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暢優美貫口活--馬志明侃相聲 - 相聲

By Skylar Davis
at 2007-11-07T11:40
at 2007-11-07T11:40
Table of Contents
在"豆瓣網"找到的一篇文章
剛好這禮拜有貫口活的影片欣賞
就當個資料先看著吧
--
天津曲藝之鄉最珍貴的財富是什麼?生活在天津最大快樂是什麼?有了相聲的陪伴當然樂
不思蜀!而在相聲中,很多聽眾選擇聽不膩的馬氏相聲。
馬氏相聲以說為主,以逗見長,尤其精雕細刻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貫口節目。應天
津電臺文藝廣播《相聲大會》節目的要求,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志明就馬氏相聲在貫口
上的獨到之處做了詳細的解說。
(馬志明口述:)馬氏相聲在貫口這方面是一個長項,但是不是說貫口好就是馬氏
相聲,馬氏相聲的貫口有自己的特點。因為過去老先生的貫口跟我父親背那貫口不太一樣
,我父親對貫口下過一定的功夫,他有他自己的認識。我父親經常跟我說的就是:"背貫
口不見得非得要下來!"所謂"要下來"就是觀眾鼓掌。不是說讓底下呱呱鼓掌:"嘿,真賣
力氣哎,看這腦袋汗,順脖子流!"這就好?這不好!這不是賣大力丸。你得背出來讓人
感覺美、輕鬆,讓人看著你不累,而且嘴裏要字字清楚,就跟那炒蹦豆似的,每個字要送
到人的耳朵裏頭,讓他聽清楚了,讓他覺得輕鬆,要內緊外松、舉重若輕。這點呢,我認
為我父親做得是空前的,我繼承不了他那東西,因為我有時還有點急功近利,恨不能使點
兒勁兒,效果更好,其實不然。但是我力求按照我父親那個標準去背去學。
另外,這個貫口分幾個類型,你比如說,《地理圖》、《報菜名》、《開粥廠》
,這都是一類的東西,羅列型的貫口。這都是地名兒,這都是菜,你甭管是蒸羊羔、蒸熊
掌,你甭管是這丸子、那丸子,它都是丸子,就用不著在這兒加重點語氣,在那兒呢加點
什麼,它都差不多,只要背的有松有緊、有快有慢、有起伏、有高潮,力求讓人聽著流暢
、輕鬆、字字入耳。這是一個類型,都是同類的。
還有咱電臺要播的《賣五器》,它是說五個事兒,銅鐵瓷錫木,這五種,它每一
個都說一個事兒,說一個物品,它是?述,甚至可以說是講故事,這就不必背得特別快。
你交代不清楚不行。它既是貫口,又是說故事。這段《賣五器》和《八扇屏》的"莽撞人"
是一類的,故事型貫口。"莽撞人"說的是一個"長阪坡大戰",張飛、趙雲,它又說的是這
些個人物,這裏頭有"開臉兒"、"盔甲贊兒",也有故事,引人入勝,把人帶到這個境界裏
去,這又是一個類型。
問:《八扇屏》、《賣五器》和羅列事物名稱的貫口不一樣,這要注意什麼呢?
答:這就得有說笑話的能耐了。他得能把人的耳音抓過來,把人帶到這故事裏去
,那就是說得刻畫人物。它既是貫口,又得刻畫人物,還有身段。《報菜名》沒法有身段
,反正都是那麼些菜,頂多有個小手勢。這個呢就不然了,張飛什麼樣,趙雲什麼樣,你
得看出來這是武二花,這是武生,那曹操,架子花,那眼神,戰場什麼樣。他就等於在那
兒說評書,那就又得有一套東西。得多去聽評書,多去學?述表演。
《大保鏢》它又不一樣了,《大保鏢》是貫口活,但是特大的貫兒這兒沒有,這
得有緊口,都是小?轆,一?轆一?轆的,要脆,加上身段。
問:您還有一段《論拳》內容也是練武術的事兒。
答:《論拳》裏這些拳趟子那就跟《地理圖》、《報菜名》是一個類型的,都說
的是拳,那就只要有起伏、有松有緊、有快慢就行了。總體說羅列型貫口比較容易。"謔
,《地理圖》,這大活兒,好,這可是難。"這不難,這你要給一個小學生,用不了一個
月他就背下來了,對吧?他只要背熟了,你再告訴他點兒氣口兒,告訴他怎麼樣偷氣,怎
麼休息,怎麼樣攢氣,把這些東西弄熟了,這是一個熟能生巧的東西,它比起《賣五器》
呀,這類的容易。
問:很多聽眾非常喜歡您的《大保鏢》,點播率非常高,這您說說跟其他的表演
怎麼不一樣呢?
