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安的中場戰事:畫蛇添足的未來3D - 電影

By Connor
at 2016-11-21T14:16
at 2016-11-21T14:16
Table of Contents
李安在宣傳的時候,由於這部電影最特別的地方就是4K、120FPS的規格拍攝
因此一直著重在宣傳這個「未來3D」的規格多麼了不起,我也因此買了票去看
我必須跟各位說,這票雖然貴,但是值回票價
因為這可能是這幾年內唯一一部120FPS、4K的3D電影(但李安下一部可能也是這規格)
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花800元在電影院享受好幾年前技術水平的3D遊戲體驗
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非常難得,各位務必親身體驗,才能明白李安為什麼會說這規格很特殊
為什麼這麼說呢?開場不久的告別式就充分曝露了這個規格
對於導演而言根本是一個大麻煩
告別式的鏡頭用淺的景深把鏡頭對焦在重點人物身上/臉上
美國軍人的告別式常見場景就是在一片綠油油的寬廣墓園裡
站著幾個人跟一個覆蓋著國旗的棺木
而大部分的導演也都喜歡用一樣的鏡頭運用
來呈現整個氛圍,並且使觀眾焦點放在演員的表情上面好融入氣氛
好死不死,未來3D完全是在破壞這個氣氛
由於3D電影的成像原理,其實讓3D與其說是一個「真實」的3D模組上貼圖
不如說是一個個粗陋的3D模組上面貼圖,整個效果其實類似早期的3D遊戲
但過去靠著低禎數、或是不要太高的解析度,可以盡可能掩飾這個問題
但是變成4K3D120FPS的時候,這個問題完全曝露出來
告別式家屬三人站著正面對鏡頭的畫面,超像早期3D遊戲的NPC對話畫面
後面有幾幕場景也是以淺景深對焦在前景,都出現了一樣的問題
只是在一開始告別式這幕以後,這個問題就不那麼明顯了
要很注意看才會發現-讓人懷疑告別式這幕是不是李安故意作給大家看的
很像是某種炫技之前要先告訴你不會拍會多慘的暗示XD
但從這點也說明了,所謂「未來3D」其實是一個麻煩
其他導演之所以不願意採用,並不見得是成本之類的考量
而是很明顯地,如果真得要用4K3D120FPS的規格拍攝,很多常用拍攝手法都得改過
不然可能後製的時候才會發現畫面根本不能用
就這點來說不得不佩服李安的勇氣跟技術克服所花的苦心
但,4K3D120FPS對這部片而言,仍然是畫蛇添足
以這部電影畫面所需,4K120FPS應該就足夠了,3D完完全全是多餘
因為只有在加上3D的情況下,這個看起來變成古代3D遊戲的缺點才會很明顯
而這部片根本沒有太多需要用到3D才能產生強烈觀影體驗的場景
一來是因為戰爭場景時間真的太短了
二來李安並沒有很熟悉拍攝戰爭電影的手法
B班與敵方交火的場景雖然真實地如同戰地該有的慌亂令觀眾如劇中人物一般無法喘息
但並沒有拍攝出需要3D的那種「為了畫面效果而需要的浮誇」
權衡3D造成的問題,這部片最佳觀影體驗應該是4K120FPS
4K讓人物的表情更加清晰,而120FPS讓一些快速轉換的動作不會出現殘影
但是加上3D反而出現一些反效果,正面的效果卻不太明顯
甚至有的時候3D的問題會使觀眾的情緒被影響而分心
作為一部劇情為主的小品,而非聲光特效的戰爭片,3D真的沒有硬要使用的價值
不過前面都說了,這個規格是如此地難駕馭,花800元看一下實驗的產品
也不是不可以啦
總結來說,這是一部(扣除3D)拍得非常不錯的小品
內容牽涉的是對美國社會傳統保守價值觀的批判以及省思
但並不能跟反戰片劃上等號,據說跟原著想傳達的內容非常一致
至於是否真是如此,就交給有看過原著小說的人來說明了
--
因此一直著重在宣傳這個「未來3D」的規格多麼了不起,我也因此買了票去看
我必須跟各位說,這票雖然貴,但是值回票價
因為這可能是這幾年內唯一一部120FPS、4K的3D電影(但李安下一部可能也是這規格)
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花800元在電影院享受好幾年前技術水平的3D遊戲體驗
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非常難得,各位務必親身體驗,才能明白李安為什麼會說這規格很特殊
為什麼這麼說呢?開場不久的告別式就充分曝露了這個規格
對於導演而言根本是一個大麻煩
告別式的鏡頭用淺的景深把鏡頭對焦在重點人物身上/臉上
美國軍人的告別式常見場景就是在一片綠油油的寬廣墓園裡
站著幾個人跟一個覆蓋著國旗的棺木
而大部分的導演也都喜歡用一樣的鏡頭運用
來呈現整個氛圍,並且使觀眾焦點放在演員的表情上面好融入氣氛
好死不死,未來3D完全是在破壞這個氣氛
由於3D電影的成像原理,其實讓3D與其說是一個「真實」的3D模組上貼圖
不如說是一個個粗陋的3D模組上面貼圖,整個效果其實類似早期的3D遊戲
但過去靠著低禎數、或是不要太高的解析度,可以盡可能掩飾這個問題
但是變成4K3D120FPS的時候,這個問題完全曝露出來
告別式家屬三人站著正面對鏡頭的畫面,超像早期3D遊戲的NPC對話畫面
後面有幾幕場景也是以淺景深對焦在前景,都出現了一樣的問題
只是在一開始告別式這幕以後,這個問題就不那麼明顯了
要很注意看才會發現-讓人懷疑告別式這幕是不是李安故意作給大家看的
很像是某種炫技之前要先告訴你不會拍會多慘的暗示XD
但從這點也說明了,所謂「未來3D」其實是一個麻煩
其他導演之所以不願意採用,並不見得是成本之類的考量
而是很明顯地,如果真得要用4K3D120FPS的規格拍攝,很多常用拍攝手法都得改過
不然可能後製的時候才會發現畫面根本不能用
就這點來說不得不佩服李安的勇氣跟技術克服所花的苦心
但,4K3D120FPS對這部片而言,仍然是畫蛇添足
以這部電影畫面所需,4K120FPS應該就足夠了,3D完完全全是多餘
因為只有在加上3D的情況下,這個看起來變成古代3D遊戲的缺點才會很明顯
而這部片根本沒有太多需要用到3D才能產生強烈觀影體驗的場景
一來是因為戰爭場景時間真的太短了
二來李安並沒有很熟悉拍攝戰爭電影的手法
B班與敵方交火的場景雖然真實地如同戰地該有的慌亂令觀眾如劇中人物一般無法喘息
但並沒有拍攝出需要3D的那種「為了畫面效果而需要的浮誇」
權衡3D造成的問題,這部片最佳觀影體驗應該是4K120FPS
4K讓人物的表情更加清晰,而120FPS讓一些快速轉換的動作不會出現殘影
但是加上3D反而出現一些反效果,正面的效果卻不太明顯
甚至有的時候3D的問題會使觀眾的情緒被影響而分心
作為一部劇情為主的小品,而非聲光特效的戰爭片,3D真的沒有硬要使用的價值
不過前面都說了,這個規格是如此地難駕馭,花800元看一下實驗的產品
也不是不可以啦
總結來說,這是一部(扣除3D)拍得非常不錯的小品
內容牽涉的是對美國社會傳統保守價值觀的批判以及省思
但並不能跟反戰片劃上等號,據說跟原著想傳達的內容非常一致
至於是否真是如此,就交給有看過原著小說的人來說明了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Erin
at 2016-11-22T06:23
at 2016-11-22T06:23

