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荷愛搞怪 超級長片一鏡到底 - 藝術電影

By Ingrid
at 2009-01-30T13:44
at 2009-01-30T13:44
Table of Contents
邱祖胤/台北報導 (20090129) 中國時報
特立獨行的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不只把美國大眾文化推向全球,連電影都拍
得驚世駭俗。他在一九六三年製作了長達六小時的《眠》,整部電影就是他的同志愛人睡
覺狀態。之後他拍攝了長達八小時的《帝國》,純粹紀錄紐約帝國大廈的樣貌。這些片子
與當時的主流電影反其道而行,被視為當年的地下電影、實驗電影的代表作。
沃荷在《睡》以沉睡的人為主角,以睡眠為主題,整部片子單調沉悶的感受令觀眾
坐立難安。《帝國》則從一個全白的畫面開始,接著出現太陽,紐約帝國大廈便隨著陽光
變化,反射著耀躍光芒,持續數小時,之後光線不見了,還隱約可見人群的動作完全在黑
暗中進行。
有趣的是,這些電影完全看不到剪接的手法。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助理教吳
俊輝表示,沃荷最被推崇的是「一鏡到底」的概念,幾乎所有片子攝影機架好、底片裝好
,就完全不作為。他談到,最早的電影就是這樣拍的,哪有什麼蒙太奇剪接及大場面調度
,當初盧米埃兄弟拍攝火車進站、工人下班,都是一鏡到底。沃荷是用行為來反動後來的
電影藝術。
沃荷之所以開始拍電影,是受到詩人兼電影工作者馬蘭加(Gerard Malanga)的影
響。
沃荷一九六二年發表舉世聞名的《康寶濃湯》,隔年便接受馬蘭加的協助開始拍攝
電影,而且拍出了興趣。雖然之後的許多影片並非由他親自掌鏡,卻在短短一年之間,以
他的「工廠」工作室資源,製作了七十五部片子。其中包括重拍科學怪人、吸血鬼等劇情
片,以及一些並不露骨的色情短片,產量驚人,對地下電影的影響深遠。
馬蘭加生於紐約,畢業於華格納學院,在美國長期從事實驗電影,並與社交名流維
持密切的互動。他著名作品包括《誰害怕吳爾芙》、《最後的農夫》,也留有大量詩作。
安迪沃荷另一項創舉,是用兩部放映機同時放映兩部電影,而且這兩部影片拍的是
同一主題,只是用不同角度來詮釋。他也曾經把一部影片拆成兩個部分,然後同步放映。
吳俊輝指出,這樣的作法同樣是為了「不剪接」,這種手法後來被許多當代藝術家
廣泛運用,還發展成多個銀幕同時放映,形成擴張式電影。
吳俊輝指出,六○年代的美國到處都有新觀念在成長,包括由沃荷所帶動的普普藝
術,地下電影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氣氛。像安迪沃荷只拍一個睡覺的人或只以帝國大廈為
主題的作法,十足的為電影而電影,而且比大量剪接的劇情片更貼近電影藝術,比紀錄片
還更貼近真實。
--
特立獨行的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不只把美國大眾文化推向全球,連電影都拍
得驚世駭俗。他在一九六三年製作了長達六小時的《眠》,整部電影就是他的同志愛人睡
覺狀態。之後他拍攝了長達八小時的《帝國》,純粹紀錄紐約帝國大廈的樣貌。這些片子
與當時的主流電影反其道而行,被視為當年的地下電影、實驗電影的代表作。
沃荷在《睡》以沉睡的人為主角,以睡眠為主題,整部片子單調沉悶的感受令觀眾
坐立難安。《帝國》則從一個全白的畫面開始,接著出現太陽,紐約帝國大廈便隨著陽光
變化,反射著耀躍光芒,持續數小時,之後光線不見了,還隱約可見人群的動作完全在黑
暗中進行。
有趣的是,這些電影完全看不到剪接的手法。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助理教吳
俊輝表示,沃荷最被推崇的是「一鏡到底」的概念,幾乎所有片子攝影機架好、底片裝好
,就完全不作為。他談到,最早的電影就是這樣拍的,哪有什麼蒙太奇剪接及大場面調度
,當初盧米埃兄弟拍攝火車進站、工人下班,都是一鏡到底。沃荷是用行為來反動後來的
電影藝術。
沃荷之所以開始拍電影,是受到詩人兼電影工作者馬蘭加(Gerard Malanga)的影
響。
沃荷一九六二年發表舉世聞名的《康寶濃湯》,隔年便接受馬蘭加的協助開始拍攝
電影,而且拍出了興趣。雖然之後的許多影片並非由他親自掌鏡,卻在短短一年之間,以
他的「工廠」工作室資源,製作了七十五部片子。其中包括重拍科學怪人、吸血鬼等劇情
片,以及一些並不露骨的色情短片,產量驚人,對地下電影的影響深遠。
馬蘭加生於紐約,畢業於華格納學院,在美國長期從事實驗電影,並與社交名流維
持密切的互動。他著名作品包括《誰害怕吳爾芙》、《最後的農夫》,也留有大量詩作。
安迪沃荷另一項創舉,是用兩部放映機同時放映兩部電影,而且這兩部影片拍的是
同一主題,只是用不同角度來詮釋。他也曾經把一部影片拆成兩個部分,然後同步放映。
吳俊輝指出,這樣的作法同樣是為了「不剪接」,這種手法後來被許多當代藝術家
廣泛運用,還發展成多個銀幕同時放映,形成擴張式電影。
吳俊輝指出,六○年代的美國到處都有新觀念在成長,包括由沃荷所帶動的普普藝
術,地下電影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氣氛。像安迪沃荷只拍一個睡覺的人或只以帝國大廈為
主題的作法,十足的為電影而電影,而且比大量剪接的劇情片更貼近電影藝術,比紀錄片
還更貼近真實。
--
Tags:
藝術電影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Music & Film, Rockumentary.

By Susan
at 2009-01-29T17:02
at 2009-01-29T17:02
●清大夜貓子【楚浮影展】

By Lucy
at 2009-01-29T02:06
at 2009-01-29T02:06
超猛搞笑諷刺喜劇《我愛演戲之劇院風雲ꄠ…

By Eartha
at 2009-01-28T13:48
at 2009-01-28T13:48
輔大影傳。八國聯軍劇組急徵演員

By Gary
at 2009-01-27T02:32
at 2009-01-27T02:32
世新大學畢製BravoPro劇組急徵演員

By Carol
at 2009-01-26T23:15
at 2009-01-26T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