答:《保鏢》這活兒呢,是個正式說相聲的都會,只要學過徒的啊,業餘下海的
他肯定不會。如果說從小拜過師,打過基礎的,這必須得學,這活兒也可以說臭遍街了。
這是基礎活,必須得會,不會這個說明你不全面。雖然說都會,但是很少有人使,反正在
我小時候的相聲場子幾乎天天有人說《大保鏢》。但是過去從業務出發,耗時間,零打錢
,從多斂幾回錢這角度呢,它把這活弄得特別松,都抻長了,裏邊摻了好多不算太可樂的
"外插花",像:"門外何人擊戶哇?""什麼叫擊戶哇?小雞子要吃辣椒糊","壓壓我的大
徒弟,壓壓我的二徒弟,壓壓瓷實",還是粽子。這粽子後邊呢,打起來就沒有粽子了。
頭裏說的挺細緻:有個"虎嶺",虎嶺那個村都是賣粽子的,折騰半天,後邊底那塊用不上
了。我考慮這個問題,也是電臺的老主任跟我聊天說,這類的活兒如何把它修理修理,還
是可以說的。後來我一琢磨呢,哎,確實有發揮的餘地,有修理的餘地,這麼著我跟黃族
民我們倆就研究,一個包袱一個包袱的掂,就跟買瓜似的,一個一個敲:這個包袱雖然可
樂,不能要,這跟主題不挨著,去掉,那個不要,這麼著就改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了,比較
精練。另外它原來這好的地方,這些個趟子,這些個精華,還都得留下,另外呢,過去那
個活兒又有點矛盾,哥倆兒全練武,他哥哥有能耐,可一見這個賊,該打了,他拉褲了,
這就有點不統一了。他前邊呢,又能一竄就上樓了,一紮又一個燕子三抄水又下來了,謔
,這本事,紮六合槍,練刀,都挺好,最後呢,一下沒打。那就不如把這人物由始至終就
是吹牛,始終他就不會練,就是嘴把式,可是呢,這些趟子他要不練,應當就丟嘍,我把
他弄成一個光說不練,找個茬兒就不練,可是把這老掌櫃就給蒙住了,老掌櫃一看那麼能
說,准行啊,這麼著去了,到那兒在事實面前就露餡兒了。
《白事會》這趟子啊,又不同於《報菜名》、《地理圖》,也不同於《賣五器》
跟那個"莽撞人",因為《白事會》後頭它說的就是過去封建時代最大的白事,這些個儀式
,跟它的排場,講一點民俗。這就不能像《報菜名》這麼一口氣貫下來了。因為一個是現
在的人不太懂,因為你也見不找這些東西,它在?述過去有的這些東西,它應當不用太快
。比如哪類的就快呢?比如"飛龍旗、飛鳳旗、飛虎旗、飛豹旗、飛彪旗",像這個快無所
謂,因為觀眾一聽就懂,反正都是旗子,"飛"跟"旗"不動,換一個"龍"、"虎",就換一個
字,這可以快。有的東西,他根本就不太懂,你再說快了,讓人一聽不明白了,觀眾就坐
不住了,時間一長了,它就不聽了,"反正我也沒聽懂",就壞了。那就稍微的慢一點,它
介乎於羅列型的和?述故事型的之間。《白事會》這個活兒比較全面,它既有玩笑,頭裏
又有點半文言的東西,它介紹一些民俗的過去一些知識,後邊又有念經,又有貫口,比較
全面。
問:這個也是馬老的代表作,傳統經典。
答:這活兒呢,過去有,它跟咱家這不一樣。過去那個"槍斃"的底,或者說是"
吳佩孚發喪",它說的是一個軍閥出殯時的排場。咱這個呢,就沒提那個,也沒有槍斃,
就是以玩笑的形式介紹一點民俗。這個活兒中央電視臺能播,它從民俗這角度,就等於咱
的資料室,咱的倉庫,咱一些老東西存著呢,這是我們老祖宗曾經有過的排場,這種白事
的形式,具有較高的民俗性。
問:《白事會》講的挺細膩,也挺有意思,挺有趣的。技巧豐富。
答:《白事會》這個活缺點就是輕易不能使。慶典、過生日、過年不能動。純粹
是業務場,賣票的場。
問:得是曲藝內行聽眾。
答:"老座兒"聽這個最合適。
問:《誇住宅》也是貫口活。
答:《誇住宅》是我爺爺他們這一代編的段子,一代一代傳,到我爸爸這兒呢又
經過多少次的修改,多少個底。也是貫口活,只用一個大貫口的叫《誇住宅》,行內叫"
諞窯",多誇幾番捧哏家房子,好幾個貫口的,又叫《反八扇》。它和《八扇屏》一樣。
《八扇屏》應該說八個這種人、那種人,什麼莽撞人、苦人、不是人、鄉下人、渾人……
