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實驗?不如說探究真實為何? - 電影

By Ingrid
at 2016-12-06T02:58
at 2016-12-06T02:58
Table of Contents
網頁好讀版:http://wp.me/p18shx-8b
(本文有劇透,但筆者認為"比片"以感受、體驗為主,劇透應不影響
觀影體驗)
先簡單談一下劇情與新技術對敘事的幫助。
"比片"的強調3d, 4k, 120 fps新科技可能給觀眾大場面特效片的錯
誤期待,看完才知是文藝劇情片時或許會有些許失落感,像筆者經一
番醞釀後,才漸理解新科技也可強化文藝劇情片重要的感受元素而使
之達到新境界。
劇情看似一句話:一名從伊拉克戰場暫時歸國的軍人掙扎是否回戰場
的過程。
透過新科技、導演編劇功力,將天人交戰的複雜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
,表層富張力,內層又藏有許多細膩情感、隱喻而令人回味無窮。
主線清晰明瞭,每個角色/場景的真實都牽動著比利心中去與留快速
震盪的主線。在過程中展現比利情感細膩但不脆弱,心思冷靜但不優
柔寡斷,那句找到"something bigger than myself"來自比利敬愛的
已故上士,透過B班種種失序與比利及時救援的隱約烘托,似乎就是
比利內心中場戰事的決勝關鍵,真不愧是李安很擅長的人性幽微描繪
。
當"真實度"的收放作為一種敘事手法,可表達更多第一視角的重點與
角色心境的連動。
如:B班一行人看到餐盤上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美食的真實被放大
,使觀眾易於進入B班的內心視角,同理了太久沒大口吃肉的興奮,
亦是想著或許只有食物是真的,對英雄的奉承與招待都是假的。
足球賽中場表演盛大煙火的真實,令人容易連結到戰場的炮火,也突
然感到被塑造英雄的曇花一現。
真實的影像讓中場表演的虛幻 真實地顯露給觀眾,就像真實的影像
會令演員虛幻的妝原形畢露,濃縮的影像省去多餘語彙,表達更多概
念。
除劇情細膩精彩外,筆者發覺"比片"似乎想跨戲裡、戲外來交互探討
"真實"這議題(所謂的後設性與反身性)。
戲裡: 主角 -> 視角與意識流 -> 其他角色、場景 的關係。
戲外: 觀眾 -> 電影形式 -> 電影本身 的關係。
何謂真實?
"比片"挾電影史上最高規格讓觀眾有更擬真體驗來融入電影場景,使
用大量第一人稱視角與近距離拍攝,如:大兵鎖喉民眾的畫面、B班
從後台出場的背後視角、戰場每顆子彈擊發的震撼,都使筆者身歷其
境。也有許多場景採較為現實的呈現,少了"傳統"電影發色與運鏡,
令筆者覺得不太像在看電影而是過日活日常,如:汽車開進停車場的
長鏡頭。 筆者認為這些是從戲外來探討觀影的感官真實與觸發的情
緒感受。
而戲裡,比利回美被當英雄是真實,但其實虛假,戰場回憶是虛幻,
其實是真實。遇到把他當英雄崇拜的民眾、對戰爭無感的市井小民、
家人的關心是真實,逐漸發現英雄氛圍是虛假亦是種真實,戰場失去
鮮師摯友是真實。在許多表面上的真實實則虛假的事件中找尋內心的
真實,或許是真的真實?這些矛盾的真實交疊使比利說出:"我這輩
子最悲慘的一天,卻成了最榮耀的事,實在古怪的可以。"
戲外觀眾抽離到電影 如同 戲裡比利抽離到戰場,是抽離還是真實?
戲外觀眾抽離後融入電影產生的感受 與 戲裡比利抽離足球場回到戰
場產生的感受,是如此真實。
戲外觀眾抽離進入戲裡的比利又進入他抽離進入的戰場又未嘗不是種
真實?
是否把所有人的真實湊在一起就是客觀的真實?
真實能否被交流?
即使是最高規格的電影也只能滿足視、聽覺,尚缺味、嗅、觸覺等現
實感受,且"比片"的120 fps與人眼在現實中看到的600 fps仍有數倍
差異,所以,單就規格來說仍與真實感有一定落差。或許導演想表達
的是戲外無論畫面如何擬真,還是不夠真,即使能完全擬真,觀眾也
未必能完全理解感受導演想傳達的,就算能完全理解感受,終究是虛
構的故事也無法被驗證。如同戲裡比利周遭再如何親近的人,都無法
完全感受他戰場中遭遇的真實感受,尤其時戰後創傷症候群與一般人
的巨大鴻溝。片中不同人透過片面或各取所需的視角來看比利,也有
些人覺得真實不重要,能找到滿足自我的小世界就夠了。所以,每個
人的真實或許能被趨近真實的方法彼此交流,但雙方必須有心理準備
,無論如何,最後理解的仍不是真正的真實,何況,自己都未必能明
確表達交流的是哪層面的真實,是所見所聞?是感受?是想法?
哪種真實才重要?
人的真實至少可分為客觀、感受與想法。人五官能感受到的為客觀真
實的局部,像比利回美國參加中場表演過程的所見所聞是客觀真實,
他的喜怒哀樂、不管是當時的或是被拉回戰場回憶的,都是真實的感
受,種種的感受讓他真實的想法不斷產生變化,最終會形塑人當時的
狀態。
戲裡比利看到的真實觸發的感受想法,如同戲外高規格影像的客觀真
實 -> 觀眾視角 -> 觸發的感受 -> 產生的想法 的路徑,最關鍵的
高規格影像保留最多的客觀真實,讓觀眾觸發的感受能較無失真的與
比利感受做連結,最終形塑觀眾觀影後(或延遲一陣子)的狀態?
許多戲裡戲外呼應如:
戲裡:比利經歷的中場表演煙火 -> 觸發戰場回憶
戲外:高規格影像 -> 觸發觀眾感受電影角色;
戲裡: 比利烙印心裏的戰場超真實體驗 -> 後續不斷被觸發
戲外:超真實電影畫面烙印在觀眾心理 -> 往後不斷回想與反覆咀嚼
戲裡: 比利透明澄澈的個性
戲外:超真實影像讓觀眾感覺到電影的透明澄澈;
很多點可從比利反身觀眾自己。
所以,對人來說,感受與想法的真實似乎是最重要的,但作為觸媒且
