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圍城88天:用孫子兵法分析安市城之戰 - 電影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18-10-10T03:33

Table of Contents




本文::http://arielhsu.tw/the-great-battle/
















建議看過電影再看我的文,

或是打算不看本片,也可以看我的文... XD


- - - - -


有些小品電影,在大螢幕或家裡看,不會差別太大,

但有些就要在大螢幕上觀賞,才有氣勢,個人認為【浴血圍城88天】算是後者。

這是一部光看就知道很貴的電影(意思是砸下很多錢),

廣告寫到耗資韓幣215億元,戰爭場面的磅礡浩大,以及動員演員人數之多,

還有不馬虎的特效畫面,相信所費不貲。

此外,改編自真實史實,以寡擊眾的「安市城之戰」,

電影中五千人擋20萬大軍(實際史實上也有一說是10萬)。

雖然知道有反韓的族群,但個人認為由不同的觀感角度看同件事件是很重要的事,

而不是一昧的本位主義,本片恰恰是從古代高句麗的眼光來看唐朝,

要說是韓國一部自嗨片~我也不反對,不過對高句麗而言,

唐軍就是一個侵略者,查閱維基,可能會比較中肯地描述本件事情。

對我而言,這片就是一部古代戰爭片,適合喜愛戰爭片的人,

幾乎在講述戰爭過程以及戰術應用,既然韓國人這樣拍中韓史實,

就想用中國的孫子兵法分析此片!

片中,唐軍的發音超不標準,沒找專業配音,讓我覺得超有喜感!幾乎每講必笑。

ps.片中含有有些斷頭屍體的血腥畫面,但不會讓我覺得觀影過程有不快。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用孫子兵法來討論戰爭勝負,分為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勢,四是將領,

五是制度。以本片而言,主要為政治、地勢、將領。


1.政治方面:西元642年淵蓋蘇文殺死高句麗榮留王,後立高寶藏為王,

並自封為「大莫離支」,安市城主楊萬春拒絕接受淵蘇蓋文攝政,且拒絕出兵援助,

被淵蘇蓋文視為逆賊,也曾發兵攻打安市城,但沒有成功,

所以才有片頭派人(南柱赫)前往安市城主刺殺楊萬春。


2.地勢方面:安市城位於高處,處於易守難攻的地勢,在此之前,

高句麗因都在平原對抗軍力士兵強大的唐軍,相對人力處於劣勢的高句麗就節節敗退。

西元645年,唐太宗衝破高句麗的防線準備攻打平壤,似乎大功在即。

卻在在安市(今遼寧鞍山)受阻,再也無法前行。(參自維基)


3.將領方面:唐太宗帶著李世勣、李道宗和長孫無忌率軍十萬親征高句麗。

安市城為楊萬春。具史料指出,李世勣曾經請求唐太宗拿下安市城後,

要坑殺全城百姓。這樣的行為,使得安市城更加奮力抵抗唐軍,

也可呼應本片安市城的奮力一搏,要是知道被敵軍所俘,會是死路一條,

自然誰都會拿命去跟對方拚了,此舉我想也是造成安市城難以攻下的主因之一,

橫豎都是死,寧可戰死,也不要投降。


孫子兵法【作戰篇】

"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
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軍隊作戰就是要盡快取得勝利,如果拖很久,軍隊勢必會疲累,

在這裡,正巧應用在唐軍身上,進行了88天,差不多三個月之久,兩軍人力相差懸殊,

卻耗費如此久的時間,已不符成本比例,唐軍也因久戰而銳氣受挫,

更別說耗時搭建土城,在我看來根本是個笑話。

孫子兵法指出,只有聽說將領因為缺乏作戰的高超策略,而難以快速得勝,

而沒有聽說因為高明的指揮技巧而需要持久作戰,所以因為戰爭曠日持久,

有利於國家是從來沒有的事;所以不能完全詳盡地了解用兵的壞處,

當然也就不能全盤地了解用兵的益處。

恰恰可以對應到戰爭後段,唐軍的處境因為作戰時間過久,

而整個軍隊陷入疲累之境。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忌桿一石,當吾二十石。"