這個呢,實際上意思差不多,就是說八次捧哏的家,說完了又不是,說完了這個是《紅樓
夢》大觀園,這是《三國》銅雀台,那是什麼……最後再說他們家。哎,這就叫《反八扇
》。是一番兒一番兒的,最後翻臉,急了,急了最後再說他家住宅,最後"表套子"底,鐘
錶鋪搬家。這當初是我爸爸的拿手活。
問:這段節目挺優美的,把各種不同景點的景致說的很細膩,然後說它是適合什
麼人居住的,這是帝王的,那是紅樓的,挺有意思。
答:你看那個趟子它也不同於《報菜名》,它說的都是景,但它是?述式的說,"
山石高聳,細水盤流,上有樓臺殿榭,下有水閣涼亭",它是畫畫一樣,給你說的這幅圖
畫。要是(加速背)"山石高聳,細水盤流",當當當的,人也沒聽明白,你想說一個這個,
讓觀眾鼓起掌來,那就是反效果,它就不正確了。所以這種趟子要背出美來,讓人感覺在
欣賞一幅古畫兒,在看《紅樓夢》的那麼一個連環畫兒,要達到這麼一個效果,那是我父
親的追求。
問:我覺得有他的文學功底,語言編排的才有節奏。
答:對對對。
來源: 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
在台北的街頭
我空著車後座
多了一頂安全帽
少了一雙手
http://www.im.tv/vlog/vlog.asp?memid=668393&itab=1
--
剛好這禮拜有貫口活的影片欣賞
就當個資料先看著吧
--
天津曲藝之鄉最珍貴的財富是什麼?生活在天津最大快樂是什麼?有了相聲的陪伴當然樂
不思蜀!而在相聲中,很多聽眾選擇聽不膩的馬氏相聲。
馬氏相聲以說為主,以逗見長,尤其精雕細刻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貫口節目。應天
津電臺文藝廣播《相聲大會》節目的要求,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志明就馬氏相聲在貫口
上的獨到之處做了詳細的解說。
(馬志明口述:)馬氏相聲在貫口這方面是一個長項,但是不是說貫口好就是馬氏
相聲,馬氏相聲的貫口有自己的特點。因為過去老先生的貫口跟我父親背那貫口不太一樣
,我父親對貫口下過一定的功夫,他有他自己的認識。我父親經常跟我說的就是:"背貫
口不見得非得要下來!"所謂"要下來"就是觀眾鼓掌。不是說讓底下呱呱鼓掌:"嘿,真賣
力氣哎,看這腦袋汗,順脖子流!"這就好?這不好!這不是賣大力丸。你得背出來讓人
感覺美、輕鬆,讓人看著你不累,而且嘴裏要字字清楚,就跟那炒蹦豆似的,每個字要送
到人的耳朵裏頭,讓他聽清楚了,讓他覺得輕鬆,要內緊外松、舉重若輕。這點呢,我認
為我父親做得是空前的,我繼承不了他那東西,因為我有時還有點急功近利,恨不能使點
兒勁兒,效果更好,其實不然。但是我力求按照我父親那個標準去背去學。
另外,這個貫口分幾個類型,你比如說,《地理圖》、《報菜名》、《開粥廠》
,這都是一類的東西,羅列型的貫口。這都是地名兒,這都是菜,你甭管是蒸羊羔、蒸熊
掌,你甭管是這丸子、那丸子,它都是丸子,就用不著在這兒加重點語氣,在那兒呢加點
什麼,它都差不多,只要背的有松有緊、有快有慢、有起伏、有高潮,力求讓人聽著流暢
、輕鬆、字字入耳。這是一個類型,都是同類的。
還有咱電臺要播的《賣五器》,它是說五個事兒,銅鐵瓷錫木,這五種,它每一
個都說一個事兒,說一個物品,它是?述,甚至可以說是講故事,這就不必背得特別快。
你交代不清楚不行。它既是貫口,又是說故事。這段《賣五器》和《八扇屏》的"莽撞人"
是一類的,故事型貫口。"莽撞人"說的是一個"長阪坡大戰",張飛、趙雲,它又說的是這
些個人物,這裏頭有"開臉兒"、"盔甲贊兒",也有故事,引人入勝,把人帶到這個境界裏
去,這又是一個類型。
問:《八扇屏》、《賣五器》和羅列事物名稱的貫口不一樣,這要注意什麼呢?