By Necoo
at 2016-11-23T08:04
at 2016-11-23T08:04

By George
at 2016-11-24T00:22
at 2016-11-24T00:22

By Harry
at 2016-11-28T06:47
at 2016-11-28T06:47

By Caroline
at 2016-11-29T06:51
at 2016-11-29T06:51

By Agnes
at 2016-11-30T11:04
at 2016-11-30T11:04

By Odelette
at 2016-12-05T05:17
at 2016-12-05T05:17

By Lucy
at 2016-12-07T04:05
at 2016-12-07T04:05

By Tracy
at 2016-12-07T10:09
at 2016-12-07T10:09

By Hedwig
at 2016-12-11T02:17
at 2016-12-11T02:17

By Victoria
at 2016-12-11T17:09
at 2016-12-11T17:09

By Edward Lewis
at 2016-12-12T00:22
at 2016-12-12T00:22

By Jacky
at 2016-12-14T01:10
at 2016-12-14T01:10

By Olivia
at 2016-12-17T12:10
at 2016-12-17T12:10
Related Posts
怪獸與他們的產地 戰鬥方式

By Puput
at 2016-11-21T14:12
at 2016-11-21T14:12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孤獨的漠然

By Frederica
at 2016-11-21T14:07
at 2016-11-21T14:07
寂寞的豢養

By Hedy
at 2016-11-21T14:05
at 2016-11-21T14:05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2D和數位3D?

By Jack
at 2016-11-21T13:54
at 2016-11-21T13:54
粉絲請注意 「蝙蝠俠」經典反派將缺席

By Steve
at 2016-11-21T13:49
at 2016-11-21T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