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青春,《愛殺17》與《想見你》 - 臺劇

By Olivia
at 2020-02-10T01:50
at 2020-02-10T01:50
Table of Contents
這一篇有《愛殺17》與《想見你》的雷,沒看過的、不想被雷的,請斟酌閱讀。
2006年的《愛殺17》與2019年的《想見你》,都是以「偶像劇」包裝的「懸疑推理劇」。
會想寫這一篇的動機,其實是因為體會到自己一點心境上的不同。於2006年播出的《愛殺
17》,當初的我是抱著「想看」「偶像劇」的心情,也就是為了「張韶涵」而追的,因為
當時的年紀,看完之後對於編劇要講的細節與黑暗面並沒有看懂,只記得宜靜很可怕,大
家都在猜殺了宜靜的兇手是誰?但真相出乎人意料之外。
https://imgur.com/fhvBlOC
我是前年再次溫習了這部作品,才備感震驚這部作品想要講的東西,陳世杰編劇對人性黑
暗面的掌握,文字的細膩度震撼人心,而且劇本一點都不過時。讓我覺得陳世杰編劇在
2006年就能寫出這樣的作品,一方面很佩服,一方面又很惋惜。佩服的點在於,陳世杰編
劇的視野至少領先台灣當時的社會氛圍10年以上。惋惜的點在於,當年還是偶像劇當道的
時代,如果《愛殺17》是在近年播出,一定會大紅。此外,《愛殺17》有很多素人演員,
演技並不到位,變成劇本很強,但整體呈現有點可惜。但又想如果《愛殺17》不是出現在
2006年,那也沒機會看到張韶涵的精湛演技,只能說一切都是機緣。
https://imgur.com/w7Tmc1G
2019年播出的《想見你》,因為已經過了「想看」「偶像劇」的年紀,所以當時看到這部
是直接pass掉,是後來看到大家的推薦,才知道原來是偶像劇包裝的懸疑推理劇就開始追
。追劇後很驚訝,原本以為《愛殺17》把「雙胞胎」的設定揉合「雙重人格」的劇本寫得
這麼完美之後,台灣很難在這個題材上再突破,沒想到《想見你》的編劇利用「穿越」的
元素寫出了新意,真的很佩服編劇的巧思,這兩部都是很難得的劇本。
為什麼《愛殺17》能夠雋永?我認為不單是因為它是一齣「悲劇」這麼簡單,而是因為劇
本寫的「議題」到現在還是「存在」,家庭背叛與偽裝、姊妹比較與被忽視、同儕關係與
「錯的人」,校園霸凌、援交、謀殺、算計、扭曲、利用與被利用,及宜靜「渴望被愛」
與「生命的墜落」。
《想見你》的「愛情」成分比較重一點,但也寫到了很多「議題」,韻如原生家庭對她的
影響(父母重男輕女、單親家庭、媽媽的職業、弟弟不成熟的表達關愛)、同儕關係被排
擠、喜歡「錯的人」,覺得自己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而詮勝只是因為喜歡「同性」
就被霸凌、父親對他的不諒解,韻如與詮勝也都是「渴望被愛」,但都選擇了「生命的墜
落」。
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很多「徐宜靜」、「陳韻如」及「王詮勝」們,不是每個人都跟「
徐宜真」一樣開朗樂觀、成績優異、爸媽疼愛。也不是每個人都像「黃雨萱」這樣正向活
潑、人緣好,或像「李子維」這樣迷人有趣,兩人又幸運地相遇並相愛。
而「原生家庭」的影響真的很重要,如果宜真可以多在乎一點宜靜的感受、爸爸可以對家
