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係,是愛情阿EP1-14 - 韓劇

By Rae
at 2014-09-09T00:29
at 2014-09-09T00:29
Table of Contents
有圖好讀網誌版
http://hoderpc1013.pixnet.net/blog/post/41535317
http://ppt.cc/V5pP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這部把精神科拍的太漂亮了
我對精神科病人的印象,是在實習還有偶而在病房遇到的病人,
老實說,他們真的沒有像劇裡人物這麼漂亮
尤其是到住院階段的病人,衛生習慣不好、自我照顧能力有問題、眼神渙散
EP14被強制住院的載烈看起來雖然憔悴,但真的還是太帥
其他住院的病人也一樣,太漂亮了
還記得我第一次踏入精神科病房,通過上鎖的大門後撲鼻而來的是排泄物的味道
在病房客廳看電視的病人們,全部一起回頭看著站在門口的實習生們,
要說我不害怕,那是騙人的
也因為我對精神科的印象這麼強烈,在看劇的時候我一直覺得雖然台詞寫的很深入,
但一直無法讓我覺得『真實』
總是會想,要是醫院裡的病人都能夠像電視裡演的那樣,
短時間內就能對醫生敞開心胸並接受建議就好了
我所遇到的病人,腦子裡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主要思想,
但這個想法通常都是一坨找不到線頭的毛線球
表現很好配合治療的,即使你透過會談想幫助他找到毛線球的線頭,他們卻不願意面對
花了很久的時間會談、陪伴,好像有一些成效,
但常常因為偶發的壓力事件使他們再次發作,然後又是病房見,一次比一次糟
但一路看到EP14,我才懂這部戲想說什麼
http://ppt.cc/rqNM
讓觀眾完全認識精神科的樣子並不是編劇想講的主題,
希望精神病患能夠得到好的社會支持,這才是劇組想讓觀眾知道的
所以我們看到了載烈一家的痛苦,海秀對母親又愛又恨又自責的掙扎
不停畫女性生殖器的少年擔心被母親拋棄的恐懼,惠真跟尹哲的愛情
編劇想讓觀眾知道,這些精神病患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人
他們的喜怒哀樂是真實的,是你我都會經歷的,
他們跟我們沒什麼不同,我們又憑什麼在他們身上貼標籤
到底,怪物是本來就存在,還是社會誰創造出來的?
劇中對於其他的精神疾病描繪並不多,把焦點都放在張載烈的思覺失調症上
我覺得失覺失調症真的是最麻煩的一種精神疾病,而且預後真的不太好
研究認為,遺傳、幼年環境、神經科學及心理與社會歷程是導致思覺失調症的重要因素
他們的腦子在生理上確實和一般人有差別,但也有研究顯是家庭環境真的非常重要
人的認知是很微妙的,若是幼年時期遭受性虐待的孩童,
他們看到異性時的思考迴路很容易直接聯想到『性行為』
若是這個孩子的思考迴路已經變成這樣,就算去看精神科也很難改變他的既定觀念
人也是模仿的動物,而第一個讓我們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
所以我們面對壓力、表達愛意、發洩情緒的方式都會跟父母很像
因為我們記憶模組中早就被輸入了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從小一直接觸的父母的反應
(推薦閱讀:《在狗籠裡長大的小孩》:一位兒童精神科醫師的診療筆記)
http://ppt.cc/2IRw
以張載烈一家為例,媽媽很有可能是年輕時就沒有丈夫,一個人獨自照顧兩個幼兒
為了獲得社會支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再嫁,但卻找了個爛男人
壓力很大的媽媽雖然很愛孩子,卻不懂得怎麼表達,只會用打罵來表示對哥哥載範的關心