會左右前者的客觀真實也很重要 ,即使客觀真實描述的是虛幻的事
物。
如此細膩、創新、令人重複回味的電影卻在美國評價與票房極低,很
有可能是踩到大美國心理的大地雷,"比片"揭露伊戰太多矛盾與令人
不堪的一面,如:戰爭是為正義或利益?真英雄還是只是掩飾政治的
棋子?民眾對戰爭英雄的過度崇拜與無感、沒人在意第一線軍人的真
實感受、軍人的犧牲只是資本主義的手段?軍人是真愛國還是找尋歸
屬或填飽肚子?
李安應有預見這樣結果但仍選擇了這條路,或許是呼應比利的真實與
勇氣吧。
< 參考資料 >
* [好雷]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23 場戲 recap
* 李安專訪(一):高規格是必然方向 觀眾與拍片人都得提升
* 李安專訪(二):新技術沒有反客為主,我做的是美學與情感的測試
* 專訪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戲裡戲外的 3D 科技突破,要把電影話語權交給觀
眾
* 文小喵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艱困之戰還在打,已稱英雄太沉重
* 張硯拓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超現實與真實的不可得
* 藍色電影夢 - 比利林恩:李安的邊界
* 黃以曦 - 多重真實的窒迫: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重讀李安電影
* John Barthelette - 身為一個外國人,李安真的很了解美國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用超真實3D給我們的教訓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 盲羊專欄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的三稜鏡
* 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比利林恩》:矛盾荒謬的戰爭悲苦
* 《比利林恩》的漫長解讀:傳教士李安
* 比利·林恩和他的三個女人,李安絕非電影技術創新的殉難者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 關於戰爭,您怎
麼看?
--
滅頂儀表板 : http://jimhorng.github.io/return_as_buy/
全面抵制: http://goo.gl/VpovR0
懶人包 : http://beta.hackfoldr.org/anti_tinghsin/
--
(本文有劇透,但筆者認為"比片"以感受、體驗為主,劇透應不影響
觀影體驗)
先簡單談一下劇情與新技術對敘事的幫助。
"比片"的強調3d, 4k, 120 fps新科技可能給觀眾大場面特效片的錯
誤期待,看完才知是文藝劇情片時或許會有些許失落感,像筆者經一
番醞釀後,才漸理解新科技也可強化文藝劇情片重要的感受元素而使
之達到新境界。
劇情看似一句話:一名從伊拉克戰場暫時歸國的軍人掙扎是否回戰場
的過程。
透過新科技、導演編劇功力,將天人交戰的複雜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
,表層富張力,內層又藏有許多細膩情感、隱喻而令人回味無窮。
主線清晰明瞭,每個角色/場景的真實都牽動著比利心中去與留快速
震盪的主線。在過程中展現比利情感細膩但不脆弱,心思冷靜但不優
柔寡斷,那句找到"something bigger than myself"來自比利敬愛的
已故上士,透過B班種種失序與比利及時救援的隱約烘托,似乎就是
比利內心中場戰事的決勝關鍵,真不愧是李安很擅長的人性幽微描繪
。
當"真實度"的收放作為一種敘事手法,可表達更多第一視角的重點與
角色心境的連動。
如:B班一行人看到餐盤上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美食的真實被放大
,使觀眾易於進入B班的內心視角,同理了太久沒大口吃肉的興奮,
亦是想著或許只有食物是真的,對英雄的奉承與招待都是假的。
足球賽中場表演盛大煙火的真實,令人容易連結到戰場的炮火,也突
然感到被塑造英雄的曇花一現。
真實的影像讓中場表演的虛幻 真實地顯露給觀眾,就像真實的影像
會令演員虛幻的妝原形畢露,濃縮的影像省去多餘語彙,表達更多概
念。
除劇情細膩精彩外,筆者發覺"比片"似乎想跨戲裡、戲外來交互探討
"真實"這議題(所謂的後設性與反身性)。
戲裡: 主角 -> 視角與意識流 -> 其他角色、場景 的關係。
戲外: 觀眾 -> 電影形式 -> 電影本身 的關係。
何謂真實?
"比片"挾電影史上最高規格讓觀眾有更擬真體驗來融入電影場景,使
用大量第一人稱視角與近距離拍攝,如:大兵鎖喉民眾的畫面、B班
從後台出場的背後視角、戰場每顆子彈擊發的震撼,都使筆者身歷其
境。也有許多場景採較為現實的呈現,少了"傳統"電影發色與運鏡,
令筆者覺得不太像在看電影而是過日活日常,如:汽車開進停車場的
長鏡頭。 筆者認為這些是從戲外來探討觀影的感官真實與觸發的情
緒感受。
而戲裡,比利回美被當英雄是真實,但其實虛假,戰場回憶是虛幻,
其實是真實。遇到把他當英雄崇拜的民眾、對戰爭無感的市井小民、
家人的關心是真實,逐漸發現英雄氛圍是虛假亦是種真實,戰場失去