庭忠誠、媽媽可以選擇不偽裝,也許宜靜的內心不會變得扭曲。如果宜靜可以回頭看一下
對她好的鄒克傑,放下心中算計的「惡魔」,也許悲劇都不會發生。
如果思源可以多在乎一點韻如的感受,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對姊姊的關愛,爸媽不這麼重男
輕女,也許韻如會覺得「家」是她最後的避風港,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在乎」她。如果
韻如可以回頭看一下對她好的莫俊傑,放下心中對李子維的「執念」,也許悲劇都不會發
生。
很多人的「青春」是殘酷的,他們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希望發生悲劇之前有人
拉他一把,但「現實」與「執念」往往將「青春」葬送在某一個時間點,無解的習題。我
們都不希望悲劇發生,我想能做的就是如果身邊有「徐宜靜」、「陳韻如」及「王詮勝」
的存在,去「接受」他們,即使他們「不一樣」。而我也想跟那些「徐宜靜」、「陳韻如
」及「王詮勝」說:「有時候,轉念就會不一樣。你的身邊還是有人在乎你們。」
最後,還是很高興臺劇能有《愛殺17》與《想見你》這樣的作品,劇本具有深度、配樂好
聽且到位,而且兩部的女主角都超難演,但都演得超級好!張韶涵一人分飾三角(徐宜真
、徐宜靜、黑化宜靜),柯佳嬿也是一人詮釋三種性格(黃雨萱、陳韻如、黑化韻如),
這種劇本真的是每個演員都夢寐以求的劇本。以「偶像劇」包裝青春殘酷議題,讓我們能
夠省思並關懷身邊可能具有同樣遭遇的人。
很高興我沒有錯過這部作品,我相信時間會證明,《想見你》絕對會在臺劇上留下一個該
有的地位。
--
2006年的《愛殺17》與2019年的《想見你》,都是以「偶像劇」包裝的「懸疑推理劇」。
會想寫這一篇的動機,其實是因為體會到自己一點心境上的不同。於2006年播出的《愛殺
17》,當初的我是抱著「想看」「偶像劇」的心情,也就是為了「張韶涵」而追的,因為
當時的年紀,看完之後對於編劇要講的細節與黑暗面並沒有看懂,只記得宜靜很可怕,大
家都在猜殺了宜靜的兇手是誰?但真相出乎人意料之外。
https://imgur.com/fhvBlOC
我是前年再次溫習了這部作品,才備感震驚這部作品想要講的東西,陳世杰編劇對人性黑
暗面的掌握,文字的細膩度震撼人心,而且劇本一點都不過時。讓我覺得陳世杰編劇在
2006年就能寫出這樣的作品,一方面很佩服,一方面又很惋惜。佩服的點在於,陳世杰編
劇的視野至少領先台灣當時的社會氛圍10年以上。惋惜的點在於,當年還是偶像劇當道的
時代,如果《愛殺17》是在近年播出,一定會大紅。此外,《愛殺17》有很多素人演員,
演技並不到位,變成劇本很強,但整體呈現有點可惜。但又想如果《愛殺17》不是出現在
2006年,那也沒機會看到張韶涵的精湛演技,只能說一切都是機緣。
https://imgur.com/w7Tmc1G
2019年播出的《想見你》,因為已經過了「想看」「偶像劇」的年紀,所以當時看到這部
是直接pass掉,是後來看到大家的推薦,才知道原來是偶像劇包裝的懸疑推理劇就開始追
。追劇後很驚訝,原本以為《愛殺17》把「雙胞胎」的設定揉合「雙重人格」的劇本寫得
這麼完美之後,台灣很難在這個題材上再突破,沒想到《想見你》的編劇利用「穿越」的
