是它
有著因男主角的性格使然(包含只能隱忍的同性戀情感),以致易遭壓抑、排擠、受屈的
故事情節,再搭配偉大的發明及不能被宣揚的戰功所產生的戲劇張力,使得故事主角的際
遇更顯得令人同情。
3.沒有聳動的言論(包含對加害者-政府、同僚-的控訴或惡言相向),但主角在片中
三時點有三段重要的提問及對話,向著世人(尤其是反同恐同人士)提出深沈有力的質問
。三時點的三段對話為:
(1)戰爭期間,男主角為女主角的安危及未來幸福,透露自己是同性戀的對話。
(2)戰爭結束,男主角與懷疑他是間諜的偵訊警員的對話。
(3)片尾,男主角在家中與前去探視他的女主角的對話。
雖然對話細節我不復記憶,但可以綜合歸納,圖靈試圖問對方(也是電影要問觀眾)的核
心問題有三:
(1)「我是誰?」
(2)「我與他人有何不同?」
(3)「我與機器有何不同?」
==========
做為觀眾的我,可以按這三個問題的相反順序為圖靈這樣申辯:你我都不是機器,我喜歡
這樣,你喜歡那樣,你我不一樣並不奇怪,只是我的思考是你所不能及,我能成就你不能
成就的大事,你到底有什麼資格論斷我?!
==========
沒有聳動的言論,但有深刻的提問及對話,如此,在觀眾情緒不被刻意激化的前提下,讓
人有冷靜思考的空間──這是溫和的力量,它會帶來反省的效果。
這是一部「用『圖靈機』如何破解德軍密碼的故事包裝著非常具質感的同性戀議題」的電
影,當它吸引關心電腦原型機如何被發明的一般觀眾進電影院時,我相信會喚醒部份具深
度及反省能力的觀眾對同志議題的省思。總之,我覺得這是一部很高竿,很難得,很好看
的(同志)電影。
--
: TLW電台:模仿遊戲&同志新聞
: DJ:拋物線
: 時間:3/27(五) 22:30
: ■■■電影分享: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
: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en42084970/
《模仿遊戲》觀後感
表面上是二次大戰英軍如何以「圖靈機」破解德軍密碼的故事,內在則是藉著主角-圖靈
的同性戀性向,讓世人深刻反省──「一個讓二次世界大戰提早二年結束,挽救約一千四
百萬人性命的曠世天才的生命,卻被庸碌之人的無知及暴行踐踏在腳下。」──這件事。
我覺得這部電影在反映同志議題上很有力道,原因是:
1.圖靈並不是虛擬人物,他真真實實存在過,他的戰功是歷史事實,卻因性傾向問題遭
法院定罪,在被迫接受化學閹割一年後自殺(死時才41歲),他死後50年,歷史才還給他
公道,因而此事帶給人很真實的傷痛感。
2.這部電影在理念的傳達上,一如英式電影一向給人的穩重、優雅氣質那般,沒有煽情
(或猥褻)的鏡頭,沒有刻意的暴力(只有主角青少年時期被霸凌的必要情節),但是它
有著因男主角的性格使然(包含只能隱忍的同性戀情感),以致易遭壓抑、排擠、受屈的
故事情節,再搭配偉大的發明及不能被宣揚的戰功所產生的戲劇張力,使得故事主角的際
遇更顯得令人同情。
3.沒有聳動的言論(包含對加害者-政府、同僚-的控訴或惡言相向),但主角在片中
三時點有三段重要的提問及對話,向著世人(尤其是反同恐同人士)提出深沈有力的質問
。三時點的三段對話為:
(1)戰爭期間,男主角為女主角的安危及未來幸福,透露自己是同性戀的對話。
(2)戰爭結束,男主角與懷疑他是間諜的偵訊警員的對話。
(3)片尾,男主角在家中與前去探視他的女主角的對話。
雖然對話細節我不復記憶,但可以綜合歸納,圖靈試圖問對方(也是電影要問觀眾)的核
心問題有三:
(1)「我是誰?」
(2)「我與他人有何不同?」
(3)「我與機器有何不同?」
==========
做為觀眾的我,可以按這三個問題的相反順序為圖靈這樣申辯:你我都不是機器,我喜歡
這樣,你喜歡那樣,你我不一樣並不奇怪,只是我的思考是你所不能及,我能成就你不能
成就的大事,你到底有什麼資格論斷我?!
==========
沒有聳動的言論,但有深刻的提問及對話,如此,在觀眾情緒不被刻意激化的前提下,讓
人有冷靜思考的空間──這是溫和的力量,它會帶來反省的效果。
這是一部「用『圖靈機』如何破解德軍密碼的故事包裝著非常具質感的同性戀議題」的電
影,當它吸引關心電腦原型機如何被發明的一般觀眾進電影院時,我相信會喚醒部份具深
度及反省能力的觀眾對同志議題的省思。總之,我覺得這是一部很高竿,很難得,很好看
的(同志)電影。
--
Tags:
同志
All Comments

By Kama
at 2015-04-01T15:55
at 2015-04-01T15:55

By Damian
at 2015-04-04T20:08
at 2015-04-04T20:08

By Ursula
at 2015-04-05T21:25
at 2015-04-05T21:25

By Irma
at 2015-04-10T05:52
at 2015-04-10T05:52

By Linda
at 2015-04-14T12:56
at 2015-04-14T12:56

By Irma
at 2015-04-15T22:24
at 2015-04-15T22:24

By Annie
at 2015-04-16T18:16
at 2015-04-16T18:16

By Jake
at 2015-04-16T19:22
at 2015-04-16T19:22

By Blanche
at 2015-04-17T01:31
at 2015-04-17T01:31

By Emma
at 2015-04-20T15:39
at 2015-04-20T15:39

By George
at 2015-04-25T03:00
at 2015-04-25T03:00

By Kama
at 2015-04-27T22:58
at 2015-04-27T22:58
Related Posts
《愛‧回返》之十二

By Regina
at 2015-03-28T00:21
at 2015-03-28T00:21
日月 (18)

By Ula
at 2015-03-27T22:39
at 2015-03-27T22:39
世間情之緊急命令(350)

By Hedwig
at 2015-03-27T20:03
at 2015-03-27T20:03
《愛‧回返》之十一

By Zenobia
at 2015-03-27T18:38
at 2015-03-27T18:38
03/27 周五影集之夜 22:55進片

By Christine
at 2015-03-27T16:24
at 2015-03-27T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