鮮師摯友是真實。在許多表面上的真實實則虛假的事件中找尋內心的
真實,或許是真的真實?這些矛盾的真實交疊使比利說出:"我這輩
子最悲慘的一天,卻成了最榮耀的事,實在古怪的可以。"
戲外觀眾抽離到電影 如同 戲裡比利抽離到戰場,是抽離還是真實?
戲外觀眾抽離後融入電影產生的感受 與 戲裡比利抽離足球場回到戰
場產生的感受,是如此真實。
戲外觀眾抽離進入戲裡的比利又進入他抽離進入的戰場又未嘗不是種
真實?
是否把所有人的真實湊在一起就是客觀的真實?
真實能否被交流?
即使是最高規格的電影也只能滿足視、聽覺,尚缺味、嗅、觸覺等現
實感受,且"比片"的120 fps與人眼在現實中看到的600 fps仍有數倍
差異,所以,單就規格來說仍與真實感有一定落差。或許導演想表達
的是戲外無論畫面如何擬真,還是不夠真,即使能完全擬真,觀眾也
未必能完全理解感受導演想傳達的,就算能完全理解感受,終究是虛
構的故事也無法被驗證。如同戲裡比利周遭再如何親近的人,都無法
完全感受他戰場中遭遇的真實感受,尤其時戰後創傷症候群與一般人
的巨大鴻溝。片中不同人透過片面或各取所需的視角來看比利,也有
些人覺得真實不重要,能找到滿足自我的小世界就夠了。所以,每個
人的真實或許能被趨近真實的方法彼此交流,但雙方必須有心理準備
,無論如何,最後理解的仍不是真正的真實,何況,自己都未必能明
確表達交流的是哪層面的真實,是所見所聞?是感受?是想法?
哪種真實才重要?
人的真實至少可分為客觀、感受與想法。人五官能感受到的為客觀真
實的局部,像比利回美國參加中場表演過程的所見所聞是客觀真實,
他的喜怒哀樂、不管是當時的或是被拉回戰場回憶的,都是真實的感
受,種種的感受讓他真實的想法不斷產生變化,最終會形塑人當時的
狀態。
戲裡比利看到的真實觸發的感受想法,如同戲外高規格影像的客觀真
實 -> 觀眾視角 -> 觸發的感受 -> 產生的想法 的路徑,最關鍵的
高規格影像保留最多的客觀真實,讓觀眾觸發的感受能較無失真的與
比利感受做連結,最終形塑觀眾觀影後(或延遲一陣子)的狀態?
許多戲裡戲外呼應如:
戲裡:比利經歷的中場表演煙火 -> 觸發戰場回憶
戲外:高規格影像 -> 觸發觀眾感受電影角色;
戲裡: 比利烙印心裏的戰場超真實體驗 -> 後續不斷被觸發
戲外:超真實電影畫面烙印在觀眾心理 -> 往後不斷回想與反覆咀嚼
戲裡: 比利透明澄澈的個性
戲外:超真實影像讓觀眾感覺到電影的透明澄澈;
很多點可從比利反身觀眾自己。
所以,對人來說,感受與想法的真實似乎是最重要的,但作為觸媒且
會左右前者的客觀真實也很重要 ,即使客觀真實描述的是虛幻的事
物。
如此細膩、創新、令人重複回味的電影卻在美國評價與票房極低,很
有可能是踩到大美國心理的大地雷,"比片"揭露伊戰太多矛盾與令人
不堪的一面,如:戰爭是為正義或利益?真英雄還是只是掩飾政治的
棋子?民眾對戰爭英雄的過度崇拜與無感、沒人在意第一線軍人的真
實感受、軍人的犧牲只是資本主義的手段?軍人是真愛國還是找尋歸
屬或填飽肚子?
李安應有預見這樣結果但仍選擇了這條路,或許是呼應比利的真實與
勇氣吧。
< 參考資料 >
* [好雷]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23 場戲 recap
* 李安專訪(一):高規格是必然方向 觀眾與拍片人都得提升
* 李安專訪(二):新技術沒有反客為主,我做的是美學與情感的測試
* 專訪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戲裡戲外的 3D 科技突破,要把電影話語權交給觀
眾
* 文小喵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艱困之戰還在打,已稱英雄太沉重
* 張硯拓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超現實與真實的不可得
* 藍色電影夢 - 比利林恩:李安的邊界
* 黃以曦 - 多重真實的窒迫: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重讀李安電影
* John Barthelette - 身為一個外國人,李安真的很了解美國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用超真實3D給我們的教訓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 盲羊專欄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的三稜鏡
* 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比利林恩》:矛盾荒謬的戰爭悲苦
* 《比利林恩》的漫長解讀:傳教士李安
* 比利·林恩和他的三個女人,李安絕非電影技術創新的殉難者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 關於戰爭,您怎
麼看?
--
滅頂儀表板 : http://jimhorng.github.io/return_as_buy/
全面抵制: http://goo.gl/VpovR0
懶人包 : http://beta.hackfoldr.org/anti_tinghsin/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Kelly
at 2016-12-07T19:35
at 2016-12-07T19:35