元素寫出了新意,真的很佩服編劇的巧思,這兩部都是很難得的劇本。
為什麼《愛殺17》能夠雋永?我認為不單是因為它是一齣「悲劇」這麼簡單,而是因為劇
本寫的「議題」到現在還是「存在」,家庭背叛與偽裝、姊妹比較與被忽視、同儕關係與
「錯的人」,校園霸凌、援交、謀殺、算計、扭曲、利用與被利用,及宜靜「渴望被愛」
與「生命的墜落」。
《想見你》的「愛情」成分比較重一點,但也寫到了很多「議題」,韻如原生家庭對她的
影響(父母重男輕女、單親家庭、媽媽的職業、弟弟不成熟的表達關愛)、同儕關係被排
擠、喜歡「錯的人」,覺得自己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而詮勝只是因為喜歡「同性」
就被霸凌、父親對他的不諒解,韻如與詮勝也都是「渴望被愛」,但都選擇了「生命的墜
落」。
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很多「徐宜靜」、「陳韻如」及「王詮勝」們,不是每個人都跟「
徐宜真」一樣開朗樂觀、成績優異、爸媽疼愛。也不是每個人都像「黃雨萱」這樣正向活
潑、人緣好,或像「李子維」這樣迷人有趣,兩人又幸運地相遇並相愛。
而「原生家庭」的影響真的很重要,如果宜真可以多在乎一點宜靜的感受、爸爸可以對家
庭忠誠、媽媽可以選擇不偽裝,也許宜靜的內心不會變得扭曲。如果宜靜可以回頭看一下
對她好的鄒克傑,放下心中算計的「惡魔」,也許悲劇都不會發生。
如果思源可以多在乎一點韻如的感受,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對姊姊的關愛,爸媽不這麼重男
輕女,也許韻如會覺得「家」是她最後的避風港,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在乎」她。如果
韻如可以回頭看一下對她好的莫俊傑,放下心中對李子維的「執念」,也許悲劇都不會發
生。
很多人的「青春」是殘酷的,他們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希望發生悲劇之前有人
拉他一把,但「現實」與「執念」往往將「青春」葬送在某一個時間點,無解的習題。我
們都不希望悲劇發生,我想能做的就是如果身邊有「徐宜靜」、「陳韻如」及「王詮勝」
的存在,去「接受」他們,即使他們「不一樣」。而我也想跟那些「徐宜靜」、「陳韻如
」及「王詮勝」說:「有時候,轉念就會不一樣。你的身邊還是有人在乎你們。」
最後,還是很高興臺劇能有《愛殺17》與《想見你》這樣的作品,劇本具有深度、配樂好
聽且到位,而且兩部的女主角都超難演,但都演得超級好!張韶涵一人分飾三角(徐宜真
、徐宜靜、黑化宜靜),柯佳嬿也是一人詮釋三種性格(黃雨萱、陳韻如、黑化韻如),
這種劇本真的是每個演員都夢寐以求的劇本。以「偶像劇」包裝青春殘酷議題,讓我們能
夠省思並關懷身邊可能具有同樣遭遇的人。
很高興我沒有錯過這部作品,我相信時間會證明,《想見你》絕對會在臺劇上留下一個該
有的地位。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y Victoria
at 2020-02-11T11:04
at 2020-02-11T11:04