而載範又是比載烈更需要關注的孩子,所以載範變成了讓媽媽頭痛的浪子
媽媽繼續打罵,載範心理受傷,
再看到媽媽對內向的弟弟總是露出溫柔的樣子,一切繼續惡性循環
http://ppt.cc/AOFd
載範關心弟弟載烈的方式也是一樣
看到弟弟被繼父打,明明是擔心弟弟卻不能好好說,總是要用打的方式表達
看到弟弟的鞋子破掉,明明想要把自己的鞋子給弟弟,
卻被載烈看到自己就跑的行為戳傷痛處,在送鞋子之前先給一頓飽拳
因為哥哥老是打自己,所以看到哥哥就跑的載烈難道就不愛哥哥嗎?
看到被繼父打的哥哥,拿起刀要保護哥哥的不就是載烈嗎?
傷害是會傳遞的,在不知不覺中,被父母傷害的我們也用一樣的方式傷害身邊最親近的人
一代傳一代,這個狀況在精神科也很常看到
不一定是生理遺傳的關係,有時候是家族中負面情緒的傳遞,承受不住的人就生病了
張載烈承受不住龐大的負面情緒,所以他生病了,
他的妄想幻覺還有自殘,其實都會影響他人
旁人不了解原因,大部分的人都會把他當成怪物、發瘋了
但他的疾病會演變到這麼嚴重,完全是他自己的問題嗎?
人是群居的生物,社會對人的影響我們的想像
我們會盲從只為了在社會生存,我們會少管閒事只求自保
http://ppt.cc/GquG
張載烈一家的問題,如果從一開始就得到社會支持,
也許不會演變到載烈得了思覺失調症這麼嚴重
天天被繼父打的母子卻沒有鄰居幫忙,
明明證據不足,只因為載範有前科就被草率對待,甚至沒有人站出來主持正義
一個天天被繼父虐待的孩子終於忍不住殺了繼父,
居然沒有任何人要同情(更不要說兇手根本不是載範)
載範的傷他選擇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療傷,但載烈狠不下心傷害別人只好傷害自己
又怕傷害自己媽媽會傷心,在眾多矛盾的情緒中他的心碎成一片片,
創造出了幻覺韓江宇做為情緒的出口
在我們隨波逐流只求自保的社會中,創造了多少個怪物?
怪物出現後,我們也只想著他們很可怕會傷害我們,所以要把他們關起來趕盡殺絕
我一直覺得,精神病患是社會共同的責任,把他們關起來或是放逐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但很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觸到精神心理相關的資訊,
因為不了解所以恐懼,這就是我們的社會
我在實習的時候遇到一個思覺失調的病人,
她的幻想內容是金城武是她老公,她不吃藥因為這樣不能懷孕,
因為不吃藥所以幻覺情形加重
大發作的那天她大吼大叫,看到人就攻擊,
因為整個病房裡都是鬼(她把在病房裡的人都看成是鬼)
站在她的立場,似乎就能體會她為什麼要攻擊人,
因為在她眼中,整個病房就跟惡靈古堡一樣阿............
若我們能對精神病患多一點了解,也許就能夠站在他們的立場看世界,
自然也能同理他們的行為
http://ppt.cc/WZjR
海秀對載烈說話的語氣,就像她媽媽對爸爸說話的語氣
我相信海秀是不會拋棄載烈的,但載烈能不能接受自己的病?
醫生還有藥物的幫忙有限,現實與幻覺只能靠載烈自己去分辨
很多病人都會抱怨吃藥之後變得不像自己,伴侶也會質疑這個人是否仍是自己愛的那個人
http://ppt.cc/5GZb
思覺失調症的病人究竟能不能痊癒?老實說我沒遇過,
畢竟我的臨床經驗很少,但文獻還有教授說確實是有人可以治療到不影響生活
也有的人可以控制到他能判斷自己要發作,
於是跟公司請假去瘋一下再回到正常生活,就好像生理假一樣
也許剩下的兩集會討論這個問題,但我覺得這不是重點
只少,這部戲讓觀眾看到精神病患的喜怒哀樂,
知道他們的行為是有原因的,這樣就夠了
瞭解能化解恐懼,也能帶來理解與同情
希望,社會大眾能對精神病患更友善,
對周遭的人也能更靈敏的察覺他們情緒上的需要,並適時的協助
讓傷痛停在我們這一代,不要再創造更多受傷的怪物
