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音樂劇─阿國 - 舞台劇

By Hedwig
at 2007-05-07T20:50
at 2007-05-07T20:50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wretch.cc/blog/Doco&article_id=6822677
2007年04月04日 14:00
京都四条南座
這是一齣難以言喻的音樂劇...。
http://picasaweb.google.co.jp/docowang/mRytpD/photo#5059952119502686514
先說阿國。
傳說中的歌舞伎創始者,活躍於16世紀後半,
據說原是出雲人士,擔任出雲大社巫女,
為振興出雲大社,巡迴各國,以表演來吸引目光。
傳說1603年,阿國來到京都,
到了四条河原附近跳起了「かぶき踊り」,魅惑人心,大受歡迎,
(かぶき一語由動詞かぶく─「傾く」轉化而來,表示奇形怪狀之意)
後來京都地方的遊女們也學起她的模樣,跳起「遊女歌舞伎」。
「か・ぶ・き」三個讀音,各配上相應的字「歌‧舞‧伎」,
以用來表示有歌、有舞、有表演,這就是歌舞伎的由來。
後來遊女歌舞伎因妨礙風俗之名而遭禁,
接著興盛的若眾歌舞伎,表演者皆是少年,兼營賣色,也遭禁止,
歌舞伎從此與賣色劃清界限,全體男性(大叔們)演出,稱為「野郎歌舞伎」。
京都四条大橋邊立有阿國雕像(詳見),便是紀念阿國曾在此跳舞。
接著說音樂劇阿國。
這是一齣以現代音樂劇形態、以歌舞伎身段,來演出阿國故事的劇本。
平成二年(1990)首演,平成十五年(2003)再演,
今年是第三次,於東京新橋練舞場,以及京都南座演出。
阿國音樂劇來到京都南座,除了舊地上演外,還有一特別意義,
南座旁邊四条河原,就是當初阿國歌舞伎起源之地,。
長達三四小時的音樂劇,
故事敘述阿國一行人來到京都,如何以舞技取得京都興行(戲劇上演)之權力,
在京都組成舞團,接著阿國與猪野少將戀愛,
而猪野少將原來是反德川家康的暗殺組織,阿國因此被捲入政治。
此時京都新興了遊女歌舞伎,花枝招展的遊女們,
搶去阿國風采,成為阿國二代目。
阿國失去表演信心,直到最後再度振作,不斷跳下去...。
表現手法
http://picasaweb.google.co.jp/docowang/mRytpD/photo#5059949005651396658
阿國的表現手法非常特別。
對於音樂劇如何與歌舞伎融合,之前怎麼也想不透,
當阿國一行人來到京都,跳起第一支舞時,
我差點哈哈大笑。
這是...綜藝大舞團啊!
閃閃發亮的服飾、五顏六色的燈光效果、
配上東西融合的音樂,偶爾還來句「歐ー索ー雷咪歐~~~」...
一年前的我大概會對此頗有怨言,
認為他們把傳統戲劇搞得太俗氣,四不像,
而現在的我,自認為對藝術有更寬廣的包容力。
歌舞伎對現代人來說似乎高雅、有隔閡,那只是因時代潮流在改變,
在當時,也不過是庶民們日常生活垂手可得的娛樂,
用綜藝大舞團的方式來呈現,豈不貼切嘛!
在前半小時中,我不斷得調適這種傳統戲劇以及綜藝表現手法的融合,
雖然心中頗有怪異感,但當整部戲劇都怪異得很統一時,
自然而然就能夠接受了。還頗以此為樂呢。
後半場甚至演員還走下台表演,與台下觀眾互動,
而遊女歌舞伎盛行的那部份,遊女打扮成身著低胸、迷你裙的辣妹,
這種安排的確符合時勢。歌舞伎果然是最好的庶民娛樂啊!即使過了幾百年!
演員
http://picasaweb.google.co.jp/docowang/mRytpD/photo#5059952123797653826
擔任阿國一角的木の実ナナ,其實已是五十幾歲的阿姨!
但在台上又跳又唱,連續四小時,熱力四射,完全就是阿國化身!
飾演猪野少將的池畑慎之介,眉目清秀,一出場就閃亮亮,所有女人如癡如醉,
其實也是位五十幾歲的阿姨,功力真不可小覷。
在日本看戲,其實幾乎沒有「這位演員演技好不好」的問題。
至少目前我所看過的,演員都是在水準之上,(當然這部戲還是偶有唱功較差的演員)
不像台灣偶爾會在戲中看到誰較突出、誰顯得弱。
但也許因為演員素質平均,倒還沒有哪位演員,在戲中會令人特別無法轉移目光...。
音樂
音樂部份,是「上々颱風」這個樂團所擔任的。
六人團體,以亞洲要素為中心,吸取世界各地音樂風格,
其中兩位也擔任演員,邊跳邊唱,
另外四位利用鼓組、吉他、三弦、鍵盤,在舞台兩旁撐起整場。
