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鄂蘭(如何在一個事件上耐心轉一圈?) - 電影

By Poppy
at 2013-10-19T15:59
at 2013-10-19T15:59
Table of Contents
這個有點點不太像是電影心得,
比較像是看完以後又把我自己最近的很多想法組合的文章。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德裔猶太人,二戰時期因
為納粹迫害逃到法國,卻在德國入侵法國後又再度被拘留於類似集中營的地方,也就是他
曾經體會過那個令人感到無比痛苦的境地。
慣穿整部電影的文字是"Think" 想、思考,電影中說到"思考不會讓人增長知識,但卻是
辨別善惡美醜的重要工具。"
另外一個慣穿電影的隱藏內容是單一觀點和求知觀點。
這兩個特色和交集在於什麼地方呢?
在電影中可以清楚知道漢娜鄂蘭是非常厭惡痛恨納粹的,
當審判要在以色列開庭的時候,她馬上就報名要去旁聽審判,
並且替New Yorker進行報導,去看看他所認為的那個惡魔究竟是什麼樣子,
而這時候的他在美國已經是很知名的教授了,
所著的名作"極權主義的起源"這本書已經出版了一陣子。
在開庭審判過程中,漢娜鄂蘭發現受到審判的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年3月19日-1962年5月31日)
納粹德國前高官,也是在猶太人大屠殺中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的主要負責者。
被稱為「死刑執行者」。(from wiki),
他是一個遵從命令的官僚,他不去、拒絕思考執行的命令是否邪惡、殘忍,
因此漢娜鄂蘭表示他所體現的不是「極端的邪惡」,而是「邪惡的平庸」。
於此同時,他也發現了當時會造成這麼大屠殺的因素還有一個---猶太人的領袖、長者,
似乎因為某些因素,和納粹"關係匪淺",他認為這也是大屠殺中"黑暗"的一面,
這些內容,寫在報導中造成了當時輿論劇烈撻伐,並且稱他為叛徒,
有不少當時所謂的好朋友也跟她絕交。
他的論點後來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善惡討論基石,直到現在依然熱烈研究。
上面這些,延伸到現在的社會代表了什麼?
簡單的來說,如果讓各位去想想這十數年來的大小事件,或者簡單一點,
網路上的轉貼文章、自己經歷的事情,
相信或多或少大家都有體會過類似羅生門般的事件,但是再仔細去想想,
你所看到的或你所行動的是否是經過思考?又或者只是盲從?
有不少人說公務員應該看看這部片,在看完電影後我覺得應該是全民都該看看,
你可以注意到,納粹公務員只是"依法行政"不思考,
相對的漢娜帶回來的多角度訊息,大眾拒絕接受,有的看沒幾行就看不下去,
不想耐住性子去觀察和思考,而這一點是電影中我敬佩她的地方,
要壓抑住自己對納粹的痛恨,又要想盡辦法超脫自身去觀察事實,
"了解事實,並不等於原諒",這句話一直都是我對這部片最愛的地方,
從公務員到一般民眾,從貓狗打架到政府革命,從亂丟垃圾到核能安全,
在行動上,在執行上甚至在觀察上,究竟有沒有辦法去耐著性子,
從一個面向看到另外一個面向?從全盤接受一個觀點到多方採證?
然而從網路上一堆不採證卻瘋狂轉貼的謠言,到刻意誤導大眾的錯誤演講,
甚至從行為經濟學以及社會物理學的研究,
再再顯示出"思考"、"求證"、"多角度"對許多人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曾經有朋友對土地惡意開發這樣的事情反應非常劇烈,
多麼的痛恨主管單位無能、政客和企業多麼邪惡,欺負民眾,
但自從他為了工作在相關單位的最前線待過一年以後,他發現確實無能還是有,
政客和企業也存在,但同時也發現病不是稱做民眾就代表無辜,
裡面也有非常多令他感到厭惡的事情,這之後對於相關議題的評論,
除非是非常明顯的問題,否則他便趨向從更多資訊收集再來探討,而不是馬上激烈反彈。
速食的訊息固然可以讓人有更快速的反應,並且策動更立即的行為,
但同時他也可能代表了被誤導、被恐嚇的事實,
要如何耐住性子在事件上面轉一圈?
我想須要的是更大的包容力和收集資料的耐心。
--
阿囧津真矢---女王的招式
你們也該覺醒了! (HP+400) (MP+350) [邪化] [火焰附加]
\\\囧/ // () () () 嘎嘎~~
\\ ︰ // 嘎嘎~~ \●/ \●/ \●/
aokman \\ ◢◣ // aokman █ ▲ ★ aokman aokman
--
比較像是看完以後又把我自己最近的很多想法組合的文章。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德裔猶太人,二戰時期因
為納粹迫害逃到法國,卻在德國入侵法國後又再度被拘留於類似集中營的地方,也就是他
曾經體會過那個令人感到無比痛苦的境地。
慣穿整部電影的文字是"Think" 想、思考,電影中說到"思考不會讓人增長知識,但卻是
辨別善惡美醜的重要工具。"
另外一個慣穿電影的隱藏內容是單一觀點和求知觀點。
這兩個特色和交集在於什麼地方呢?
在電影中可以清楚知道漢娜鄂蘭是非常厭惡痛恨納粹的,