唐軍在孫子兵法當中,就是屬於遠征軍隊,這邊提到,善於用兵的人,

不需要再次徵招士兵,也不用多次運送軍糧,武器裝備是由國內所供應,

但是良時要設法從敵人那邊奪取,這樣軍隊的糧食才可以安心充足,

所以可以了解為何片中,唐太宗(朴星雄 飾)提到要攻下安市城奪取糧食,

實際上就是要以安市城為據點,搶奪敵方糧食,作為攻下平壤城的準備。

因為長途運輸量時給遠方的軍隊,會導致百姓貧窮,以及附近物價飛漲及資源枯竭,

使得國內賦稅勞役加重,而無助於國力增長。

所以明智的將軍,一定要在敵國解決糧食的問題,從敵國得到一石,

相當於從本國運來的20石(成本考量),所以也無怪乎為何去侵略他國時,

侵略國總是盡可能地去掠奪他國的資源。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片中唐太宗曾激勵士兵,表示要是奪下安市城,就要以敵方的物資財物作為獎賞,

但根據其他網路上資料,當時兩方惡言相向,在如此的情況下,

安市城的高句麗,勢必不認為唐軍會善待他們,

所以孫子兵法:善待俘虜,使他們有歸順之心,將敵方納入我方,

就是戰勝敵人而使自己越發強大的方法。

這點,唐軍並不具備,認為唐軍若攻下安市城,

迎接他們是沒有尊嚴的未來,反倒加深安市城百姓力抗到底。

作戰最重要、最有利的就是快速德勝,最不宜的是曠日持久。

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將帥,掌握著百姓的的生死,

也主宰著國家的安危。



孫子兵法【攻謀篇】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戰爭的原則是:使敵人自舉國旗降服是最高等,次一等的是用武力擊破敵國;


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就次一等;…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

才是最高明的方法。

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

其次是用外交去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雖然個人認為不通過交戰,而要敵人投降是非常困難的,

對應電影「安市城之戰」屬於次等用武力攻打敵國,也是最下策攻打敵人的城池,

簡單來說,唐太宗之前已經成功地攻下高句麗多處,可能也使得他有些志得意滿,

雙方人數戰力懸殊之下,看輕安市城也是造成戰敗的一大原因,

再加上揚言坑殺全城,這只會讓安市城上下抵死不從。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

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在實際作戰運用的原則:我方人數是敵方的十倍,就要採取圍殲,

是敵方的五倍就要實施進攻,是敵方的兩倍就要努力戰勝敵軍,

勢均力敵則要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

兵力弱於敵人,就避免作戰。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

那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這段套用在本片根本是完全不合理的經典反例,

唐軍的人數是安市城的40倍(雖有一說唐軍為10萬人,但就算這樣也是安市城的20倍),

採取圍殲跟進攻都很適合,「安市城」依照孫子兵法而言,

是要避免作戰也不要死拚固守,觀片的時候我也曾經想過要養20萬大軍,

對於唐軍而言糧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若從掠奪而來的韓國領土無法滿足食物需求,

勢必要遠從唐朝運送物資糧食,這相對也是讓唐軍陷入苦撐的原因之一。



孫子兵法【軍形篇】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在具備了必勝的條件之後才交戰,

而打敗仗的部隊總是先交戰,在戰爭中企圖僥倖取勝。

在打戰的時候,要具備所有勝利的條件才要打戰,個人認為非常難,

但這也是比喻我方在有勝算的情況下,才會進行交戰,

但在「安市城之戰」中可以看到的是,唐軍雖然擁有較多的士兵,卻打得很辛苦,

建土城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耗損人力資源的戰略,土城的土應該也是就地取材吧。



孫子兵法【虛實篇】

"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進攻時,敵人無法抵禦,是因為攻擊了敵人兵力空虛的地方;