PS:昨天去吃喜酒,
有個高中生妹妹說她看了這部後想當精神科醫生,突然覺得戲劇的威力真大XDD
--
http://hoderpc1013.pixnet.net/blog/post/41535317
http://ppt.cc/V5pP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這部把精神科拍的太漂亮了
我對精神科病人的印象,是在實習還有偶而在病房遇到的病人,
老實說,他們真的沒有像劇裡人物這麼漂亮
尤其是到住院階段的病人,衛生習慣不好、自我照顧能力有問題、眼神渙散
EP14被強制住院的載烈看起來雖然憔悴,但真的還是太帥
其他住院的病人也一樣,太漂亮了
還記得我第一次踏入精神科病房,通過上鎖的大門後撲鼻而來的是排泄物的味道
在病房客廳看電視的病人們,全部一起回頭看著站在門口的實習生們,
要說我不害怕,那是騙人的
也因為我對精神科的印象這麼強烈,在看劇的時候我一直覺得雖然台詞寫的很深入,
但一直無法讓我覺得『真實』
總是會想,要是醫院裡的病人都能夠像電視裡演的那樣,
短時間內就能對醫生敞開心胸並接受建議就好了
我所遇到的病人,腦子裡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主要思想,
但這個想法通常都是一坨找不到線頭的毛線球
表現很好配合治療的,即使你透過會談想幫助他找到毛線球的線頭,他們卻不願意面對
花了很久的時間會談、陪伴,好像有一些成效,
但常常因為偶發的壓力事件使他們再次發作,然後又是病房見,一次比一次糟
但一路看到EP14,我才懂這部戲想說什麼
http://ppt.cc/rqNM
讓觀眾完全認識精神科的樣子並不是編劇想講的主題,
希望精神病患能夠得到好的社會支持,這才是劇組想讓觀眾知道的
所以我們看到了載烈一家的痛苦,海秀對母親又愛又恨又自責的掙扎
不停畫女性生殖器的少年擔心被母親拋棄的恐懼,惠真跟尹哲的愛情
編劇想讓觀眾知道,這些精神病患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人
他們的喜怒哀樂是真實的,是你我都會經歷的,
他們跟我們沒什麼不同,我們又憑什麼在他們身上貼標籤
到底,怪物是本來就存在,還是社會誰創造出來的?
劇中對於其他的精神疾病描繪並不多,把焦點都放在張載烈的思覺失調症上
我覺得失覺失調症真的是最麻煩的一種精神疾病,而且預後真的不太好
研究認為,遺傳、幼年環境、神經科學及心理與社會歷程是導致思覺失調症的重要因素
他們的腦子在生理上確實和一般人有差別,但也有研究顯是家庭環境真的非常重要
人的認知是很微妙的,若是幼年時期遭受性虐待的孩童,
他們看到異性時的思考迴路很容易直接聯想到『性行為』
若是這個孩子的思考迴路已經變成這樣,就算去看精神科也很難改變他的既定觀念
人也是模仿的動物,而第一個讓我們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
所以我們面對壓力、表達愛意、發洩情緒的方式都會跟父母很像
因為我們記憶模組中早就被輸入了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從小一直接觸的父母的反應
(推薦閱讀:《在狗籠裡長大的小孩》:一位兒童精神科醫師的診療筆記)
http://ppt.cc/2IRw
以張載烈一家為例,媽媽很有可能是年輕時就沒有丈夫,一個人獨自照顧兩個幼兒
為了獲得社會支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再嫁,但卻找了個爛男人
壓力很大的媽媽雖然很愛孩子,卻不懂得怎麼表達,只會用打罵來表示對哥哥載範的關心
而載範又是比載烈更需要關注的孩子,所以載範變成了讓媽媽頭痛的浪子
媽媽繼續打罵,載範心理受傷,
再看到媽媽對內向的弟弟總是露出溫柔的樣子,一切繼續惡性循環