旋律並非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但內容多元、且六個人撐起整場四小時的表演,
水準不是最好,但卻已足夠。這種功力,自己實在不知還得修鍊幾年...。
其他
在這裡看過幾場表演,一次坐上四小時,對我來說已成習慣。
最令我訝異的是整整四小時之中,整個舞台的默契能夠如此熟練,幾乎沒有任何失誤,
不論規模多大、內容多長,都能掌握得絲毫不差,
而台灣的戲劇,尤其是音樂劇,實在少有這樣處理大規模的功力。
劇情節奏很緊湊順暢,可惜最後故事結局有點弱。
整部戲不能簡單定論就是一流,但表現出的特殊性,實在令我忘不掉。
劇中有這樣一句:
「芸人はなぜ舞台に上がるのか」
(藝人為什麼要登上舞台呢)
此時舞者們各自述說了自己的理由,
為了生活、為了掙錢、為了想出名...,
接著,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そこにお客がいるからだ」
(那是因為觀眾就在這裡!)
這句話足夠代表這整齣戲的精神吧,我想。
不論是歌舞伎如何發源、如何傳承,
音樂劇阿國的誕生、幾次的巡演、全場的賣力演出,
背後一切的動力,皆是因為─觀眾們就在這裡。
下圖是南座演出前的熱鬧景象。
想起半年前路經這兒望到水洩不通,還以為是什麼大官來訪,
後來自己進戲院才知道,不過是南座的入口很小罷了。
http://picasaweb.google.co.jp/docowang/mRytpD/photo#5059948984176560146
http://picasaweb.google.co.jp/docowang/mRytpD/photo#5059948997061462050
--
http://doco.kghs.net
京都生活‧音樂創作‧繪畫‧戲劇
--
2007年04月04日 14:00
京都四条南座
這是一齣難以言喻的音樂劇...。
http://picasaweb.google.co.jp/docowang/mRytpD/photo#5059952119502686514
先說阿國。
傳說中的歌舞伎創始者,活躍於16世紀後半,
據說原是出雲人士,擔任出雲大社巫女,
為振興出雲大社,巡迴各國,以表演來吸引目光。
傳說1603年,阿國來到京都,
到了四条河原附近跳起了「かぶき踊り」,魅惑人心,大受歡迎,
(かぶき一語由動詞かぶく─「傾く」轉化而來,表示奇形怪狀之意)
後來京都地方的遊女們也學起她的模樣,跳起「遊女歌舞伎」。
「か・ぶ・き」三個讀音,各配上相應的字「歌‧舞‧伎」,
以用來表示有歌、有舞、有表演,這就是歌舞伎的由來。
後來遊女歌舞伎因妨礙風俗之名而遭禁,
接著興盛的若眾歌舞伎,表演者皆是少年,兼營賣色,也遭禁止,
歌舞伎從此與賣色劃清界限,全體男性(大叔們)演出,稱為「野郎歌舞伎」。
京都四条大橋邊立有阿國雕像(詳見),便是紀念阿國曾在此跳舞。
接著說音樂劇阿國。
這是一齣以現代音樂劇形態、以歌舞伎身段,來演出阿國故事的劇本。
平成二年(1990)首演,平成十五年(2003)再演,
今年是第三次,於東京新橋練舞場,以及京都南座演出。
阿國音樂劇來到京都南座,除了舊地上演外,還有一特別意義,
南座旁邊四条河原,就是當初阿國歌舞伎起源之地,。
長達三四小時的音樂劇,
故事敘述阿國一行人來到京都,如何以舞技取得京都興行(戲劇上演)之權力,
在京都組成舞團,接著阿國與猪野少將戀愛,
而猪野少將原來是反德川家康的暗殺組織,阿國因此被捲入政治。
此時京都新興了遊女歌舞伎,花枝招展的遊女們,
搶去阿國風采,成為阿國二代目。
阿國失去表演信心,直到最後再度振作,不斷跳下去...。
表現手法
http://picasaweb.google.co.jp/docowang/mRytpD/photo#5059949005651396658
阿國的表現手法非常特別。
對於音樂劇如何與歌舞伎融合,之前怎麼也想不透,
當阿國一行人來到京都,跳起第一支舞時,
我差點哈哈大笑。
這是...綜藝大舞團啊!
閃閃發亮的服飾、五顏六色的燈光效果、
配上東西融合的音樂,偶爾還來句「歐ー索ー雷咪歐~~~」...
一年前的我大概會對此頗有怨言,
認為他們把傳統戲劇搞得太俗氣,四不像,
而現在的我,自認為對藝術有更寬廣的包容力。
歌舞伎對現代人來說似乎高雅、有隔閡,那只是因時代潮流在改變,
在當時,也不過是庶民們日常生活垂手可得的娛樂,
用綜藝大舞團的方式來呈現,豈不貼切嘛!