答:這就得有說笑話的能耐了。他得能把人的耳音抓過來,把人帶到這故事裏去
,那就是說得刻畫人物。它既是貫口,又得刻畫人物,還有身段。《報菜名》沒法有身段
,反正都是那麼些菜,頂多有個小手勢。這個呢就不然了,張飛什麼樣,趙雲什麼樣,你
得看出來這是武二花,這是武生,那曹操,架子花,那眼神,戰場什麼樣。他就等於在那
兒說評書,那就又得有一套東西。得多去聽評書,多去學?述表演。
《大保鏢》它又不一樣了,《大保鏢》是貫口活,但是特大的貫兒這兒沒有,這
得有緊口,都是小?轆,一?轆一?轆的,要脆,加上身段。
問:您還有一段《論拳》內容也是練武術的事兒。
答:《論拳》裏這些拳趟子那就跟《地理圖》、《報菜名》是一個類型的,都說
的是拳,那就只要有起伏、有松有緊、有快慢就行了。總體說羅列型貫口比較容易。"謔
,《地理圖》,這大活兒,好,這可是難。"這不難,這你要給一個小學生,用不了一個
月他就背下來了,對吧?他只要背熟了,你再告訴他點兒氣口兒,告訴他怎麼樣偷氣,怎
麼休息,怎麼樣攢氣,把這些東西弄熟了,這是一個熟能生巧的東西,它比起《賣五器》
呀,這類的容易。
問:很多聽眾非常喜歡您的《大保鏢》,點播率非常高,這您說說跟其他的表演
怎麼不一樣呢?
答:《保鏢》這活兒呢,是個正式說相聲的都會,只要學過徒的啊,業餘下海的
他肯定不會。如果說從小拜過師,打過基礎的,這必須得學,這活兒也可以說臭遍街了。
這是基礎活,必須得會,不會這個說明你不全面。雖然說都會,但是很少有人使,反正在
我小時候的相聲場子幾乎天天有人說《大保鏢》。但是過去從業務出發,耗時間,零打錢
,從多斂幾回錢這角度呢,它把這活弄得特別松,都抻長了,裏邊摻了好多不算太可樂的
"外插花",像:"門外何人擊戶哇?""什麼叫擊戶哇?小雞子要吃辣椒糊","壓壓我的大
徒弟,壓壓我的二徒弟,壓壓瓷實",還是粽子。這粽子後邊呢,打起來就沒有粽子了。
頭裏說的挺細緻:有個"虎嶺",虎嶺那個村都是賣粽子的,折騰半天,後邊底那塊用不上
了。我考慮這個問題,也是電臺的老主任跟我聊天說,這類的活兒如何把它修理修理,還
是可以說的。後來我一琢磨呢,哎,確實有發揮的餘地,有修理的餘地,這麼著我跟黃族
民我們倆就研究,一個包袱一個包袱的掂,就跟買瓜似的,一個一個敲:這個包袱雖然可
樂,不能要,這跟主題不挨著,去掉,那個不要,這麼著就改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了,比較
精練。另外它原來這好的地方,這些個趟子,這些個精華,還都得留下,另外呢,過去那
個活兒又有點矛盾,哥倆兒全練武,他哥哥有能耐,可一見這個賊,該打了,他拉褲了,
這就有點不統一了。他前邊呢,又能一竄就上樓了,一紮又一個燕子三抄水又下來了,謔
,這本事,紮六合槍,練刀,都挺好,最後呢,一下沒打。那就不如把這人物由始至終就
是吹牛,始終他就不會練,就是嘴把式,可是呢,這些趟子他要不練,應當就丟嘍,我把
他弄成一個光說不練,找個茬兒就不練,可是把這老掌櫃就給蒙住了,老掌櫃一看那麼能
說,准行啊,這麼著去了,到那兒在事實面前就露餡兒了。
《白事會》這趟子啊,又不同於《報菜名》、《地理圖》,也不同於《賣五器》
跟那個"莽撞人",因為《白事會》後頭它說的就是過去封建時代最大的白事,這些個儀式
,跟它的排場,講一點民俗。這就不能像《報菜名》這麼一口氣貫下來了。因為一個是現
在的人不太懂,因為你也見不找這些東西,它在?述過去有的這些東西,它應當不用太快
。比如哪類的就快呢?比如"飛龍旗、飛鳳旗、飛虎旗、飛豹旗、飛彪旗",像這個快無所
謂,因為觀眾一聽就懂,反正都是旗子,"飛"跟"旗"不動,換一個"龍"、"虎",就換一個
字,這可以快。有的東西,他根本就不太懂,你再說快了,讓人一聽不明白了,觀眾就坐