撤退時,敵人無法追擊,那是行動迅速敵人無法追上。

所以我軍要交戰,敵人就算壘高牆挖深溝,也不得不出來與我軍交戰,

是因為我軍攻擊了它非救不可的要害之處。

以安市城位於高處,而唐軍處於寬闊平原來看,唐軍的軍隊處於沒有遮蔽,

且顯而易見之處,在地形來說,兩者優劣立見,唐軍因無法窺視安市城的動向,

才會有建土城的想法,不過搭建土城時,安市城同時也一邊加高自己的堡壘。

到最後土城搭建已經高到可以看到安市城內的動態,

電影以及史實相符的地方是,土城確實被高句麗搶走,

但是否如電影所演的是用水淹法,不得而知,

但是土稱坍塌後直接倒在安市城上,也壓壞了部分城牆,

趁亂之中高句麗奪走了土城,是本片覺得最滑稽的事,

唐太宗一怒之下殺了擅自離守的將領傅伏愛,

然後失去理智瘋狂攻擊安市城三天三夜,仍然攻不下來。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

所以,使敵軍處於暴露狀態而我軍處於隱蔽狀態,

這樣我軍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軍兵力就不得不分散。

這段剛好可以對應到唐軍處於曝露狀態,安市城於高處,對於唐軍動向一清二楚。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所以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態勢,正如流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去向。

能夠根據敵情的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個人覺得民間傳說安市城主楊萬水聰智過人,看本片很多地方,

應用在唐軍上的一些戰術使用,確實有種”怎麼想得到?”的感覺,

反觀唐軍看起來就是使用人海戰術居多。



孫子兵法【行軍篇】

"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

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

孫子說:在各種不同地形上處置軍隊和觀察判斷敵情時,

應該注意:通過山地,必須依靠有水草的山谷,駐紮在居高向陽的地方,

敵人佔領高地,不要仰攻,這是在山地上對軍隊的處置原則。.

安市城應就是在居高向陽的地方,對唐軍來說就是仰攻,吃力不討好,

然而這樣打了88天,我也相當好奇雙方物資補給線,懷疑安市城應是倚山而倨,

反倒是唐朝大軍在他國撐了88天,個人認為也屬不易,

古代物資貧脊,這是強盛之國才敢做的事。.


孫子兵法【地形篇】

"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不瞭解地形不利於作戰,取勝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

唐軍會輸,很大一部分在於不了解安市城、高句麗的地形。



結論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子兵法 謀攻篇)"

瞭解敵方以及自己,每次戰鬥都不會陷入危險;不瞭解對方但瞭解自己,

勝負的機率是各半;既不瞭解對方又不瞭解自己,是每戰必敗。

片中唐太宗(朴星雄 飾)因為情緒性地非理性作戰,而使軍隊陷入苦撐。

實際上,淵蓋蘇文曾經派特使到唐朝貢講和,以避免戰爭,

但是當時唐太宗並沒有接受高句麗的朝貢,

而安市城之戰後,實際上仍然還有派其他將領攻打高句麗,

並非如電影所述,再也沒有攻打。

只不過唐太宗於649年去世,使唐再次攻高句麗的戰役擱淺。

直到668年,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聯合新羅滅了高句麗

(所以,結果論是連結敵人的敵人才成功)。

觀影的過程中,個人認為,電影闡述「信念」很重要!

楊萬春除了戰術應用頗強以外,重點是帶人是帶「心」,

讓將領能服他,甚至收服「大莫離支」派來要暗殺他的太學學子,

讓全安市城都能深信帶領團結醫治,而認為這場戰役不會贏,

煽動人心的神女,註定必須死的命運,這是打戰的禁忌,

只是神女大概也沒算出自己的命運吧?!