在前半小時中,我不斷得調適這種傳統戲劇以及綜藝表現手法的融合,
雖然心中頗有怪異感,但當整部戲劇都怪異得很統一時,
自然而然就能夠接受了。還頗以此為樂呢。
後半場甚至演員還走下台表演,與台下觀眾互動,
而遊女歌舞伎盛行的那部份,遊女打扮成身著低胸、迷你裙的辣妹,
這種安排的確符合時勢。歌舞伎果然是最好的庶民娛樂啊!即使過了幾百年!
演員
http://picasaweb.google.co.jp/docowang/mRytpD/photo#5059952123797653826
擔任阿國一角的木の実ナナ,其實已是五十幾歲的阿姨!
但在台上又跳又唱,連續四小時,熱力四射,完全就是阿國化身!
飾演猪野少將的池畑慎之介,眉目清秀,一出場就閃亮亮,所有女人如癡如醉,
其實也是位五十幾歲的阿姨,功力真不可小覷。
在日本看戲,其實幾乎沒有「這位演員演技好不好」的問題。
至少目前我所看過的,演員都是在水準之上,(當然這部戲還是偶有唱功較差的演員)
不像台灣偶爾會在戲中看到誰較突出、誰顯得弱。
但也許因為演員素質平均,倒還沒有哪位演員,在戲中會令人特別無法轉移目光...。
音樂
音樂部份,是「上々颱風」這個樂團所擔任的。
六人團體,以亞洲要素為中心,吸取世界各地音樂風格,
其中兩位也擔任演員,邊跳邊唱,
另外四位利用鼓組、吉他、三弦、鍵盤,在舞台兩旁撐起整場。
旋律並非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但內容多元、且六個人撐起整場四小時的表演,
水準不是最好,但卻已足夠。這種功力,自己實在不知還得修鍊幾年...。
其他
在這裡看過幾場表演,一次坐上四小時,對我來說已成習慣。
最令我訝異的是整整四小時之中,整個舞台的默契能夠如此熟練,幾乎沒有任何失誤,
不論規模多大、內容多長,都能掌握得絲毫不差,
而台灣的戲劇,尤其是音樂劇,實在少有這樣處理大規模的功力。
劇情節奏很緊湊順暢,可惜最後故事結局有點弱。
整部戲不能簡單定論就是一流,但表現出的特殊性,實在令我忘不掉。
劇中有這樣一句:
「芸人はなぜ舞台に上がるのか」
(藝人為什麼要登上舞台呢)
此時舞者們各自述說了自己的理由,
為了生活、為了掙錢、為了想出名...,
接著,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そこにお客がいるからだ」
(那是因為觀眾就在這裡!)
這句話足夠代表這整齣戲的精神吧,我想。
不論是歌舞伎如何發源、如何傳承,
音樂劇阿國的誕生、幾次的巡演、全場的賣力演出,
背後一切的動力,皆是因為─觀眾們就在這裡。
下圖是南座演出前的熱鬧景象。
想起半年前路經這兒望到水洩不通,還以為是什麼大官來訪,
後來自己進戲院才知道,不過是南座的入口很小罷了。
http://picasaweb.google.co.jp/docowang/mRytpD/photo#5059948984176560146
http://picasaweb.google.co.jp/docowang/mRytpD/photo#5059948997061462050
--
http://doco.kghs.net
京都生活‧音樂創作‧繪畫‧戲劇
--
Tags:
舞台劇
All Comments

By Aaliyah
at 2007-05-11T21:13
at 2007-05-11T21:13

By Susan
at 2007-05-14T19:22
at 2007-05-14T19:22
Related Posts
Dirty Rotten Scoundrel

By Suhail Hany
at 2007-05-07T14:05
at 2007-05-07T14:05
Re: 麻煩推薦幾部不錯的百老匯音樂劇

By Callum
at 2007-05-06T12:01
at 2007-05-06T12:01
麻煩推薦幾部不錯的百老匯音樂劇

By Bethany
at 2007-05-05T18:02
at 2007-05-05T18:02
Pascal 和 Rapp 重回 RENT

By Mason
at 2007-05-03T22:33
at 2007-05-03T22:33
PCHOME有 "貓 cats" DVD特賣

By Olive
at 2007-05-03T16:11
at 2007-05-03T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