By Olivia
at 2016-12-09T17:53
at 2016-12-09T17:53

By Agatha
at 2016-12-14T16:00
at 2016-12-14T16:00

By Olivia
at 2016-12-15T16:18
at 2016-12-15T16:18

By James
at 2016-12-18T00:22
at 2016-12-18T00:22

By Wallis
at 2016-12-21T00:47
at 2016-12-21T00:47

By Blanche
at 2016-12-25T10:03
at 2016-12-25T10:03

By Oliver
at 2016-12-29T21:21
at 2016-12-29T21:21

By Olga
at 2016-12-30T21:44
at 2016-12-30T21:44

By Charlie
at 2017-01-02T13:06
at 2017-01-02T13:06

By Isla
at 2017-01-06T22:25
at 2017-01-06T22:25

By Sandy
at 2017-01-11T10:39
at 2017-01-11T10:39
Related Posts
一天內看了鋼鐵英雄和比利林恩

By David
at 2016-12-06T02:12
at 2016-12-06T02:12
巴黎最後探戈性侵片段 假戲真做掀爭議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12-06T01:55
at 2016-12-06T01:55
《玩命關頭8》預告片 將於本週日推出

By Jack
at 2016-12-06T01:48
at 2016-12-06T01:48
梁家輝出席尖叫之夜 透露「寒戰3」有望

By Aaliyah
at 2016-12-06T01:21
at 2016-12-06T01:21
請推薦有人生體驗的現代華語片

By Andrew
at 2016-12-06T01:14
at 2016-12-06T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