當審判要在以色列開庭的時候,她馬上就報名要去旁聽審判,
並且替New Yorker進行報導,去看看他所認為的那個惡魔究竟是什麼樣子,
而這時候的他在美國已經是很知名的教授了,
所著的名作"極權主義的起源"這本書已經出版了一陣子。
在開庭審判過程中,漢娜鄂蘭發現受到審判的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年3月19日-1962年5月31日)
納粹德國前高官,也是在猶太人大屠殺中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的主要負責者。
被稱為「死刑執行者」。(from wiki),
他是一個遵從命令的官僚,他不去、拒絕思考執行的命令是否邪惡、殘忍,
因此漢娜鄂蘭表示他所體現的不是「極端的邪惡」,而是「邪惡的平庸」。
於此同時,他也發現了當時會造成這麼大屠殺的因素還有一個---猶太人的領袖、長者,
似乎因為某些因素,和納粹"關係匪淺",他認為這也是大屠殺中"黑暗"的一面,
這些內容,寫在報導中造成了當時輿論劇烈撻伐,並且稱他為叛徒,
有不少當時所謂的好朋友也跟她絕交。
他的論點後來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善惡討論基石,直到現在依然熱烈研究。
上面這些,延伸到現在的社會代表了什麼?
簡單的來說,如果讓各位去想想這十數年來的大小事件,或者簡單一點,
網路上的轉貼文章、自己經歷的事情,
相信或多或少大家都有體會過類似羅生門般的事件,但是再仔細去想想,
你所看到的或你所行動的是否是經過思考?又或者只是盲從?
有不少人說公務員應該看看這部片,在看完電影後我覺得應該是全民都該看看,
你可以注意到,納粹公務員只是"依法行政"不思考,
相對的漢娜帶回來的多角度訊息,大眾拒絕接受,有的看沒幾行就看不下去,
不想耐住性子去觀察和思考,而這一點是電影中我敬佩她的地方,
要壓抑住自己對納粹的痛恨,又要想盡辦法超脫自身去觀察事實,
"了解事實,並不等於原諒",這句話一直都是我對這部片最愛的地方,
從公務員到一般民眾,從貓狗打架到政府革命,從亂丟垃圾到核能安全,
在行動上,在執行上甚至在觀察上,究竟有沒有辦法去耐著性子,
從一個面向看到另外一個面向?從全盤接受一個觀點到多方採證?
然而從網路上一堆不採證卻瘋狂轉貼的謠言,到刻意誤導大眾的錯誤演講,
甚至從行為經濟學以及社會物理學的研究,
再再顯示出"思考"、"求證"、"多角度"對許多人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曾經有朋友對土地惡意開發這樣的事情反應非常劇烈,
多麼的痛恨主管單位無能、政客和企業多麼邪惡,欺負民眾,
但自從他為了工作在相關單位的最前線待過一年以後,他發現確實無能還是有,
政客和企業也存在,但同時也發現病不是稱做民眾就代表無辜,
裡面也有非常多令他感到厭惡的事情,這之後對於相關議題的評論,
除非是非常明顯的問題,否則他便趨向從更多資訊收集再來探討,而不是馬上激烈反彈。
速食的訊息固然可以讓人有更快速的反應,並且策動更立即的行為,
但同時他也可能代表了被誤導、被恐嚇的事實,
要如何耐住性子在事件上面轉一圈?
我想須要的是更大的包容力和收集資料的耐心。
--
阿囧津真矢---女王的招式
你們也該覺醒了! (HP+400) (MP+350) [邪化] [火焰附加]
\\\囧/ // () () () 嘎嘎~~
\\ ︰ // 嘎嘎~~ \●/ \●/ \●/
aokman \\ ◢◣ // aokman █ ▲ ★ aokman aokman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Wallis
at 2013-10-20T13:46
at 2013-10-20T13:46

By Valerie
at 2013-10-24T15:33
at 2013-10-24T15:33

By Barb Cronin
at 2013-10-27T18:27
at 2013-10-27T18:27

By Candice
at 2013-10-31T11:56
at 2013-10-31T11:56

By Ivy
at 2013-11-04T17:32
at 2013-11-04T17:32

By Yedda
at 2013-11-08T11:47
at 2013-11-08T11:47

By Andy
at 2013-11-11T02:17
at 2013-11-11T02:17
Related Posts
請推薦!

By Lauren
at 2013-10-19T15:04
at 2013-10-19T15:04
女主角得癌症 結局有熊貓蛋糕

By Daph Bay
at 2013-10-19T14:35
at 2013-10-19T14:35
哪些演員不用刻意化妝就像黛安娜王妃

By Doris
at 2013-10-19T13:55
at 2013-10-19T13:55
十年前左右的西洋動作片

By Joseph
at 2013-10-19T13:54
at 2013-10-19T13:54
特殊身分

By Agatha
at 2013-10-19T13:30
at 2013-10-19T13:30