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飛機,不滅的身影~飛機少年工的故事《綠的海平線》 - 紀錄片

By Steve
at 2006-04-12T19:07
at 2006-04-12T19:07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http://blog.xuite.net/elenijing/kusocine
消失的飛機,不滅的身影~飛機少年工的故事《綠的海平線》 文/女工
歷史,是屬於人類的集體記憶所創造出來的。而與歷史產生關係的,可大
至一個國家的國民、一群特定的團體,或也可以縮小到一個家族的記憶,
或甚至一個人的回憶。《綠的海平線》這部紀錄片,主角雖然是那8000名
曾被徵召到日本製作戰鬥機的台灣少年工,但其實這整個追尋過程的起點
,則來自一個家族的歷史與回憶。導演郭亮吟,試圖在歷史的隱晦中,點
燃一抹小小的光亮,因此揭開一份曾經被人遺忘的歷史故事:台灣飛機少
年工的血淚史。
從導演第一部紀錄片《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開始,她以自己家族的
故事為底,先將鏡頭朝向自己家人,訪問當時祖父在日本戰敗後購買日本
戰鬥機再改製成鋁鍋的故事。《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雖以個人的私
密故事出發點,卻緊密地跟歷史與過往的年代融合。不過《尋找1946消失
的日本飛機》雖然只有短短33分鐘,但日本飛機的故事卻還沒有說完,因
為這部片而引發出另一個關於飛機的故事,一群台灣少年在二次大戰時期
,被日本政府徵調到日本神奈川大和市的飛機工廠製作戰鬥機,到底當時
是什麼樣的情形,讓這些台灣少年願意前往日本製造飛機,他們在那裡的
情形又是如何,而在日本戰敗之後,這些台灣少年又各自發展出什麼樣的
故事?導演的第二部紀錄片《綠的海平線》,便誠實記錄了她的另一段追
飛機過程。
在《綠的海平線》裡,導演將自己的身影與家族的故事從鏡頭前抽離出來
,讓這8000名少年工成為他們紀錄片的主角,從剛開始一幅幅少年工合照
的泛黃照片,到珍貴的歷史資料影片,重現當時高座海軍工廠製造飛機的
情景。五十幾年前,這些少年工集結到日本的神奈川縣,期許能在此找到
未來的出路,五十年後,導演跑遍了日本、台灣找到這些僅存的少年工,
一個個曾經在照片裡年少的身影,以花白頭髮的姿態在鏡頭前受訪,這8000
名年華老去的少年工,現在再也不可能全數聚集在同一個地方,而《綠的海
平線》這部紀錄片,卻以影像的方式,將這份被遺忘的歷史,一點一滴地
慢慢拼湊起來,成為一部活著、會呼吸可碰觸到體溫的歷史回憶。
《綠的海平線》讓我感動的另一個因素,在於它十分嚴謹的製作過程,每
個參與其中的一份子,都投注了極大的心力來重現這份正在消失的集體歷
史回憶。除了導演及其製作團隊之外,擔任口述旁白的林強,來自匈牙利
的配樂家Tibor SZEMZ0,每一位受訪的少年工成員,還有日本神奈川縣「
大和市中學校」找來義務擔任配音的日本少年,隨著日本少年在片尾唱著
「故??離??」(離開故鄉)的曲子,讓你可以真實的感受到,重建一份少
年工的歷史回憶,則投注了多少老中青三代的共同力量才得來的成果。面
對歷史,我們真正能做的是放下身段,一切過往的包袱,重現另一份曾經
流逝的記憶,在歲月的洗刷後被留存下來的真實面,唯有這個,才是最重
要的歷史精髓。
從一個鋁鍋,到一架報廢的日本戰鬥機,再找到8000名台灣少年的故事,
還有背後無數已經消失不見的日本戰鬥機,這些,不再只是一個家族或個
人的回憶,而是在一個時代裡,關切到許多人的共同命運。從《尋找1946
消失的日本飛機》到《綠的海平線》,主角的飛機雖然不見了,卻留下許
多歷史的見證與曾經參與其中的少年工身影,當然這背後,也有著一個不
停追尋記憶、尋找著消失的飛機故事的身影在不斷堅持著。
【綠的海平線】全省巡迴場次4/30起開始,詳情請見這裡:
http://www.quietsummer.com/Emeraldhorizon/Snews.html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消失的飛機,不滅的身影~飛機少年工的故事《綠的海平線》 文/女工
歷史,是屬於人類的集體記憶所創造出來的。而與歷史產生關係的,可大
至一個國家的國民、一群特定的團體,或也可以縮小到一個家族的記憶,