http://ppt.cc/AOFd
載範關心弟弟載烈的方式也是一樣
看到弟弟被繼父打,明明是擔心弟弟卻不能好好說,總是要用打的方式表達
看到弟弟的鞋子破掉,明明想要把自己的鞋子給弟弟,
卻被載烈看到自己就跑的行為戳傷痛處,在送鞋子之前先給一頓飽拳
因為哥哥老是打自己,所以看到哥哥就跑的載烈難道就不愛哥哥嗎?
看到被繼父打的哥哥,拿起刀要保護哥哥的不就是載烈嗎?
傷害是會傳遞的,在不知不覺中,被父母傷害的我們也用一樣的方式傷害身邊最親近的人
一代傳一代,這個狀況在精神科也很常看到
不一定是生理遺傳的關係,有時候是家族中負面情緒的傳遞,承受不住的人就生病了
張載烈承受不住龐大的負面情緒,所以他生病了,
他的妄想幻覺還有自殘,其實都會影響他人
旁人不了解原因,大部分的人都會把他當成怪物、發瘋了
但他的疾病會演變到這麼嚴重,完全是他自己的問題嗎?
人是群居的生物,社會對人的影響我們的想像
我們會盲從只為了在社會生存,我們會少管閒事只求自保
http://ppt.cc/GquG
張載烈一家的問題,如果從一開始就得到社會支持,
也許不會演變到載烈得了思覺失調症這麼嚴重
天天被繼父打的母子卻沒有鄰居幫忙,
明明證據不足,只因為載範有前科就被草率對待,甚至沒有人站出來主持正義
一個天天被繼父虐待的孩子終於忍不住殺了繼父,
居然沒有任何人要同情(更不要說兇手根本不是載範)
載範的傷他選擇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療傷,但載烈狠不下心傷害別人只好傷害自己
又怕傷害自己媽媽會傷心,在眾多矛盾的情緒中他的心碎成一片片,
創造出了幻覺韓江宇做為情緒的出口
在我們隨波逐流只求自保的社會中,創造了多少個怪物?
怪物出現後,我們也只想著他們很可怕會傷害我們,所以要把他們關起來趕盡殺絕
我一直覺得,精神病患是社會共同的責任,把他們關起來或是放逐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但很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觸到精神心理相關的資訊,
因為不了解所以恐懼,這就是我們的社會
我在實習的時候遇到一個思覺失調的病人,
她的幻想內容是金城武是她老公,她不吃藥因為這樣不能懷孕,
因為不吃藥所以幻覺情形加重
大發作的那天她大吼大叫,看到人就攻擊,
因為整個病房裡都是鬼(她把在病房裡的人都看成是鬼)
站在她的立場,似乎就能體會她為什麼要攻擊人,
因為在她眼中,整個病房就跟惡靈古堡一樣阿............
若我們能對精神病患多一點了解,也許就能夠站在他們的立場看世界,
自然也能同理他們的行為
http://ppt.cc/WZjR
海秀對載烈說話的語氣,就像她媽媽對爸爸說話的語氣
我相信海秀是不會拋棄載烈的,但載烈能不能接受自己的病?
醫生還有藥物的幫忙有限,現實與幻覺只能靠載烈自己去分辨
很多病人都會抱怨吃藥之後變得不像自己,伴侶也會質疑這個人是否仍是自己愛的那個人
http://ppt.cc/5GZb
思覺失調症的病人究竟能不能痊癒?老實說我沒遇過,
畢竟我的臨床經驗很少,但文獻還有教授說確實是有人可以治療到不影響生活
也有的人可以控制到他能判斷自己要發作,
於是跟公司請假去瘋一下再回到正常生活,就好像生理假一樣
也許剩下的兩集會討論這個問題,但我覺得這不是重點
只少,這部戲讓觀眾看到精神病患的喜怒哀樂,
知道他們的行為是有原因的,這樣就夠了
瞭解能化解恐懼,也能帶來理解與同情
希望,社會大眾能對精神病患更友善,
對周遭的人也能更靈敏的察覺他們情緒上的需要,並適時的協助
讓傷痛停在我們這一代,不要再創造更多受傷的怪物
PS:昨天去吃喜酒,
有個高中生妹妹說她看了這部後想當精神科醫生,突然覺得戲劇的威力真大XDD
--
Tags:
韓劇
All Comments