不住了,時間一長了,它就不聽了,"反正我也沒聽懂",就壞了。那就稍微的慢一點,它
介乎於羅列型的和?述故事型的之間。《白事會》這個活兒比較全面,它既有玩笑,頭裏
又有點半文言的東西,它介紹一些民俗的過去一些知識,後邊又有念經,又有貫口,比較
全面。
問:這個也是馬老的代表作,傳統經典。
答:這活兒呢,過去有,它跟咱家這不一樣。過去那個"槍斃"的底,或者說是"
吳佩孚發喪",它說的是一個軍閥出殯時的排場。咱這個呢,就沒提那個,也沒有槍斃,
就是以玩笑的形式介紹一點民俗。這個活兒中央電視臺能播,它從民俗這角度,就等於咱
的資料室,咱的倉庫,咱一些老東西存著呢,這是我們老祖宗曾經有過的排場,這種白事
的形式,具有較高的民俗性。
問:《白事會》講的挺細膩,也挺有意思,挺有趣的。技巧豐富。
答:《白事會》這個活缺點就是輕易不能使。慶典、過生日、過年不能動。純粹
是業務場,賣票的場。
問:得是曲藝內行聽眾。
答:"老座兒"聽這個最合適。
問:《誇住宅》也是貫口活。
答:《誇住宅》是我爺爺他們這一代編的段子,一代一代傳,到我爸爸這兒呢又
經過多少次的修改,多少個底。也是貫口活,只用一個大貫口的叫《誇住宅》,行內叫"
諞窯",多誇幾番捧哏家房子,好幾個貫口的,又叫《反八扇》。它和《八扇屏》一樣。
《八扇屏》應該說八個這種人、那種人,什麼莽撞人、苦人、不是人、鄉下人、渾人……
這個呢,實際上意思差不多,就是說八次捧哏的家,說完了又不是,說完了這個是《紅樓
夢》大觀園,這是《三國》銅雀台,那是什麼……最後再說他們家。哎,這就叫《反八扇
》。是一番兒一番兒的,最後翻臉,急了,急了最後再說他家住宅,最後"表套子"底,鐘
錶鋪搬家。這當初是我爸爸的拿手活。
問:這段節目挺優美的,把各種不同景點的景致說的很細膩,然後說它是適合什
麼人居住的,這是帝王的,那是紅樓的,挺有意思。
答:你看那個趟子它也不同於《報菜名》,它說的都是景,但它是?述式的說,"
山石高聳,細水盤流,上有樓臺殿榭,下有水閣涼亭",它是畫畫一樣,給你說的這幅圖
畫。要是(加速背)"山石高聳,細水盤流",當當當的,人也沒聽明白,你想說一個這個,
讓觀眾鼓起掌來,那就是反效果,它就不正確了。所以這種趟子要背出美來,讓人感覺在
欣賞一幅古畫兒,在看《紅樓夢》的那麼一個連環畫兒,要達到這麼一個效果,那是我父
親的追求。
問:我覺得有他的文學功底,語言編排的才有節奏。
答:對對對。
來源: 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
在台北的街頭
我空著車後座
多了一頂安全帽
少了一雙手
http://www.im.tv/vlog/vlog.asp?memid=668393&itab=1
--
Tags:
相聲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票掉了TOT

By Andrew
at 2007-11-07T00:27
at 2007-11-07T00:27
徵求【相聲瓦舍】之<鄧力軍>演出前台義工

By Zora
at 2007-11-06T23:01
at 2007-11-06T23:01
相聲影片欣賞 11/10 下午四點 於大柵欄

By Ethan
at 2007-11-05T21:23
at 2007-11-05T21:23
大甲道卡斯戲劇節

By Olga
at 2007-11-04T00:36
at 2007-11-04T00:36
請問說相聲一定要有北京腔嗎?

By Elizabeth
at 2007-11-03T23:53
at 2007-11-03T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