安市城之戰,傳達了「人助天助」的意念,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寫下篇章。



本來自認用孫子兵法分析,感覺很酷,但寫得我好累哦…XD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18-10-14T11:32
想知道雪炫戲份多嗎?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18-10-14T13:33
超神的分析, 差點跪下來看了!!!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8-10-15T12:26
好文推一下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8-10-17T04:34
特映嗎?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18-10-19T17:32
合縱連橫 才是王道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8-10-22T12:06
認真推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18-10-25T03:00
樓下堅決反韓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8-10-25T04:52
其實故事沒講完 後來唐太宗有學乖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18-10-25T18:39
先採取焦土政策 讓高句麗無法好好耕作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18-10-25T22:54
再不斷地發動掠奪戰爭 最後還是滅了高句麗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18-10-26T08:04
所以真正從戰爭中成長的 反而是唐太宗 O_O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10-29T06:53
從歷史觀點來看,中原王朝無法容忍在其東方有強鄰,
而且還強大不受控,從後來元,明,清的歷史發展就可
以知道壓服朝鮮,是中原王朝稱霸的基礎!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8-10-30T13:09
從歷史觀點講很妙 如果高句麗算韓國史 那高句麗才是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8-11-01T20:51
因為高句麗之前遼東自戰國到西晉都是華夏疆域 所以
征高句麗的第一大理由都是復漢疆
Zenobia avatar
By Zenobia
at 2018-11-06T18:07
算韓國史高句麗是侵略者 算中國史就關他屁事這樣
Eden avatar
By Eden
at 2018-11-07T13:15
堅決反韓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18-11-09T10:05
雪炫有一段一枝獨秀,戲份應該比唐太宗多吧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8-11-12T20:44
謝謝其他人的知識分享^o^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8-11-14T10:56
都還沒上映就有心得文章,葉配文嗎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8-11-19T08:47
這部有特映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8-11-20T14:07
從結局來看,安市城之戰,的確是高麗打贏唐朝的局部性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8-11-20T15:46
小戰爭,唐朝要到此戰役的20年之後,唐朝都換高宗當皇
帝之後,才跟朝鮮半島另一個國家新羅,聯手滅了高麗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18-11-22T18:27
不過基本上唐朝軍隊應該是敗在冬季的補給問題
Frederic avatar
By Frederic
at 2018-11-26T03:12
其實只是沒被攻破而已,不是贏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18-11-30T05:37
圍此城之前,唐已經攻破十座城,野戰完勝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18-12-04T05:00
不過安市城確實擋住唐軍進攻,相對算是成功的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8-12-06T11:34
從太宗到高宗,高句麗被唐一點一滴慢慢消耗完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8-12-07T17:28
順帶一提,高句麗是扶餘人建國,新羅才是韓國認定
的源流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8-12-08T17:21
把外族的功績當成自己的來紀念,韓國人也是蠻妙的,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18-12-13T10:35
王者天下+斯巴達+203高地+魔戒2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18-12-18T00:34
片中的唐太宗看起來像顏面神經失調又好大喜功的浩呆

跟即刻救援同類型片子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18-10-10T02:53
從即刻救援1上映以來 到現在相同類型的片子看來看去 印象最深刻還是即刻救援 不知道有沒有類似這種的動作片 可以推薦一下 目前還是覺得即刻救援1真的是經典 - ...

一個巨星的誕生 我的小劇場很多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18-10-10T02:48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一個巨星的誕生 2.觀影時間 : 剛剛 3.觀影地點 : 日新戲院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 ...

完了,看不懂無雙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8-10-10T02:44
明明很認真看了 結果為啥後面演的跟前面演的又不一樣 請問有人能把整個故事說明完整嗎? 謝謝 ----- Sent from JPTT on my HTC_2Q4D100. - ...

判決 是時候消滅宗教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8-10-10T01:34
宗教 帶來了數千年的戰爭 不僅沒有為人類帶來和平和幸福 反而拆散了無數的家庭 奪走了生命 這部電影一遍一遍的控訴 宗教洗腦對生命的威脅 讓信仰凌駕在生命之上的可悲 法律要堅守宗教信仰自由 這是你我都認同的基本人權 然我們社會可以從教育下手 教育子女宗教只會洗腦 帶來混亂 甚至奪走生命 奪走你僅有的幸福 ...

在咖啡冷掉之前

Mia avatar
By Mia
at 2018-10-10T01:33
這部首推給想要流淚的人...... 先說這部唯二不能接受的點...... 首先就因為我看過joke 版的某篇爆文, 所以有時候看著看著會想起那篇故事(真的很煩XD) ,其次是波瑠講話太兇了有時候也嚇到我出戲。 個人看電影特別注重配樂,關於這部的配樂,我只能說某些橋段很突兀(包括一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