或甚至一個人的回憶。《綠的海平線》這部紀錄片,主角雖然是那8000名
曾被徵召到日本製作戰鬥機的台灣少年工,但其實這整個追尋過程的起點
,則來自一個家族的歷史與回憶。導演郭亮吟,試圖在歷史的隱晦中,點
燃一抹小小的光亮,因此揭開一份曾經被人遺忘的歷史故事:台灣飛機少
年工的血淚史。
從導演第一部紀錄片《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開始,她以自己家族的
故事為底,先將鏡頭朝向自己家人,訪問當時祖父在日本戰敗後購買日本
戰鬥機再改製成鋁鍋的故事。《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雖以個人的私
密故事出發點,卻緊密地跟歷史與過往的年代融合。不過《尋找1946消失
的日本飛機》雖然只有短短33分鐘,但日本飛機的故事卻還沒有說完,因
為這部片而引發出另一個關於飛機的故事,一群台灣少年在二次大戰時期
,被日本政府徵調到日本神奈川大和市的飛機工廠製作戰鬥機,到底當時
是什麼樣的情形,讓這些台灣少年願意前往日本製造飛機,他們在那裡的
情形又是如何,而在日本戰敗之後,這些台灣少年又各自發展出什麼樣的
故事?導演的第二部紀錄片《綠的海平線》,便誠實記錄了她的另一段追
飛機過程。
在《綠的海平線》裡,導演將自己的身影與家族的故事從鏡頭前抽離出來
,讓這8000名少年工成為他們紀錄片的主角,從剛開始一幅幅少年工合照
的泛黃照片,到珍貴的歷史資料影片,重現當時高座海軍工廠製造飛機的
情景。五十幾年前,這些少年工集結到日本的神奈川縣,期許能在此找到
未來的出路,五十年後,導演跑遍了日本、台灣找到這些僅存的少年工,
一個個曾經在照片裡年少的身影,以花白頭髮的姿態在鏡頭前受訪,這8000
名年華老去的少年工,現在再也不可能全數聚集在同一個地方,而《綠的海
平線》這部紀錄片,卻以影像的方式,將這份被遺忘的歷史,一點一滴地
慢慢拼湊起來,成為一部活著、會呼吸可碰觸到體溫的歷史回憶。
《綠的海平線》讓我感動的另一個因素,在於它十分嚴謹的製作過程,每
個參與其中的一份子,都投注了極大的心力來重現這份正在消失的集體歷
史回憶。除了導演及其製作團隊之外,擔任口述旁白的林強,來自匈牙利
的配樂家Tibor SZEMZ0,每一位受訪的少年工成員,還有日本神奈川縣「
大和市中學校」找來義務擔任配音的日本少年,隨著日本少年在片尾唱著
「故??離??」(離開故鄉)的曲子,讓你可以真實的感受到,重建一份少
年工的歷史回憶,則投注了多少老中青三代的共同力量才得來的成果。面
對歷史,我們真正能做的是放下身段,一切過往的包袱,重現另一份曾經
流逝的記憶,在歲月的洗刷後被留存下來的真實面,唯有這個,才是最重
要的歷史精髓。
從一個鋁鍋,到一架報廢的日本戰鬥機,再找到8000名台灣少年的故事,
還有背後無數已經消失不見的日本戰鬥機,這些,不再只是一個家族或個
人的回憶,而是在一個時代裡,關切到許多人的共同命運。從《尋找1946
消失的日本飛機》到《綠的海平線》,主角的飛機雖然不見了,卻留下許
多歷史的見證與曾經參與其中的少年工身影,當然這背後,也有著一個不
停追尋記憶、尋找著消失的飛機故事的身影在不斷堅持著。
【綠的海平線】全省巡迴場次4/30起開始,詳情請見這裡:
http://www.quietsummer.com/Emeraldhorizon/Snews.html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台灣動畫產業系列紀錄片『逐格造夢』首播記者會

By Sierra Rose
at 2006-04-09T03:01
at 2006-04-09T03:01
2006世界公共電視大展─自由映波FREE I …

By George
at 2006-04-07T15:49
at 2006-04-07T15:49
流浪觀點咖啡店4-5片單

By Ina
at 2006-04-07T09:45
at 2006-04-07T09:45
客觀系列紀錄片

By Jake
at 2006-04-07T09:43
at 2006-04-07T09:43
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地方巡迴放映活動

By Susan
at 2006-04-07T00:26
at 2006-04-07T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