By Margaret
at 2020-02-14T16:16
at 2020-02-14T16:16

By Joe
at 2020-02-17T01:00
at 2020-02-17T01:00

By Cara
at 2020-02-19T00:19
at 2020-02-19T00:19

By Agatha
at 2020-02-22T09:21
at 2020-02-22T09:21

By Quintina
at 2020-02-26T07:30
at 2020-02-26T07:30

By Daph Bay
at 2020-03-01T16:18
at 2020-03-01T16:18

By Elizabeth
at 2020-03-03T00:31
at 2020-03-03T00:31

By Erin
at 2020-03-07T19:30
at 2020-03-07T19:30

By Valerie
at 2020-03-08T23:30
at 2020-03-08T23:30

By Lauren
at 2020-03-09T21:10
at 2020-03-09T21:10

By Delia
at 2020-03-11T05:37
at 2020-03-11T05:37

By Edwina
at 2020-03-13T09:42
at 2020-03-13T09:42

By Xanthe
at 2020-03-13T17:57
at 2020-03-13T17:57

By Emma
at 2020-03-15T02:53
at 2020-03-15T02:53

By Frederic
at 2020-03-18T17:15
at 2020-03-18T17:15

By Frederica
at 2020-03-21T17:11
at 2020-03-21T17:11

By Bennie
at 2020-03-25T20:32
at 2020-03-25T20:32

By Donna
at 2020-03-28T11:25
at 2020-03-28T11:25

By Robert
at 2020-03-31T23:31
at 2020-03-31T23:31

By Erin
at 2020-04-05T02:50
at 2020-04-05T02:50

By Xanthe
at 2020-04-08T18:43
at 2020-04-08T18:43

By Belly
at 2020-04-13T16:43
at 2020-04-13T16:43

By Bennie
at 2020-04-17T16:40
at 2020-04-17T16:40

By Hedwig
at 2020-04-18T18:22
at 2020-04-18T18:22

By Hamiltion
at 2020-04-21T08:37
at 2020-04-21T08:37

By Mia
at 2020-04-25T10:20
at 2020-04-25T10:20

By Puput
at 2020-04-30T09:58
at 2020-04-30T09:58

By Hazel
at 2020-05-04T19:17
at 2020-05-04T19:17

By Susan
at 2020-05-09T03:16
at 2020-05-09T03:16

By Andy
at 2020-05-09T19:39
at 2020-05-09T19:39

By Joseph
at 2020-05-12T05:17
at 2020-05-12T05:17

By Kristin
at 2020-05-16T01:37
at 2020-05-16T01:37

By Emma
at 2020-05-20T08:31
at 2020-05-20T08:31

By Regina
at 2020-05-22T01:17
at 2020-05-22T01:17

By Yuri
at 2020-05-22T08:35
at 2020-05-22T08:35

By David
at 2020-05-23T20:36
at 2020-05-23T20:36

By Iris
at 2020-05-24T08:44
at 2020-05-24T08:44

By Agnes
at 2020-05-29T03:22
at 2020-05-29T03:22

By Sarah
at 2020-05-30T12:40
at 2020-05-30T12:40

By Hedwig
at 2020-05-31T06:41
at 2020-05-31T06:41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06-01T12:50
at 2020-06-01T12:50

By Andy
at 2020-06-01T21:18
at 2020-06-01T21:18

By Steve
at 2020-06-05T22:07
at 2020-06-05T22:07

By Donna
at 2020-06-06T08:40
at 2020-06-06T08:40

By Vanessa
at 2020-06-10T05:45
at 2020-06-10T05:45

By Robert
at 2020-06-13T12:34
at 2020-06-13T12:34

By Isabella
at 2020-06-17T18:09
at 2020-06-17T18:09

By Candice
at 2020-06-22T17:18
at 2020-06-22T17:18

By Valerie
at 2020-06-24T22:21
at 2020-06-24T22:21

By Jacky
at 2020-06-29T14:04
at 2020-06-29T14:04

By Belly
at 2020-07-04T13:24
at 2020-07-04T13:24

By Doris
at 2020-07-08T05:29
at 2020-07-08T05:29

By Jake
at 2020-07-10T19:00
at 2020-07-10T19:00

By Belly
at 2020-07-13T18:39
at 2020-07-13T18:39
Related Posts
想見你 穿越條件

By Carol
at 2020-02-10T01:40
at 2020-02-10T01:40
想見你結局(由拍攝者回答記者心態猜測)

By Elizabeth
at 2020-02-10T01:15
at 2020-02-10T01:15
(雷)想見你 自己猜的ep11

By Necoo
at 2020-02-10T01:12
at 2020-02-10T01:12
陳韻如有把莫俊傑當朋友嗎?

By Queena
at 2020-02-10T00:51
at 2020-02-10T00:51
韻如的自我認同(應該算雷?

By Puput
at 2020-02-10T00:40
at 2020-02-10T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