By Mary
at 2014-09-12T09:13
at 2014-09-12T09:1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4-09-13T14:46
at 2014-09-13T14:46

By Poppy
at 2014-09-14T19:49
at 2014-09-14T19:49

By Charlie
at 2014-09-16T09:22
at 2014-09-16T09:22

By Caroline
at 2014-09-20T03:53
at 2014-09-20T03:53

By Edward Lewis
at 2014-09-20T11:41
at 2014-09-20T11:41

By Tristan Cohan
at 2014-09-24T21:59
at 2014-09-24T21:59

By Kama
at 2014-09-28T01:41
at 2014-09-28T01:41

By Annie
at 2014-09-29T08:12
at 2014-09-29T08:12

By Ula
at 2014-10-03T14:54
at 2014-10-03T14:54

By Frederica
at 2014-10-05T15:23
at 2014-10-05T15:23

By Liam
at 2014-10-06T13:28
at 2014-10-06T13:28

By Eartha
at 2014-10-06T17:44
at 2014-10-06T17:44

By Catherine
at 2014-10-08T17:05
at 2014-10-08T17:05

By John
at 2014-10-11T18:26
at 2014-10-11T18:26

By John
at 2014-10-16T02:45
at 2014-10-16T02:45

By Erin
at 2014-10-16T17:01
at 2014-10-16T17:01

By Audriana
at 2014-10-18T13:52
at 2014-10-18T13:52

By Jessica
at 2014-10-21T04:27
at 2014-10-21T04:27

By Kelly
at 2014-10-22T14:46
at 2014-10-22T14:46

By Zanna
at 2014-10-25T15:57
at 2014-10-25T15:57

By John
at 2014-10-29T19:15
at 2014-10-29T19:15

By Charlie
at 2014-10-30T12:17
at 2014-10-30T12:17

By Ida
at 2014-11-02T13:05
at 2014-11-02T13:05

By Ivy
at 2014-11-05T18:20
at 2014-11-05T18:20

By Oliver
at 2014-11-07T17:37
at 2014-11-07T17:37

By Rachel
at 2014-11-12T04:40
at 2014-11-12T04:40

By Callum
at 2014-11-13T05:13
at 2014-11-13T05:13

By Carol
at 2014-11-17T03:41
at 2014-11-17T03:41

By Quanna
at 2014-11-20T13:38
at 2014-11-20T13:38

By Damian
at 2014-11-24T04:07
at 2014-11-24T04:07

By Jacob
at 2014-11-25T17:45
at 2014-11-25T17:45

By Caroline
at 2014-11-26T18:38
at 2014-11-26T18:38

By Kama
at 2014-11-29T06:21
at 2014-11-29T06:21

By James
at 2014-12-01T05:33
at 2014-12-01T05:33

By Belly
at 2014-12-04T11:03
at 2014-12-04T11:03

By Elizabeth
at 2014-12-08T00:43
at 2014-12-08T00:43

By Yedda
at 2014-12-10T11:55
at 2014-12-10T11:55

By Mary
at 2014-12-14T20:29
at 2014-12-14T20:29

By Susan
at 2014-12-16T16:25
at 2014-12-16T16:25

By Daniel
at 2014-12-18T06:49
at 2014-12-18T06:49

By Faithe
at 2014-12-19T05:00
at 2014-12-19T05:00

By Oscar
at 2014-12-20T19:30
at 2014-12-20T19:30

By Bethany
at 2014-12-24T22:57
at 2014-12-24T22:57

By Bennie
at 2014-12-25T20:27
at 2014-12-25T20:27

By Ingrid
at 2014-12-26T02:03
at 2014-12-26T02:03

By Skylar Davis
at 2014-12-26T14:43
at 2014-12-26T14:43

By Ina
at 2014-12-27T23:48
at 2014-12-27T23:48

By Oscar
at 2014-12-30T15:54
at 2014-12-30T15:54
Related Posts
命中注定我愛你之今年夏天的驚喜(4)

By Wallis
at 2014-09-08T23:19
at 2014-09-08T23:19
沒關係是愛情啊 - 身為病患的同感(雷)

By Steve
at 2014-09-08T23:10
at 2014-09-08T23:10
命中注定我愛你之今年夏天的驚喜(3)

By Ina
at 2014-09-08T23:00
at 2014-09-08T23:00
命中注定我愛你之今年夏天的驚喜(2)

By Todd Johnson
at 2014-09-08T22:50
at 2014-09-08T22:50
命中注定我愛你之今年夏天的驚喜(1)

By Margaret
at 2014-09-08T22:39
at 2014-09-08T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